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看中英基础教育的区别

2016-09-10 07:22罗婧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13期
关键词:中式讲授英国

罗婧

21世纪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而人才培养的关键在于教育。如何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教育中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我国的教育?这是国际教育比较研究的重要意义所在。目前国际上影响力比较大的两个比较项目分别是TIMSS(The Trends in International Mathematics and Science Study,国际数学和科学评测趋势的缩写)测试和PISA(Program for International Student Assessment,国际学生评估项目的缩写)测试。上海学子2009年首度参加PISA测试便在全球65个经济体中拔得头筹,震惊全球。PISA2012结果已于2013年年底公布,上海学生又是第一。

中国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优异表现,引起了西方的极大震惊和关注。2014年2月25日,英国教育部大臣伊丽莎白·特拉斯(Elizabeth Truss)率教育代表团访问上海,目的是考察中国教育,借鉴中国经验,以帮助提升英国学生的数学水平,最终促进英国经济发展。此前英国首相卡梅伦访华时称,英国派出5万名英语教师到中国担任外教,并派遣数学教师来上海学习数学教学经验。不仅如此,英国广播电视台特别录制了3集纪录片——《我们的孩子足够坚强吗》,引进5位中国教师,任教博航特中学(Bohunt School)的一个50人的实验班级,教授英语、数学、科学、普通话。一个月之后,这50名学生与同年级的其他学生进行测试,以比较哪一种教育方式能取得好的成绩。这次的中英教育方法大比拼,引起了众多中外网友的关注和讨论。

5位中国教师完全将中式教育理念和方法搬进了英国课堂,包括:大班集体授课、穿着统一运动校服、升国旗、国旗下演讲、做早操和眼保健操、任用班干部进行管理、高强度的学习任务和学习时长、严格的上课纪律、典型的中式班级文化和制度……很显然,将中国的这套教育教学理念和方法移植到自由、轻松惯了的英国中学生身上,注定是一场灾难。很快师生双方开始了严重的“水土不服”,这种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听课和做笔记为主的教学方式,很快让大部分学生失去兴趣并且完全跟不上教师的节奏。学生开始在课堂上讲话、化妆等做自己的事情,课堂纪律变得越来越难以控制。在一堂数学课上,即使有本校数学教师听课的情况下,学生们依然我行我素,几乎没有人在认真听讲。为了保证实验能顺利进行下去,校方不得不出面采取措施,负责纪律的教务主任为中国教师提供援助,并指出当学生说话的时候,教师要提出警告,如果警告之后还是说话,则交给教务处处理。教务主任于第二天早上在全班声明,如果有人在课堂上不认真听讲、扰乱课堂纪律,要接受惩罚,博航特不允许这种行为发生。接下来情况有所好转,但是依然不乐观。真正的转变是考试前的一次全班家长会,来自中国的教师向英国的父母表达了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对家长们提出期望,希望共同努力帮助孩子形成一个好的学习态度,以便在期末测试中取得好成绩。教师们的真诚、努力鼓舞和感动了很多家长,他们认为中式学校对孩子来说是一个奇妙的体验,并且表示会督促自己的孩子。

考前的一个星期,学生们的学习状态明显好转,大家都投入到了最后的复习中。教师们对学习薄弱的学生进行了有针对性的辅导,并在教学中非常注重对问题生和学困生的辅导和沟通,通过沟通了解其想法,找到解决办法。尽管学习非常紧张,但是教师们还是安排了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活动,如:包饺子,在小组合作和分享中感受中国美食文化;玩益智玩具“九连环”,感受古老中国游戏的神奇魅力;手工学剪纸,经历和感受“纸”间艺术;学习“扇舞”,感受独特的舞蹈形式。一个月的学习和生活,不仅带给英国学生一次难忘的中式教育之旅,也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国和中国文化。

尽管博航特校方对中式教学并不看好,但是在四科考试结果中,中式教学大获全胜,实验班级学生的平均分几乎领先本校同年级学生10分,结果令所有人吃惊!

