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台湾地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概览

2016-08-16 03:55张承晋
家庭服务 2016年7期
关键词:人力培育养老

文|张承晋

我国台湾地区养老服务人才培养概览

文|张承晋

养老服务模式与内容

养老照护服务模式基本上分成居家式、社区式与机构式服务三种主要类型,其组织与人力配置又可以分为:专业人员与兼职人员,其中服务性质又可依照需求分为家政养老与护理养老。以照顾服务人力需求而言,居家式服务通常是一对一,视雇主情况而定也有多对一,社区式服务以日间照顾服务人数,每日同一服务时间以三十人以下为原则,而失能老人日间照顾服务每照顾十人应置一人,失智症老人日间照顾服务每照顾六人应置一人。机构式服务则是要求服务人员每照护五位老人应置一人,负责老人日常照顾服务。这些都是直接投入照护老人核心区的需求,另外周边的人力需求更是可观,必须为老人提供一个安适的生活环境。

我国台湾地区长期照顾政策发展沿革

(一)雏形建构期(1980-1996年)。

针对 70 岁以上老人,制订四种老人福利机构,分别为扶养机构、疗养机构、休养机构及服务机构。社会环境尚未建立多元长期照顾理念。

(二)转型与危机期(1997-1998年)。

1997年“行政院卫生署”发表“卫生白皮书——跨世纪卫生建设”,提出长期照顾的发展方针为“居家与小区式照顾占 70%,机构式照顾占30%”。

(三)整合发展期(1998-2005年)。

于各县市层级设立“长期照顾管理中心”,以执行资源统筹与个案照顾管理工作。

养老服务模式与内容

(四)计划构筑期(2006 年至今)。

长期照顾政策下人力发展趋势

从上述长期照顾政策发展趋势来看,1980-1996年期间(雏形建构期)主要是透过老人福利法的公布作为长期照护政策推动的法源;1997-1998 年(转型与危机期)则是定位长期照顾以居家及小区式为主的定位;1998-2005 年期间(整合发展期)则是将卫政体系的“照顾管理中心”及社政体系的“长期照护管理中心”统一定名为“长期照顾管理中心”,将长期照顾相关政府部门进行“组织整合”的目标;而至2006年之后则是透过各项具体计划(如长期照顾十年计划、长期照顾保险)等,具体执行各项措施。

养老服务机构人力配置

为不同条件的老人提供不同的服务

从长期照顾政策发展沿革中,检视其对于人力与发展趋势的关注,始于2005年“长期照顾制度规划小组”对长期照顾制度规划所提出的研究报告,认为“统一规范服务输送体系人力组成”是为未来长期照顾服务输送应具备原则之一,服务输送体系人力包括:工作人员、行政人员、评估人员、照顾管理师等。2007 年“长期照顾制度推动小组”组成,将人力培育列为六大主轴议题之一,“教育部”订定长期照顾人才培育实施计划。该计划中针对长期照顾人力培育应执行项目定有:积极办理照顾服务员培训;保障劳动条件,减少人员流失;鼓励参加检定,提高专业形象;透过教育养成长期照顾人力;补助设有社工、护理、职能治疗及物理治疗学系,开设长期照顾跨领域学程;辅导访视大专院校提升长照系科质量;持续办理县市长照中心照管人员之在职训练等策略。“行政院卫生署”于长期照顾十年计划中,亦明确订有长期照顾服务输送体系,针对计划内容、服务对象及服务内容,均有明确界定。

台湾高龄服务人才培育

根据2013学年度统计,长期照顾相关科系现况,全台共有29所大专院校、35个相关科系、5个研究所,学生人数达5432人。和1996学年度的1621人相比,2013年是6年前学生数的3.35倍。工作一年后能持续留在职场继续工作者,分别为五专(54%)、二技(31%)、四技(24%)、大学。由是可见,学历与职场流失率成正比。这个行业究竟出了什么问题?使得年轻人自始至终对其投入程度如此的低落。养老服务人力培育所面临的问题,就照顾管理人力而言,长期照顾管理中心定位、长照中心人力进用与劳动条件不佳与多元专业的处遇观点不一。就照顾服务人力而言,普遍存在工作繁复劳累,影响年轻学子就读意愿、劳动条件不佳,就业前景堪虑、缺乏发展愿景,投入士气低落以及系科着重管理,影响应有定位。

于是我们针对课程规划与学生生涯发展进行探讨,发现有下列六个主要问题。

1.理清教育目标:长期照护(护理)或老人服务(家政)?

