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简里的三国历史人物

2016-09-18 01:40宋少华
大众考古 2016年3期
关键词:嘉禾武陵竹简

文 图/宋少华

吴简里的三国历史人物

文 图/宋少华

1996年在长沙走马楼一带出土了一批简牍,大约有14多万片,统计有200余万字。内容涉及孙吴时期的司法、财政、赋税、户籍等多个方面,对研究孙吴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可以说是20世纪我国古代地下文献的重大发现,被评为1996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并列入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这批简牍包括了木简、竹简、木牍、签牌、封间等,其年代大致从东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至吴孙权嘉禾六年(238年),这期间与长沙有关系的吴国主要历史人物与历史事件,在吴简中得到印证,值得予以介绍。

长沙两汉三国时期重要遗迹分布

建安二十五年三方势力范围

潘濬少时师从大儒宋忠,并受到“建安七子”之一王粲的赏识,因而知名。不到三十岁就被荆州牧刘表任命为江夏从事。建安十四年(209年),刘备领荆州牧,任命潘濬为治中从事。建安十六年(211年),刘备入益州,将潘濬留下以管理荆州事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孙权占领荆州,多番礼遇潘濬,潘濬才出任辅军中郎将并领兵。当时,武陵从事樊胄企图煽动五溪蛮夷将武陵献给刘备,孙权派遣潘濬统领五千人斩杀平定樊胄。后升迁为奋威将军,封常迁亭侯。黄龙元年(229年),孙权称帝,任命潘濬为少府,进封刘阳侯。后迁任太常。赤乌二年(239年),潘濬去世,其子潘翥袭爵。

大常与潘濬

长沙吴简屡见“大常”,亦即“太常”。太常为古代中央九卿之一,为专管祭祀、礼仪的官员,汉晋史籍记其职掌甚详。《续汉书•百官二》“太常”条称“掌礼仪祭祀”。《晋书•职官志》称太常统“太庙”及“陵”等令,显指京畿的陵庙。《吴志•潘濬传》云:“潘濬字承明,武陵汉寿人也。……(孙)权称尊号(黄龙元年),拜为少府,进封刘阳侯,迁太常。五溪蛮夷叛乱盘结,权假濬节,督诸军讨之。信赏必行,法不可干,斩首获生,盖以万数,自是群蛮衰弱,一方宁静。”

刘阳(今浏阳)为长沙属县。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长沙郡刘阳县”条云:“侯国。黄武(龙)初潘濬封此。赤乌二年卒,子翥嗣。” 潘濬为太常,又封长沙属县侯,竹简也应有记载。如:

行书□言府答大常□追遣吏殷连□□

行书言府□问大常□罚黄调钱二□□(1080)

大常部曲大女刘汝七百租钱(6027)

□租钱月一千六百汝以今年二月三日下移居武昌大常军 (23109)

君教官文书木牍

中贼曹考实许迪案官文书木牍

州中仓受米簿官文书木牍

粮都尉嘉禾元年十二月卅日辛酉书付大常刘阳侯兵曹王攀所□(22143)

这四枚竹简均提到“大常”,即“太常”。竹简23109虽无纪年,但特别提到“武昌”,值得注意。因潘濬在讨伐武陵蛮前后,一直在武昌(今鄂州)驻守,负责留都事务。吴迁都建业(今南京)后,武昌即作为陪都,仍有许多事务要处理。《吴志•吴主传》:“(黄龙元年)秋九月,权迁都建业,因故府不改馆,征上大将军陆逊辅太子登,掌武昌留事。”《吴志•潘濬传》:“先是,濬与陆逊俱驻武昌,共掌留事,还复故。”据此,竹简23109所谓“移居武昌大常军”的大常,正是留守武昌的潘濬。竹简22143的时间为嘉禾元年(232年),其中“大常”与“刘阳侯”并列,此太常指当时正在率军讨伐武陵蛮的“刘阳侯”潘濬。《吴志•吴主传》:“(黄龙)三年春二月,遣太常潘濬率众五万讨武陵蛮夷。”又“(嘉禾)三年冬十一月,太常潘濬平武陵蛮夷,事毕,还武昌。”

武陵蛮的叛乱,在吴前期主要有两次。第一次始于黄初二年(221年)七月,终于黄初三年(222年)闰六月之后;第二次始于黄龙三年(231年)二月,终于嘉禾三年(234年)十一月。第二次讨伐的主帅为潘濬。关于潘濬讨伐武陵蛮的军事行动,竹简也有反映,譬如颇多军粮督运和军队调动的记载。如:

军粮都尉移右节度府黄龙三年五月十七日丙寅书给典军曹史许尚典事(?)邵 (2069)

被督军粮都尉嘉禾元年六月廿九日癸亥书给右郎中何宗所督别部司马(2171)

被督军粮都尉嘉禾元六月廿九日癸亥书给右郎中何宗所督 (1900)

五斛一斗五升被督军粮都尉嘉禾元年六月廿九日癸亥书给右郎中何宗所督武猛司马陈阳所领吏□□ (2095)

