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

2016-08-23 17:13赖向忠
教书育人·校长参考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本培训研究

赖向忠

当前,教育教学研究能力作为教师的综合素养要求已得到大多数教师的接纳,成长为“研究型”教师已成为众多教师的共识,成为追求目标之一。越来越多的学校也开始注重培养教师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这种科研热潮呈现出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但从目前小学开展教科研现状来看,仍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应引起重视,让学校教科研工作更加科学有效化。

一、小学教育科研存在的主要问题

其一,科研动力不足。在实际当中不难发现真正主动研究的教师较少,参与研究的较多;虽认识到教育科研的重要性和作用,但并没有真正付诸行动,大多数奔着评优奖励和考核晋职而来,功利思想严重。

其二,科研素养欠缺。大部分教师普遍缺乏教育科研知识。平时很少阅读科研方面理论书籍,缺乏专家深入指导,觉得太难,缺乏信心,不知如何选题,不会写设计方案,不会整理资料,不会写论文。

其三,科研方法不当。由于思维的局限性和研究方法不当,仅停留在经验性的认识上,没有真正做到解决自己教育教学实践中最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四,科研时间不充分。平时把时间和精力主要放在提高学生成绩和学校各种琐碎工作任务上,教学与科研处于分割状态,存在一定的浮躁风气,很少有人舍得真正花力气去做研究。

二、影响教师深入开展教育科研的主要因素

第一,缺少专门研究机构。就目前某些省市小学设置的行政部门来说,一般只设立校长室、教导处、德育处和办公室,在如此重视“科研兴校”的今天却唯独没有设置科研办公室。科研办公室的主要任务并不是进行课题研究,而是从事校本研究的具体管理工作,如,制定校本研修计划、组建校本研究队伍、开展校本研究活动、为校本课题研究提供服务、组织学术交流、对教师进行研究方法的培训等职责。有些科研意识较强的学校却苦于受政策和客观条件的限制不能设立专门的科研办公室,因而不能建立科学规范健全的科研机构和一系列规章制度,没有配备完全胜任科研工作的负责教师,不能真正把科研工作列入日常工作议事日程当中,科研力量一直得不到加强。虽然有些学校有科研小组,由校长任科研主要负责人,但校长工作忙,不可能亲自参与校本科研的具体管理,没有统一的规划,没有具体的规章制度的依据,没有科研工作职责,全校科研工作开展起来就存在着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更缺乏考核评价机制,影响教师的积极性。只有成立学校科研办公室,校本研究的发展才会更加专业和快速。

第二,缺少缜密思考。一些教师在做研究时缺乏系统思考,研究范围过大,造成研究起来存在太多的困难,不能深入进行研究,内容空洞,论述不到位。仍停留在零乱的、不成系统的状态,不能进入条理清晰、具有逻辑关联和系统化的境界。由于缺乏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对于一些行为、现象和问题司空见惯,不给予重视。有的教师不是没有按要求阅读理论书籍,问题在自己的脑海中无法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思考能力低下,没有敏感性,更没有理性思考其背后的理念和缘由并作深入分析。如此,这样的研究思路不够开阔,分析不够深邃,只是在原有的认知水平上装点,大多数是感性的认识,本质上没有太多的创造性。

第三,缺乏写作方法指导。现实中,有许多教师非常优秀,课堂教学效果也不错,但由于理论素养相对欠缺,加上平时关于研究的培训相对较少,不能上升到理论层面,不善于归纳、总结和概括,不能提炼出规律性的东西,造成成果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推广。例如,有的教师不能很好地了解论文的写作形式,不能很好地区分工作总结、教育教学故事与论文的写法。有的教师的论文要么就是太多理论,没有自己的事例;要么就是真的做了事情,但提炼和思考的深度与广度均有所欠缺,只是把自己的作法罗列出来,没能讲清楚道理。文章像一篇工作总结,缺乏论文应有的理论提升。大多是在讲做法,但未对自己的做法做出论证,即为何要这样做?这样做带来的效果是什么?再者就是表达不清,有的论文语言表达含糊,没有正确区分口语和书面语,口语化严重,随意性较大。有的论文是老生常谈,观点陈旧,缺乏新意,没有结合现行的教学实际来写,缺乏研究和创新。有的研究虽冠以新课标、有效教学、高效课堂等名堂,但内容上没有从自己的教学实践中挖掘亮点,缺乏创新性。从这些教师的研究结果来看,往往都是一些主观臆测、思辨陈述,停留在经验积累的层面上,没有把经验和理论很好地结合起来。

第四,研究内容有差异。大多数教师在研究时关注较多的是教师如何教,而没有把学生纳入研究的范畴。对于学生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缺乏分析和思索,提供解决思路和方法则更加谈不上。基本上没有站在儿童的立场上,设身处地地为学生着想,没有把儿童当作儿童,像对待成人那样去要求学生,没有经常性地反思自身教育教学技巧,很少从学生那里发现自己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由关注“教”转向关注“学”是教师真正走向专业成长之路。一个有问题意识的教师,就有一双善于发现的慧眼,能发现教育现象背后的因果关系,经常这样追问和思索,就不难发现这些教育现象的奥秘。

第五,轻视成果积累。有些课题研究主持人由于忙碌于日常教学工作,很少把心思放在研究成果的积累上。不知道要积累什么资料,也没积累什么资料,往往是做了就算,从不回头看看自己做了什么,看看有哪些做得好与不足的地方,哪些需要改进,哪些需要完善。还有的误以为研究成果就是写好论文,本可以开发成一系列的、有特色的校本教材却显得比较凌乱。往往造成研究的过程缺乏证据,没有分析讨论,成果反映不全。

