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方参七消痞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2016-09-05 01:31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6年17期
关键词:消痞胃泌素贝拉

刘 建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00)



复方参七消痞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

刘建

(四川省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四川 自贡 643000)

目的观察复方参七消痞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将85例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均给予阿莫西林和克拉霉素进行基础对症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组给予复方参七消痞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观察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血清胃泌素-17和ET-1水平、胃镜分级变化情况,统计2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腹胀恶心、大便性状积分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血清胃泌素-17和ET-1水平均显著改善(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研究组治疗后胃镜分级较对照组和治疗前均显著改善(P均<0.05);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参七消痞颗粒联合雷贝拉唑可以显著改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的中医证候和血清胃泌素-17和ET-1水平,增强疗效,改善胃镜分级,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复方参七消痞颗粒;雷贝拉唑;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在临床上较为常见,胃黏膜腺体萎缩性病变是其主要病理特征。多数患者表现为上腹隐痛、反酸、恶心、餐后饱胀、食欲减退等一系列消化不良表现,严重者常出现消瘦、腹泻、贫血及舌炎等症状。相关研究指出[1],随着慢性萎缩性胃炎病情进展,将会导致细胞不典型生长,且出现异常增生,最终发生癌变。该病归属于中医“胃脘痛”“胃痞”范畴,认为饮食不节、风邪侵袭、湿热旺盛、劳倦内虚和情志不调为其主要病因[2],脾虚微弱、寒凝气滞、湿热内侵,乃致气机升降受阻,则胃气失和、难得濡养、胃络不畅,不通则痛,终致胃痞、胃脘痛,故而可将其中医病机归结为本虚标实,治疗应以标本兼顾、益气养阴、健脾清热、活血镇痛为原则。复方参七消痞颗粒可促进胃部萎缩腺体恢复,对胃癌的防治具有显著作用[3]。本研究观察了复方参七消痞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的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5年1月收治的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85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于2000年制定的《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4]诊断意见,胃镜检查显示黏膜下血管透见、黏膜颜色变淡,且皱襞细小,黏膜表现成结节状或颗粒状,萎缩黏膜有糜烂灶,且较易出血,部分患者可同时表现出充血红斑、反光增强、黏液附着等症状;病理检查显示胃黏膜固有腺体萎缩、增生。13C尿素呼气试验阳性。中医诊断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于2009年颁布的《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共识诊疗意见》[5]:①主症为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腹胀恶心、大便先硬后溏;②次症为口淡不渴、神疲懒言、面色萎黄、腹痛缠绵、舌紫苔白、脉细弱。患者病程≥1年;2周内未采用其他治疗措施;患者知情同意,且能按时复诊。排除合并造血系统、呼吸系统或肝、脑、心、肾等严重内科疾病者;精神异常,难以正常沟通者;过敏体质或对所用药物已知成分过敏者;合并严重溃疡出血,胃黏膜重度异型增生,或病理诊断显示癌变者。按照随机抽样方法分为2组:研究组43例,男22例,女21例;年龄56~73(65.78±3.59)岁;病程1.5~7.5(3.26±0.98)年;胃黏膜腺体萎缩分度[4]:轻度14例,中度18例,重度11例;Strickland分类法A型5例,B型38例。对照组42例,男23例,女19例;年龄56~73(65.67±3.67)岁;病程1.5~7.5(3.23±0.86)年;胃黏膜腺体萎缩分度:轻度12例,中度20例,重度10例;Strickland分类法A型3例,B型39例。2组性别、年龄、病程、胃黏膜腺体萎缩临床分度和Strickland分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2组均给予基础对症治疗:阿莫西林(四川援建药业有限公司,0.25 g/片,国药准字H21023908)1.0 g/次口服,2次/d;克拉霉素(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0.5 g/片,国药准字H20031041)0.5 g/次口服,2次/d,分别于早晚用温开水送服。对照组联合给予雷贝拉唑(济川药业集团有限公司,10 mg/片,国药准字H20040916)晨服,20 mg/次,1次/d。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复方参七消痞颗粒口服,主要成分为党参、百合、丹参、白花蛇舌草、香橼、乌药、三七、半枝莲、莪术,由我院药剂科按照10∶30∶20∶30∶10∶10∶3∶20∶5比例制成免煎颗粒,每袋净含量为10 g,2袋/次,2次/d。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共6个疗程;服药过程中忌烧烤、油炸、腌制、肥厚甘腻饮食,忌刺激性食物,禁饮用咖啡、浓茶,戒烟酒。

