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实习一定要“实”

2016-08-18 06:42刘齐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师范生信念理论

刘齐

摘要: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培养工作中的重要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教育实习,将教育实习落到实处,可以有效地将校内所学的专业基础知识转化为校外的实践能力,加深和巩固学生的专业思想,提高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质量,让师范生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

关键词:教育实习;师范生

教育实习是高等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初等或中等学校进行教育和教学专业训练的一种实践形式,是师范教育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实现培养目标不可缺少的教学环节,是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教师的职前培养有着特殊的意义。因此,不少高等师范院校都将教育实习列入师范生培养计划当中。应该说,绝大多数师范生都进行了教育实习,对他们来说,也有一定收获。但是,在教育实习过程中也暴露出了实习组织工作难、实习管理不规范、实习过程时间短、实习技能不过关等一系列问题。

教育实习的成效如何,关键在于态度、认识、组织与落实。

一、教育实习,要树立师范生的教育信念

师范教育的最根本目的是培养教师,教师的行为贯穿其整个工作过程。教师的行为是其素质的外化形式,并且受到信念、知识或理论的支配。培养一名教师,就需要使其具有良好的行为,在职前培养阶段,帮助师范生形成支配其行为的东西尤为重要。这些东西包括理论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教育信念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教育信念可以理解为教育者本人确信的关于教育诸问题的看法和态度,能够支配教师的教育行为。教育信念既能够从教育理论中获得,也能够从丰富的教育实践中汲取。对师范生来说,教育信念的产生主要来源于对教育理论的认可。学习过教育理论,不等于已经认可。或许有一部分教育理论已经被接受,这部分教育理论也已经转化为教育信念或其他实践性知识。但是,仍然有一部分教育理论需要一个实践的过程才能让师范生认可。这就需要一个参加教育实践的过程,即便这个过程很短暂。教育实习恰恰承担了这样一个任务。事实上,师范生应该尽可能地在入职前认可更多的教育理论,这样才能为其走上教师工作岗位奠定一个良好的基础。经过教育实习,师范生或多或少形成了一些教育信念,有一些教育信念还得到了强化。有了这些信念作支撑,师范生将来会以极大的热情投入教育事业,并成长为受学生爱戴的好老师。

二、教育实习,要增强师范生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以及和他人关系的意识,表现为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等。形成一个清晰而准确的自我意识,对于定位自己的学习和工作很有帮助。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自我意识得到加强或更新,为其下一步学习和工作的选择增加了衡量标准。因此,参加教育实习最直接的感受就是判断自己是否喜欢这项工作。师范生通过教育实习已经对自己是否喜欢教育工作和喜欢教什么年龄阶段的学生有了初步的认识,了解到自己更适合与小学生相处还是与中学生相处。这些都让师范生的自我意识得到了更新,让他们在今后择业时又多了一份选择。同时,师范生通过教育实习重新确立了对自己的评价标准,对自己的优势和不足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经过教育实习,师范生感受到的是工作生活,他们从这种全新的生活中可以发现以前评价自己的标准还远远不够,自己还需要达到更多的要求。尽管这些标准还不够全面,但他们起码已经开始意识到从事某项职业和做学生的不同,这对他们来说是一个触动。此外,师范生还在被学生的喜爱和信任中获得了强烈的责任感意识,他们第一次被别人如此强烈地信任和依赖,这种责任感的产生是发自内心的,其力量是强大的。与此同时,经过教育实习,师范生也对教学有了新的看法,这与学校课本上学到的不一样。他们开始根据自身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形式,逐渐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三、教育实习,要形成师范生的基本教学素质

教师基本功是教师从事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具备的最基本的职业技能。经过教育实习,师范生对整个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要求等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师范生备课时会搜集学生的资料和有关教学内容的资料,根据实习学校指导教师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他们上课时会注意导入、小结和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讲课的节奏以及师生互动等问题.他们会根据教学内容布置适当的作业并及时批改;他们也帮助实习学校指导教师做一些日常工作;他们也会坐班,按照学校的作息时间上下班。这些工作都让师范生全方位体验了教师的生活,消除了他们今后从事教师职业的陌生感,能够让他们尽快地进入教师角色,成长为合格的教师。与此同时,他们也感受到与真正的教师相比,自己还有很多不足,需要不断努力。因此,在教育实习中,师范生对教师生活有了初次体验,师范生的教师基本功在实践之中得到了初步发展。

四、教育实习,要增强师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

人际交往能力是生活在现代社会的人所必须具备的一项基本能力,对每一个人来说都极为重要。所以,身处当今之世,不会与人交往很难顺利地生存下去。在校师范生大部分都是离家独立生活,其人际交往能力虽然比中小学有了一些提高,但大学的生活圈子相对较窄,除了学校就是一些兼职工作地点,而利用课余时间做兼职的还算不上大多数,所以师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相对较弱一些,有待提高。教育实习给师范生提供了一个锻炼人际交往能力的平台,是他们由简单的人际关系向复杂的人际关系过渡的时期。师范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要学会处理与实习学校指导老师、领导、同事、学生等一系列人际关系,跟不同的人应该怎样相处,相处时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这些都锻炼了师范生的交往能力。虽然师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不会在实习期间就成熟起来,但这些都有助于师范生更快地成长为一个合格的职业人。

五、教育实习,就是要着重突出“实”字

学生是主体,要踏踏实实。除了学生自身要做好充分的准备,作为教育实习的组织者和参与者,指导教师、实习学校也要提供必要的帮助和支持,做到实心实意。

指导教师,要把教育实习作为教育教学的重要环节来对待,实习前充分动员,实习时答疑解惑,实习后及时总结,既要关照全体,又要注意个人,因人而异,逐一辅导。在实习中,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了解他们的内心,满足他们对知识技能需求的渴望,而不能把带队实习当作是任务,交差了事。

实习学校,除提供实习机会外,也要周密筹划、精心安排,为师范生配备老师进行专门指导。既要了解班主任组织工作,又要掌握学科教师日常工作。让师范生与一线教师面对面、结对子,帮助他们又好又快成长。而不能把接受实习看成是负担,敷衍了事。

总之,教育实习是为师范生走上教师岗位做准备的必要环节。从学生到教师,从学校到实习单位都要高度重视,密切配合。教育实习使学生真切体会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需要一个过程。教育实习的实效性主要在于树立起师范生的教育信念,提高师范生的自我意识,形成师范生的基本教学素质,增强师范生的人际交往能力。而这些,即便在教育实习结束后,也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师范生的工作生活,这也是教育实习的实际意义之所在。endprint

猜你喜欢
师范生信念理论
坚持理论创新
神秘的混沌理论
为了信念
理论创新 引领百年
构建“两翼三维四能”师范生培养模式
相关于挠理论的Baer模
发光的信念
信念
师范生MPCK发展的策略
浅析师范生PCK知识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