2.确立就业市场范畴:医院、护理之家或长期照顾机构、居家服务或日间照顾服务。

3.订定核心能力:教育目标和核心能力亟待理清。

4.课程规划:课程应依核心能力来设计,过于强调机构管理的课程,而忽略“照护场域的多元化”及“照护技术的深化”。

5.教师教学:教师专长是否符合教育目标与核心能力之需求?

6.职涯发展:薪资水平、劳动权益保障、用人单位、证照制度(照顾专业证照分级)。

同时,针对养老服务人才培育个人提供以下的思路作为参考。

养老服务的专业化与全民化。

照顾老人如同照顾婴儿,必须具备有专业的知识与技能才能驾轻就熟,没有足够的专业培训或是训练不够扎实,无法让老龄者得到舒适的照顾。同时,我们的一般民众亦应有基本的老人照顾知识,对于身边的老人能够给予适当的帮助与扶持,不必事事都依赖养老照服员,可以及时有效处理并且乐与接受老人。

养老服务符合国际标准与质量。

养老相关产业发展日新月异,如何使我们的养老知识与技能与世界同步?我们需要有一套能与国际接轨的养老服务标准与质量。一方面可以满足市场需求,另一方面可以稳定专业人才。

建立国家政策与需求的养老评估制度。

国家对于养老与安老政策十分明确,从中央到省市均投入大量的资金,无论是公办公营或是公办民营,由于对养老专业知识的欠缺,真心实干者少浑水摸鱼的多,使有限资源难以发挥其最大功效。所以应制定一套评估办法,以国家的政策与需求为准则,对所有接受政府经费补助之养老单位应有完备而合理的考核制度,优进劣退奖优惩劣。

符合社会发展与期待的专业培训。

养老事业的推动需要各种专业人才的投入,各种专业中需要细分级别,以使用人升迁有所依据。目前对于投入养老的工作人员薪资低工时长社会认同度低,致使许多学校无法招收到足够的学生,即使有学生也很难安稳工作。因此,需要有一套与社会相对应的工作制度来配合养老机构人员,提供自我成长的机制以使人才留住并得到适当的发展。

积极开发潜在人力。例如中年失业劳工之转业训练、“介护离职”的招募与再利用、偏远地区剩余劳工之培训、用人单位与培训单位合一、增加科技产品的使用。其中“介护离职”是指因照顾家中长者而离职或失业者,因其已经具备老人照护的相关知识与技能,是应该给予特别重视与待遇。而科技产品用于老人照护方面日新月异,政府与机构应投入更大的关注,适时地修改法令与引进使用。

长照计划发展三阶段

思考

为因应社会的发展与需求,我们必须投入更多的养老人力以确保经济的持续。从养老服务人才培育之规划,必须考虑文化因素与地域特性。待遇低、环境差、职业认同感低,是制约毕业生从事养老服务行业的重要因素。现行制度对于养老服务人力之规划,尚缺乏完整与统整性,且没有足够的师资来对人才培育进行教育工作。对于学校教育目标与课程规划并无独立性计划带动,以至于社会各界对于其工作性质及职涯发展等均缺少正确之认识,亦阻碍了有志人士投入。同时,在政府方面可以参照各种模式,在各地方采取“长期照顾管理中心”设置窗口统一管理养老事务。同时,参照职技教育再造方案进行培育教育的“体检”,期待能检视现行人才培育遭遇的困境,并透过解决引导与投入,使长期照顾人才之培育能符合现行长期照顾的需求。早日确保老人享受健全的长期照护服务,达成连续性、全人健康照护的理想。

本文根据张承晋在湖南养老与家庭服务专业产教融合高端论坛上的发言整理而成。

猜你喜欢
人力培育养老
养老生活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养老更无忧了
以房养老为何会“水土不服”?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
养老之要在于“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