1.3观察指标①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于治疗前后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对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腹胀恶心、大便性状等中医证候按照0-6分由轻到重进行定量分析。②胃泌素-17和ET-1水平:分别于治疗前后抽取静脉血,离心分离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胃泌素-17和ET-1水平。③胃镜分级:按照《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共识诊疗意见》分别于治疗前后行胃镜检查,并进行分级。Ⅰ级,血管部分透见,颗粒细小,且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单发;Ⅱ级,血管连续透见,颗粒中等,且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多发;Ⅲ级,血管达表层,皱襞消失,颗粒粗大,且灰色肠上皮化生结节弥漫。④安全性和不良反应:行定期血、尿、粪常、肝肾功能、心电图及胃镜检查,确定用药安全性;定期随访和复诊,记录用药过程中出现的不良反应。

1.4疗效判定标准依据各项中医证候积分计算疗效指数,即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总和-治疗后积分总和)/治疗前积分。痊愈:疗效指数≥95%;显效:疗效指数≥70%,且<95%;有效:疗效指数≥30%,且<70%;无效:疗效指数<30%。

2 结  果

2.1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2组治疗前体倦乏力、食少纳呆、腹胀恶心、大便性状积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2组各项积分均明显降低(P均<0.05),且研究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5)。见表1。

表1 2组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比较,分)

组别n腹胀恶心治疗前治疗后tP大便性状治疗前治疗后tP研究组434.92±0.341.10±0.1170.0970.0004.64±0.250.86±0.0696.4110.000对照组424.88±0.322.67±0.1540.5260.0004.59±0.232.58±0.1151.0930.000t0.55954.9240.96089.200P0.5760.0000.3370.000

2.2临床疗效研究组痊愈26例,显效12例,有效4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对照组痊愈17例,显效8例,有效9例,无效8例,总有效率81%。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4.634,P=0.031)。

2.3治疗前后胃泌素-17和ET-1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胃泌素-17和ET-1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组治疗后胃泌素-17水平均明显高于治疗前,ET-1水平明显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前后胃泌素-17和ET-1水平比较

2.4治疗前后胃镜分级比较2组治疗前胃镜分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胃镜分级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表3 2组治疗前后胃镜分级比较 例

2.5安全性和不良反应2组服药期间血、尿、粪常规及肝肾功能、心电图检查均未出现异常,胃镜检查均未见严重异型增生和癌变。研究组有1例轻微低热,不良反应发生率2%;对照组有3例轻微消化道不适,1例轻微头晕,不良反应发生率10%。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901,P=0.343)。

3 讨  论

慢性萎缩性胃炎病理学表现以胃黏膜腺体萎缩、数目减少,黏膜基层增厚为主,常伴有肠腺和幽门腺化生。相关研究指出,慢性萎缩性胃炎和慢性浅表现胃炎病史、幽门螺杆菌感染、饮食习惯、免疫、胆汁或十二指肠液反流、体质、遗传、金属接触、放射因素和缺铁性贫血等因素均存在一定相关性[7-8],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世界卫生组织已将慢性萎缩性胃炎列为癌前状态,而采取安全高效手段逆转胃黏膜病变状态,对改善预后和生存质量至关重要[9]。但是慢性萎缩性胃炎较易反复发作,难以彻底治愈。临床上治疗方案较多,但疗效有待增强。

雷贝拉唑属于新型质子泵抑制剂,能够显著抑制乙酰胆碱、组胺、促胃液素的分泌,同时对食物引起的胃酸分泌也具有抑制作用。因此雷贝拉唑可以快速改善胃局部pH值,以此增强阿莫西林、克拉霉素的抗感染药效,促进胃黏膜快速恢复,降低血清胃泌素-17水平,升高ET-1水平[10-11]。但长期服用雷贝拉唑虽然可以控制病情,一旦停药,则反复发作。

慢性萎缩性胃炎可归属于中医“胃痞”“胃脘痛”范畴,为饮食失调、体质素虚、外邪犯胃、情志内伤、劳倦疲乏所致。体质素虚则脾胃虚弱,邪易侵袭;或情志不畅、忧思难禁、恼怒暴躁,肝脾俱损,肝气犯胃,而致脘痛;胃腑为病变之根本,肝脾素虚乃病变之促力[12]。脾胃虚弱,则现胃气不降、脾气不升之证,乃致气机失调,于中焦处形于气滞,复气血生化不足、精津输布无力、营养无以畅引,久而久之,其病负累于血,缠绵迁延,虚实交杂。宗湘裕等[13]认为,“胃痞”乃气血瘀滞之证,不通则痛、通则不痛,加之脾虚胃弱,脾胃失养,生化无源,痛感加重,而致胃痞。该病中医症候虽繁多乱杂,却总不离“瘀”“虚”,本虚标实、寒热交错、外邪侵袭、气血失和,久病则气滞血瘀、内阻胃络,治疗应标本兼顾、益气养阴、健脾清热、活血镇痛。

