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绞痛患者应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2016-09-18 09:24雷春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0
关键词:心绞痛常规意义

雷春华(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心绞痛患者应用心理干预对其心理状态的影响探讨

雷春华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第一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 161000)

目的 剖析心理干预用于心绞痛中对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抽取2015年5月~2016年5月,我院接收的心绞痛者,共计76例。按照随机数字抽签法原理,分组76例患者:分成干预组与常规组,每组均38例。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常规组予以常规护理。观察两组心理状态的变化情况,比较护理满意度。结果 干预组护理后的SDS评分为(33.8±13.7)分、SAS评分为(33.5±16.7),常规组分别为(45.6±14.9)分、(46.5±14.8)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满意度为97.37%,常规组为84.21%。组间差异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心绞痛用心理干预,利于患者良好心态的维持,值得临床借鉴。

影响;心绞痛;SDS评分;心理干预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心绞痛者76例,收治时间:2015年5月~2016年5月。以随机数字抽签法原理为依据,分组76例患者:分成干预与常规两组,各38例。其中,干预组男性患者20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为53~84岁,平均(67.2±5.8)岁;病程为1~7年,平均(2.9±0.4)年。对照组男性患者22例,女性患者16例;年龄为54~85岁,平均(67.3±5.4)岁;病程为1~8年,平均(3.0±0.3)年。两组民族、文化水平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干预组采用心理干预法[1],详细如下:

(1)向患者详细讲述疾病的发病机制,提高其依从性,增强面对病魔的信心。积极解答患者提出的疑问,努力帮助患者消除心中的疑惑。将我院临床治疗成功的案例简单告知患者,有助于提高患者治疗的积极性,帮助纾解焦虑以及担忧等负性情绪。

(2)尽可能的包容、理解患者,多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多给予患者言辞上的安慰和鼓励。增加病房巡视力度,主动询问患者的主观感受,全面掌握其心态变化。一旦发现患者有焦虑等不良情绪出现,需结合其心理特点,为其制定最佳的心理辅导方案。可采取注意力转移法,提高患者心态的稳定性,预防负性情绪,比如:和患者谈论感兴趣的话题;让患者观看喜欢的电视节目。

(3)告诉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并给予其饮食上的指导,比如:饮食应清淡;严禁暴饮暴食;多食新鲜蔬果。

(4)结合患者实际情况,为其制定科学的康复训练方案,并指导患者严格按照方案中的内容进行锻炼,以增强其免疫力,促进病情的快速康复。

对照组 常规护理,即:给予心电监护;遵医嘱用药;告知患者保持放松状态的重要性。

1.3临床观察指标

(1)采用“SDS[2](抑郁自评量表)”,评估两组护理前/后的抑郁程度。得分越高,提示抑郁程度越严重。而患者焦虑程度的评价则采取“SAS[3](焦虑自评量表)”,本表的评定方式与SDS量表相同。得分越高,提示焦虑程度越严重。(2)利用我院自拟的“护理满意度问卷调查表”,对两组分别实施调查。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心理状态变化情况的分析

两组护理前SDS与S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护理后的SDS、SAS评分分别为(33.8±13.7)分、(33.5±16.7)分,常规组为(45.6±14.9)分、(46.5±14.8)分。干预组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心态变化的对比分析表(分)

2.2两组护理满意度调查结果的分析

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常规组为84.21%。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满意度的对比分析表 [n(%)]

3 讨 论

综上所述,心绞痛的病理改变为心肌暂时性缺氧、缺血,多发于老年群体,可受不良生活习惯的影响[4]。有资料显示,该疾病的发病率在我国近几年中有持续增长的趋势。因患者在发病后多出现疼痛以及躯体不适等症状,易使其产生抑郁和焦虑等负性情绪,导致治疗效果降低,预后变差。对此,为能促进心绞痛患者病情的早日康复,降低疾病发作频率,我们需加强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的力度。心理干预乃临床较新的一种心理护理模式,可结合患者的心理特点,向其提供全面、有效的心理干预措施,并由此达到帮助患者纾解焦虑等不良情绪以及增强自信心的目的[5]。研究发现,心理干预用于心绞痛中,既利于患者稳定心态的维持,又能提升护理质量,临床应用价值颇高。

本研究结果表明,干预组护理后的SDS与SAS评分明显低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37%,常规组为84.21%。干预组明显高于常规组。两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总之,心绞痛者用心理干预,效果好,且有助于其负性情绪的纾解。

[1]靳秀芝,孙雪丽,国小丽,等.心理干预对心绞痛型冠心病患者的影响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4,(17):114-115,118.

[2]陈琳琳,花 宇.心理干预在老年心绞痛患者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156-156.

[3]袁素平.心理干预在心绞痛治疗中的效果研究[J].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001,10(4):341-342.

[4]杨 雪.心理干预在心绞痛患者中的应用价值[J].中国医药指南,2014,(27):159-160.

[5]范肖肖.心理干预对心绞痛病人抑郁情绪的影响[J].中国临床研究,2013,26(9):1001-1002.

本文编辑:白 璐

R473.5

B

ISSN.2095-6681.2016.09.101.02

猜你喜欢
心绞痛常规意义
一件有意义的事
冠心病心绞痛应用中医辨证治疗的效果观察
常规之外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探讨常规课的高效课堂
紧急避孕不是常规避孕
别受限于常规
诗里有你
改良溶栓法治疗梗死后心绞痛的效果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