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中国制造2025》的工科高校与中学教学衔接研究

2016-08-18 07:01梁峰朱慧杰王红强
河南教育·高教 2016年6期
关键词:中国制造中国制造2025中学化学

梁峰+朱慧杰+王红强

摘要:为实现中学化学与工科高校大一普通化学实验教学的顺利衔接,笔者通过比较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差异,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提出了激发学习兴趣、加强实验教改、重视过程监控、完善评价制度等措施,帮助学生尽快适应高校学习生活,为我国顺利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

关键词:中学化学:普通化学:工科高校:实验教学;中国制造

近代化学与其他诸多学科日趋明显交叉渗透融合,强力支持众多工业向高科技发展。作为高等工程基础教育之一的工科化学教育,其公共基础理论的内涵发生了调整和变更,其基本知识的外延己广泛触及现代新科技诸多领域。工科高校系列课程中的大一化学实验教学,不仅担负着与高中化学实验衔接的任务,而且为其他后续系列课程提供必备的基础知识和公共基础理论。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由于种种原因未能得到应有的重视:讲实验代替了做实验,学生实验变成了演示实验,实际操作改成了图片展示。因此,导致大一新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参差不齐,这无疑加大了大一实验课教学的难度。为了培养《中国制造2025》所需的高素质人才,中学与大学化学实验课教学的平稳衔接不应被忽视。2014年全国高考试卷分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大纲版卷和17个省(市、自治区)的自主命题试卷多达20套。尽管有教学大纲的统领,各地中学化学实验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学时不尽相同。为确保完成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的目标任务,《中国制造2025》提出了健全多层次人才培养体系等8个方面的战略支撑和保障,并在高等学校建设一批工程创新训练中心,为实现“制造强国”“智造大国”打造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队伍。

大一的基础化学实验教学是建立在中学化学实验基础上的,同时,又为后续专业基础课程乃至专业课程奠基铺路,其平稳过渡问题不容轻视。本文旨在找出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与中学教学的联系,实现二者的平稳过渡乃至融会贯通,同时为教师的教学参考以及教学研究提供理论基础。

一、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差异

从大一新生学习化学时暴露的共性问题来看,大学基础化学实验教学和中学化学的实验教学工作中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一)教学地位不同

中学化学教学在现行教育体制下普遍重理论轻实践,实验课时分配少,实验教学质量难以保证。而大学普通化学实验是理工科土木、材料、化工、环境、市政、生物等诸多专业的必修课程,实验课时几乎占理论课时的一半,实验教学内容多、要求高,师生都很重视。

(二)教学要求不同

因受实验条件限制,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一般仅要求掌握基本的实验知识与基本技能,理解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规律,熟悉常用实验仪器即可。而大学普通化学实验教学则普遍重视动手能力,以培养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兼顾培养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为其将来的创新工作夯实基础,以适应我国制造强国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与中学相比,大学的培养目标有着质的飞跃。

(三)教学方法不同

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分为课堂演示实验和学生分组实验,一般不独立设课,常与理论课同步进行。演示实验常采用教师边讲边做的模式,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学生分组实验则要求学生能理解实验的基本原理、方法及步骤,能够动手安装一些最基本的仪器,这些都能巩固所学知识,有助于揭示有关化学现象和规律。每个实验步骤及记录表格事先由教师设计制作好,最后的实验总结也由教师完成,故学生学习主体意识差,对老师的依赖性也很大。相反,大学化学实验信息量大、内容较多,一般教学内容独立,是与理论课并行的一门课程。学生想要学好就必须在实验前预习实验目的、实验原理以及操作规程,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才能充分准备好实验,并要在课后对实验进行总结、分析、解释,最后整理出较为完整的实验报告。教师在课堂上起引导作用,仅精讲重点难点,把大部分时间留给学生支配。

二、中学化学与大学化学实验教学的衔接措施

为使大学新生迅速完成从中学到大学的过渡,顺利适应新环境,教师应因“生”制宜,根据当届学生的化学实验基础情况,制定相应的办法,并采取相应措施促进实验教学的顺利进行。

(一)提高学生认识,激发学习兴趣

当今科技发展日新月异,化学渗透到各个行业。化学的进步推动着整个社会科学技术的进步,化学的发展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科技发展。而化学又是实验性很强的学科,新材料的研发、测试、检验都离不开实验。学生对化学实验产生了兴趣,就会主动积极,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可通过组织新生参观实验室,认识各种大型仪器,激发其学习兴趣,克服新生“想学好,怕学不好”的畏难心理,激起他们的学习欲望。

(二)加强实验教材建设,改进实验教学内容,合理安排讲课内容和时间

化学实验目的在于加深学生对化学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激发学习兴趣,掌握实验技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培养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开拓钻研的创新能力,为我国顺利完成《中国制造2025》的目标培养高素质人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创新的能力。可在多年化学实验教改的基础上,经过专家论证,“低入高出”“点精面博”地精选实验,编写适合学生实际的“化学实验”讲义。实验内容力求知识性、实践性、应用性、趣味性和创新性相结合,重视培养学生的动手、思考、创新能力。

(三)重视实验全过程

1.实验前要预习

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确保达到预期目标,每一个实验都要求学生充分预习,明确目的、弄清原理、熟悉步骤和了解注意事项,确保顺利完成实验。结果表明,完成实验质量较高的学生,都是认真预习、对所做实验的原理和方法理解较好的学生。

2.实验过程中及时指导与纠正

学生实验过程中,指导教师全程巡视,认真观察每个学生的操作,遇到不规范、不正确的动作要及时纠正,平时实验中查缺补漏、完善学生在中学阶段的薄弱环节并及时总结,为以后更高层次的学习乃至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实验后及时反馈总结

实验结束后让学生及时总结所涉及的基本理论,检查统一规范报告格式、现象记录及结果讨论等,特别是经过老师纠正过的实验操作、指导过的仪器使用规范应及时总结,反复操作练习以达到熟能生巧的目的。

(四)开放实验室、分层次教学

常规教学中可分层次教学,对于来自农村中学的学生,根据其实验基础较差的事实,在大学化学实验教学时,对其应加强基础实验教学包括仪器的拿握姿势和操作方法;对实验基础较好的学生,则可适当增加一些综合性、设计性等难度高的实验,这样既可使大学、中学化学实验教学平稳过渡,又可大幅度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兴趣浓厚且学有余力,可增设开放性实验,给他们提供更广阔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设计实验、探索,培养其独立动手、动脑以及创新能力。

(五)完善评价制度

化学实验课考核除了理论考核,还要考核规范化的实际实验操作技能。考试内容应包括药品是否规范取用、仪器是否规范使用、废液废渣是否正确处理等。常规实验课上鼓励学生发现、创新,可对实验操作部分匿名录像,学生参与盲评,共同发现错误、共同提高。

三、小结

总之,要使学生学好以实验为主的化学,浓厚的实验兴趣、娴熟的操作技能是学生学好以实验为主的化学的关键。因此,应“因生制宜”,大一期间应该将学生在中学欠下的化学实验知识技能补上,采用各种措施培养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分析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采取相应的衔接措施,不仅可以提高大学化学教学的效率,而且有利于后续课程的教学,也有利于为实现《中国制造2025》培养素质过硬的人才队伍。endprint

猜你喜欢
中国制造中国制造2025中学化学
基于微课的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素质教育推进中中学化学教学探讨
在新闻中学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