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腹腔镜下两种术式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效果对比

2016-09-14 06:24冉彩红贺娟佘亮
中国性科学 2016年6期
关键词:输卵管腹腔镜

冉彩红 贺娟 佘亮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切除和开窗两种术式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效果,并进行对比分析。方法:选取我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随机将患者分成切除组和开窗组,每组各45例,在腹腔镜下分别行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开窗术,分别观察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术后T-HCG情况和术后再次妊娠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T-HCG和术后3d血T-HCG的下降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而术后1周血T-HCG下降比率和术后1个月血T-HCG下降至正常例数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和继发不孕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与开窗术具有相同的治疗价值,而输卵管开窗术不能提高宫内妊娠率。

[关键词]腹腔镜;输卵管;壶腹部妊娠

[中图分类号]R713.8 [文献标志码]A

受精卵在子宫腔以外着床发育成为异位妊娠,是育龄期妇女的常见病,也是妇科最常见的急腹症,而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是临床常见的异位妊娠,占78%的比重。目前国内腹腔镜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主要有根治性手术和保守性手术,根治性手术主要有输卵管切除术,保守性手术根据使用的不同情况分为输卵管开窗术和妊娠物切除术,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和保留功能性治疗成为这些年的趋势所向。本文探讨研究腹腔镜下两种不同手术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的治疗效果和术后并发症情况,选取了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取得了一定的研究结果。详情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了本院妇产科2013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90例输卵管壶腹部妊娠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入选患者均知情同意。研究对象年龄为22~40岁,停经时间为36~100天,平均年龄(27.32±3.21)岁,平均停经时间(48.23±15.71)天,其中有人流史患者45例,盆腔手术史患者26例,盆腔炎史患者25例。保证所有患者都符合以下纳入标准:生命体征稳定:由副主任医师及以上级别医师主刀:术中及术后病理证实为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破裂型除外);患者要求手术治疗并签订手术协议书;术中不伴有卵巢囊肿剥除和子宫肌瘤剥除等附加手术:开窗患者术后为服用米非司酮等药物。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切除组和开窗组,每组45例,两组患者年龄和临床资料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两组均采用气管插管全身麻醉,采取低足高位,在脐下缘约1cm纵行切口,气腹针穿刺,形成气腹后置入直径为10mm套管针,第二、三针在正、反麦氏点各行5mm穿刺孔,置入腹腔镜器械(史赛克内窥镜公司,注册号国药管械(进)2002第3221292号)并探查盆腹腔,明确诊断病情。接下来对两组患者分别行输卵管切除术和输卵管开窗术。

输卵管切除组:用钳夹提起患侧输卵管伞端,自输卵管系模至进宫角处,凝切患侧输卵管,放置标本袋中取出。

输卵管开窗组:在输卵管增粗最明显、表面最肿胀的位置,沿输卵管纵轴线性切开,暴露妊娠物,利用冲洗器持续水流反复正压冲洗,冲出妊娠物,装袋取出,并冲净输卵管腔,双极电凝创面充分止血,切开组仅电凝止血,缝合组在冲洗输卵管腔并止血后用可吸收缝线间断缝合输卵管线性切口处,在患侧输卵管系膜处注射0.9%氯化钠注射液5mL(四川科伦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56626)+甲氨蝶呤20mg(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国药准字0H3402146)。

所有患者术后使用玻璃酸钠均匀涂抹创面及盆腔防止术后粘连,充分冲洗腹腔,无渗血后取出腹腔镜,缝合脐下缘切口,无菌敷贴覆盖。分别于术后第3d、术后1周、术后1个月检测患者空腹血T-HCG,自恢复正常性生活后开始随访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观察患者的妊娠情况。

1.3 观察指标

比较判断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T-HCG情况,术前血T-HCG、术后3天血T-HCG下降比率、术后一周血T-HCG下降比率;术后再次妊娠情况,主要分宫内妊娠和异位妊娠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采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两组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情况比较

通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T-HCG情况

切除组患者的术前血T-HCG和术后3d血T-HCG下降比率与开窗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周血T-HCG下降比率和术后1个月血T-HCG下降至正常例数均明显高于开窗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术后再次妊娠情况比较

两组术后再次妊娠情况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盆腔炎性疾病患病率的不断升高,异位妊娠发病率也急剧上升,目前其发生率约为2%,其中输卵管妊娠约占异位妊娠的70%~90%,输卵管壶腹部妊娠约占78%,但病因与输卵管异常、受精卵游走、避孕失败和其他辅助生育技术有关。其不仅严重的威胁了女性的身体健康,还对患者家庭以及社会造成了严重影响。临床症状主要有腹痛、停经、阴道不规则流血、晕厥或休克及不孕史,体征为脉搏变弱、面色苍白、腹部有压痛和阴道内常有少量积血。20世纪90年代初,我国第一例腹腔镜手术治疗异位妊娠取得成功,目前临床上的腹腔镜质量输卵管妊娠手术方式主要包括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开窗术、输卵管部分切除术、妊娠物挤出术,以及腹腔镜检测下病灶局部药物注射等方法。目前临床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常用方法主要以前两种为主,关于两种手术的利弊,国内上存在着争议。输卵管切除术,简单来说就是切除患侧输卵管以此达到去除病灶的目的;而输卵管开窗术则是切开患者输卵管病灶处,取出妊娠物,但会存在细微妊娠绒毛残留而导致持续性异位妊娠的可能,术后输卵管开口处是否缝合也存在一定的争议,对于术后恢复的情况也将影响深远。输卵管切除术将输卵管连同妊娠物一并切除,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被认为是治疗壶腹部妊娠的最优选择方案;而开窗术保留患侧输卵管仅清除妊娠物,被认为是对术后生育能力影响小的选择方案。

本次研究结果表明,这两组患者在围术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和盆腔粘连等方面并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T-HCG和术后3d血T-HCG的下降比率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术后1周血T—HCG下降比率和术后1个月血T-HCG下降至正常例数的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宫内妊娠、异位妊娠和继发不孕的比较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结果与国内外相关报道具有一致性。由此可知,腹腔镜下输卵管切除术与开窗术在治疗输卵管壶腹部妊娠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T-HCG下降情况上比较具有相同的治疗价值和治疗效果。输卵管开窗术并不能提高患者术后宫内妊娠率,在患者没有强烈要求保留输卵管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选择输卵管切除术;输卵管开窗缝合术后的重复异位妊娠率却高于输卵管开窗术,在患者要求保留输卵管时,可选择输卵管开窗术,为保证手术效果,术中须将妊娠物清除彻底,对于输卵管切开的处理,应尽量避免行缝合术。

(收稿日期:2015-08-24)endprint

猜你喜欢
输卵管腹腔镜
腹腔镜疝修补与传统开放疝修补的比较
子宫输卵管造影在输卵管性不孕诊断中的作用分析
腹腔镜在子宫肌瘤治疗中的应用分析
研究患者卵巢功能在腹腔镜下剥除卵巢囊肿术后影响
腹腔镜下胃袖式切除术在基层医院的运用
女性一般什么情况下会宫外孕
输卵管积水该怎么治
宫腔镜下输卵管插管通液术治疗输卵管阻塞不孕症62例
宫腹腔镜治疗输卵管性不孕术后妊娠分析
腹腔镜治疗结肠癌27例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