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偶像来了》的创新特色及对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启示

2016-08-16 09:39丁西蓓
传媒 2016年12期
关键词:真人秀偶像

文/丁西蓓

《偶像来了》的创新特色及对我国真人秀节目的启示

文/丁西蓓

湖南卫视女神生活体验真人秀《偶像来了》于2015年8月1日首播,播出当日收视率达到2.392%,刷新了国内首播节目收视纪录。该节目共12期,由何炅、汪涵担任主持人,并有林青霞、杨钰莹、朱茵、宁静、蔡少芬、谢娜、赵丽颖、张含韵、古力娜扎、欧阳娜娜十位固定嘉宾。节目以分组对抗的模式进行,两队各有1名队长及5名队员,共同完成2天1夜的对抗任务,并在每站投票产生一位女神,获得定制皇冠。网易娱乐评《偶像来了》:“在真人秀呈现集体井喷,但质量良莠不齐的复杂电视环境下,《偶像来了》就像一服清凉剂,给重浮华、博噱头的综艺界吹来了一股清新之风,在‘生活体验’的定位下,通过真挑战为观众彰显出偶像勇于超越自我的真精神。”面对国内真人秀市场的激烈竞争,《偶像来了》以其全面准确的节目定位、真切明晰的创作理念与新颖别致的编排模式积累了良好的群众基础。

节目理念:微时代下的“大综艺”

嘉宾定位清晰明确。《偶像来了》邀请的十位女神,有着清晰的定位,囊括了60、70、80、90、00五个年龄段,最大程度上涵盖了各个年龄阶层的观众,使节目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民综艺”。除汪涵、何炅这两位湖南卫视的当家名嘴外,十位女神也独具个性,并在节目中担任不同的角色。以林青霞来说,她象征着一种历史底蕴与文化积淀,是东方美的典型代表;朱茵则是无数观众的“梦中情人”,戏里戏外的痴情都让人印象深刻;而谢娜一贯的耍宝与幽默也在录制中发挥得淋漓尽致,让节目更具看点。细看《偶像来了》的嘉宾设置,有人气担当、话题担当、搞笑担当、也有“颜值”担当,每一位嘉宾都有着其不可替代的特质。十二位性格迥异,拥有不同人生经历的偶像组合在一起,更像是一个暖心的大家庭,最大程度上实现了“情感代入”,用真情实感奠定了该节目明星品牌效应的基础。在国内,各类真人秀节目不断涌入荧屏,《偶像来了》导演组准确把握真人秀节目的制作要点,充分发挥偶像和节目的融合效应,利用明星的吸引力带来关注度,在节目中充分展示明星的才华和能力,挖掘明星潜力,激发明星效应,取得了良好的收视效果。

节目效果真实可感。如果把真人秀节目看作是一个整体,那每一位嘉宾便是整体中的个体,而如何将个体真实的精神状态展示在摄像机面前,是一个需要深入思考的问题。基于此,《偶像来了》节目组在情节编排中加入了一些能触动嘉宾内心的环节,让她们在不自觉中实现感情流露,从而展示更真实的内心世界。第一期节目中古力娜扎爆发性的眼泪让观众看到了艺人背后的心酸与无奈;夕阳下谢娜的眼泪让人们透过“无厘头”的标签重新审视她作为个体的内在世界;最小嘉宾欧阳娜娜的哭泣让人们感受到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会经历的迷茫与不安。后期制作也许是真人秀“隐藏”的脚本,但节目中每一位嘉宾的真情流露和彼此之间的坦诚相待,让他们卸下伪装,在镜头前展现着真实的自我。这种效果源于嘉宾之间的相互信任,也源于节目组对嘉宾诚恳地理解与支持。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嘉宾也是在通过真人秀更加深入地探索自己。就如乔静蕾所说:“不断打破意识的束缚,让自己从重重的外界评价、定位、要求中挣脱,超越原有意识的局限,了解自己,创造自己。”心理学者肯·威尔伯曾把生命分为行为的、社会的、心理的、文化的四个层面,而《偶像来了》成功地将嘉宾的社会形态转化为心理状态,打造出真实可感的节目效果,是值得肯定的。

节目模式:以结构创新拓宽节目发展空间

环节设置贴近受众心理。从心理学角度来说,每个人都有好奇心,渴望接触新鲜事物。《偶像来了》精心设置的节目体系中,最吸引人的便是“餐后畅聊”环节。该环节的设置,因爆料内容新颖、独特,极大地满足了受众的窥奇心理,吸引了一大批粉丝。比如,“张杰给谢娜讲睡前故事”“教主坦言曾犹豫是否要来上节目”等,插入这些观众在别处无法看到的爆料,不仅满足了受众的心理期待,也显示出节目的独特之处,大大提高了观众的忠实度。正如李林容在《电视娱乐文化的发展趋势探析》一文中所说:“在数字娱乐视野中,表现为这样一种孤独之境中的欲望狂欢,这是一种自由意识的突然放纵、一种心灵的解脱、一种压迫被移除的快感。大众娱乐作为一种草根的民间的生命激情与力量,狂欢从来没有停止过对理性文化的冲击。”电视是大众传媒的主要传播方式之一,现已与网络相结合,将传统媒介的权威性、公信力与新媒体的快速、海量传播融为一体,渗透进观众的日常生活中,成为观众在闲暇时间获取资讯、休闲娱乐的首要选择。如今,电视娱乐化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潮流,因此综艺节目要顺应这一发展趋势,在坚持原有节目理念的基础上,尽量满足观众的多样化心理需求。同时,利用多媒体联动、大数据分析等手段去了解受众的观看欲望,从而设置节目的呈现内容,由此打造大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模式。

