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学生发展的物理有效复习设计

2016-09-10 07:22孙娟
中学物理·初中 2016年11期
关键词:概念图可视化习题

孙娟

在有效复习中促进学生不断的发展,是教师追求的复习课的最高境界.物理课程的复习是师生双方从新的视角对所学知识进行系统梳理、深化拓宽及灵活应用的教学过程,它以促进知识迁移、能力发展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为最终目的.本文讨论基于学生发展的有效复习设计,与同行共同探讨.

1 以生为本,设计有效的三维教学目标

1.1 设计有效教学目标的重要性

美国课程专家布卢姆(B.S.Bloom)曾说过,有效的教学始于准确地知道要达到的目标是什么.教学目标决定了教学内容、方法、评价等,它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归宿.教学目标犹如战场上的指挥官,很难想象,没有指挥官的正确指挥能打胜仗、没有目标引领的复习会是有效的复习.有效复习从设计有效教学目标启航,确定适宜的三维教学目标是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教学理念的基础.

1.2 设计有效教学目标的方法

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告诉我们,太高或太低的教学目标都会是低效的.目标的设计要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依据课程标准、教材内容、学生学情,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要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等.总复习阶段,宜先设计教学总目标,根据总目标,设计阶段性目标,根据阶段性目标,设计每一节复习课的教学目标.整个总复习过程如果能在有效的教学目标指引下有条不紊地进行,复习必定是有效的,也必定会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2 激发复习兴趣,促进有效复习

夸美纽斯认为只有把学生学习热情和欲望激发起来,教学才能有效地进行.教师平常要注意与学生保持良好的沟通,增进师生的情感.“亲其师,信其道”,有了情感基础,学生自然会有学习的热情,再辅以各种激发兴趣的方法,复习必会在宽松愉悦的课堂氛围中有效进行.基于复习课的性质与新课不同,激发学习兴趣的方法除了研究了很多方法,复习课的兴趣激发还应注意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如果每节复习课保持千篇一律的教学方法,学生难免会厌倦,教学难以有效.研究表明,教学有效性高的教师倾向于富于变化,而一般的教师倾向于保持不变.教师要根据每一节课的内容、学生的实际情况,变着花样使用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复习的热情,使复习有效,从而促进学生的发展.

3 设计可视化工具,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

3.1 可视化工具的理论

“可视化”在英语中译为:“visualization”,其原始表示“能够看见,清晰地展示”,现也可表示为“图像化”.概念图、思维地图、思维导图等都属于可视化工具.可视化工具运用图像、连线、关键词等把知识或思维过程以图式的形式呈现,促使知识、思维“可视化”,使抽象变具体,直接刺激人的感官,极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皮亚杰认为,图示可以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所学的知识,加快对知识理解和学习进度.

3.2 可视化工具在复习课中的应用

3.2.1 有效梳理知识结构

如果获得的知识没有系统化,而只是一串串不连贯的知识,在记忆中的寿命会非常短暂,多半会被学生遗忘.因此造成学生对知识记忆与理解的困难.概念图可以把零碎的、片断的知识进行整合,使知识结构化、系统化.现代认知心理学家证实了人们在头脑中是以某种命题或命题网络的形式表征知识的,并且这些命题是按层次结构进行储存的.概念图正好可以适应人大脑的这种记忆系统.

在单元的复习课中,宜引导学生自主制作概念图.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的结构,使概念之间的关系清晰可见,促进学生积极思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达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的目的.学生自主制作概念图的过程中,可以切身学习知识构建的过程,从而达到帮助学生学会学习的目的.而学会学习是实现终身发展所必需的能力.

约瑟夫·D.诺瓦克教授建议,任何一个概念下面不要有三个以上连接概念.图1是光的传播教学的概念图.

3.2.2 有效甄别易混内容

物理教材中有相当一部分相似的概念或规律容易混淆,造成学生思维的混乱.复习课中,可以利用思维地图中的双起泡图对易混内容进行对比、剖析,充分显现概念或规律间的差异,促进学生记忆和理解,有助于学习技能的迁移,提高学习能力.图2是双起泡图的基本结构图.

