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100-β、VEGF及神经功能影响

2016-09-05 01:31杨佳蕾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通络活血神经功能

张 立,杨佳蕾,艾 妮

(1. 陕西省西安市红会医院,陕西 西安 710054;2.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3. 陕西省西安华山中心医院,陕西 西安 710043)



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100-β、VEGF及神经功能影响

张立1,杨佳蕾2,艾妮3

(1. 陕西省西安市红会医院,陕西 西安 710054;2. 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人民医院,陕西 延安 716000;3. 陕西省西安华山中心医院,陕西 西安 710043)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β蛋白(S100-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功能影响。方法将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接受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2组疗程均为2周。检测2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100-β、VEGF水平,并记录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以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hs-CRP、S100-β水平及NIHSS评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100-β水平,提高VEGF水平,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益气活血通络方;急性脑梗死;S100-β蛋白;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

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血管疾病之一,且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该病在急性发病期内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循环供血障碍,引起脑神经细胞缺氧缺血、凋亡或坏死、最终引起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有着较高的致残率及致死率,已经成为危害中老年人群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如何在早期针对性地给予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临床干预,以改善患者预后,促进患者康复就显得十分重要。急性脑梗死的发病机制相对复杂,近些年的诸多研究显示多种血清炎性递质及细胞因子参与了该病的发生及进展过程,并且影响神经功能的康复或恶化进程[2-3]。当前,国内中西医治疗已经普遍应用于临床各科室治疗当中,并取得了一定的临床疗效。本研究观察了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对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S100-β蛋白(S100-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神经功能影响,旨在为临床治疗该病提供更多的参考,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6月—2015年6月西安市红会医院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8例,均为首次发病且发病时间均<24 h,脑梗死诊断符合《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且经脑CT或MRI检查证实。排除恶性肿瘤、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自身免疫系统疾病者,合并感染、血液系统疾病、对本研究中涉及药物过敏者。纳入的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且经过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批通过。将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9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1.2治疗方法对照组按照《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4]中治疗流程的规范接受西医常规治疗,主要包括控制血压血糖、吸氧、抗血小板抗凝、清除自由基及营养脑神经、保护胃黏膜、调节血糖、降低颅内压、维持水电解质平衡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汤,组方:川芎12 g、黄芪20 g、红花5 g、赤芍5 g、地龙5 g、当归10 g、丹参15 g,水煎500 mL,分早晚2次服用,2组疗程均为2周。

表1 2组一般资料比较

1.3观察指标检测2组治疗前及治疗后1周、2周的血清hs-CRP、S100-β、VEGF水平,记录2组治疗前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血清hs-CRP采用免疫投射比浊法检测,血清S100-β、VEGF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S100-β、VEGF试剂盒均购自上海基免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检测。

1.4疗效评定标准参照《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标准》[5]及文献[6]并结合Rankin量表(mRS)对脑梗死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进行评定。治愈:mRS评分0分(完全没有症状),且NIHSS评分减少>90%;显效:mRS评分1分(有症状,但未见明显残障,能完成所有经常从事的职责和活动),NIHSS评分减少60%~90%;有效:mRS评分2分(轻度残障,不能完成所有以前能从事的活动,但能处理个人事务而不需帮助),NIHSS评分减少30%~59%;无效:mRS评分≥3分(中度残疾:需要他人协助活动或从事日常活动;重度残疾:不能照顾自己的身体需要,或卧床不起、大小便失禁、须持续护理和照顾), NIHSS评分减少<30%。治愈+显效+有效为总有效。

2 结  果

2.12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100-β、VEGF水平比较2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hs-CRP、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血清hs-CRP、S100-β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2组治疗后1周、2周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2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2组治疗后1周、2周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观察组NIHS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3。

表2 2组治疗前后血清hs-CRP、S100-β、VEGF水平比较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2.3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治疗后2周治疗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4。

3 讨  论

近年的诸多研究均已证实诸多炎症递质或细胞因子参与了脑梗死发病的整个病理生理过程,并且与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及预后不良密切相关。其中hs-CRP、S100-β在循环中的表达升高是促进脑梗死发生发展的重要因子[3]。hs-CRP是由巨噬细胞诱导肝细胞合成分泌的炎性蛋白,目前被认为是一种非特异性的炎性标记物,朱卫香等[7]检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hs-CRP时发现,患者NIHSS评分越高,hs-CRP水平则越高,脑梗死体积则越大,患者预后则越差。张杰[8]认为hs-CRP参与了脑梗死后脑神经的继发性损害,hs-CRP不仅是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还能评估患者的治疗疗效,脑梗死患者在经过有效的临床干预治疗后,NIHSS评分降低且hs-CRP水平显著下降。S100-β蛋白是脑组织内神经胶质细胞液中的重要活性物质,主要分布在周围及中枢神经系统的Schwann细胞、星形胶质细胞内,S100-β的高度表达能够诱导神经细胞的死亡,在促进梗死面积的扩大及神经功能的恶化中起着重要的不良作用。急性脑梗死时缺氧缺血导致脑神经损伤,大量S100-β蛋白可从细胞内“漏”至细胞外,严重者可经血脑屏障漏至血管内而进入血液循环,因此患者病情越重循环中S100-β水平越高,而神经功能恢复则相对困难[9]。VEGF是一种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在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分裂增殖,促进组织血管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该因子亦是一种内源性神经保护因子,可抑制神经细胞的凋亡。脑梗死后出现的缺氧缺血因素可诱导脑神经中的VEGF及其受体表达升高,从而促进梗死区域新生血管生成,改善缺血部位血供,可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3,9]。

