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985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发放借阅证现状调查

2016-08-24 07:21王雨娃
图书馆学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馆员社会化图书馆

王雨娃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我国985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发放借阅证现状调查

王雨娃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72)

调查了我国37所“985”高校图书馆对社会读者发放临时借阅证的现状,在统计数据和咨询体验的基础上指出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仍旧处于起步阶段,存在着理论与实践脱节、馆员服务意识淡薄、借阅证制度门槛过高、缺乏政策体系支持等问题,并提出针对性建议。

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临时借阅证现状调查

高校图书馆作为我国三大图书馆类型之一,同时也是高校三大办学力量之一,向来在为学校师生提供信息资源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国外各类大学图书馆久已实现程度不一的社会化服务。近年来,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开放共享理念的传播,图书馆的公平性与开放性早已成为社会认同的价值观念,我国一些高校图书馆也开始向社会提供各类信息服务,将服务对象从本校师生扩展到社会人群。其中,向社会发放借阅证是较为普遍也较具有代表性的一类服务。

1 研究背景

1.1高校图书馆社会服务研究现状

使用中国知网对主题为“(高校图书馆or大学图书馆)and(社会化or对外开放)”的文献进行检索,共检得文献1544篇,近10年文章数量分布详如表1所示。

表1 文献分布

可以看出,自2008年起,学界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问题持续给予关注,2008年至今文章数量保持相对上升的趋势,仅在2014、2015年稍有回落,在理论上为高校图书馆的开放作了较为充足的准备。学界和社会公众已经不满足于高校图书馆仅仅为本校师生提供服务,高校图书馆向社会提供服务,发挥其教育与信息提供职能的需求越发显得迫切。

杜先锋在2004年指出,高校图书馆社会化包含3个方面,即高校图书馆建设的社会化、运营管理的社会化与服务的社会化,其中又以服务的社会化最为可行,也是目前研究与实践的重点[1]。舒炎祥和钱薇指出,学生就业、地方发展等多方面都需求高校图书馆对社会开放[2]。杨玫指出,高校图书馆可以弥补我国公共图书馆网点少、资源缺乏的不足[3]。当然,其中也有一些反对的声音,但更多学者表示,无论是从图书馆精神、社会需求还是图书馆自身发展的角度出发,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提供服务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1.2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研究存在的不足

虽然对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研究渐趋完备,但目前的研究仍旧存在几点问题:第一,大部分研究内容仅限于理论探讨而缺乏实践性,而实证性论文也多局限于个案调查或地区范围内调查,缺乏全国范围的统计;第二,随着研究文献的增多,部分论文研究容重复,例如,图书馆社会化的优势、劣势和措施等老生常谈的问题而缺乏创新;第三,引用数据陈旧,如“高校图书馆藏书约6亿册”的数据本为2003年的调查结果,但在2012年的某些文献中仍有出现,数据难以反映高校图书馆现状,需要重新调查。

1.3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发放借阅证的意义

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发放借阅证,泛指对非本校师生的任何人发放各种类型的进馆证件或证明,读者凭证进馆享用图书馆服务。狭义则指对社会人群发放临时借阅证或入馆证明,不对读者所在单位进行限制。这也是除参观学习外,社会人群进入高校图书馆的最主要途径。虽然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类型包括直接服务和间接服务,服务方式也多种多样,但我们也应注意到,提及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时,向社会公众提供借阅服务将是绝大部分人的第一反应。

首先,这一服务方式最为直接,效果真实可见,与社会公众关系紧密,也是媒体关注的重点。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发放借阅证,也是其扩大社会影响力、支持地方文化发展、体现图书馆精神的最重要途径。

此外,不仅是普通社会公众,即使对于图书馆学研究者而言,发放借阅证、提供进馆阅览服务也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代表模式。在多篇文章中,提及国外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程度时总是以俄亥俄大学图书馆、芬兰国家图书馆等允许人们自由进入阅览为例;一些反驳文献中亦常以大学图书馆限制游客进馆为例证,可见人们已经自然而然地将社会群众入馆浏览和借阅作为图书馆服务社会的真正标志。

