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民融合发展之路怎么走

2016-09-10 07:22王树年
中国经贸导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军民融合建设

王树年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坚持发展和安全兼顾、富国和强军统一,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深度融合发展格局。这是我国长期探索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规律的重大成果,是着眼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树立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新理念,深入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必须深刻理解和准确把握其本质内涵、实现途径和任务要求,才能使我们的融合实践实现新的飞跃。

一、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

研究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首先要搞清楚概念中“军”与“民”的具体涵义,对“军”与“民”的不同理解,导致了目前对军民融合基本内涵认识上的不一致。我们应该用系统的观点,从全局而非局部、从整体而非个别来认识和把握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军民融合的“军”是指国防和军队建设,“民”是指经济社会发展,军民融合的基本内涵就是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两大系统的有机融合,或称之为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融合发展,其核心要义是把国防建设有机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之中,使二者相互促进、融为一體,本质要求是优化资源配置,使资源配置的效能最大化,根本目的是实现富国和强军相统一。

因此,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是军民融合的基本属性和内在要求。军民融合是我们正确处理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关系,改革创新国防和军队建设发展方式的基本遵循,宏观上要求全要素、多层次的整体性融合,但具体到不同领域、行业和单位,其融合的内容、程度和形式是不同的,不能简单一概而论。深刻理解军民融合的本质内涵,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最根本在于从总体上把握其规律和特点,并在具体实践中加以创造性运用。

二、军民融合的实现途径

随着科技迅猛发展和新军事革命不断深入,走军民融合发展道路已成为世界主要国家的共同选择,但由于社会制度不同、基本国情不同,军民融合的路径也不同。在新形势下,我国军民融合的路径设计,应牢固树立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的新理念,紧紧抓住“五个关键”,加快实现“五个转变”。

五个关键是:

改革——以改革破除融合障碍。改革一切制约军民融合的体制机制,清除一切行业壁垒和利益藩篱,打破军民分离的二元结构,重塑军民一体的新体系。

创新——以创新增强融合动力。积极利用一切创新资源和要素,特别是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3D打印、开源创新等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为军民融合发展提供新动力。

开放——以开放拓展融合空间。打破国防和军队建设自我保障、自成体系、自我封闭的状态,促进开放和竞争,让人才、技术、资金、信息、设备、设施等各类要素双向合理流动,不断扩大军民融合的广度和深度。

协同——以协同形成融合合力。牢固树立协同观念,增强协同意识,建立协同机制,提高军民融合的外部适应性和内在聚合力。

共赢——以共赢分享融合红利。利益共享是推进军民融合发展的内在动因,在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必须以国家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同时也要兼顾各方利益,有效调动和激励各利益主体主动融合的积极性。

五个转变是:

加快由各自为政向集中统一管理转变。完善体制机制,改变条块分割、自成体系的融合管理模式,强化顶层设计和集中统一管理,加强军地之间需求对接、布局统筹、战略协调、规划衔接、政策落实,建立上下联动、横向协调的运行机制。

加快由行政手段为主向注重发挥市场作用转变。在坚持国家主导地位的同时,进一步用好财税、金融、价格等手段,营造规范有序、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使各类主体主动融合的源泉竞相涌流。

加快由传统领域向新兴领域融合转变。适应经济发展方式和战斗力生成模式转变,持续深化传统领域融合建设,加快拓展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新兴领域融合发展,为抢占经济、科技、军事竞争制高点提供有力支撑。

加快由注重增量统筹向增量存量并重转变。着眼解决资源不足与资产闲置浪费并存的矛盾,建立军地存量资源协调机制,完善资源共享引导扶持政策,推动闲置资源统筹利用,进一步通过规划计划配置重要资源、依托重大工程聚合战略资源,最大限度把军地资源盘活用好,实现配置和使用效益最大化。

加快由单向松散结合向双向集成融合转变。大力促进军民信息、技术、人才、资本、设施、设备、服务等要素双向流动、渗透兼容、集成融合,努力丰富融合内容、提高质量效益。

三、军民融合的目标任务

总的目标是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协调发展、平衡发展、兼容发展,进一步丰富融合形式,拓展融合范围,提升融合层次,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新格局。实现上述目标,必须加快建立三个机制,强化四大基础,完善四个体系,抓好四个新兴领域,打造若干载体和平台。

三个机制——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顺畅高效的组织管理体系,国家主导、需求牵引、市场运作相统一的工作运行体系,系统完善、衔接配套、有效激励的政策制度体系。

四大基础——构建军民一体化的国家科技基础、工业基础、人才基础和基础设施,真正把国防建设根植于国家经济建设基础上。

四个体系——完善军民融合、寓军于民的武器装备科研生产体系、军队保障社会化体系、军队人才培养体系和应战应急一体的国防动员体系。

四个新兴领域——超前谋划、大力推动海洋、太空、赛博空间和生物安全等战略性新兴领域,抢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夺取未来战争的主动权。

