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波导系统气密性工艺技术研究

2016-08-31 12:34耿浩宋帆长岭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陕西宝鸡721006
中国设备工程 2016年8期
关键词:钎料钎焊波导

耿浩,宋帆(长岭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宝鸡 721006)

提高波导系统气密性工艺技术研究

耿浩,宋帆
(长岭电气有限责任公司,陕西 宝鸡 721006)

文章针对波导系统气密试验故障,通过原因分析确定钎焊缝致密性差为造成气密性下降的主要因素。采用调整钎焊间隙、增强钎接面的毛细作用、改善施加钎剂的方式等科学、合理工艺措施,提高了波导系统气密性。

波导系统;钎着率;钎焊间隙;加工余量

某产品波导系统作为馈电系统的重要部件。它连接了收发机和天线反射体,使二者之间建立无线电波通道。它由波导系统、定位器和阀门开关组成。由于其一端在舱室内,另一端在舱外,因此对其密封要求极为严格。在以往的生产中发现波导系统进行气密试验时,频繁发生漏气故障,拖延了交付期。

1 原因分析

1.1 漏气影响因素分析

我们对2009年以来全部12部漏气的波导进行逐一检查,从人、机、料、法、环五大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并绘制因果图进行分析,见图1。

图1 因果分析图

1.2 主因分析

(1)人员。由于波导系统属于重要件。按照公司相关要求必须“三定”。从事波导系统加工装配操作的工人都是经过相关技能培训的人员。检验人员是从事20多年经验丰富检验。因此非主要影响因素。

(2)机器设备。对于进行压力试验的气泵和手动试压泵均按规定定期检验保养,并在周期内使用。虽然手动试压泵存在跑冒滴漏现象,但可通过人工补压的方式保证压力试验的技术参数要求。此项非主要影响因素。

(3)零件材料。公司对于进厂的原材料,定厂家(沈铜)采购军品级,质量是有保证的。波导管未发生过漏气的情况。

(4)工艺方法。阀门开关从2009年以来发现过12次漏水、漏气的问题。多发生位置为阀门开关银钎焊焊缝位置。根据故障数量分析阀门开关钎焊焊缝漏气,银钎焊焊缝组织不致密是影响波导系统漏气的主要因素。

(5)环境。我们对钎焊时焊接间以及装配间进行环境方面检查,未发现问题。

综上所述,要想根本解决波导压力试验漏气问题,必须解决阀门开关口部焊缝不致密的问题。

2 机理分析

从钎焊机理上分析,当钎料金属加热到其熔化温度时,钎料金属由于张力作用流动并填满母材金属之间间隙完成焊接过程。在填充过程中间隙中钎料需排出,如果间隙不合理,会造成钎剂滞留或钎过量的钎剂夹渣物等缺陷。

钎料金属是依靠毛细作用填充间隙内的。如果母材表面光洁度太高,钎料金属不可能遍及整个钎接面,形成空穴。为保证钎料金属充分流布接头的接合面,应适当增加接触面粗糙度。

因为当钎接面比较大时,内部距表面越远,钎料填缝的路程就越长,出现焊接空穴缺陷的几率就越大。一般深度超过5 mm以上焊缝的致密度就降低50%以上。因此尽可能避免焊后二次加工。

3 改进方案

(1)适当增大焊接间隙:焊接间隙是焊接件对口处两个焊接件之间的间隙。焊接间隙直接关系到焊缝质量。焊接间隙过小,焊缝不容易焊透。焊接间隙过大会增加焊接难度,增加焊接应力,容易产生焊接变形。适当增大间隙,可使因钎缝表面高低不平而造成的缝隙的差值比较小,因而毛细作用力比较均匀,这样有助于钎料比较均匀的填缝,可以减少由于小包围现象而形成的缺陷。经过分析零件结构及焊片参数,确定控制装配工艺间隙为0.08~0.12 mm。

(2)减小机械加工的余量:因为当钎接面比较大时,内部距表面越远,钎料填缝的路程就越长,出现焊接缺陷的几率就越大。由于阀门外壳端口有1.5 mm×8 mm的扼流槽需加工。原来加工余量为10 mm以上。该槽加工深入钎焊焊缝。适当减少机械加工余量,就相当于缩短了钎料填缝的路程,保证了优质焊缝的形成与保留,大大降低了出现焊接缺陷的概率。

4 工艺实施

4.1 增加涂布预制箔状钎料,提高焊料分布范围

在内部钎接面上预置丝状焊料的基础上,采用在钎接面上加厚度为0.15 mm箔状银钎料的方式来增大钎焊间隙,减少焊接缺陷的产生。在工艺试验时,将箔状钎料裁剪成与钎接面相似的形状,焊接前预置于钎接面上。通过调整紧固螺钉松紧方式,采用测量波导口尺寸及塞尺测量的方法,严格控制焊接间隙为0.08~0.12mm。

4.2 减小焊接后表面机械加工余量,缩短钎料的填缝路径

原焊接工艺为两个零件阀门外壳组装后不进行预加工,保持原有形状,主要是预加工为车削加工,加工时存在断续切削问题,加工有一定难度且费刀具,因此,一直未采取预加工即减小焊后加工余量的工艺措施,这样就使得焊接后的加工余量较大,出现焊接缺陷的可能性也随之增大。改进后,采取了预先进行车削加工、减小焊接后加工余量的工艺措施。

4.3 增强钎接面的毛细作用、改善施加钎剂的方式,保证焊接效果

由于两个零件钎接面的表面粗糙度R a值较小,表面粗糙度高,R a值达0.8,降低了接缝的毛细作用。因此,钎焊前分别在两个零件的钎接面上划纵横交错的斜纹,宽度和深度均约为0.1 mm,间距为2~3 mm,以此增强钎接面上的毛细作用。施加钎剂时,先将零件在电阻炉中预热,预热温度为380℃,保温10~12 min,取出后在钎接面上涂液态钎剂,这样钎剂与钎接面易于润湿结合,保证钎剂涂抹均匀,通过采取该措施,提高了钎缝的钎着率,减少了焊接缺陷的产生。

5 实施效果

根据计划安排,投入5套零件采用上述措施进行试验。5套零件顺利完成加工并进行了三个周期水压、气压试验,经检验人员现场检查并未发现存在漏水、漏气的现象,全部合格。波导系统气密性大幅提高。

6 结论

通过机理分析,制定了研制改进方案,确定了波导系统压力试验漏气问题的主要影响因素,针对主因和具体的改进的措施进行了一系列的工艺试验改进,最终确定了提高阀门开关钎焊焊缝致密性措施,有效地提高了波导系统压力试验中的气密性。

[1] 中国材料工程大典3材料焊接工程(第22、23卷)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1.

[2] 焊接手册3材料的焊接.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1.7.

[3] 王文翰.焊接技术手册.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1.

TN 25

A

1671-0711(2016)07(下)-0056-02

猜你喜欢
钎料钎焊波导
浅谈智能钎焊工艺在家用空调TPS生产中的应用
钎焊降温速率对板翅结构钎焊残余应力和等效热变形的影响规律
节流阀的阀杆钎焊YG8结构改进
铝基复合钎料的性能研究
一种新型波导圆极化天线
快速凝固技术制备的铝-硅-铜钎料钎焊性能分析*
钎焊
从发明专利角度分析电子封装钎焊用钎料合金的发展及趋势
一种带宽展宽的毫米波波导缝隙阵列单脉冲天线
一种L波段宽带圆波导密封窗的仿真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