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2016-08-24 07:21周兵
图书馆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图书馆用户信息

周兵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3)

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

周兵

(广西卫生职业技术学院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023)

对高校图书馆的用户需求进行分析,结合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的特点提出有实践意义的服务体系构建模式,从时间、空间、个性化等多个角度对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进行全面梳理,以期对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的发展提供借鉴。

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微知识服务服务体系

时代的进步要求高校图书馆所提供的服务内容和功能也与时俱进,不但要提供基础知识信息,同时在所提供信息的类别上更加多元化和人性化。环境催生了微知识服务,不但满足了用户时间、空间的需求,还能令用户自主地选择信息获取方式,进而获得个人能力层面的提升[1]。如厦门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均通过微知识服务来进行信息推送,通过微头条、网络订阅等方式使用户能够第一时间获得有用的信息,此举深受广大用户的青睐。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直接面向用户需求,采用直接对话的方式将信息资源有效地共建共享,从而建立一种零距离信息终端传送模式,契合用户所需所想,构建基于用户需求的微知识服务模式,在发展的层面与用户实现共赢。

1 微时代高校图书馆用户需求分析

1.1专业化的信息

当前信息的传播速度与日俱增,而专业化的信息在各个领域不断更新。高校图书馆所面对的用户群体多以高素质的知识型人才为主,对于知识的专业化诉求较高,如建筑类、语言类、贸易类、计算机类等,这类用户需要大量的专业化信息来获得知识信息的储备和使用,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的信息结构从深度、广度来进行优化[2]。同时高校图书馆的用户需求也向多样化发展,例如对于最新文献资料的查询和阅读,对于行业理论和实践的最新研究资料等,这些资料的获取难度较高,这就需要高校图书馆建立信息获取的高效渠道,为用户提供更好的信息服务。整体来看,在专业化的知识需求条件下,高校图书馆提供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提供更多综合性学科的专业知识和研究的进度发展等相关信息,保证信息的时效性,从而全方位地满足用户专业化的信息需求。

1.2人性化的时间

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令人们的生活、学习、工作安排得紧锣密鼓,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信息的获取。尤其是高校图书馆的用户也普遍存在这种现象,用户没有充足的时间进行信息的阅读和检索,往往在有限的时间内无法有效地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循环往复便失去了信息阅读的兴趣,造成高校图书馆用户不断流失,这一问题亟待解决。目前高校图书馆的用户普遍希望能够有足够的空余时间来获得信息,而自身的时间又多占用在课程、工作之中,因此人性化的时间需求是用户所渴望的,用户希望能够根据个体需求有灵活的时间从图书馆获得信息。另一方面,大多数高校图书馆在使用时间上都有一定限制,如广西大学这类综合性大学都是采用朝九晚五的管理模式,图书馆的使用效率较低,尽管图书馆网络化的进程在加快,但无法满足现实需求,为此对于时间控制方面的需求也成了制约高校图书馆发展的因素。

1.3个性化的服务

服务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发展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是其发展的灵魂,而服务的质量也直接决定了用户的满意度和持续接洽能力,高校图书馆的用户对此的感受同样如此。在快速发展的信息社会,高校图书馆不再是唯一的信息获取渠道,因此用户对于服务的要求也在逐渐增加,因此高校图书馆需要予以重视。文中所阐述的服务不仅仅是表面上的对用户的服务态度和服务表现,更重要的是服务功能,例如主动将图书馆的相关资料推送到用户手中,或者针对某一指定用户的信息记录功能和主动提醒功能,这类功能是高校图书馆主动信息供给的服务功能体现,用户对于个性化的服务功能的需求和兴趣都是不断提升的,像北京大学、吉林大学这样的一类高校也在不断尝试通过主动服务来满足用户所需。同样诸如微知识服务类的个性化功能才能够满足用户的时间、空间需求,也是高校图书馆的未来所提供服务的发展趋势[3]。

1.4智能化的管理

21世纪是信息化大发展的时代,随着时代的进步,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不能仅仅采用已有的传统管理方法。传统管理方法以高校图书馆占主导地位对各类用户提供服务和管理,用户往往需要按照既定的模式接受管理,对于所有用户进行统一化的管理方式,在现代化的今天不能够很好地表现出管理的多样化。智能化管理能够通过大数据平台引入大量用户行为数据,通过用户行为分析,为每个用户智能地分析出适合自身的管理方案,通过智能化管理不但能够自动为用户制定最合适的管理方案,而且该管理方案还能够最大化地为用户合理分配资源。