第六,缺乏经验提炼。如,有些主持人研究过程扎实,虽有一定的成效,但不会提炼观点,分析成因不够全面,造成撰写研究报告中的成效方面只停留在理论方面上,写得不够具体、翔实,表述有欠缺。笔者常常发现一些教师的研究报告前面所提及的研究方法与后面的研究过程、研究成效没有很好地衔接,里面的观点表述存在前后矛盾,不相匹配;一些实验报告中的实验班的具体对象模糊,实验班和平行班往往是一些不同等次、不同年级的数据对比,更有一些则没有具体的前、中、后测试数据对比,没有考虑到不同水平学生之间存在的差异等因素,实验数据对比不科学,总体成效存在片面性。

具体而言,结题报告要让别人看了就知道怎么去做,要提出自己的论据、观点,总结出一套做法。具体到每个阶段怎么做,有哪些制度、哪些措施。里面应包括:1.研究背景。具体包括现实背景和国内外研究现状,对存在的弊端,要进行一个理论的探讨。2.开展过程。要说清楚开展活动的原则是什么,有什么理论依据,根据什么来划分的,开展这些活动的优势、创新点是什么,开展此项研究与国内其他已有的研究有何区别。具体到研究的操作,在每个学期是怎么实施的,实施的次数等。3.研究效果。效果的论述包括学校、社会、学生各方面的评价,可以通过数字说明;教师本身对课题的感受如何,可以通过课题成员的科研随笔进行表述等,在报告中要完善开展与效果部分的论述。

第七,参与科研培训的教师比例偏小。由于大部分教师对科研知识和方法的掌握不够深入,目前科研培训的次数本来就少,学校每次只能选派科研骨干教师参加,其他教师则根本没有机会参与培训,再者这些培训过的教师回来后又不能很好地结合本校实际进行二次培训,培训的内容是否达到了预期效果,是否被应用到日常实际工作当中则很少有人提及,培训收益得不到保障,使培训只限于参与者本人。

三、思考和建议

基于以上种种现状和原因分析,笔者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成立专门的教科室。由科研主任在教师队伍中挑选并组成一支有真正科研实力的教师团队,发挥本校科研骨干教师的力量,引导教师把课题研究与实际工作结合,并能采取正确的科研方法进行研究。在学校的支持保障下有计划、有目的、有措施地开展实质性的科研工作,落实科研经费,专款专用,切实做好教育科研的管理实施工作。

2.做好科研统一规划。在学校的统筹下,协调好各级各部门研究阶段时间,尽量做到研究人员不冲突,每个阶段有研究成果;本着全员参与、循序渐进的原则,规划好每个阶段参与各级各类课题的研究。由易到难、由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避免出现一部分人望而却步的尴尬局面。如,让一般教师从小课题研究着手,把目光转向真实的教育生活,转向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多一些研究的味道,只要是自己教学实际中遇到的问题都值得研究,尤其是那些大家在实际中遇到的都觉得司空见惯而且熟视无睹的各种小问题,每天写一些教育日记、教学叙事等,在研究过程中获得自我的提升和实践智慧的生成,看到一些共性的东西。总之,要结合切身实际,多一些行动研究,针对自身的教育教学问题而研究,在研究中着力探求解决问题的多种途径,善于对自身原有的经验进行修正,从而解决自身最需要改进的问题。

3.加强科研培训力度。学校可定期开展教科研培训活动,为教师提供科研培训学习资料,特别是一些常用的科研方法的学习,全力帮助教师提高自身的教育科研素养。同时,定期聘请校外专家到校指导,适时开展讲座、案例分析等面对面交流。毕竟当局者迷,旁观者清。让教师的教育观念得到更新,看清问题的本质和关键,使研究更具实效性。

4.养成素材积累的习惯。实践是基础,读书是关键,思考是灵魂,教师一定要把科研意识贯穿到日常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当中,平时要多注意观察身边的人和事,把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所读所感记录下来,对这些现象进行思考和初步分析,为以后深入研究奠定基础。

5.建立科研交流制度。积极创造开展教育科研活动的有利条件,添置教育教学学术研究的专著和杂志等图书资料,建立网络信息资源库,制定每月固定一次的科研交流制度等,让教师在研究过程中保持前沿意识和敏感性,多关注该主题的学术动态,了解最新研究成果。

6.建立科研激励机制。为淡化教师进行科研工作的功利思想,积极调动教师参与科研的积极性,学校建立科研激励机制尤为重要。学校可设立专项科研奖励基金,给教师提供充分的科研经费,提高教师从事教育科研的积极性。

小学教师的科研能力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学校应千方百计、采取各种切实有效的办法提高教师的教育科研水平,让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不断发现背后的规律,以实际行动解决问题。

(作者单位:广东东莞市大朗镇新民小学)

猜你喜欢
校本培训研究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会议·培训
建构基于校本的听评课新文化
价值导向的校本课程建设——以“兰质教育”校本课程为例
追求“四合” 洋溢“四味”——二十四节气语文校本课程开发与实施策略
谁说小孩不能做研究?
Applications of Deep Mixing to Earthquake Disaster Mitigation
A Thought:What have We Learned from Natural Disasters? Five Years after the Great East Japan Earthquak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