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2016-09-05 01:31王冬梅杨格娟美克热阿依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气郁质湿质阳虚

王冬梅,杨格娟,王 莹,美克热阿依,庞 瑞

(1.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研究

王冬梅1,2,杨格娟1,王莹1,美克热阿依1,庞瑞1

(1.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新疆 乌鲁木齐 830000;2. 新疆医科大学,新疆 乌鲁木齐 830011)

目的研究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分布特点,从而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特征及其与中医证型的相关性。方法通过问卷调查法对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中医体质判别分析,并对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和中医证型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8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中,阳虚质26例(31.0%),血瘀质23例(27.4%)、气虚质12例(14.3%)、气郁质8例(9.5%)、痰湿质8例(9.5%)和阴虚质7例(8.3%)。气郁质与和血瘀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阳虚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正相关(P<0.05);痰湿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气虚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正相关(P<0.05);阳虚质和气虚质与气血亏虚型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结论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多为阳虚质、血瘀质、气虚质、气郁质、痰湿质。气郁质、血瘀质和阳虚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正相关,痰湿质和气虚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正相关,阳虚质和气虚质与气血亏虚型呈正相关。

卵巢癌;中医体质;中医证型;相关性

卵巢癌是女性生殖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病死率居妇科常见恶性肿瘤之首[1]。卵巢深居盆腔之中,一旦发生恶性肿瘤,症状十分隐蔽,当患者出现不适就诊时,绝大多数病变已进入晚期。从近几年来报道中医药治疗晚期卵巢癌术后的疗效来看,其病灶稳定率、中位生存期均高于同期化疗对照组[2]。晚期卵巢癌病情复杂,癌肿发展迅速,且患者存在体质差异,表现出同病异症,为辨证论治增加难度。而中医体质学说涵盖了遗传特征、心理因素、脏器功能等诸多方面[3]。因此,从中医体质特征上寻找规律,可为晚期卵巢癌的中医药辨证治疗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本研究对2014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84例晚期卵巢癌患者进行了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证型辨证,分析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型的关系,为从辨证-辨体-辨病角度预防和治疗晚期卵巢癌提供依据。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选取2014年1—12月在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就诊的晚期卵巢癌患者84例,其中气滞血瘀型30例,痰湿凝聚型23例,气血亏虚型31例。年龄23~78(49.75±10.10)岁;其中<40岁13例,40~60岁57例,>60岁14例;汉族60例,维族24例;卵巢癌分期:Ⅲ期63例,Ⅳ期21例。所有病例在年龄、族别及分型上均衡可比(P均>0.05)。西医诊断标准:所有患者经病理证实诊断为卵巢癌,按照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2012的标准,诊断为Ⅲ~Ⅳ期的卵巢癌为晚期卵巢癌。中医辨证标准:根据《临床中医肿瘤学》[4]中卵巢癌中医辨证分型作为辨证标准。①气滞血瘀型:少腹包块,坚硬固定,腹胀痛或刺痛,夜晚痛甚,面色无华,肌肤甲错,形体消瘦,舌质紫暗有瘀斑、瘀点,脉细涩或弦细。②痰湿凝聚型:少腹胀满膨隆,或可触及包块,口渴少饮,面虚水肿,身倦无力,溲黄便干,舌质暗淡或红,舌苔白腻,脉滑。③气血亏虚型:腹痛绵绵,或有少腹包块,伴消瘦乏力,面白神倦,心悸气短,动则汗出,纳呆,口干不多饮,舌质淡红,脉沉细弱,虚大无根。对入选的晚期卵巢癌病例,据以上主证由两位中医或中西医结合专业中级以上职称医师进行分型。中医体质判定标准 参照《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ZZYXH/T157-2009),将体质分为9种基本体质类型,即:平和质、气虚质、阳虚质、阴虚质、痰湿质、湿热质、血瘀质、气郁质、特禀质。纳入标准:①符合晚期卵巢癌诊断标准且中医辨证符合上述中医证型诊断标准者;②年龄30~85岁;③无严重心、肝、肾功能损害;④预计生存期在2个月以上;⑤自愿参加本研究,依从性好,可随访。排除标准:①不符合诊断和纳入标准者;②有严重心脑血管系统疾病、泌尿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干扰观察的患者;③精神障碍疾病者;④合并有活动性结核及其他严重感染性疾病者;⑤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⑥由于主观或客观原因造成资料不全影响结果判断者;⑦不愿意合作者及合并有其他严重原发性疾病的患者。

1.2调查方法对知情同意的确诊患者发放并填写《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表》。调查对象在具有中医本科以上教育背景的调查员的协助下,自己填写问卷,或者由调查人员逐条询问填写,并根据问卷内容按照标准计算得分[5],进行中医体质诊断。

1.3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EXCEL软件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采用Spearman法进行相关性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晚期卵巢癌中医辨证分型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辨证以气血亏虚型和气滞血瘀型占较大比重,分别达到36.9%和35.7%;痰湿结聚证为27.4%。