新颖游戏增强互动传播效果。电视综艺节目传播效果的提升主要得益于互动环节的设置,尤其是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下,互动传播已经成为现代传媒最主要的特征之一,对增强传播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游戏环节的设置是强化节目互动性的重要手段,合理的游戏设置不仅可以使主持人和偶像更好地发挥特长,还有利于提高观众参与度,调动观众的观看热情。“互动”一词主要来自“inter active”“interaction”“interact”三个词语的意译,主要包含以下三个要素:一是互动主体的广泛性,即任何个人或组织都可以成为互动的主体,没有太多的局限;二是互动主体的数量性,它要求互动需要两个及两个以上的主体,并要处理好各个主体之间的关系;三是互动结果的肯定性,无论结果的大或小、强或弱,其都是不同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产生的。《偶像来了》中游戏设置的主要障碍在于人数过多,互动主体之间的协调较为困难,很容易造成混乱的局面,对互动效果产生不利影响。而《偶像来了》巧妙地运用分组设置的方法化解了这一难题,再加上后期制作,整个互动过程变得清晰可观。除此之外,节目组还注重在游戏现场与观众的互动,比如,在第一期“拉飞机”的游戏环节中,除了与嘉宾的互动,节目组还邀请机场的工作人员一起完成任务,增强了节目的亲民性与凝聚力,是综艺节目中游戏互动的成功典范。

本土化形态创新。在日趋多元化的媒体环境下,电视节目只有牢牢把握受众需求,在实践中坚持创新型发展,进行差异化竞争,才能得到受众的青睐。换言之,立足现实进行创作,不断地推陈出新来推动节目转型发展,才是真人秀能够成功突围的关键所在。当前,很多优秀的真人秀节目都打破了空间和形式的禁锢,实现了节目在空间范围内的延伸。如《花儿与少年》,它的播出带动了中国与各国在文化艺术方面的传播交流,也对两国的旅游经济起到了提升拉动作用;《爸爸去哪儿》的播出也引发了片中录制各地的旅游热潮。与以往的真人秀电视节目相比,《偶像来了》加入了更多的中国传统元素,也充分彰显了国内真人秀制作市场对电视节目的本土化改造。尤其是在节目的第八期和第九期中,嘉宾们来到呈坎古镇,寻找“朱村曙光”“两坝梅花”等“呈坎十景”,品尝“桃花米粥”“七彩饺”等传统小吃,这些地方特色的融入,不仅有利于节目的本土化创新,同时也增强了节目的趣味性,对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起到了积极作用。

节目启示:坚守与创新

坚守立场,引领潮流。《偶像来了》的成功表明:定位明确、品质良好的节目是赢得观众、赢得传播力与影响力的有力武器。因此,综艺节目的制作团队应为观众呈现节奏明快、水准稳定的高质量节目,注重挖掘参与嘉宾的潜力,进行明确合理的分工,并在节目中倡导正确的价值观,充分发挥其影响力,引领社会主流。另外,作为真人秀节目导演,还应该时刻关注社会现状和观众的审美取向,在节目中传达积极健康的价值观念,对观众实施正确的引导,切不可为了经济利益,而一味地迎合受众,失去节目原有的立场。社会的热点在快速变更,优秀的电视节目要学会顺应时代潮流,借势打造出属于自己的闪光点,从而在潮流中脱颖而出,凭借深厚的精神内涵与文化底蕴去引领下一个潮流与热点,创造属于自己的“娱乐世界”,并不断创作出富有时代精神的、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经典作品。

锐意创新,打造精品。目前,我国的电视综艺节目正处于转型期,已经突破了最初的复制、模仿阶段,开始对引进节目进行本土化的改造与创新。然而也有一些节目在“娱乐至上”的错误理念引导下,一味地追求内容的新奇独特和形式的夸张新颖,结果却适得其反。电视综艺节目是导演及嘉宾共同创作的精神产品,它体现着导演和参与明星的审美情趣及价值观念。观众在观看过程中,也会根据自身的体验对节目进行解读,并与其中人物所传达的思想发生碰撞,从而引发情感共鸣,所以制作方要清醒地认识到精神与理念才是节目的内核所在。

随着媒体环境的不断变革,明星真人秀节目作为娱乐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逐渐成为娱乐节目的主力军,深受观众喜爱。而在如此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如何进行理念的创新,推动节目的转型与发展就显得尤为重要。基于此,笔者认为,国内真人秀的节目制作要注意两点:一是要坚持节目理念性与专业性的双重进步,力求实现节目制作的高标准;二是要形成发达的节目创意产业群,为节目创作提供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可以说,国内综艺节目创意研发才刚刚起步,成熟的市场化产业链也尚未形成,要想实现与国际电视娱乐节目市场的真正接轨,成功将对内引进转变为对外输出,国内节目制作方依然任重而道远。

作者单位 西安工业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

猜你喜欢
真人秀偶像
Task 4
偶像报
谜语真人秀
一场史无前例的乐队真人秀
真人秀节目基本元素的呈现
调查
户外明星真人秀为何火?
出卖偶像
时尚真人秀节目《女神的新衣》的成功之道
偶像们都恋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