五斗被督军粮都尉嘉禾元年八月九日壬寅所书给武猛都尉□□□ (2255)

粮都尉嘉禾元年十一月十日壬申书付监运掾曹□等运诸集所嘉禾元年(2112)

涉及督军粮都尉的竹简还有很多,但此官未见其他文献记载。《魏志•杜袭传》有督军粮执法和督军粮御史。洪饴孙《三国职官表》记前者第六品,后者第七品,地位不低;又谓“出军则置”,属于大规模行军才设置的军职。督军粮都尉的品级、性质应该相当。

简牍古井清理与绘图

吴简图版剪贴工作场景

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建安五年(200年)孙权为讨虏将军时,召步骘为主记。后与诸葛瑾、严畯等游历吴地,声名显赫,又任海盐长。建安十四年(209年)任车骑将军东曹掾。之后出领鄱阳太守,徙交州刺史、立武中郎将往交州,追拜使持节、征南中郎将。以平定交州功,加平戎将军,封广信侯。后迁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黄龙元年(229年)孙权在武昌(今鄂州)称帝,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后因冀州分与蜀汉而解牧职。又都督西陵。步骘驻守西陵二十年,曹魏的边境将士都敬仰他的威信。赤乌九年(246年)代陆逊为丞相,次年去世。

临湘侯步骘

《吴志•步骘传》记载:“步骘字子山,临淮淮阴人也。世乱,避难江东,单身穷困。与广陵卫旌同年相善,俱以种瓜自给,昼勤四体,夜诵经传。”注引《吴书》曰:“骘博研道艺,靡不贯览,性宽雅沉深,能降志辱身。”

步骘为孙权时期名将,他与长沙的关系最为密切。据《吴志•步骘传》记载:“(建安十五年为交州刺史)延康元年,权遣吕岱代骘,骘将交州义士万人出长沙。会刘备东下,武陵蛮夷蠢动,权遂命骘上益阳。备既败绩,而零、桂诸郡犹相惊扰,处处阻兵,骘周旋征讨,皆平之。”

《吴志•吴主传》黄初二年云:“是岁(七月),刘备率军来伐,至巫山、秭归,使使诱导武陵蛮夷,假与印传,许之封赏。于是诸县及五溪民皆反为蜀。”

此次武陵蛮叛乱始于黄初二年(221年),翌年闰六月,刘备败遁白帝城,武陵蛮的叛乱亦旋即平息。这次讨伐武陵蛮,主帅似是步骘。

又《吴志•步骘传》载:“黄武二年,迁右将军左护军,改封临湘侯。五年,假节,徙屯沤口。权称尊号(黄龙元年),拜骠骑将军,领冀州牧。是岁,都督西陵,代陆逊抚二境。”

沤口,地名,因处于古洣与沤水的汇合处而得名(今湖南茶陵东南),亦属长沙。可见步骘从延康元年(220年)到黄龙元年(229年),在长沙驻留了十年。此后,步骘虽然离开长沙,但由于所封为长沙郡治临湘县侯,在长沙地区仍有广泛的影响。吴增仅、杨守敬《三国郡县表附考证》“长沙郡临湘县”条云:“侯国。黄武二年步骘以广信侯改封此。赤乌十一年卒,子协嗣。”《步骘传》云:“协卒,子玑嗣侯。”步氏家族受封临湘侯的时间,远远超过这批简牍的时间下限。因此,步骘的活动,竹简必有记载。如:

右西乡入步侯还民一斛四斗(1532)

J22出土的青瓷罐

J22出土的铜碗

与镇南将军吕岱有关竹简

与临湘侯步骘有关竹简

入都乡嘉禾二年步侯还民限米一斛(1556)

此二简所称“步侯”,无疑均指步骘。“步侯还民”,据研究是一种身份。其时,步骘已不在长沙,主持侯国事务及还民限米事务的应是临湘侯国的相与丞等官。竹简关于临湘侯国的记载甚多。如:

嘉禾元年五月丙寅朔十一日丙子临湘侯相□叩头死罪敢言之(4371)

禾元年五月丙寅朔十二日□□临湘侯相□丞祁叩头死罪敢言之(4392)

元年九月乙丑朔廿日甲戌临湘侯相靖丞祁叩头死罪敢言之(4396)

十一月十一日甲戌临湘侯相靖丞祁叩头死罪敢言之(4410)

此四简为临湘侯相及丞的上行公文。据《后汉书•百官五》:列侯食县为侯国,每国置相、家丞各一人,相“主治民,如令、长,不臣也。但纳租于侯,以户数为限”,家丞“主伺候,主理家事”。吴承汉制,情况大体相同。侯国相、丞均为朝廷命官,不为列侯私臣,故称“不臣也”。此四封信函,署名之前均不称臣,仅称“叩头死罪敢言之”,应是写给在西陵驻防的步骘的。