复方参七消痞颗粒组方中党参健脾益气、止渴生津,对中气不足、倦怠乏力、脾虚胃弱、食少便溏均有良效,莪术健脾益气,二者共为君药,相辅相成,补中益气、健脾养胃;百合清心安神、养阴润肺,丹参活血通络、祛瘀止痛、清心除烦,香橼消胀降痰、宽中理气,三七散瘀止痛,半枝莲活血祛瘀、消肿止痛、清热除湿,共为臣药,以达散瘀止痛、清心安神、活血通络、消胀降痰之效;白花蛇舌草清热解毒、利尿除湿、消痈散疖,乌药行气止痛、温肾散寒,二者共为佐药,具有清热解毒、散寒除湿之效[14]。可知复方参七消痞颗粒标本兼顾,可达畅通胃络、健脾养胃、祛瘀镇痛之效。现代药理研究证实,党参有抗胃黏膜损伤作用,同时还可增强细胞保护作用,调节其屏障功能[15];莪术对胃肠平滑肌具有显著保护作用,常和焦槟榔、焦麦芽配合使用治疗饮食积滞导致的胃腹胀痛;丹参具有较强的抗炎作用,既可以直接抗菌,又可调节机体免疫功能,对幽门螺旋杆菌具有双重抵抗作用;三七可以通过对抗组胺、缓激肽、5-羟色胺对炎症组织释放的前列腺素促进过程发挥抗炎作用[16];白花蛇舌草中含有丰富的总黄酮,对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炎症反应也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还可控制幽门螺杆菌增殖,促进胃黏膜快速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治疗后中医证候积分、胃泌素-17和ET-1、胃镜分级均较治疗前和对照组显著改善,且研究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仅为2%,表明复方参七消痞颗粒联合雷贝拉唑治疗老年慢性萎缩性胃炎不仅可以改善临床症状,促进胃黏膜快速恢复,还可改善胃泌素-17和ET-1水平,稳定血管内皮系统,同时不良反应少,安全性较高,具有常规西药治疗无法比拟的优势。

[1]孟建宇,谭杰,郭玉婷,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患者胃黏膜中医微观辨证与癌前病变特征分析[J]. 中医杂志,2015,56(15):1307-1310

[2]敬国敏. 健脾养胃方联合抗幽门螺杆菌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6):1764-1766

[3]李俊青,李纯,刘希,等. 参七消痞颗粒对慢性萎缩性胃炎大鼠胃黏膜损伤的改善作用研究[J]. 江苏中医药,2013,58(5):69-71

[4]中华医学会消化病学分会. 全国慢性胃炎研讨会共识意见[J]. 中华消化杂志,2000,20(3):199-201

[5]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共识诊疗意见[J]. 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10,18(3):207-209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

[7]Inoue I,Kato J,Tamai H,et al. Helicobacter pylori-related chronic gastritis as a risk factor for colonic neoplasms[J]. World J Gastroenterol,2014,20(6):1485-1492

[8]范元芳,许秋萍. “元方胃炎Ⅲ号方”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临床疗效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4,33(35):29

[9]李佃贵. 浊毒学说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癌前病变[C]. 2014年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七届李时珍医药论坛暨浊毒理论论坛,2014

[10] 潘慧人,黄深荣,邹铭斐.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联合溃疡汤治疗脾虚湿盛型十二指肠溃疡疗效观察[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1):53-54;59

[11] 王莹,彭伟. 电针配合雷贝拉唑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及对胃泌素的影响[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7):720-721

[12] 燕东,王少丽,白宇宁,等. 基于络病理论探析慢性萎缩性胃炎的中医病机[J]. 中医杂志,2015,56(15):1282-1285

[13] 宗湘裕,王万卷,刘宝珍,等. 慢性萎缩性胃炎中医证型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病理分级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5,24(4):370-372

[14] 郑逢民,郑乐乐,郑中坚. 消痞愈萎汤联合胃复春片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胃黏膜肠上皮化生或异型增生64例临床观察[J]. 中医杂志,2015,56(4):311-314

[15] 丁莉,田先翔,吴勇,等. 板桥党参对肠黏膜损伤修复的作用[J]. 西部中医药,2014,27(11):11-13

[16] 张举良. 三七的药理作用分析及真伪鉴别[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5,10(5):22-23

10.3969/j.issn.1008-8849.2016.17.019

R573.32

B

1008-8849(2016)17-1879-04

2015-12-18

猜你喜欢
消痞胃泌素贝拉
老狗贝拉
枳实消痞汤口服联合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针刺治疗胃癌术后胃轻瘫的临床观察
如何通过胃泌素G17检查结果判断疾病
枳实消痞汤的临床研究进展
解郁消痞汤联合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对功能性消化不良伴焦虑患者的临床疗效
促胃泌素释放肽前体对小细胞肺癌的诊断价值
四十九条围巾
枳实消痞丸治疗胃寒肠热型痞满经验总结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胃泌素-17对萎缩性胃炎及胃癌患者诊断价值
三根横线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