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

2016-09-10 07:22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结构性供给政策

刚刚过去的2015年,中国稳中求进,砥砺前行,胜利完成“十二五”规划的各项目标任务。这一年,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蹄疾步稳、纵深推进的良好态势,有效化解了各种风险与挑战,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

上个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经济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强调要着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含义是什么?不妨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样一个公式来理解,即从提高供给质量出发,用改革的办法推进结构调整,矫正要素配置扭曲,扩大有效供给,提高供给结构对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更好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要,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当前,推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要消除两种误解:

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实行需求紧缩。供给和需求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两者互为条件,相互转化,两手都得抓,但主次要分明。当前经济周期性矛盾和结构性矛盾并存,但主要矛盾已转化成结构性问题。因此,必须在适度扩大总需求和调整需求结构的同时,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把改善供给结构作为我们的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另一种误解是,认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搞新的“计划经济”。恰恰相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就是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矫正以前过多依靠行政配置资源带来的要素配置扭曲。为此,要调整各类扭曲的政策和制度安排,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更好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这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新形势下的完善和深化,决不是要回到计划经济的老路上。

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创新,要努力实现十个方面工作重点的转变。各地区各部门都要以中央提出的“十个更加注重”为标尺,对不上的事不能再干,对得上的事要加把劲干,努力化大震为小震,积小胜为大胜。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在适度扩大总需求的同时,要着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五大政策支柱”,即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整体融合、有机结合、相互配合,是为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更好的环境和条件。

战略上要着眼于打好持久战,坚持稳中求进,把握好节奏和力度。战术上要抓住关键点,致力于打好歼灭战,主要是抓好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五大重点任务”。

这五大任务中,最为紧迫的是化解过剩产能。“去产能”已成为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破解结构之困的重要突破口,涉及面广、周期长、任务重。其中的一剂猛药,就是处置那些连年亏损、停产半停产,资不抵债、靠政府补贴和银行续贷存在的僵尸企业。处置僵尸企业,靠吃止痛药和简单输血已不能解决问题,必须痛下决心实施“外科手术”。

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徐绍史在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上开出了处方——积极稳妥地处置僵尸企业,是化解产能过剩的“牛鼻子”。要运用市场机制、经济手段和法治办法,倒逼过剩产能退出。主动减量,化解产能过剩;引导增量,培育新的增长动力,提供有效供给。

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也是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中国经济这艘巨轮要行稳致远,需要以极大的勇气和智慧,攻坚克难,勇闯结构性改革的历史关口,努力推动社会经济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可持续的发展。

猜你喜欢
结构性供给政策
“三提高”“两保障”: “双减”政策落地生根的有效策略
我国宏观杠杆率的结构性特征
资产结构性盈利能力分析
“双减”政策下的课堂教学
China allows couples to have three children 中国出台三孩政策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结构性理财和结构性存款有哪些联系及区别?
结构性存款变局与出路
股指冲高回落 多方政策救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