“收藏热”中品鉴类电视节目的文化价值追求
——以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节目为例

2016-08-16 09:39张葵华
传媒 2016年12期
关键词:类节目藏品价值

文/张葵华

“收藏热”中品鉴类电视节目的文化价值追求
——以广西卫视《收藏马未都》节目为例

文/张葵华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对艺术品、古董、各类奇珍的收藏行列,甚至有一部分人将其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收藏热”的兴起,使民众产生了接触收藏行业的需求,相关收藏类电视节目应运而生,其让普通人更多地了解到收藏品的观赏价值和增值趋势,对传播中国传统历史文化和壮大古玩行业产生了积极影响。广西卫视的《收藏马未都》正是其中翘楚,它通过文化名人马未都来传播收藏文化,以其别出心裁的名称、紧张刺激的环节及精彩独到的解说,从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收藏马未都》以活泼的形式,在重点介绍中国传统历史文化的同时,将收藏者必备的知识融入其中,这种寓教于乐的模式为同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重要借鉴。

节目环节设计凸显人文底蕴

近年来,各大电视台收藏类节目花样繁多,从秉承“去伪存真”信条、当场砸毁仿品的《天下收藏》,到众多收藏者当场出价夺宝的《一锤定音》,越来越多的收藏节目让人眼花缭乱。《收藏马未都》凭借自身独特的节目设计,不仅注重收藏品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还不断为观众补充各个时期的文史常识,真正做到了在综艺节目中普及传统文化。

节目主题明晰确切,形成合理结构。各式各样的藏品是收藏类节目中必不可少的道具,因此,能否在有限的节目播出时间内将每件藏品的独特魅力展示给观众,就成为评判收藏类节目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准。一部分节目中出现了过多藏品,而每件藏品仅有几分钟展示时间,随后便交给专家评价,公布结果。这种固定而刻板的模式往往造成观众“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局面,很难引起观众的兴趣。而《收藏马未都》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的每期节目都有一个确切的主题,且该主题的着力点较小,可以将观众的视线集中,并且在藏品之间形成相互关联的体系。例如,在一期以砚为主题的节目中,该期出现的所有藏品均属于这一分类,但是又在产地、器型、年代等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别,这既帮助观众了解了砚的发展历史,又让他们感受到不同地域砚的差别。通过这期节目,观众能够获得有关砚这种藏品的功能、艺术价值、发展历史的系统知识,从而对该类藏品产生全面的认识,而不是管窥蠡测,一知半解。

嘉宾观众默契配合,增强节目趣味。娱乐化是当今综艺节目的重要发展趋势,在科教、人文节目中适量融入娱乐元素,会使节目本身的刻板、枯燥大大得到改观,也能让节目富有趣味,更具市场竞争力。收藏类节目最大的局限性在于其受众规模较小,对收藏行业感兴趣者可能是收藏类节目的忠实观众,但是对收藏与古玩不甚了解的人会很轻易地忽视收藏类节目。很多人认为收藏业对经济和文化学识各方面的要求比较高,难以入门,《收藏马未都》完美地化解了这个误会。节目组邀请了大量演员、歌手等娱乐明星作为嘉宾。虽然对收藏不甚了解,但是他们具有很好的临场发挥能力,经常妙语连珠,对现场展示的收藏品有着别具一格的评价。因此,他们的参与给节目带来了许多乐趣,同时也让我们看到普通人一样可以加入收藏业,减少了观众对收藏业的质疑。为了扩大受众规模,节目组邀请了著名文化学者、收藏家马未都老师,由他对节目的收藏品进行点评。马未都老师的语言风格独具特色。例如,在辨别真假时,他时常会说出“打眼”“交学费”等行话,有时又很平易近人,用诙谐幽默的语言让观众开怀大笑。在一期主讲首饰的节目中,对于“护甲”这种装饰品,马未都老师说道:“今天戴着这个就没法玩手机了”,博得了全场的笑声。马未都老师在之前做客《百家讲坛》时就已经有了较高的人气,他的参与借力于名人效应,吸引了更多的传统文化爱好者,通过观赏收藏品达到“透物见人”的目的,对我国传统文化有更好的理解。

