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众人之智启心灵之门

2016-08-23 20:32单丽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8期
关键词:小组长设置探究

单丽

对新课改的探索,已经在不断深入中日益明朗化,教学质量高低评判的标准也将从教师的教转化为学生的学,各种教学形式在课改的浪潮中涌动而出,只有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模式,才是真正符合新课改教学理念的教学模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在这样的教学方向指导下浮出水面,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学生团队意识的培养,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集众人之智,开启学生的心灵之门。

一、关注差异性,设置合作的探究任务

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生靠单纯地记忆,并不能够收获学习硕果。小组合作探究模式能够拓展学生的自主学习和思考的空间,使其思维得到全面的发展,充分展示出学习的自主性。

例如,在“大一统的汉朝”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课本内容,在尊重学生差异性的前提下,设置难易适中的问题,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合作探究的环节,可以设置两个层次的问题,针对学习能力不是很强的学生而言,就可以设置“汉武帝时期大一统局面出现的原因是什么?汉武帝为巩固大一统局面采取的措施是什么?大一统局面出现的作用是什么?”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而这些问题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而言是很容易解决的,教师便可以设置“用一句话来评价汉武帝,并谈谈你从中受到的启发”这样的问题,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更好的培养。

每个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小组合作探究虽然对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脱离了学情去设置探究任务,就会使部分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教师要立足于全体学生的实际,关注每个学生的发展,用任务促学生发展。

二、有效提问,提高合作学习的实效

合作探究离不开问题的设置,而教师在设置问题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设问,首先应该注意问题能够激发每个学生的探究兴趣,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有效的设问,不但可以引发学生无尽的思考,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也让合作更加精彩。

例如,在“匈奴的兴起与汉朝的和战”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便可以创设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走进那个汉武帝的王朝,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昭君出塞,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的相关场面的视频,为学生走进那段历史埋下兴趣的种子,在学习兴趣的基础之上,教师再设置相关的合作探究问题时,学生就会产生学习的动力,如说,“冒顿单于是一个怎样的人?为实现军事上的大一统,汉武帝采取的措施是什么?”等,只有为学生营造出一种历史氛围,才能使学生很快地融入到教学内容中去。

有效的问题设置依赖于学情,学生只有在兴趣的支撑下,才能在小组研讨中获得更为有效的学习效果。合理的问题探究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更是促使学生思维发展的温床,古代灿烂的文明,需要教师精心地设置问题,将学生拉回那个神秘的时代。

三、集中智慧,发挥小组长的组织作用

小组长是一个小组的引导者,在合作探究教学中,交流讨论的环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在这段时间里,学生在交流时,小组长的作用很大,他们组织学生进行交流的能力,对于整个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发挥,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例如,在教学“春秋战国的纷争”一课时,教师可以设置基础性的问题以及拓展延伸题目,拓宽学生交流、讨论的视野,如说有关春秋争霸的主要内容以及战国七雄的相关知识,在了解了这样的基础后,再将小组合作探究的问题交给小组,小组长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对文本深入的探究,如“春秋争霸战争的影响都有什么?”这样的问题。在小组间进行讨论的时候,组长要充分发挥自己的引导作用,先让小组间的成员进行独立思考,在思考后,将自己的疑惑和成果交到小组中来,进而在每个同学的思想交流中,收获知识上的彻悟。成果展示的时候教师也要对孩子们的思路给予恰当的评价,使他们感受到师生之间和谐的关系。

在接受了教师的研讨作业后,小组长应该积极地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在每个人独立思考之后,将本组成员集体的智慧进行总结和讨论,解决每个小组成员的疑惑,使每个成员做到充分地交流和讨论。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小组合作教学模式,发挥着自身独特的魅力,其可以培养初中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积极地创设情境,重视学生之间的差异性,明确小组长的组织作用,在合作中绽放最美的光彩。

(作者单位:江苏南通市八一中学)

猜你喜欢
小组长设置探究
一道探究题的解法及应用
分餐小组长
中队岗位该如何设置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
探究式学习在国外
一道IMO预选题的探究及思考
小组长的烦恼
小组长的烦恼
本刊栏目设置说明
中俄临床医学专业课程设置的比较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