表3 2组治疗前后NIHSS评分比较,分)

注:①与治疗前比较,P<0.05。

表4 2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注:①与对照组比较,2=4.019,P=0.044。

中医学中将脑梗死归属于“中风”范畴,其病机可归纳为“本虚标实”,本虚则指以“气虚”为主,标实可由“瘀、火、毒、风、痰”等组成,其中“血瘀”则为其关键环节,既往的中医文献亦指出中风与气虚、血瘀有关。气虚是本,血瘀是标,治疗原则主张标本兼治为主、急则治其标[10]。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中以黄芪为君药,行去瘀通络及补气行血之功;当归、红花则为臣药,行养血行气及活血化瘀之效;赤芍、丹参具有凉血活血及散瘀留滞之功;川芎能祛风止痛、活血行气;地龙通经活络,以佐助他药之效力。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抗炎功效,可抑制相关炎性因子如hs-CRP对脑神经细胞的炎性损害,从而促进患者神经功能恢复[11]。另外,丹参、红花可降低患者血液黏稠度,扩张血管,改善脑缺血组织的微循环后可对脑神经元起到脑保护作用,从而抑制了S100-β蛋白细胞内“漏”至细胞外的途径,降低循环中S100-β蛋白水平。王鑫焱等[12]在急性心肌缺血大鼠模型的复方丹参饮干预治疗实验中发现,丹参在改善缺血心肌微循环、改善血供的同时,能够显著提高大鼠心肌组织中的VEGF水平。由此推测,丹参在神经组织中亦能够发挥同样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1周、2周的血清hs-CRP、S100-β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观察组低于对照组;2组治疗后1周、2周的血清VEGF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观察组VEGF水平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1周、2周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治疗后2周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说明自拟益气活血通络方能够显著降低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hs-CRP、S100-β水平,提高VEGF含量,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1]邓远琼,刘伯胜,邓远琪.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管内皮功能和同型半胱氨酸水平变化及其治疗[J]. 中国全科医学,2013,43(32):3057-3061

[2]王珲,王琴,戚妹. D-D、Hcy、hs-CRP、S100β及抗凝血酶Ⅲ在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浆中的表达[J]. 贵阳医学院学报,2015,28(8):848-851

[3]卢明华,李光迪,杨佩琦. 超敏C反应蛋白和S100B蛋白的浓度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J].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19(4):343-344

[4]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2010[J/CD].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2010,28(4):50-59

[5]陈清堂. 脑卒中病人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J]. 中华神经病学杂志,1996,29(6):381-383

[6]王安荔,张清奇. 丹参川芎嗪注射液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NFDS评分及Barthel指数的影响[J]. 辽宁中医杂志,2014,19(5):921-923

[7]朱卫香,刘彦敏,韩亚军.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MMP-9、hs-CRP与脑梗死体积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关系[J]. 中国免疫学杂志,2012,28(4):341-343

[8]张杰. 灯盏花素注射液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及炎性因子的影响[J]. 中国煤炭工业医学杂志,2015,31(2):223-225

[9]陈景红,李娜. 急性脑梗死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S100-β蛋白水平的动态变化[J]. 临床荟萃,2011,26(23):2033-2035

[10] 甄晓敏,张云云,薛猛. 中西医结合综合方案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J]. 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53(4):55-59

[11] 刘涛.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临床疗效及MMP-9、hs-CRP的影响[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4,31(6):43-45

[12] 王鑫焱,卢国玲,李子玉,等. 复方丹参饮对急性心肌缺血大鼠心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J]. 中国中医药科技,2014,28(2):149-150

10.3969/j.issn.1008-8849.2016.17.012

R743.3

B

1008-8849(2016)17-1861-03

2015-11-15

猜你喜欢
通络活血神经功能
间歇性低氧干预对脑缺血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
Multicenter Randomized Double-Blind Controlled Clinical Study of Huoxue Tongluo Recipe (活血通络方) External Washing in the Treatment of Chemotherapy-Induced Peripheral Neuropathy
治疗腰痹通络止痛是关键
高压氧辅助治疗对卒中后抑郁患者血清5-HT、NE及神经功能的影响
不同程度神经功能缺损的脑梗死患者血尿酸与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补肾活血祛瘀方治疗中风病恢复期100例
活血舒筋汤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36例
活血化痰法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应用
针刺改善血管性痴呆神经功能缺损和日常生活能力21例
通络止痛汤治疗原发性头痛6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