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倡阅读批判,提升学生阅读能力

2016-08-23 21:23嵇艳丽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2016年8期
关键词:鲁肃周瑜司马迁

嵇艳丽

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阅读教学应该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让学生多角度、有创意地阅读。阅读批判是一种对文本进行质疑或评价的阅读活动,学生通过阅读批判活动,可以更深入理解文本,拓展思维,进而提升阅读能力。

一、营造民主和谐课堂氛围,培养学生阅读批判意识

阅读批判要有宽松民主的课堂氛围,教师要鼓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质疑,提出不同意见。只有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能畅所欲言,把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对事物的看法融入阅读中,实现富有个性化的阅读体验,提升阅读能力。例如执教《草船借箭》一文,教师让学生对文中的诸葛亮、周瑜、鲁肃进行评价。教师采取了学生自由发言的形式,让学生说说自己对文中人物的看法。有的学生说:“诸葛亮‘借箭,让鲁肃帮助自己,却不把实情告诉鲁肃,并且还要求鲁肃不要对周瑜说这件事情,这种做法是否可取?既然是合作,就应该坦诚相待嘛!”。有的学生说“鲁肃为人也太老实了,诸葛亮不让你告诉周瑜,你就坚持不把事情告诉周瑜,有没有自己的主见啊?”……学生在发表批判意见的过程中,有的意见可能有失中肯,或者会出现偏颇,但是教师要耐心引导,不能轻易加以否定,而且要抓住学生善于思考的闪光点,给予充分肯定,引领学生拓展思维的空间,提升学生辩证思考问题的能力,只有在阅读中读出个性,才能为批判性阅读思维能力的形成打好基础。

二、丰富阅读背景知识,促进学生阅读批判性思考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能够提出自己的阅读质疑或者批判,就说明学生对于文本内容产生了异议,也说明学生的阅读与自身已有的知识与生活经验产生了矛盾。为了使学生的阅读批判更有质量,更有说服力,教师要引导学生丰富阅读背景知识,通过深入思考,提出阅读批判。有的课文故事情节的发生有着一定的历史背景,而学生的现实生活离当时的历史情境相距太远,会对学生的阅读批判形成障碍,教师要引领学生了解当时的历史背景,提升学生阅读批判的针对性与准确性。例如,在学习《虎门销烟》时,有的学生提出:鸦片作为一种毒品,外国侵略者却把它运到中国销售,毒害中国人民,这理应受到禁止,禁止鸦片是天经地义的事情,为什么说长了中国人的志气?为此,教师让学生通过网络查询有关鸦片战争的历史背景,放映鸦片战争的影视片断,了解了中国屈辱的历史后,学生们进一步提出阅读批判:为什么火药是中国发明的,而外国列强却用它打开中国的大门,对中国这一文明古国肆意践踏?当时的清政府为什么这样软弱无能?由此可见,阅读批判不仅是对文本观点的解读与批判,更是超越文本而不游离于文本的理性思考,阅读批判也开拓了学生的知识视野,促进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高。

三、巧用阅读批判话题,促进学生阅读批判能力的提高

阅读也是一种创造。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内心充满好奇,对新鲜事物感兴趣,这是他们对阅读发生兴趣的最可贵的因素。但是小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与世界观尚未最终形成的阶段,这种自由阅读的心理也很容易使他们脱离于文本主旨,游离于文本价值之外。阅读也不是信马由缰的,不是无目的和无方向的,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该巧用批判话题,提高阅读的针对性与目的性,引领学生的阅读价值取向,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批判思维能力。例如,在教学《司马迁发愤写史记》时,教师让学生反复阅读课文,并提出批判性的话题。有的学生提出了“司马迁身受宫刑,自己的尊严受到侵害,却还一生忙碌于《史记》的写作中,对他的人生来说,他这样做有意义吗?”,教师借用这一问题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通过讨论学生们认识到:司马迁不怕挫折,能够在消沉中奋起,说明他没有忘记父亲的临终遗嘱,完成《史记》写作也是他的人生理想,他为理想的实现而奋起,这就是他令人钦佩之处。有的同学说:面对挫折是一蹶不振,还是愤然前行,司马迁选择了后者,才成就了他前无古人、光耀千秋的史学巨著,也成就了他流传后世的伟名,这就是他人生的意义。还有的学生说:把挫折当作是磨砺自己意志的机会,以勇往直前的精神克服困难,才能取得人生的辉煌与成功。人生的价值就在于不断拼搏,对社会、对历史做出自己的贡献……可见,在阅读中选准批判话题,才能激发学生阅读批判的积极性,促进课堂的动态生成,有效提升学生的阅读批判能力。

总之,在小学阅读教学中提倡阅读批判是提升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文本的内容及学生特点,营造民主和谐的阅读批判氛围,丰富学生的阅读背景知识,有效选择阅读批判的话题,引领学生的阅读价值取向,有效促进学生的阅读批判能力的提升,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作者单位:江苏灌云县龙苴中心小学)

猜你喜欢
鲁肃周瑜司马迁
专家学者为“司马迁与《史记》研究”栏目三十周年题词
一气周瑜(二)
一气周瑜(一)
人故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
三国军师争锋之鲁肃:三国最被低估的富二代
假如司马迁没有《史记》
鲁肃机智调解
司马迁的军事思想
周瑜『折节容下』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