2.2晚期卵巢癌中医体质类型分布84例病例共6种体质类型,即阳虚质,血瘀质、气郁质、痰湿质、气虚质和阴虚质,未发现平和质、湿热质、特禀质。其中阳虚质26例(31.0%),血瘀质23例(27.4%)、气虚质12例(14.3%)、气郁质8例(9.5%)、痰湿质8例(9.5%)和阴虚质7例(8.3%)。

2.3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中医证候的关系晚期卵巢癌患者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表明:气郁质与瘀血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极显著正相关(P均<0.05),阳虚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显著正相关(P<0.05);痰湿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气虚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显著正相关(P<0.05);阳虚质和气虚质与气血亏虚型呈极显著正相关(P<0.05)。见表1。

表1 晚期卵巢癌患者中医体质类型与证型的相关性分析(r)

注:空格相中为本体质类型中未见此证型。

3 讨  论

卵巢癌患者的中医体质是人体内在的脏腑阴阳气血之偏差和功能代谢之差异的反映,代表了卵巢癌患者个体的整体特征,同时决定着其发病的易感性和倾向性,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卵巢癌的转归与预后。

卵巢癌在中医中属“积”“癥瘕”“腹痛”的范畴。卵巢癌发生发展是一个正虚邪实的过程,中医学认为本病由于脏腑、气血功能失调或脏腑虚损、正气内虚,痰、湿、瘀、热、毒之邪单独或交织,蕴积瘀胞脉、胞络之中,日久而成癥瘕[6]。 有医家提出“肾阳虚衰、血瘀于胞”是导致卵巢癌发生的主要病因病机[7]。朴炳奎认为卵巢癌的发生与“正气亏虚”“肝脾肾三脏功能失调”“冲任损伤”及“痰瘀癌毒蕴结” 有关[8]。正如《医宗必读·积聚篇》所言:“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居之。”本研究结果显示,晚期卵巢癌的中医体质多为阳虚质、气虚质和血瘀质,达到72.7%。因此,从中医体质学角度入手,与上述医家对卵巢癌病因病机的认识是吻合的。这为卵巢癌的防治从中医体质角度提供了依据。

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积之成也,正气不足,而后邪气踞之,久治不除也”“壮人无积,虚人则有之,脾胃虚弱,气血两衰,四时有感,皆能成积” “正虚则为岩”。肿瘤疾病的发生多源于机体免疫功能失调,正气亏虚而生癌瘤。卵巢肿瘤隐藏于盆腔,确诊时往往已积聚日久,损伤元气,且经手术及化疗,正气损伤愈甚。年龄大的患者,正气亏虚较甚,预后不佳。本研究发现:阳虚质和气虚质在晚期卵巢癌患者中所占比例最大,这与中医理论对卵巢癌病因病机的认识是相一致的。

卵巢癌的中医体质与证型的相关性研究说明:气郁质、血瘀质和阳虚质与气滞血瘀型呈正相关,痰湿质和气虚质与痰湿凝聚型呈正相关,阳虚质和气虚质与气血亏虚型呈正相关。同时,气滞血瘀型患者中多为血瘀质、气郁质和阳虚质;痰湿凝聚型患者中多为痰湿质和气虚质;气血亏虚型患者中多为阳虚质和气虚质,不但体现了中医证候与中医体质的密切相关性,同时也说明了中医体质对中医证候的影响。

本研究样本量相对较少,希望今后能继续增加病例数,针对不同分期、病理类型,采用辨体-辨证-辨病相结合的方法,从而为卵巢癌中医治疗打下坚实的基础。

[1]Sankaranarayanan R,Ferlay J. Worldwide burden of gynaecological Cancer:the size of the problem[J]. Best Pract Res Clin Obstet Gynaecol,2006,20(2):207-225

[2]蒋宇光,林洪生. 中医药治疗卵巢癌的当前状况[J]. 实用肿瘤学杂志,2006,20(3):235-238

[3]王琦. 中医体质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2-8;73-82

[4]周岱翰. 临床中医肿瘤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617

[5]中华中医药协会. 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9:7

[6]司徒仪. 中西医结合妇产科学[M]. 北京: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7]付译漫,李凯. 基于“肾阳虚衰,血瘀于胞”探讨卵巢癌发病机制[J]. 中医药学报,2014,42(1):4-6

[8]乔红丽,侯炜. 朴炳奎治疗卵巢癌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总结[J]. 北京中医药,2014,33(10):735-738

庞瑞,E-mail:394054338@qq.com

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科研启动基金项目(肿2014-14)

10.3969/j.issn.1008-8849.2016.17.014

R737.31

B

1008-8849(2016)17-1866-02

2015-12-30

猜你喜欢
气郁质湿质阳虚
中老年人痰湿质评分与认知功能相关性研究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体质及其与HLA-DRB1基因多态性的相关性研究
阳虚质备孕女性针灸调体的古代文献研究
分析益气强心汤治疗慢性心力衰竭阳虚水泛证的效果
老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痰湿质患者与瘦素受体和脂联素基因多态性的关联研究*
代谢综合征痰湿质研究进展*
药线点灸治疗气郁质型功能性胃肠病30例
中医体质护理对气郁质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护理效果观察
基于热扫描成像系统探讨易筋经“托天桩”对阳虚质督脉红外热成像的影响
中西医结合治疗阳虚血淤型冠心病的有效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