答题鉴宝穿插进行,弘扬藏品内涵。与以往的收藏类节目不同,《收藏马未都》并没有在藏品真假的问题上过多停留,而是转移视线,重点研究隐藏在藏品背后的文化内涵。节目中红蓝双方选手通过选择大屏幕上的题目进行答题竞赛,而题目分为两类:一类是新老鉴别题,判断持宝人所持藏品的新老。这个环节给了电视机前广大藏友一个锻炼眼力的机会,通过不断鉴别藏品,观众可以获得更全面的鉴别常识;第二类题目是历史文化题,它以选择题的形式考察选手对收藏知识的掌握程度,通过围绕该期主题的问答,可以让观众了解更多的历史文化常识,而不是仅仅着眼于藏品的收藏价值。这样的题目设计,从藏品年代和其所蕴藏的文化内涵两个方面出发,全面系统地介绍该主题的相关藏品,这是该节目的一大创新。

节目价值导向改变收藏观念

《收藏马未都》创新了收藏类电视节目的发展途径,将收藏品与其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进行完美融合,从而打造出一档全新的收藏类节目,使观众的注意力从物质价值转向收藏价值,对收藏业的健康发展有着积极影响。

从局限于真假,到关心藏品年代。传统的收藏类节目通常以藏品真假为噱头,许多持宝人带着传家宝上台,却被告知是赝品,甚至只值数百元,最终懊丧不已离开现场,而有些持宝人的藏品并不起眼,实际价值却非常高,这让作为外行的观众十分迷惑。此类节目只是单纯地借助藏品的经济价值来营造出其不意的效果,并没有起到普及文化知识、展示收藏魅力的作用。《收藏马未都》则不然,它所呈现的藏品都是经过层层筛选的,不出现赝品,但是它通过选取晚清、民国乃至近代的新品,用以对比珍品卓然不同的气质。选手需要辨别的是藏品的年代,而不是真假。这种通过展现珍品与现代工艺品之间的不同来讲解收藏的方式杜绝了以真假混淆扰乱观众视听的炒作。现代工艺品中也有部分佳作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但难免会沾染上流水线批量生产的色彩。对比古代独一无二的器物,优劣往往不在于技法和材料,而在于神韵,这是收藏中很重要的一点,《收藏马未都》将藏品的神韵展示给了大众。

从陶醉于外型,到感悟文化内涵。中华上下五千年,流传到今日的文物众多,并有着非常详细的年代和品级分别。“真品”与“珍品”虽读音相同,内涵却不可相提并论。凡是珍品,必然拥有超然的审美价值,但即使同是珍品,大众的认可度也是不同的。比如,翡翠白菜就比名人字画更有观众缘,因为它的外形更富有冲击力。虽然名人字画背后的文化内涵远远超过翡翠白菜,但是如果二者同处一室,字画则很少有人问津,其理由无非是翡翠白菜以相似性闻名,各个文化水平和年龄阶层的观众都可以发现它与白菜的相似点而拍案叫绝。而名人字画大多类似,且其背后的神韵与技法运用非行家难以鉴赏。《收藏马未都》每期节目都有具体的主题,展现的每件藏品也都能代表该类器物在某一年代、某一地域的特定风格。节目坚持选择最具代表性而不是博人眼球但空无内涵的藏品,体现了其不忘初心、弘扬传统文化的一贯风格。

从着眼于价格,到放眼收藏价值。《收藏马未都》节目从始至终都没有提到藏品的价格,而是由马未都老师对藏品背后的历史文化进行讲解,这与以往的收藏节目大相径庭。传统收藏节目不论环节如何翻新,着力点仍然在藏品的价格上。而《收藏马未都》则完全打破了这一模式,挣脱了经济利益的束缚,让广大藏友体会到古玩收藏的乐趣并不在于增值,而是在于亲手触摸那遥远的历史。一件小小的藏品,可能貌不惊人、价值平平,但是它代表着特定年代的文化面貌,对于展现当地历史文明作出了贡献,这才是收藏的真谛。《收藏马未都》勇敢地跳出了价格圈,寻找藏品背后的文化苍穹,对收藏业人士起到了拾遗补缺的作用,也给广大业外人士一个正确的收藏导向,有助于观众正确认识收藏业并进行相关收藏活动。

