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礼守法讲美德的教育策略

2016-08-23 17:13卞玉红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8期
关键词:板报守则守法

卞玉红

教育部2015年修订发布了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其中第四条规定:“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这一条实际上强调加强学生公共素质教育,强调“勿以善小而不为”,具体要求是从身边的每一件事情做起。作为一位普通公民必须做到以法律为底线,不断追求美德的境界,并提出排队守秩序、公共卫生要保持、公私财物要爱护的具体要求。针对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已有的社会生活体验,在初中班级管理中开展明礼守法讲美德教育,是落实这条规定的关键。

板报宣传明要求。为了让全班学生明确明礼守法讲美德的具体内容,让班级宣传委员组织班干部以第四条的明礼守法为主题,出版四期板报,主题分别是“崇尚《宪法》,遵守《班规》;讲究礼仪,自树形象;公共秩序,铭记在心;公私财物,爱护珍惜”。每一期板报的具体内容是《宪法》的产生、地位、在国家法治建设中的重要性,班规的民主制定、班规的具体内容、班规的重要性;传统礼仪与现代礼仪的联系,礼仪语言、礼仪行为的普适要求,礼仪的重要性;公共秩序的内涵、具体行为要求、公共秩序的重要性;在学校中公私财物主要有哪些,对我们学习、生活的作用,我们怎样爱护珍惜。板报宣传力求图文并茂、生动形象,除了做好板报的宣传,还将这些内容连同其他条目印成手册,发放至每一位学生手中。

主题班会辨是非。班会是开展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教育的主阵地,今天的班会课同样要遵循新课程理念,始终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体验为手段,灌输式、一言堂、空洞的理论说教已经不适应对今天孩子思想教育的要求。利用主题班会开展新的《中小学生守则》教育,关键是帮助学生理解守则的具体条目,明确哪些行为符合新的《中小学生守则》,哪些行为违背守则。为了给学生明辨是非搭建平台,提供具体辨别是非的准则,就需要班主任教师做好班会课的准备。俗话说“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作为班主任要事先设置好班会课方案,运用现代媒体手段,将青少年守法与违法行为、班级学生守规与违规行为、上海踩踏事件发生的场景、文明礼仪行为规范的漫画等生活情境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体验守法与违法、遵守守则与违背守则的不同后果;让学生体验公共秩序对生命的重要性;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展示中华民族是文明的民族,青少年讲究文明礼貌是无上光荣的。班会课可以是班主任自己主持,也可以让学生主持,要把班会课变成学生自我体验、自我教育的主阵地,要求学生在观看教师播放的视频以后,通过小组讨论、辩论会等方式明确是非,选择对错。通过对身边同学违背守则行为的分析、点评,以民主生活会的方式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发动学生自主讨论、交流、互动,最终达成一致。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明礼守法”言行导向,加深学生对“明礼守法”的理解,培养学生自觉模范践行“明礼守法”的意识。

常规管理重行为。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提出“明礼守法讲美德,遵守国法校纪”,以国家的名义对中小学生的文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灿烂文明的古国。文明礼貌源远流长,中华民族一直在追求灿烂的文明。当代我们追求的文明,重在提高社会公德和培养公共素质,所以守则明确提出“自觉礼让排队,保持公共卫生,爱护公共财物”。对中小学生文明提出了明确的指向性,我们只有将守则落实在平平常常的班级常规管理过程中,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文明素养和公共素质。如学生在午休期间轻声细语、轻手轻脚的要求,同学有困难时的热心帮助,路上相遇的微笑,与人相处时的和睦,不小心碰到对方时的一声“对不起”;见到师长时的亲切的问候,走廊里给教师让道,送别来宾的挥手致意;无论走多远也要将垃圾放入垃圾箱;就餐时、等候电梯时有序安静的排队等。真正的文明不仅体现在细节行为上,更是一种观照天下的仁善与胸怀;不仅仅是独善其身,更是兼济天下;不是看到老人摔倒,还去纠结扶不扶,而是勇敢地展示自己爱的行动,用自己的真心,用自己的实意,践行受人尊敬并被大家广泛推崇的行为。

惩戒教育讲体验。明礼守法讲美德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单纯的正面教育、引导就能够完成的,在养成学生明礼守法习惯的漫漫征途中,学生会产生不少违背文明的行为,纠正这些行为少不了对学生的惩戒教育,惩罚就是制止人不去做某事,训诫就是让人认识做错事。惩戒教育的真正目的是为了赏善罚恶,是为了培养人。无论是哪一种教育,惩戒是必不可少的。对于今天的青少年来说,他们才是惩戒教育体验的主体。著名教育学者孙云晓在《教育的秘诀是真爱》一书中写道:“一个人改正错误,大多不是因为对方的强迫,而是因为他的内心真正受到了冲击,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惩戒的关键要看如何给孩子适当的惩罚,如何让学生具备战胜错误的能力。我们要思考的是如何在学生产生不文明行为时,让学生知道不文明就应该受惩罚,接受惩罚是为了更好地文明,唤醒学生的自尊自信,唤醒学生潜在的文明素养,自觉主动地纠正违纪违规行为,由他律到自律,逐步养成文明、礼仪、有序、爱护公物的习惯。

常见的注重学生体验的惩戒教育主要有:一是班主任用书面交流代替口头说教,这样做肯定比把学生叫到办公室训诫麻烦,但是效果可能比当面训诫好得多。某学生因为没穿校服与值班教师发生冲突,我没有当场处理,因为如果这位学生已经认为自己错了就不会与值班教师冲突了。我给这位学生写了一封信,信中向这位学生提出了三点建议:1.自己错在哪里,怎么纠正自己的错误。2.和教师冲突,怎么挽回影响。3.看看黑板报里“文明就在我们身边”的内容,对照这些内容,有什么想法,和班里同学交流。接下来我观察了这位学生的做法,他立即换上校服;找了值班教师承认自己的错误;还在自习前找到班长,要求向大家公开道歉,因为没有穿校服,损害了班级荣誉。二是用集体交流代替个人交流。明礼守法讲美德活动开展两周以后,我组织全班学生召开活动总结班会,让班长把两周以来违背文明的行为一一列举出来,让大家自我反思,是否有这些现象,然后讨论这些现象的危害,最后让学生写出自己的心得,选出典型的同学交流发言。

明礼守法讲美德教育需要我们进一步开阔视野,需要我们把提高公民素质作为这条守则落实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开发德育隐性课程,讲求教育的实效,为新的《中小学生守则》落实寻找突破口。

(作者单位:江苏盐城市射阳县陈南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板报守则守法
现代人守则:昏死之前请把手机格式化
花花世界
争做守法好少年
酱油饭
伤不起的误判:被“艾滋”10年让老农“生如死囚”
我和孙子做主编
板报稿的写法
大街上撒满黒钉
利用地理板报 提升学生综合素养
换一换“守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