在这场为期一个月的教育比武中,最后的结果能反映出一些问题,但若仅仅根据考试结果就否定英国教育,认为中国教育是最好的教育,恐怕这点还值得商榷。笔者根据纪录片的内容,对中英两国教育教学中的一些特点进行了整理,以达到对比的目的,具体见表1。

纪录片中呈现的两种教学模式的对比,尽管有不全面和不客观的地方,但仍然可以从中发现很多问题。中式教学班级人数更多,学生在校时间更长,课堂以教师讲授为主,注重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强调纪律的重要性;而英式教学班级人数比较少,在校时间比较短,教师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注重学生个性和批判性思维的培养。中式教学高效,利于知识的学习,但对“人的培养和发展”略有欠缺:而英式教学关注了个性发展和天性,却在学习效率方面略有欠缺。英国的一些基础教育科目,如数学,在近些年的国际教育比较中的名次不是很理想,但并不能就此否认英国的教育。众所周知,英国大学的教育质量是举世闻名的,其中不少大学都被列在世界大学排名榜前100名内,很多大学还是世界公认的超一流大学,如剑桥、牛津、帝国理工等。而中国,虽然基础教育扎实,国际教育比较中成绩遥遥领先,但是培养出的高等人才在创造力方面还略有欠缺。所以两种教育模式无法轻易分出高下,最重要的是通过这次比较,能够取长补短,更好地促进本国的教育。

提起中国教育,国人尤为诟病的就是“填鸭式”教学,向往西方自由、轻松、快乐的教育。这种批评是对的,但是也走进了一个误区——将教学中的“讲授法”和“填鸭式”教学等同起来。事实上,“填鸭式”教学是对“讲授式”教学的错误实践。自班级授课制产生以来,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都以“讲授式”作为主要的授课方式。即便在21世纪,这种教学模式也是基础教育,乃至高等教育中最主要的教学模式。现如今人类处在信息大爆炸的时代,对于从大量的知识中学到最有用、最高效、最感兴趣的知识,“讲授式”教学仍然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但关键是讲授目的是什么?讲的方式是什么?讲的内容选什么?讲授时间有多长?讲课对象需求是什么?讲授如何与其他教学方式相结合?……如果教师能在诸如此类的问题上下功夫钻研,讲授法也一定会成为一种“高效、受学生喜欢”的教学方法。

另外,国人普遍有一种误解,认为国外的教育就是轻松、快乐、没压力。国外低年级的孩子,在知识学习上确实没有国内孩子这么多压力,他们有更多的时间玩耍和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但是国外中学的孩子也并没有大家想象的那么轻松。国外的大部分中学分公立学校和私立学校,以英国为例,根据2000年英国中级普通教育证书考试成绩排名,前500名的学校中,有380多所是私立学校。私立学校尽管收费较高,但因其教学质量出色,仍有很多人愿意就读。其实在英国,私立高中和公立高中的管理制度以及学生的质量有很大的不同,比如很多公立高中的管理就相对比较松,而在很多的私立高中里,特别是顶级的私立高中,其管理制度相较于中国式的教育甚至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从教师的教育理念来说,两国的教师有一些共性,比如面对学生都非常有耐心、都能意识到学生之间的差异而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不同之处在于英国教师尊重学生的需要和实际能力,鼓励学生尝试,而中国教师拥有绝对的权威,强调纪律和学习态度的重要性,对每一个学生都有较高的期望。不同的教育体系培养出不同的孩子,与英国学生相比,我国学生更加自律、更听话、更尊重教师,相应地在独立思考和批判精神上略有欠缺。因此,对于我国的教育要批判地看待,在继承中发展。在基于我国国情的基础上,适当借鉴英国教育中做得出色的地方,尊重自然、尊重人性、尊重规律,不断反思和调整我国的教育,如此才会更加适合人和社会的发展。

愿我们的孩子在童年时能够快乐玩耍、自由奔跑,在初中时能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在高中时能够努力学习并向着自己理想的学校冲刺,在大学时能够钻研自己感兴趣的领域。作为新时期的教师,我们要努力转变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方法,成为专业扎实、心中有情怀、眼中有“人”的教师,努力让学校成为学生向往、学有所长的圣殿。

(责任编辑 张慧籽)

猜你喜欢
中式讲授英国
数学课堂“限时讲授”教学策略
唯美的中式园林建筑
中式餐厅包间设计
Fancy a curry?Millions do!
英国“脱欧”的经济账
蒋海霞新中式家具设计作品
英国立法向酗酒“宣战”
拔牙有“树”
The English Learner’s Guide to Chinglish中式英语之鉴
浅谈数学课堂讲授的时机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