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地铁地下车站公共区冷负荷计算

2016-09-10 06:50
铁路技术创新 2016年4期
关键词:站厅碧海屏蔽门

■ 杨 宁

深圳地铁地下车站公共区冷负荷计算

■杨宁

冷负荷计算是空调设计的前提和基础,地铁车站作为一类特殊的建筑形式,其考虑因素、计算方法与一般民用及公共建筑不同。由于地铁行业尚未制定专业设计手册,地铁冷负荷计算无规范和标准可遵循,导致设计人员在工作中十分迷茫和困惑。以深圳地铁11号线碧海站为例,论述地下车站屏蔽门系统公共区冷负荷计算的方法和过程,包括冷负荷组成、考虑因素、参数选取及确定等,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屏蔽门;客流;换乘客流;冷负荷;超高峰系数;传热;渗透冷负荷

0 引言

碧海站是深圳地铁11号线的第8座车站,为地下标准岛式车站,车站通风空调系统采用屏蔽门制式,站厅层设计温度30 ℃,站台层设计温度28 ℃。地下车站的负荷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不需要考虑建筑物围护结构对负荷的影响,其主要来源于车站的人员、设备、车站与隧道区间的热交换、车站与出入口之间的热交换等。

1 人员散热

1.1人员数量的确定

人员数量确定的基本依据是客流资料,需将客流资料折合成同时出现在站厅、站台的人数,一般来说远期晚高峰小时客流量为最大客流,通常作为人员计算的依据。但由于近期的行车对数较低,往往出现近期人员高于远期的情况,因此对近期人员也要进行校核。一般远期高峰小时的上下车客流已经包含了换乘客流,碧海站远期晚高峰小时客流量见表1。

1.1.1人员停留时间

一般乘客在车站内逗留时间按以下数据计算:上车乘客站厅逗留时间2.0 min,在站台逗留时间为一个行车间隔;下车乘客在车站逗留时间3.0 min(其中站厅逗留时间1.5 min,站台逗留时间1.5 min)。换乘站换乘乘客在上车站台逗留时间为一个行车间隔,在下车站台或站厅停留时间为1.5 min,当通过站厅等其他换乘空间换乘时,尚需考虑在其他换乘空间停留1.5 min。由于换乘形式复杂多样,需根据具体情况确定。碧海站站厅、站台停留时间见表2。

1.1.2超高峰系数

超高峰系数是指车站高峰小时乘降量中最大15 min乘客乘降量占高峰小时乘降量的比值,因此在人员计算时,需对高峰小时人数进行附加。这个值是根据城市出行特征及既有条件等因素确定,各线取值不同。一般按照客流专业提供的数据选取,没有相关资料可根据《地铁设计规范》9.1.3规定,按1.1—1.4选取[1]。换乘站、商业中心、短期会发生大客流的车站(如体育场馆等)取上限,一般车站取下限。

表1 碧海站远期晚高峰小时客流量             人次/h

表2 碧海站站厅、站台停留时间    min

1.1.3人员数量

人数=(客流/60)×停留时间×超高峰系数[2],碧海站人数计算见表3。

1.2人员散热量

基本计算公式:

式中:q为不同室温和劳动性质时成年男子的散热量;N为室内全部人数;n'为群集系数,地铁车站取1。碧海站单位人员散热、散湿统计见表4。

2 车站设备冷负荷

设备的冷负荷主要由照明、电梯、扶梯、售检票设备、屏蔽门设备等散热构成,各设备系统应提供设备发热量供计算使用,当缺乏数据时,可参考以下数据进行计算。

(1)自动扶梯散热量(50 Hz)见表5。

(2)机房垂直电梯主机散热量:3 500 W/台。

(3)照明灯具:20 W/m2车站、5 kW/km区间隧道(LED照明应根据功率折减)。

(4)广告牌:大型720 W/台、小型320 W/台(LED照明应根据功率折减)。

(5)导向牌、指示牌:100 W/ 块。

(6)屏蔽门电机发热量:11 kW/两侧。

(7)自动售货机:2 500 W/台(有制冷功能)。

(8)自动售检票设备中,进/出闸机为550 W/台、自动售票机为1 200 W/台、验票机为130 W/台、ATM柜员机为400 W/台。

表3 碧海站人数计算 人

表4 单位人员散热、散湿量

表5 自动扶梯散热量               kW

表6 风道传热系数         W/(m2·K)

3 车站与隧道区间的热交换

3.1轨顶及轨底风道传热

轨顶风道与站厅层地面及站台层公共区相邻,设计应考虑其向站厅、站台的散热量。轨底风道只需计算风道顶板向站台层的传热,计算方法同轨顶风道[3]。

3.1.1轨顶(底)风道温度

列车进站时,由于列车冷凝器散热,使车站隧道温度升高,此时的排风温度按照38 ℃考虑,列车驶离后的车站区间温度按照SES系统模拟计算结果取值,根据列车的停站时间计算轨顶(底)风道内平均温度。

例如:行车对数30对,停站时间30 s,则每小时停站15 min,计算温度38 ℃,其余45 min计算温度33 ℃(按照SES系统模拟计算结果取值),计算平均温度为34.25 ℃。