若干载体和平台——选择具备条件、特色鲜明的区域,建立若干军民融合改革创新示范区,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打造若干军民融合的公共平台,创新服务理念、服务模式,营造良好服务环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中国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由初步融合向深度融合过渡的关键时期,完成上述目标任务,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强化大局意识,积极认识、适应、引领军民融合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时代特征和新内涵新要求,自觉站在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的高度布局谋篇,变“不愿融、被动融”为“积极融、主动融”,全面落实军民融合发展的各项工作;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全面深化改革,坚持把改革作为化解军民融合突出矛盾和问题的根本出路,加快推进在国家层面形成统一领导、军地协调、需求对接、资源共享的体制机制;要求我们更加注重战略规划引领,制定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专项规划,加强对实施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统筹衔接和规范指导,加强督导检查,推动规划落实,强化规划刚性约束和执行力;要求我们更加注重融合质量效益,加大创新驱动力度,引导军地各类要素双向流动,资源合理配置,培育具有引领和带动作用的军民融合增长点,不断提升军民融合的质量效益;要求我们更加注重强化法治保障,加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法治保障,依法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科学决策、规划计划执行、政策制度建设和有效监督管理等。

四、2016年重点工作

2016年是“十三五”开局之年,推动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要着力抓好以下重点工作。

出台一个指导意见。研究制定推进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指导性文件,进一步明确实施军民融合战略的近期和远期发展目标、重点改革领域、抓手平台和载体,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

编制实施两个专项规划。一是统筹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十三五”规划。深入论证、科学设置规划目标指标,明确重点任务,做深做实做细规划,提升规划的战略性、指导性,增强规划的约束性、操作性。二是国民经济动员“十三五”规划。合理设置“十三五”时期国民经济动员发展的目标指标,谋划落实国家、区域以及重点方向、重点领域的国民经济动员任务。

着力构建组织管理、工作运行、政策制度“三个体系”。一是建立健全军民融合组织机构。按照中央要求,国家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加快建立健全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融合发展的组织机构,合理配备专职人员,明确工作职责。二是建立军民融合发展工作机制。主動加强与军事领导机关的沟通联络,建立固定的、常态化的协调议事新工作机制,形成军地协调、密切配合、顺畅高效的统筹合力。三是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法规政策。梳理现有军民融合发展的法规政策体系,评估现行政策法规的适用情况和落实情况;结合实际,出台鼓励性、引导性的政策措施,确保政策措施可操作、可落地。

积极推进“五大建设”。一是启动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建设。按照军队有需求、地方有积极性、军民融合特点鲜明、对区域发展带动明显的思路,打造一批国家级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重点在体制机制、政策制度、组织管理、运行模式方面改革创新和先行先试,总结形成可推广、可复制、可持续的新路径新模式。二是组织实施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立足国家安全发展全局,研究论证战略性、基础性、长远性军民融合重大工程,在海洋、太空、网络空间等领域启动实施军民融合8大战略工程。继续推进专项建设基金军民融合工程,加大专项建设基金对军转民、“民参军”、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军民融合服务平台项目和符合提高制造业核心竞争力的国民经济动员中心的支持力度。抓紧开展军民融合项目储备工作,制定储备项目有效投资三年滚动计划。三是国民经济动员能力建设。结合军事斗争和海上维权任务部署需要,推进后勤战备物资储备试点工作,开展相关专业保障队伍建设,适时组织经济动员演练训练,加快推进经济动员的信息化体系建设。四是国防军工生产能力建设。结合国家深化国防科技工业领域投融资改革和军工能力调整,以结构性改革为核心,坚持“小核心、大协作”,加强投资政策引导,注重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推动国防军工生产能力建设领域项目主体转变、投资方式转变和管理方式转变。五是军民融合支撑平台建设。着力打造智力支撑平台,围绕国家发展和安全的总体战略部署,集聚一批高端智库和专家队伍。着力打造科技创新平台,建设一批工程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增强国防科技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提升前沿性、革命性和颠覆性的研发创新能力。着力打造军民融合投融资服务平台,进一步创新投融资方式,完善投融资服务体系。着力打造军民融合信息共享平台,整合利用军地各部门和单位现有军民融合公共服务载体,推动形成统一有序、开放共享的互通互联体系,促进军队采购、“民参军”、知识产权交易、投资项目在线监管等方面信息资源共享。

猜你喜欢
军民融合建设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寒露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解题中的应用
破次元
融椅
军民融合:破题与思辨
保障房建设更快了
城市雕塑是一项文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