因此,尽管读者进馆阅览只是最基础的服务,远非高校图书馆对社会服务的唯一途径,但其在公众眼中却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标志,也是高校图书馆进行宣传、扩大影响力的最有效途径。社会公众能否进馆阅览,在某种程度上最直接地体现了图书馆对普通社会公众的开放程度与服务能力。笔者通过对我国39所“985”高校的图书馆借阅证制度的调查,以期对我国高校图书馆的借阅证制度提供较为整体的认知,并阐述图书馆在实践中遇到的困难及解决措施,为已经或即将进行社会化服务的高校图书馆提供参照。

2 研究方法

2.1调查对象

笔者选取文献资源有所保障、馆员素质较高的39所“985”高校的图书馆,调研各高校图书馆网站,并采取问卷调查结合访谈的方法,使用网络邮件、QQ或电话等方式,针对图书馆是否有借阅证制度、借阅证发放限制、社会反响、遇到的困难、为图书馆带来的好处等方面进行调查。调查过程中发放问卷39份,有效答卷37份。

2.2问卷设计

笔者事先通过浏览图书馆网站,找到一些图书馆办理社会借阅证的制度简介,并对其借阅证发放的时间限制、对象限制与服务限制进行归纳。借阅证制度的优势与劣势则从文献中整理总结而成,并提供“其他”选项以备补充。

3 调查结果

3.1高校图书馆对向社会发放借阅证的服务方式反应冷淡

在37所“985”高校图书馆中,19所向社会读者提供临时借阅证,占51.4%。在不对社会读者开放的18所图书馆中,有8所图书馆曾经实施过借阅证制度,后又取消该服务,取消的原因主要是学校更换一卡通,图书馆的电脑系统没有处理临时借阅证的相应模块,同时缺乏相关的制度支持,这说明图书馆的临时借阅证制度未受重视,没有随其他制度的改变而进行相应调整变更。

在电话咨询的高校图书馆中,馆员对向社会人群发放临时借阅证制度态度冷淡,许多馆员表示对相关制度不甚了解。在针对社会化服务给图书馆带来的好处时,大部分馆员的回答都是模糊的,“扩大图书馆影响力”和“提高资源利用率”两个选项都仅有一所图书馆选择,“培养馆员的服务意识和职业精神”则只有3所图书馆提及。而当笔者问到图书馆在向校外读者发放借阅证遇到哪些困难时,大部分馆员含糊地表示没有遇到太多困难或阻力,几乎没有图书馆对于图书馆在社会化服务过程中的困难给出较为明确、详细的答复。

3.2社会读者办理临时借阅证受到较多限制

所有向社会读者提供临时借阅证的图书馆均要求读者携带身份证等证件,部分图书馆要求介绍信。此外,1所图书馆对读者所在地区有限制条件,3所图书馆对临时借阅证的借书数量有所限制。

在对社会读者开放的19所图书馆中,仅有3所图书馆提供无偿办证服务,仅要求读者缴纳押金,剩余的68.5%的图书馆均会收取一定费用,其中3所图书馆收取10元以下的费用,占15.8%,8所图书馆收取11~50元费用,占42.1%,2所图书馆收取50元以上的费用,占10.5%。在39所高校图书馆中,收费标准最高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该馆对非本校师生的收费标准为学生110元/人·年,研究人员210/人·年。借阅证的使用时限两极化现象明显,12家图书馆对社会读者办理的借阅证有效期为半年以上,6家图书馆仅办理持续时间1~3天的临时借阅证。

所有提供相关服务的图书馆都对社会读者的资源使用有所限制,在进馆阅览的基础上,仅有52.6%(10所)的图书馆提供纸质资源外借服务,15.8%(3所)的图书馆提供打印与复印服务,21%(4所)的图书馆提供电脑设备的使用,10.5%(2所)的图书馆提供数字资源服务。参考咨询和科技查新服务、培训和讲座服务则分别只有1家图书馆对社会读者开放。

3.3高校图书馆网站难以提供借阅证的有效信息

在39所高校图书馆中,仅有17所图书馆网站上有较为具体的相关规定,占总数的43.6%,其余图书馆网站上没有相关规定或者语焉不详,读者无法从网站获知具体规则。所有图书馆网站中有关社会读者办理借阅证的相关规定都在至少二级目录后才能找到,多者需要4~5层链接才能获得较为具体的规定信息。不同高校图书馆网站的相关规定散见于不同的目录,如北京大学图书馆的相关规定在“首页-服务-入馆指南-规章制度-校外读者接待办法”目录下,而同济大学图书馆的相关规定则在“首页-图书馆概况-校园一卡通图书馆借阅功能开通细则”中提及,对图书馆网站不熟悉的社会读者很难获取详细信息。

