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新思路

2016-08-23 23:29荆凯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21期
关键词:实践环节就业形势机械设计基础

荆凯

摘 要 受全球经济衰退的影响,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也越来越大,这给高职高专院校的办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教育教学需要上一个新台阶,求变改革成为培养合格大学毕业生的一种新思路。本文就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这个重要的实践性环节,分析了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限制,浅谈一下遇到机械设计过程中的新问题,并立足于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程,分析了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提出多学科的融合思想,浅谈了设计内容和设计过程中的新思路,希望对新的就业形势下的高等教育教学有些指导意义。

关键词 机械设计基础 实践环节 就业形势 教学改革 创新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0前言

机械专业是一个传统的、就业需求最多的工科专业之一,社会对机械专业和近机械专业人才的需求在不断增长,这在当前高职高专类院校大学生扩招、就业压力较大的情况下,提高教学的核心竞争力显得尤为重要。明年四川建院的应届毕业生较今年多出1300人,应届毕业生人数已经跃居全省大学之最,面对如此大的就业压力,高职高专院校更要突出办学特色。而不同企业、不同部门、不同职位技术人员要具有相应的必要知识和基本技能,这就更要求学院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丰富教学手段,适当进行课程教学改革,以满足社会对新形势下人才的需求。机械专业大学毕业生,在校期间要熟悉产品的市场调研、设计、制造、加工、销售、管理等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专业知识与技能已经是大学生就业的重要指标。因为设计技能是在校期间点滴积累训练出来的,专业教学模式也无外乎公共基础课、技术基础课和专业课,再通过配套的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和顶岗实习来培养学生的专业设计制造能力。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是机械类和近机械类的一门重要的实践类课程,在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新的就业形势下,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要求教师加入一些创新元素,如计算机元素的渗入,下面就谈一下这一环节中的体会和新思路。

1传统模式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

在大多数工科高职高专院校,传统的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专业性强,覆盖面广,其内容是通用的机械传动装置——一级或二级圆柱齿轮减速器作为设计题目,此设计基本上包括了机械设计课程中的全部主要内容,沿用了很多年,时间为2周,工作量要求装配图一张,零件图至少一张,说明书一份,参考教材里一般都有设计计算步骤过程,目的旨在锻炼学生绘图的基本功,设计步骤等,而且没有机会学习如何利用计算机进行设计,增加了学生负担。这么多年的沿用导致多数同学在设计时按部就班,缺乏创新意识,有些同学积压到最后2天就把2周的内容完成了。开始设计前的教师集中授课,很容易使学生照抄网络资料等。而本设计教学目的是培养大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锻炼大学生选择、设计及其强度计算等的基本功,为后续课程做铺垫。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时,要求有一定的专业基础知识,是在学习了画法几何、机械制图、理论力学和材料力学后,并进行了初级工实训,学完了机械设计基础后开设的课程设计内容。它是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的加深提高,内容要紧扣课程内容,同时在课程讲解时要多举工程实例,如以CA6140车床和牛头刨床为例,分析机床主轴、轴承、齿轮、传动及运动等,注重零件与整体的关系,由简到繁,也为后续的机械安装和调试及机械设备修理工艺学打下良好基础。课程设计前的力学知识因为开课不紧凑,很多学生可能有所遗忘,增大了机械设计难度;教师设计思路、设计方案的讲解给定,学生不假思索的公式套用、格式照搬设计导致创新性不足,创意性不够,挑战性不强,学生能动性发挥有限,没有达到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

2“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新思路

2.1多学科的融合

计算机的迅速发展,新一代工程师是需要在屏幕上展现、评估甚至交流自己的设计。为了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满足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我们应该在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这样的专业基础课程融合CAD、CAM、Pro/E、UG等技能实训,并建议将课程设计时间分散延长至整个学期,每周2到4课时。带设计的教师也可以有课任教师、理论力学教师及计算机造型软件教师等组成,有些院校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的学生已经在尝试,应用CAD、CAM使以Pro/E、UG、Creo软件为设计工具,对一级、二级减速器零部件进行3D建模造型,并对减速器整体进行虚拟装配,让同学们去了解软件尤其是三维软件的绘图思想,熟悉软件设计技能,熟悉多学科的融合,为后续课程也能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2.2设计内容、过程的新思路