吕岱与长沙

据《吴志•吕岱传》记载:“吕岱字定公,广陵海陵人也,为郡县吏,避乱南渡。孙权统事,岱诣幕府,出守吴丞。权亲断诸县仓库及囚系,长丞皆见,岱处法应问,甚称权意。……建安二十年,督孙茂等十将从取长沙三郡。又安成、攸、永新、茶陵四县吏共 入阴山城,合众拒岱,岱攻围,即降,三郡克定。权留岱镇长沙。安成长吴砀及中郎将袁龙等首尾关羽,复为反乱。砀据攸县,龙在醴陵。权遣横江将军鲁肃攻攸,砀得突走。岱攻醴陵,遂禽斩龙,迁庐陵太守。延康元年,代步骘为交州刺史。……封番禺侯……进拜镇南将军。黄龙三年,以南土清定,召岱还屯长沙沤口。会武陵蛮夷蠢动,岱与太常潘濬共讨定之。嘉禾三年,权令岱领潘璋士众,屯陆口,后迁蒲圻……潘濬卒,岱代濬领荆州文书,与陆逊并在武昌,故督蒲圻。”

其中,安成、攸、茶陵、醴陵、蒲圻,于吴为长沙属县;陆口又名蒲圻口,在今湖北嘉鱼西南,与沤口亦均属当时的长沙郡。潘濬卒于赤乌二年。吕岱于建安二十年到长沙,赤乌二年仍兼督蒲圻,其间除去赴任庐陵、交州十一、二年,在长沙地区逗留了十三四年,较步骘本人更长,超过我们整理的竹简的时间上下限。因此,吕岱的活动,竹简也必有记载。如:

……月廿二日丁亥书给吕侯都尉陈□□(2301)

七斗九升九合九勺被督军粮都尉嘉禾元年六月十四日戊申书给镇南将(2354)

吕岱所领都尉(2378)

军吕岱所[领]□□□……(2326)

都尉嘉禾元年八月十一日甲辰书给将军吕岱所部□□所□士四人力□合五人 (2257)

此五简,前二简分别称“吕侯”和“镇南将军”,结合后三简的记载,无疑也均指吕岱。嘉禾元年(232年),正当吕岱协助潘濬讨伐武陵蛮时期。上引五简内容,涉及军粮督运和军队调动,应与讨伐武陵蛮有关。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李均明研究员对吴简进行释文

故宫博物院古文献研究所王素研究员与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邬文玲研究员对吴简进行释文

战国时期蛮族分布在长江中上游,分为楚国武陵郡的武陵蛮、巴郡的廪君蛮和秦国南郡的板楯蛮。到了东汉时期,这些民族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但统治者对他们的盘剥日益加重。蛮人和当地的汉人一再联合反抗,一直延续到东汉末年。后孙权命黄盖为武陵太守,武陵蛮前来攻城,时郡兵才五百人,黄盖大开城门,等候其进入而夹击,斩获数百,余皆奔散。尽收诸邑落,诛讨魁帅,附从者赦之。自春至夏,反叛尽平。黄龙二年(230年),武陵蛮叛吴,次年,孙权令潘濬会同吕岱、吕范、朱绩等督军五万人前往镇压,经过三年战斗,始获胜利。史称“群蛮衰弱,一方宁静”。

中书校事与吕壹

竹简1296:中书典校事吕壹□。此简提到的“中书”和“校事”,应为吕壹等人。《吴志•顾雍传》云:“吕壹、秦博为中书,典校诸官府及州郡文书。壹等因此渐作威福,遂造作榷酤障管之利,举罪纠奸,纤介必闻,重以深案丑诬,毁短大臣,排陷无辜,雍等皆见举白,用被谴让。”

《吴志•潘濬传》云:“先是,濬与陆逊俱驻武昌,共掌留事,还复故。时校事吕壹操弄威柄,奏按丞相顾雍、左将军朱据等,皆见禁止。……濬求朝,诣建业,欲尽辞极谏。”

《吴志•步骘传》云:“后中书吕壹典校文书,多所纠举,骘上疏曰:‘伏闻诸典校擿抉细微,吹毛求瑕,重案深诬,辄欲陷人以成威福。无罪无辜,横受大刑,是以使民跼天蹐地,谁不战栗?……但小人因缘衔命,不务奉公而作威福,无益视听,更为民害,愚以为可一切罢省’。权亦觉悟,遂诛吕壹。”

类似记载还有很多,不赘举。吕壹等人在中书任校事,监察中央官府及地方州郡,封邑在长沙的丞相顾雍首当其冲,长沙自然也会受到影响。吕壹于赤乌元年(238年8月)坐罪伏诛,内外百官才脱离困境。简1296虽无纪年,但推测应在嘉禾(232~238年8月)中,与吕壹任职时间亦合。

(作者为长沙简牍博物馆研究员)

猜你喜欢
嘉禾武陵竹简
一只白蝴蝶
一只白蝴蝶
故事停留在过去的时光里
读曾侯乙墓竹简、望山楚墓竹简杂记
改建后的银雀山汉墓竹简博物馆
银雀山汉墓竹简:破解千古谜团
韦编三绝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武陵追梦』湖南省文艺家采风创作活动艺术作品选
自作诗《武陵追梦》(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