3.2.3 有效组织专题复习

总复习阶段,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物理量为“关键词”,对教材内容进行整合,形成不同的专题,不同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自主驾驭教材的能力,实现把书读薄、读透的目的.为实现这一目标,应鼓励学生制作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基于脑科学的全脑学习理论,是对人脑的模拟.它的图式结构与大脑的细胞结构极其相似,与大脑处理事物的自然方式非常吻合,可以将发散性思考可视化,从而达到高效学习的目的.以电流为关键词组织初三物理的相关内容,如图3所示;以“力”这个物理量为核心的中学物理的相关内容,如图4所示.

3.2.4 解题思维过程可视化

复习课的习题涉及的知识要点或科学方法往往具有综合性,一道题要拐多个弯才能找到所求量与己知量之间的关系,这给学生造成思维上的困难.利用可视化工具作为解题辅助手段,具有两个明显的优势:(1)帮助学生找出己知和未知之间的关系,迅速找到解题思路;(2)提高学生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

例 半径为R的1/4光滑圆弧轨道最低点B与水平面相切,如图5所示.一质点恰好从圆弧轨道的A点切入,并沿圆弧轨道运动到B点,然后恰好越过壕沟BC到达C处.己知质点质量为m,BC间高度差为h,BC间宽度为x.求质点切入A点时受到的弹力大小.(不计空气阻力)

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可视化工具构造如图6所示的图示.从图6中可以看出,利用可视化工具,学生可以有效地提取所需的知识,运用物理规律层层深入,问题解决的思路和步骤可以清晰地呈现,使学生的思考过程可视化,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提高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设计有效习题教学,促进学生发展

4.1 习题的重要性

设置适量的习题,促使学生综合己有的知识与方法,寻找各知识、各方法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规律的理解,同时巩固物理学习的方法,提高学生运用知识、方法的能力,促进学生能力的不断升.习题教学是复习课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学生通过习题可以达到巩固和提高能力的目的;教师利用习题检测,可以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从而指导教学的有效开展,形成良性循环.教师设计的习题要体现三维教学目标、要具有一定的开放性、能适当设计一些物理原始问题,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的等.通过精心设计的适当的练习,学生能拓宽视野,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思维的深刻发展,促进学生的不断发展.

4.2 有效评讲习题的方法

4.2.1 以学生为主体

习题讲评教学中,不是教师根据自己的经验和对题目的理解讲得头头是道,有理有据,而是要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交流.只有在这样的互动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突破思维的障碍,弄清来龙去脉,从而达到真正理解的目的.否则,老师讲得津津有味,学生还是一头雾水,这样的习题讲评自然是无效的.

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师生、生生互动,可以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交流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辩论过程中,有效地提高学生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形成严谨的逻辑思维;问题研讨的氛围,能帮助学生学会有依据地质疑他人的观点,学会耐心倾听他人的陈述,学会尊重别人,学习他人观点中的长处等.这样的习题讲评,完美地落实了三维教学目标.通过这样的评讲,不仅让学生真正地理解知识,达到圆满解决问题的目的,同时又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2.2 重思维,讲方法

题目是永远做不完也讲不完的.习题讲评讲的是“题目”,讲的是“方法”.只有掌握了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思路,学习才能变得轻松、有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一道道题目中寻找问题的本质和关键,渗透思维方法,总结解决问题的思路,只有这样,才能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目的,同时也使物理科学方法得以强化,思维得到有效训练,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提升,从而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4.2.3 合理扩展延伸

习题教学中进行合理扩展延伸,可以有效地梳理知识体系、理解各种物理方法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比如碰到关于测电阻的习题,可以顺带引导学生总结各种测电阻的方法,并从中总结这些方法的联系与区别,从而形成一个知识体系,加深对电路图的理解.

习题教学中进行合理扩展延伸,还可以加深对物理概念与规律的理解.对同一道题目,可以从不同角度提出不同的问题,也可以一题多解.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要调动各方面的知识,要整合不同的物理方法,从而达到加强与巩固的目的.

5 结束语

复习课不是知识点的简单重复,也不是单纯练习的堆砌;而是知识与方法的结合,思维多向性与过程开放性的综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教学.复习教学不是教师一个人的独角戏,应是师生共同经历的生命历程,是不可重复的激情与智慧的综合生成过程.

猜你喜欢
概念图可视化习题
数据可视化设计在美妆类APP中的应用
思维可视化
一道课本习题“链式反应”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级数展开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复变函数共形映射的可视化实验教学
精心设计习题 构建高效课堂
概念图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对一道习题的多角度思考与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