传统的课程设计是教师直接把任务书、指导书交给学生,并作详细讲解,学生不需要搜集资料,不需要设计思路和方案。这就限制了学生的创新能力。教师可以在课程平面机构讲解完后就下发设计的任务,且给定的都是大范围题目,题目尽量包括理论力学、平面机构的内容,且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运动机构。最后的题目需要学生通过信息搜集(有条件的可以进行市场调研或工厂参观)后自己确定,以提高学生的市场调研和领导决断能力。教师对学生选好的题目多鼓励,分组尽量不超过4个人,这样既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又分工明确,沟通交流,锻炼学生的情感教育。此阶段,教师对选题所涉及的知识点是否单一、工作量、最后是否能完成是否饱满多把关。后续教师所做的指导也是方向性的,不需要给学生讲解的很详细,多检查跟踪,多加强监督管理,让学生自查,锻炼学生学会自己思考,磨练学生迎难而上、勇于挑战的意志。在设计之初就引入小组管理和竞争模式,在考核方式上,可以加入团队打分和小组成员的互相打分,小组长负责指导教师的沟通,避免遇到个别同学不好意思问指导教师的情况,并对小组内成员的考勤、考核,锻炼学生的领导能力、通力合作、团队协作意识,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并深刻体会成功的艰辛。这样也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指导教师每天首先检查小组长的设计内容,同时,小组长又能起到模范带头作用,并监督小组内成员的进度。

在课堂教学中,多给学生播放传动、运动图和视频,课程设计前可以让学生装拆一些减速器模型,产生一些感性认识,其次一定要读得懂图纸,多看图,见多识广,举一反三,孰能生巧,教师也应该主动积极地参与其中,一起讨论,一起分析,一起动手,一起总结。设计过程中组织学生看减速器录像片,有了感性的认识以后,组织学生参观、自己动手拆装减速器模型,以尽快熟悉设计对象。对于往届同学的好作品,可以放到机械设计橱窗中展出,有的也可以展出他们作品成功的一部分,比如某根轴、结构工艺、加工工艺,甚至是典型错误,可以展出课程设计的流程、注意事项、减速器的结构拆装过程,可以展出好的思想,创新部分。

3教学改革新思路下对教师的要求

随着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要求的提高,大学课程及实践环节对教师的要求也日益提高。“双师型”、“三师型”的现代教师人才,除了具有丰富的专业知识和过硬的实践能力,还要有良好的素质修养,加强学生的情感教育。教师要既懂机械方面,又懂电方面,才能更好的辅导学生;科研项目、学术论文在一定程度上也是对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多下工厂,做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经常参加工程锻炼和技能训练,真正参与工厂的产品开发、工装设计、一线操作才能提高水平。指导老师要会运用、多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避免照本宣科,多运用实物激励法、模型演示法、理实一体化和项目教学法,多给学生看图册,并多拆装模型,多实践动手操作,以提高课程趣味,改善教学环节和教学效果。教师之间应保持良好的沟通,相互学习共同进步。课程设计前,指导老师要开会,并对往届指导的学生作品点评,提出意见和建议。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该互相交流,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课程设计结束后,指导老师集体分析总结。

指导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善于发现学生的内心思想,提高学生的坚忍不拔的意志,在设计的后期有的学生想偷懒,指导教师在严格要求的前提下,积极疏导学生的消极情绪,培养学生一丝不苟、始终如一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操,教师要以德服人,学生要尊重教师、爱护环境,不伤害社会、他人,做一些对社会有意义的事。指导教师要以身作则,终生学习,好好利用网络资源,如精品课程的视频、动画、图纸等,十分熟悉课程设计的题目及各个环节,对设计中的新旧问题一定有所记录,改善指导思路,拓广知识面,激发同学们的兴趣,历练同学们的创新意识,不断提高,不断总结。

时代在发展,科技在进步,面对新形势下的挑战,多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和技能,挖掘新的思想、概念、理论、方法和技术并时时更新,注重技能习惯的培养。为了丰富大学生的业余生活和设计创新意识能力,学院应该积极开展挑战杯竞赛和机械设计竞赛及模型拆装大赛等。包括课程设计都要紧紧围绕“机械设计基础”、“工程力学”、“现代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绘图”等课程,以教材为本,培养大学生开发设计创新能力,后续再通过其他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

4结语

总之,就业压力的增大,社会需求的转变,使得高校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路有了更深的思考,教学改革持续进行。本文通过对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新思路的讨论,目的在于培养大学生的综合素质,提高他们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创新意识。设计模式已经在向设计型人才、创新型人才、综合型人才的目标发展。设计过程中,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高,注重设计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注重团队协作精神、领导决策能力、挫折教育的锻炼。以学生为主体,并被动为主动,多启发,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快乐中学习,让他们觉得更有成就感。当然,课程教学改革的路还任重而道远,需要同行们积极努力探索和实践。

参考文献

[1] 吴世俊.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改的探讨[J].当代职业教育,2012(3).

[2] 于蕾艳,刘峰,李春明.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的几点体会[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08(08).

[3] 李玉红.高职院校《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教学改革的探讨与实践[J].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5(09):33-36.

[4] 吕文阁,陆艺华,胡运康,陈东林.使用Pro/E实现“机械设计基础”课程设计[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205-208.

猜你喜欢
实践环节就业形势机械设计基础
面向复用的软件学院实践教学模式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导入方法研究
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环节有效途径探析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变化与对策简析
高职《机械设计基础》课程多元化评价的研究与实施
机械设计基础省级精品课程的建设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