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2016-08-29 03:29文伟能冯健珊吴丽珍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鹤山529700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6年4期
关键词:肝素钠盆腔妇科

文伟能 冯健珊 吴丽珍(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鹤山529700)

观察低分子肝素钠预防妇科盆腔手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

文伟能 冯健珊 吴丽珍
(广东省鹤山市人民医院鹤山529700)

目的:观察并分析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依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术后对照组行下肢按摩等常规处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对比分析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7.5%、3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显著地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且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妇科盆腔手术;低分子肝素钠;下肢深静脉血栓;预防

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手术疗法已经成为治疗各种妇科疾病的常用疗法,对于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生活质量都有着显著的意义与价值。但是在妇科盆腔手术后,由于需要制动等因素,患者极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这一并发症,且发生率可高达16%,会对手术治疗的效果和患者的预后质量产生影响,严重甚至会导致肺栓塞等合并症[1]。本研究选取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旨在观察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对于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价值,取得较好的临床结果。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3年6月~2014年6月我院收治的80例妇科盆腔手术患者进行分组研究,依据术后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年龄36~54岁,平均年龄(42.3±2.2)岁;病程7个月~5年,平均病程(2.4±1.2)年;其中子宫肌瘤5例、子宫脱垂3例、卵巢囊肿6例、卵巢癌6例、子宫内膜癌12例、输卵管癌(宫颈癌)8例。观察组年龄38~56岁,平均年龄(42.5±2.5)岁;病程6个月~7年,平均病程(2.5±1.5)年;其中子宫肌瘤6例、子宫脱垂4例、卵巢囊肿5例、卵巢癌5例、子宫内膜癌10例、输卵管癌(宫颈癌)10例。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如年龄、病症分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纳入及排除标准[2](1)纳入标准:参与本次研究1个月内不存在活动性脏器出血现象;参与本次研究前的彩色多普勒检查结果显示患者的双下肢均不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2)排除标准:既往存在胃十二指肠溃疡史的患者;存在心脑血管疾病合并症的患者;对低分子肝素钠存在既往过敏史的患者;存在严重凝血功能障碍的患者;心、肝、肾等存在功能性损伤或者衰竭的患者;妊娠期或者哺乳期患者。

1.3治疗方法手术后,对照组行常规处理,主要是将患者的下肢适当抬高20°左右,同时按摩患者的双下肢,并引导其进行双下肢活动训练等。在对照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低分子肝素钠,方法:手术后12 h起,使用0.4 ml低分子肝素钠皮下注射,1次/d,连续使用1周。

1.4观察指标观察并记录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手术后,对患者下肢进行全面观察,以确定患者下肢是否存在肿胀、疼痛等症状,下肢皮肤是否存在泛红、青紫等表现,是否存在浅表静脉扩张现象,从而明确是否存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症状。

1.5统计学分析本研究应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所得数据资料进行整理和分析比较,计数资料以例(%)表示,组间比较进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1.6治疗结果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的发生率为7.5%,对照组的发生率为30.0%,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和不良反应发生率[例(%)]

2讨论

在临床上,下肢深静脉血栓的致病因素主要是包括血管内膜损伤、静脉血流缓慢以及血液高凝状态等。由于女性盆腔静脉部位存在着丰富的血管网,所以,在各种妇科盆腔手术中,患者的局部血管壁和组织极容易受到程度各异的损伤。此外,手术前的灌肠处理以及禁食等因素均会导致患者出现血液浓缩以及脱水等现象,再加上术中麻醉刺激和手术后长期卧床等因素,患者手术后下肢血液回流会明显受阻,所以患者的局部血流也会比较缓慢。因此,妇科盆腔手术后患者极容易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并发症。近年来,随着各种妇科疾病发病率的不断提升和手术治疗在妇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范围的不断扩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病率也不断提升[3],对患者的预后质量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甚至会出现肺栓塞等合并症,严重时可导致患者死亡。因此,妇科盆腔手术后如何有效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已经引起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密切关注。以往行妇科盆腔手术后,医务人员多会对患者行下肢按摩、双下肢活动训练等常规处理,虽然能够改善患者的下肢静脉回流,改善局部血运,一定程度上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但是效果有限。

本研究中,观察组40例患者在常规处理的基础上加用低分子肝素钠。结果显示,观察组与对照组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分别为7.5%和30.0%,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两组均不存在明显的不良反应。其原因在于:低分子肝素钠属于临床上使用率较高的抗凝药物,生物利用度高达95%左右,血浆半衰期可长达6 h,安全性强,不会引发明显的不良反应。此外,有研究人员指出,低分子肝素钠的典型药理作用在于抗Ⅹa因子活性,同时兼具一般的抗Ⅱa功效,且不会明显影响血小板凝聚及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结合[4]。同时,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有效抑制体内血栓的形成,既不影响机体的凝血功能,也不会显著影响纤溶系统,所以能在有效发挥抗血栓功效的同时不会导致出血等不良反应,所以临床应用价值显著[5]。综上所述,在妇科盆腔手术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钠能够显著降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安全性强,值得临床研究与治疗中加以推广和运用。

[1]赵英琦,秦海梅,刘金英.低分子肝素预防妇科手术后血栓性疾病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咨讯,2010,2(12):128-129

[2]林素琴,林剑芳,洪飞.妇科盆腔手术围手术期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3,28(2):136-137

[3]卢运萍,林善群.妇科盆腔手术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26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药科学,2012,2(4):60-60,62

[4]何红莲,张瑞礼,胡晓萍,等.探析中西医结合治疗妇科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J].中外健康文摘,2012,9(14):412

[5]朱晓青,甘燕玲,张国群,等.妇科盆腔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中西医预防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2,27(12):95-96

R713

Bdoi:10.13638/j.issn.1671-4040.2016.04.027

(2016-03-21)

猜你喜欢
肝素钠盆腔妇科
Effects of Fuke Qianjin Formula on hormones and their receptors and metabonomics study in uterine fibroids model rats
不是所有盆腔积液都需要治疗
秒懂妇科体检报告 这个可以有!
妇科手术后常见问题解答
气压仪联合低分子肝素钠在妇科术后不同风险分级DVT患者中的应用
达肝素钠和肝素钠对小鼠毒性的比较
辛伐他汀联合低分子肝素钠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效果探讨
坐骨神经在盆腔出口区的 MR 成像对梨状肌综合征诊断的临床意义
彩超引导下经直肠行盆腔占位穿刺活检1例
PBL教学模式在中西医结合妇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