对收藏类节目发展的借鉴

现今我国综艺节目发展势头迅猛,作为其中知识性、专业性较强的组成部分,收藏类节目应当扬长避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收藏马未都》对收藏类节目进行了模式创新及全方位再包装,拓宽了节目深度,扩大了受众范围,为同类节目的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借鉴。

收藏类节目应添加娱乐元素。

《收藏马未都》邀请娱乐明星作为嘉宾,并制作属于节目自身的主题曲与开头动画,有效增加了节目的趣味性。主题曲《醉文明》由著名歌手纪敏佳演唱,搭配开头动画中的历史古迹,马王堆汉墓、秦始皇兵马俑、殷墟妇好墓出土的珍品,古色古香的韵味被渲染得淋漓尽致。收藏与流行音乐不同,属于少数人的爱好,而收藏类节目作为一种面向大众的文化综艺,应当在小众与大众间取得平衡。在这个娱乐化趋势成为潮流的时代,对于综艺节目发展而言,可谓“酒香也怕巷子深”,过于强调专业性会导致节目观众流失,而过于强调通俗性,又可能会造成大众对收藏行业的误解。因此,收藏类节目需要寻求二者之间的平衡,既能将少数人的爱好推广出去,又不因媚俗而破坏藏品的美感与价值。

收藏类节目应普及文化常识。《收藏马未都》改变了传统收藏类节目环节设计单一、文化底蕴单薄的状况,其将历史问答与藏品辨别相结合,真正做到了让观众了解一类藏品的发展演变历史、不同年代的造型特征、功能及价值。通过历史问答和马未都老师的点评,观众可以查漏补缺,完善自己的收藏知识,同时接受历史文化的熏陶。马未都先生作为著名收藏家、文化名人,对各种不同门类的藏品有着全方位的了解,对于藏友们而言,观看《收藏马未都》就像有位经验丰富、平易近人的老师,在传达自己多年来的经验和教训。相比于多位专家寥寥数语的点评,这种模式更有利于藏友增强专业素养,全面了解收藏业。

收藏类节目应推广收藏行业。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民众在追求物质享受的同时,也开始注重精神追求,收藏不失为一个集精神与物质于一体的有益爱好。但是由于收藏业存在着难入门、投入较高且虚假成分多等问题,很多民众唯恐上当受骗,处于犹豫状态不敢进行收藏或相关投资,使收藏圈难以扩大。电视媒体在这方面应该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为观众呈现收藏业积极健康的一面,展现隐藏在藏品经济交易背后的文化底蕴,深刻挖掘收藏业的历史内涵,而不是浅尝辄止,仅仅将目光停留在增值性的浅水区。

《收藏马未都》作为一档收藏类节目,在短短几十分钟的播出时间内给观众传播了藏品的艺术美感以及厚重的文史知识,并通过文化名人马未都先生的讲解,将每件藏品、每个主题、每段历史都描绘得生动全面,对广大观众了解文玩古物承载的历史文化,复原我们祖先的生活场景有所帮助,更为藏友们提供了一个学习与交流的平台。该节目突破传统收藏节目的局限,融合娱乐元素来深挖文化底蕴,并达到二者的和谐统一,值得其他收藏类节目学习。

作者单位 荆楚理工学院

猜你喜欢
类节目藏品价值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林安国藏品
谭礼藏品
文化类节目的融合传播策略分析
一粒米的价值
“给”的价值
新闻访谈类节目主持人如何提升传播能力
电视社教类节目创新策划的三个角度
省级卫视新闻专题类节目发展的困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