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2016-09-18 09:24刘训娜济南军区总医院干部二科一区山东250012
关键词:脑梗塞住院脑梗死

刘训娜(济南军区总医院干部二科一区,山东 济 南 250012)

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影响分析

刘训娜
(济南军区总医院干部二科一区,山东 济 南 250012)

目的 探讨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给予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给予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住院时间、生活质量。结果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31±3.6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65±3.57)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护理后其精神、独立性、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关系、环境等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腔隙性脑梗塞;综合护理干预;生活质量

腔隙性脑梗塞指脑深部穿支动脉闭塞引发脑缺性软化,之后形成豌豆大小的脑隙,是临床常见的脑血管疾病。患者多有失眠、头晕、头痛、反应迟钝、健忘等初期临床症状,如果没有及时进行有效治疗,有很大致残和瘫痪的几率。因此在治疗该病过程中加入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减轻患者痛苦[1]。对此,我院特选取部分患者为研究对象应用综合护理干预,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8月~2015年8月收治的腔隙性脑梗死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2例。其中观察组男22例,女20例,年龄47~86岁,平均年龄(60.9±1.3)岁,发病时间为1~16 h,平均发病时间为(4.5±1.2)h。对照组男23例,女19例,年龄45~87岁,平均年龄(60.8±1.4)岁,发病时间1~17 h,平均发病时间(4.3±1.1)h。所有患者符合全国脑血管学术会议定制的诊断标准并经MRI、螺旋CT确诊,排除严重脏器、精神病患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发病时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给予观察组患者运用综合护理干预,首先环境护理;医护人员应尽快让患者熟悉医院环境,防止患者因去了新环境而导致情绪波动,也可让已住院的患者和其交流经验,建立医患和患者之间融洽的关系,也让患者感受到医患人员贴心的关怀,产生足够的安全感,提高治疗依从性。其次在用药过程中医护人员应密切留意患者肝肾功能,为防止患者出现药物过敏和消化道出现现象,应慎用扩血管类和抗凝药物。如果在治疗和护理中无法脱离输液,则运用输液维持患者体液平衡且利用药物影响保证患者体能。在整个输液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控制输液速度,一旦出现不良反应则立即终止输液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第三饮食护理;一般腔隙性脑梗死患者多为老年人,随着年龄增大,身体各项机能逐渐退化,应指导患者多食用低脂、清淡、易消化的软食或流食。第四患者住院期间由责任护士对患者健康教育需求、接受能力进行评估,根据评估结果制定教育计划并选择健康教育方法,指导患者按照计划分步实施,同时护理人员要和患者及时沟通,掌握其心理问题及相关需求,解决其问题。将有关脑梗死知识制作成宣传册发放给患者,指导患者正确看待此病。

给予对照组患者运用常规护理,多集中用药护理、病情观察、健康宣教及出院指导等方面。

1.3评价指标

生活质量:采用琼斯教授研制的健康生活质量测定问卷,评估患者健康影响程度,分值越高,质量受到严重影响[2]。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计量资料以“x ±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住院时间

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3.31±3.62)天,对照组住院时间为(18.65±3.57)天,观察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生活质量比较

观察组护理后其精神、独立性、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关系、环境等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情况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

表1 两组生活质量比较(±s)

组别  精神  独立性  心理状态  生理功能  社会关系  环境观察组 42.25±6.86 43.26±6.87 58.16±8.04 41.75±6.65 49.39±5.76 50.24±6.87对照组 38.25±6.87 37.25±6.88 53.16±7.68 37.52±4.58 37.52±4.58 46.39±5.76 t 2.2462 3.4881 2.4502 2.8884 2.7111 2.3621 P 0.0284 0.0008 0.0174 0.0053 0.0087 0.0215

3 讨 论

腔隙性脑梗塞指脑干深部的小穿通动脉或大脑半球在长期高血压的基础上导致血管壁发生病变和管腔闭塞,形成小的梗死灶。该病是脑梗死的一种,只因发生闭塞的血管较小,例如穿支动脉仅限于较小的供血区,病灶不大,因此一般有较小的危害[3]。多数患者出现肢体麻木、头晕头痛、抽搐、记忆力减退、肢体麻木、无意识障碍、痴呆、反应迟钝、眩晕等一般症状,而主要临床体征有轻度中枢性面瘫,舌僵,部分锥体束征阳性,语调语音变化,说话速度减慢等。在脑梗死患者实施护理的目的在于帮助患者最大限度恢复智力、体力及社会活动能力。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有效改善患者肢体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从而提高是患者生活质量[4]。研究结果显示,采用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后其精神、独立性、心理状态、生理功能、社会关系、环境等生活质量改善评分情况均高于常规护理患者,住院时间也短于常规护理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措施能明显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促进其生活自理能力提高,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1]薛彩云,刘 娟.综合护理干预对腔隙性脑梗塞患者生活质量影响[J].河南外科学杂志,2014,20(1):142-143.

[2]郭春玲,刘继霞,段岭焕.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神经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5(34):124-126.

[3]熊凤清,林 玉.护理干预对急性脑梗死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J].河北医学,2015(10):1718-1721.

[4]胡永杰.综合护理干预对脑梗塞患者的效果分析[J].中国保健营养月刊,2013,23(7):1893.

本文编辑:刘帅帅

Comprehensive nursing intervention on the quality of life of patients with lacunar cerebral infarction were analyzed

LIU Xun-na
(The jinan military region general hospital cadre section area, Shandong Jinan 250012,China)

R473

B

ISSN.2095-6681.2016.09.174.02

猜你喜欢
脑梗塞住院脑梗死
妈妈住院了
针灸在脑梗死康复治疗中的应用
昆明市2012~2020年HIV/AIDS住院患者的疾病谱
64排CT在脑梗死早期诊断中的应用及影像学特征分析
骨科住院患者双侧腋下体温比较
早期康复治疗对脑梗塞后吞咽功能障碍的疗效分析
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对急性脑梗死的诊断作用探讨
Alzheimer’s patient’s heart doesn’t forget a mother’s day tradition
情绪护理在改善28例脑梗塞患者治疗配合性中的应用
中风防治灵Ⅰ号、Ⅱ号联合治疗急性脑梗死152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