此外,图书馆网站上所提及的社会读者借阅证办理制度会出现与实际制度不符的情况。在笔者咨询山东大学图书馆、国防科技大学图书馆及中国农业大学图书馆时,虽然网站上提及社会读者可以办理临时借阅证或临时入馆手续,但咨询馆员却表示图书馆不提供此项服务。

同时,图书馆网站有具体规则的图书馆,在电话咨询时倾向于让咨询者自行查阅网站,但网站的信息分散,路径较复杂,有些规定与现状不符合等情况都对社会读者办理临时借阅证造成了阻碍。

3.4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发放借阅证的现状总结

在37所“985”高校图书馆中,对社会读者发放借阅证的比例占51.4%,所有允许社会读者进馆阅览的图书馆均要求读者提供相应身份证明,并对其使用的资源范围有所限定。目前,接纳社会读者的大部分图书馆实行有偿服务,服务范围限于比较基本的纸质资源阅览、外借等范围,多不提供高级的信息增殖服务和文献传递服务,89.5%的图书馆限制社会读者对数字资源的利用。高校图书馆馆员普遍缺乏社会化服务的热情,对具体规章制度和服务实施情况表现出不关心的态度。

在调查中,37所高校图书馆开放程度差别明显,各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开放政策因馆而异,这与馆领导观念和图书馆资源经费的关系较大,地区差异或者高校排名的影响因素不大,也与该学校图情学科的发展没有明显的正相关关系。

4 结论

4.1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仍处于初步阶段

李龙在2011年基于德尔菲法对12位专家进行调查,总结出思想观念落后是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最大障碍,高校图书馆自身实力的强大和完善的制度是社会化服务的保障[4]。但在文献资源水平和馆员素质都处于较高水平的“985”高校图书馆中,仅有约一半的图书馆允许社会读者进馆阅览,说明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

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呈现与实践脱节的现象。虽然高校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理念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有论及,并在2008年之后出现研究热潮,但该主题的研究发展与制度建设不匹配,文献中提出的一些困难或者解决方案不符合实际状况。例如多篇论文提及高校图书馆对社会读者开放可能引起本校师生的抱怨,但在调查中没有一家图书馆提及本校师生对于向社会读者发放借阅证的制度有所不满。多家图书馆的馆员认为,在办理临时借阅证的社会读者数量有限的情况下,图书馆的正常服务不会受到影响,也不会引起知识产权问题。而文献中提出的许多建议与举措,并没有真正在高校图书馆中得到良好的实践,许多馆员不了解高校图书馆开放对图书馆发展的好处。目前,我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理论成果尚未充分应用于实践。

4.2高校图书馆员工社会化服务意识淡薄

笔者认为,目前“985”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面临的最大问题是馆领导和馆员的社会化服务意识淡薄,热情不高。在资金来源相对稳定、文献共享较为普遍的“985”高校图书馆中,社会化服务程度殊异,其根本还在于图书馆员工的服务意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不同图书馆的馆员对社会化服务的认知程度差异较为明显,向社会读者开放的图书馆多认为高校图书馆应具有一定的社会服务责任,体现了图书馆的公平性与开放性,而未开放的图书馆中有少数则认为高校图书馆完全没有向社会提供服务的义务。

高校图书馆由于具有稳定的读者群体和较为固定的职责定位,其服务项目和服务成效是相对稳定的,不像公共图书馆需要考虑吸引读者进馆的问题。然而,稳定对于图书馆未见得是好事,缺乏挑战的环境可能使馆员丧失工作热情,影响工作成效。向社会开放或许更有助于培养馆员的服务意识与职业精神。此外,图书馆领导与员工也应当认识到,除了空泛的图书馆精神等原因之外,向社会开放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图书馆有着切实的好处,包括扩大图书馆及学校影响力、争取校方的重视和支持、提高资源利用率等。高校图书馆只有重视培养员工的服务意识,树立为社会服务的观念,才能使社会化服务落到实处。