3.1.2传热系数

式中:Rn为内表面换热热阻,取0.036 m2·K/W(考虑到风道内风速较高,内表面换热热阻参照建筑室外选取);Rw为外表面换热热阻,取0.110 m2·K/W(参照建筑室内选取);δ为围护结构厚度,m;λ为围护结构导热系数,W/(m2·K);K为传热系数,W/(m2·K)。碧海站风道传热系数见表6。

3.1.3传热量

式中:Q为传热量,W;F为传热面积,m2;Δt为风道两侧温差,℃。

3.2屏蔽门传热

屏蔽门采用8 mm无色钢化玻璃,传热系数按照5.83 W/(m2·K)计算,车站隧道温度按照SES系统模拟计算结果取值。

屏蔽门高度可近似按轨顶风道下全部高度计算(约3.5 m),含屏蔽玻璃(2 m)、门机、部分风道侧墙下沿的混凝土。

3.3隧道进风冷负荷

当列车进站时,屏蔽门开启,车站与区间形成空气对流。广州、深圳等地的测试表明,在列车进站的惯性作用下,在屏蔽门尾部,部分隧道空气涌入车站;同时,由于轨排风机的作用,更多的空气由车站进入隧道,进出的差值即屏蔽门漏风量。大部分研究结果表明:6辆编组车站在屏蔽门开启时,区间隧道进入车站的风量约1 m3/s;停站时间30 s,30对/h车站,折合到一小时的平均进风量0.25 m3/s;屏蔽门净漏风量数值约为30 m3/s,对于停站时间30 s,30对/h车站,折合到一小时的平均漏风量为7.5 m3/s。

由于隧道温度高于车站,由隧道进入车站的空气造成的冷负荷即隧道进风冷负荷。

式中:G为风量,m3/s;ρ为空气密度,取1.2 kg/ m3;iw为室外空气焓值,kJ/kg;in为室内空气焓值,kJ/kg。

按照隧道空气温度38 ℃、相对湿度90%,站台空气温度28 ℃、相对湿度55%考虑,该冷负荷为Q=0.25×1.2×(138-62)=23 kW。

4 车站与出入口间的热交换

渗透风冷负荷是指由出入口进入车站的渗透风量造成的冷负荷,当新风机的新风量大于等于屏蔽门漏风量时,该负荷按4.1章节计算,反之,按照4.2章节计算,两项不重复计算。

4.1正常情况出入口渗透冷负荷

车站出入口渗透风的热量为0.2 kW/m2,面积按照出入口实际面积计算。

4.2自然进风冷负荷

当屏蔽门漏风量大于新风机风量时,列车进站停车会造成车站短时间出现负压,使得空气由出入口补充进入车站,造成自然进风负荷。这部分不同于新风机新风负荷,需要放在车站冷负荷内一并考虑,建议按照站厅60%、站台40%的比例分别分摊至站厅、站台负荷内。

(1)自然进风量=屏蔽门漏风量-新风机新风量。

(2)自然进风负荷。

4.2.1确定室内外计算参数

室内空气状态点为站厅、站台混合后空气状态,按照空气温度29 ℃、相对湿度55%设置。碧海站室内外空气状态参数见表7。

4.2.2计算冷负荷

为便于进行下一步风量计算,分别计算显热和全热负荷。

式中:G为自然进风量,m3/s;ρ为空气密度,取1.2 kg/m3;iw为室外空气焓值,kJ/kg;in为室内空气焓值,kJ/kg;dw为室外空气含湿量,g/kg;dn为室内空气含湿量,g/kg干;d为散湿量,g/s。

4.2.3碧海站算例

碧海站屏蔽门漏风量7.5 m3/s,新风机风量7.6 m3/s,不再考虑自然进风负荷。当有自然进风负荷时,可按表8进行统计,并记录于表9。

5 湿负荷

车站湿负荷主要由人员、屏蔽门渗透风、出入口渗透风、围护结构壁面产湿量构成。其中人员及渗透风产生的湿负荷在上述章节已经述及,围护结构壁面产湿量按2 g/(m2·h)计。

6 冷负荷及湿负荷汇总

汇总站厅站台热、湿负荷,形成冷负荷汇总表。为方便下阶段利用温差计算风量,一般将显冷负荷单独统计。碧海站车站冷负荷汇总见表9。

表7 室内外空气状态参数

表8 自然进风热湿负荷计算表

表9 车站冷负荷汇总 kW

7 结束语

近年来全国地铁建设蓬勃发展,与之不相匹配的是地铁暖通空调设计并没有形成完整的计算体系,造成设计水平参差不齐的粗放型现状。以深圳地铁碧海站为例对地铁空调系统冷负荷计算进行了梳理,列出常用的经验数据,供设计人员参考,对需要注意的各个环节予以说明,为同类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1] GB 50157—2003 地铁设计规范[S].

[2] 陆耀庆.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M].2版.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

[3]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司.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09.

杨宁: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广东 深圳,518000

责任编辑李葳

U231+.5

A

1672-061X(2016)04-0020-04

猜你喜欢
站厅碧海屏蔽门
尴尬场面
高温天不同室外气温下地铁车站推荐运行空气温度的理论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车站站厅环境设计
山东碧海包装材料有限公司
关于CAN总线的地铁屏蔽门控制思路论述
张超:碧海蓝天铸军魂
莞惠铁路屏蔽门与信号系统接口设计的研究
城轨屏蔽门控制传输技术的设计与实现
海南:绿色坚守换取碧海蓝天
东莞地铁2号线屏蔽门系统控制功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