2 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特征分析

2.1知识的碎片化整合

微知识服务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能使信息发布主体实现工作内容效率化,可以说在微时代背景下微知识服务令用户和信息发布源都事半功倍。如图1所示,知识的碎片化整合的实现主要为信息分类、整理和输送,在上述强大的功能支撑下,微知识服务的功能将更为灵活,可以根据用户需求来进行细节的调整,因此在不断发展完善下势必会为人们所接纳。具体来看,高校图书馆的微知识服务能够对知识进行分类和碎片化整理,用户能够通过服务端直接获取整合后的知识,不需要大量地进行信息阅读便能够直接获取有用的信息,还能够根据信息条目检索来找到自身所需要的内容,有着诸多便利。高校图书馆通过知识的碎片化整合能够将大量复杂的信息进行条目类别的整理,从而提高信息的含金量和清晰度,这样能够方便用户进行快捷的信息检索,通过微知识的服务终端按照自己的喜好选择信息。

图1 高校图书馆知识的碎片化整合结构

2.2服务的效率化输出

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的特点在于“效率化”,因为信息输送过程中会有片段性的特征表现,即内容少、价值低,从而降低信息的使用率,很多无用的垃圾信息令用户不厌其烦,令信息发布主体流失了大量的用户。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为了提高服务和信息的使用效度,有针对性地进行信息的个体优化,保证信息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其价值体现,使信息输送更为直接,体现效率化的输送模式。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的效率化特点十分明显,例如某一专业领域的研究更新或新入库文献的发布都十分及时,用户能够第一时间掌握到这些有价值的信息,从而决定是否需要更为详尽的信息;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为了能够保证信息推送的时效性,会通过不同终端进行微服务的推送,如微博、微信、公众活动、邮箱等,从而保证了信息获取的效率化。

2.3需求的差异化供给

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具有强大的信息处理能力,通过服务终端来整理用户的个人需求和信息获取偏重,进而能够针对用户需求来提供差异化的信息推送,满足了不同用户的差异化需求[4]。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的差异化信息供给在推行过程中得到了一致好评,可以根据不同领域、专业的用户需求来提供差异化的信息推送,摒弃了以往无差异的信息传播模式,将不同的信息服务带给用户,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信息推送能够令服务更为准确和直接,深受广大用户群体的喜爱。例如,中国人民大学的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提供的是信息分类推送,其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学习需求来进行信息的甄别,如法律专业的信息推送都是真实的案件、案例,从而大大提高了信息的使用效度。

3 面向用户需求的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系统构建

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系统的构建需要结合用户需求和自身的特点来综合分析,如图2所示,在构建的微知识服务体系下通过信息定制、时间管理和便捷的方式渠道来提供优质的服务。

图2 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体系结构

3.1信息定制:有价值的信息协同使用

信息时代令人们感受到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同时也意味着谁能够掌握信息资源就能够获得先机,因此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同样要立足于此,进行面向用户需求的信息定制,进而为用户提供更为优质的服务[5]。信息定制需要高效率的资源利用,目前高校图书馆有着丰富的信息资源和知识资源,要根据不同用户的个性化差异来建立用户信息资料档案,通过用户描述来进行信息定制,如客户对于国内外某一项目的最新研究和理论关注度很高,那么可以推送高学术程度的信息来满足其需求。总体来看,高校图书馆在微知识服务过程中可以将不同层次的信息资源进行归类整理,同时按目录类别进行微信息推送,从而使之价值体现遵循一种高标准和高要求。

另一方面,高校图书馆在信息定制的过程中不但要合理,同时也要合情,因为用户个体的情感偏重不同,因此对于信息的需求会有一定的偏重,例如一些外国友人时下使用图书馆的频率很高,对此在信息定制的过程中就可以尽量多采用国外的文献和资料类别,同时也要能够符合外国人的礼节喜好和文化习惯,如此才能够保证信息定制和推送的有效性。例如,北京外国语大学的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十分人性化,通过不同语种的分类信息推送能够满足来自不同国家的用户需求,尽管目前的语种仅限于英语、俄语和日语,但未来会逐渐完善,同时能够为其发展建立良好的用户基础[6]。

