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导入时间对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影响

2016-08-18 06:53李秀芬龚阿芳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病理学教学效果

李秀芬+龚阿芳

摘要: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但是,并不是导入课程的时间越长越好。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寻找一个恰当的导入课程时间,把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好,这是一个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达到这个目的,笔者针对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大专护理专业1班和3班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索,最终将以阶段测验和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反映本次实验结果。

关键词:病理学;课程导入;教学效果

病理学是一门研究疾病发生发展规律的医学基础学科,揭示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改变和转归,是连接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在医学教育中占举足轻重的作用,具有知识量大、知识涉及面广、难于记忆和理解等特点。课程导入是课堂开始的第一个环节,是在课程开始之前找到一个切入点,吸引学生兴趣,把即将要讲的抽象的内容变得具体生动,为后续教学的开展带来极大的便利。适当运用课程导入,通过适当的方法自然过渡,使得学生在心理上不产生对知识的畏惧感,激发学习兴趣,是获得良好教学效果的必要条件之一。

课程导入是课堂教学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但是并不是导入课程的时间越长越好,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寻找一个恰当的导入时间,把教学效果发挥到最好,是教育工作者关注的重点。为达到这个目的,笔者针对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大专护理专业1班和3班学生,进行实验和探索,最终将以阶段测验和学生问卷调查的方式反映本次实验结果。

一、对象

以郑州澍青医学高等专科学校2013级大专护理专业1班和3班的学生为对象,每班随机选择180人,随机分为6组,每组30人,两个班共360名学生,被选学生均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入校成绩没有明显差异。

二、教材及教学内容

每组学生均采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陈命家、丁运良主编的《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第三版)为教材,我们选取了炎症及肿瘤两章共16学时的教学内容进行不同时间的导入教学。

三、方法

分别设定导入课程时间为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7分钟,对6个实验组分别教学,课程内容一致,导入课程时用的手段比如案例引入、问题引入、现场案例引入等保持一致,导入课程的时间设置有区别,详细程度不一致。最终以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评估教学效果。

(一)考核成绩比较

实验教学以外的老师参与学生出题、监考,由同一批教师参与流水阅卷,评分标准一致,6个小组使用相同的试题,考试时间为10分钟,满分为10分。

(二)不记名问卷调查

在课程结束之后,随机抽取2个班级,12个小组的同学进行不记名问卷调查,提出6个教学问题,分别设置若干选项,让学生选择出自己认为的最佳选项。共发放350张问卷,收回341张有效问卷,调查设计内容及结果见下页表1。

最终,综合分析考核成绩和问卷调查的结果,得出结论。

(三)师生座谈

座谈中学生提到,病理学是一门比较枯燥、抽象、难以理解的课程。通过合理的课程导入设计,找到合适的导入时间,引起学生兴趣非常有必要。如果导入课程时间过短,则起不到导入课程的作用;如果导入课程时间过长,有一种喧宾夺主的感觉,让学生对课程的重点发生了转移。

四、结论

问卷调查结果如表2、表3所示。

调查结果显示,导入课程时间为4分钟或5分钟的学生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其他组,且随机问卷调查显示,4分钟或者5分钟实验组的学生表现为课堂兴趣高,理解课程能力强,喜欢教学老师且能较好地完成作业,而不爱在课堂上玩手机或者打瞌睡,这些结果充分显示,在病理学实验教学过程中,课程导入时间安排在4~5分钟是最理想的状态。

五、分析

导入课程作为教学过程的一部分,有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学生更有活力、朝气、自信的作用。怎样选择一个恰当的时间段来完成课程导入,也成为最近教学过程优化的一个重要的课题。导入课程的时间如果过短,就不会起到导入课程应有的作用,如果时间过长,过了学生的兴奋点,又会起到相反的作用。在本次实验中,笔者使用了6个时间段,2分钟、3分钟、4分钟、5分钟、6分钟和7分钟。这些时间段都是在日常教学工作中经常使用的,具有代表性,并得出结论,4~5分钟的一个课程导入时间能够取得优异的效果。endprint

猜你喜欢
病理学教学效果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用信息技术增强初中篮球教学效果
关于提高开放电大“统计学原理”教学效果的探讨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猪渗出性表皮炎的病理学观察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提高病理学教学效果的几点体会
加强焊接教学质量提高焊接教学效果的探讨
病理学实验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抓好课的结束部分 深化体育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