4.3借阅证制度门槛过高,阻碍读者办理

在37所“985”高校图书馆中,仅有3所图书馆无偿办证,其余图书馆均有不同程度的押金及缴纳服务费用。除此之外,许多高校图书馆的办证手续较为繁琐,如上海交通大学图书馆要求读者所在单位与图书馆签订书面协议;西安交通大学图书馆的社会读者需凭本人有效证件,由工作人员代为取书,仅供内阅并收取一定费用。这些规定均阻碍了社会读者对图书馆的进一步利用。在调查过程中,许多图书馆提到由于社会读者数量较少,学校师生没有表示反对,这固然体现出图书馆已开展了该项工作,但也体现出图书馆发放的临时借阅证使用者少,没有真正地惠及社会。

笔者认为,高校图书馆应考虑自身能力与周边社区的实际情况,视情况开展社会化服务。如图书馆的资源或制度有所不足,可以考虑通过高校图书馆联盟等形式进行一定程度的社会化服务。例如西北工业大学图书馆虽然不接待社会读者,但持有陕西省高校图书馆通用借书证的读者却可以入馆阅览、外借书籍。同时,确实有条件开展相关服务的图书馆应调低借阅证门槛,使借阅证制度真正起到服务社会群众的作用,而不应人为设置障碍,导致该制度形式多于内容,流于表面。

4.4高校图书馆向社会发放借阅证没有完善的政策制度支持

目前,我国图书馆行业法律缺失,政府相关政策条例不足,宏观制度和中观制度缺失。2002年修订的《高校图书馆工作规程》规定:“有条件的高等学校图书馆应尽可能向社会读者和社区读者开放”,却没有给出更加详细的规则说明,导致高校图书馆进行社会化服务时面临缺乏指导政策、缺乏牵头组织的局面[5]。

同时,学校政策制度也对图书馆的社会化服务缺乏支持。在调查中,有两家原先曾经对社会读者开放,后又取消该制度的图书馆表示,这是由于学校更换了一卡通,学生入馆、借书必须通过统一发放的一卡通进行,因此无法对社会读者办理借阅证。一家高校图书馆表示在更换一卡通后,发放证卡的权限已不在图书馆。一卡通的使用本意是方便学校师生,提高图书馆的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使图书馆更好地服务于读者,却反而影响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正是因为学校和图书馆在更换系统时,未将图书馆的社会服务纳入服务范围。

近年来,我国重视发展文化教育事业,高校图书馆实力亦在不断增长,许多高校馆已经具备开展一定程度的社会化服务的能力。然而,由于没有完善的政策和制度支持,服务开展难免会遇到困难,也难以学习借鉴其他图书馆的相关经验。因此,政府和学校的重视是高校图书馆开展社会化服务的有力保障,政府应当加强相关制度建设,制定具体可行的条例,推行统一的规章制度,鼓励高校图书馆建立联盟体系开展社会化服务。学校和图书馆也应主动对自身服务进行宣传,争取校方的支持。

[1]杜先锋.关于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的几个问题[J].图书馆,2004(5):54-57.

[2]舒炎祥,钱薇.地方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思考[J].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4):98-102.

[3]杨玫.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需求与优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0(17):53-56.

[4] 李龙.高校图书馆对外开放的可行性研究——基于德尔菲法的调查报告[J].图书馆建设,2011(6):63-66.

[5]刘勇敏,孙海双.政府在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中的责任[J].图书馆建设,2012(7):88-91.

[6]胡万德,吴瑾.高校图书馆社会化理论研究现状及趋势[J].图书情报工作,2013(14):12-17.

[7]曾咏梅.美国加州大学图书馆面向社会开放的制度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14(11):82-86.

[8]魏治国.高校图书馆社会化服务的新契机——异地校园背景下高校图书馆服务城乡之思考[J].情报资料工作,2007(4):92-94.

王雨娃女,1995年生,本科学历。

G252

(2016-03-03;责编:杨新宽。)

猜你喜欢
馆员社会化图书馆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承华、斗尕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图书馆
勘误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转聘谢佐等3位馆员为荣誉馆员的决定 青政〔2017〕32号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去图书馆
论图书馆馆员领导及其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