3.2时间智能:高弹性的时间控制方式

高校图书馆的微知识服务不但要在功能性上增强,同时还要实施时间智能化管理将服务有效地推送给用户,时间管理的特点如图2所示,总体上要把握时间的灵活、可控与合理。在时间管理中,限于大多数学校的图书信息推送模式僵化的现状,需要进行合理的优化,大数据背景下最常见的做法是采用云计算平台手机各个用户的行为数据,并采用合适的算法完成行为分析,通过行为分析结果为每个用户量身定制智能化的时间管理方式,通过智能化的时间管理为用户合理分配时间和资源。

当然对不同的终端客户来讲,为了使其能够在智能化的时间分配上获得有效的资源推送,可以针对不同的用户群体需求行为分析进行合适的资源推送[6]。例如,很多师生希望在午饭时间能够获得信息推送和更新,而高校图书馆为了满足这一部分人的需求,可以在微信、官方微博、微书评等终端链接中进行分类信息发布,从而令时间的掌控更灵活和直接。无论是哪种模式的时间管理,都需要建立在用户需求之上,而这种需求的满足能够令高校图书馆的微知识服务不断获得进步,实现其知识和信息传播的功能要素[7]。

3.3方式便捷:高效率的信息推送实现

计算机网络科技日新月异,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也要搭乘其快车,与时俱进,提高信息传播的广度、密度和效率,保证用户的知识获取,体现便捷的服务效度。

首先,在微知识服务过程中要保证信息传送的效率和可靠性,通过服务来满足用户需求是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高校图书馆要结合自身技术、人力和物力来保证时效性的提高。例如,复旦大学的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系统能够与用户的手机进行关联绑定,在用户权限开放的情况下第一时间通过短信息提醒的方式让用户接收信息,诸如此类的方式深受用户群体所喜爱。其次,微知识服务过程中可以通过微信、微博等渠道增加粉丝量,令更多的用户关注到图书馆微知识服务的信息更新,当然为了体现便捷的功能实现,需要就不同用户需求进行分类,如法律类、外语类、建筑类等,这样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来选择类别,避免无用的信息获取,从而令微知识服务更为便捷,同时也提高了信息传播的效度。最后,要保证微知识服务的实时更新,也可以适当发送一些寓教于乐的信息来提高用户的关注度,还可以通过多渠道的微知识服务来建立用户沟通的平台,通过话题讨论的模式为微知识服务贡献附加值,如邮箱、短信、手机APP、校园BBS、交流群等,这样可以有效提高用户的活跃度[8]。

4 结语

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要以用户需求为基础进行模式构建,如此才能令高校图书馆的资源从空间、时间、效率、功能上体现其价值,同时,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需要结合现代信息科技、网络科技来实现用户需求的满足。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在不久的将来势必会通过智能的共享平台来整合现有的资源,只有优质的共享平台才能够统一对图书馆信息进行自动化管理,从而帮助用户在一个完善的体系下进行功能的使用,在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的基础上还要保证人性化。在分布相对较集中的用户需求下,高校图书馆微知识服务不但要以服务为先,更要理解微知识的功能性和便捷性,从不同角度构建多元化的知识供给方式,如此才能够满足社会发展和进步的需要,进而令用户能够根据自身所需进行使用。

[1]徐丽晓.面向知识创新的高校图书馆知识服务体系构建研究[J].情报理论与实践,2010(1):85-88.

[2]张欢,张泸月.高校图书馆OA资源服务研究——以“985”高校为例[J].图书馆学刊,2015(2):85-88.

[3]郭冬梅,等.基于微信的医学图书馆参考咨询服务研究[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4(10):212-214.

[4]黄辉.基于4G技术的图书馆移动阅读服务探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5(02):84-87.

[5] 栾旭伦.大数据环境下高校图书馆个性化信息服务系统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4(8):118-121.

[6]何海地.大数据背景下大学图书馆开展数据素养教育的思考[J].现代情报,2015(9):130-134.

[7] 徐纲红.网络环境下高校图书馆参考咨询工作[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4):126-128.

[8]马晓亭.大数据时代图书馆数据可用性:价值、挑战和保障[J].图书馆理论与实践,2015(10):5-8.

周兵女,1969年生。在职研究生学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资源建设、信息服务。

G258.6

(2016-01-18;责编:徐向东。)

猜你喜欢
图书馆用户信息
图书馆
订阅信息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关注用户
如何获取一亿海外用户
展会信息
去图书馆
健康信息
健康信息(九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