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村落,向全世界讲述金华故事
——《金华日报》推出“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

2016-09-19 02:44吴卫平
中国地市报人 2016年9期
关键词:专版金华市金华

□李 艳 吴卫平

(金华日报社,浙江 金华 321017)

在古村落,向全世界讲述金华故事
——《金华日报》推出“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

□李 艳 吴卫平

(金华日报社,浙江金华321017)

图1 

图2 

图1参加前两季海外名校活动的学子回到古村落看望村民。图2海外学子在古建筑中金华日报社记者黄泽振摄

又一届“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于2016年7月11日闭幕,来自19个国家的39名外国学生来到浙江省金华市武义县俞源村,与村民同吃同住,体验了三周的中国乡村生活。在21天的行程里,这些外国学生学习剪纸、草编、竹编、扎花灯、采茶等多项民俗民艺,体验具有俞源农村特色的圆梦文化、太极文化、古建筑文化,还有四对海外新人在俞源举办了中式婚礼,喜结良缘。

缘起

为激发旅游活力,开拓古村落保护开发新途径,2015年,金华日报社和金华市外侨办联合推出“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面向全球宣传并招引名校学子走进金华,与村民同吃同住,体验古村风貌,并以国际化的眼光和智慧为古村落旅游发展建言献策,取得了突出成效。2015年举行的两季活动涉及的两个试点村短期内实现了从普通古村到国际化旅游研学胜地的“华丽转身”。琐园村从一个从未开发旅游的小村,一举成为单日最高游客达1.2万人次的人气焦点;寺平村今年的游客量同比增加20倍,直接带动旅游增收超2000万元。同时,国际社会对该活动的关注度不断提高,2016年金华市新增友好城市创历年之最,为拓展民间外交提供了新机遇。

两季活动,《金华日报》均做到“前期参与策划、活动全程跟踪、后期持续关注”,共刊发深度报道80篇,其中专版9个,新媒体推送228条,视频即时播发,见证和记录了精彩时刻,成功探索出一条地方媒体“外事报道”的创新之路,讲好了“金华故事”,广受赞誉。该活动引起了国内媒体高度关注,新华社于10月22日向全国播发该活动照片专题通稿;10月23日,再向全国播发活动文字深度报道;《中国日报》、新华每日电讯、人民网等全国知名媒体对该活动作了20余篇报道。浙江省政府办公厅专门作了信息专报,时任浙江省委副书记、省长李强等省领导作出批示并予以肯定。

活动的成功开展,让基层党委政府、村民充分意识到历史遗产的宝贵价值,保护和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情空前高涨。两季活动结束后,该市不少县(市、区)主动申请承办下一期活动,并主动开展相关古建筑保护开发规划。这一项目,被评为2015年金华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创新奖。

做法

前期参与策划:提前介入准备充分。2014年底,得知外侨部门准备举办该活动的消息后,《金华日报》即主动对接,积极介入,参与该活动的前期准备、策划和宣传。2015年5月7日,《金华日报》在显著版面刊发“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的第一篇报道《把“金华故事”讲给全世界听》,金华市市长暨军民当天即在报道上批示,要求相关部门立即密切配合,将活动做出品牌,做出特色,做出效应来。此后,报道组织有序,层层推进。第一季活动开始前,《金华日报》以每周一篇的报道频率,已刊发报道6篇,其中专版1个。6月1日,《金华日报》、金华新闻网联合打造的“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专题页面正式上线。

活动全程跟踪:见证和记录精彩。活动期间,《金华日报》全媒体报道团队成员和海外名校学子、工作人员吃住在一起,每天采访写稿至深夜;编辑每天做版至次日凌晨,早出晚归,脚扭伤了,生病了,仍坚守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由于每天的活动基本都是从8点30分开始,所以团队成员的起床时间基本都是在7点或7点半左右,有时甚至是6点多就起床,提前准备一些报道的相关事宜。两季活动,共刊发深度报道80篇,其中专版9个,新媒体推送228条,见证和记录了全程的精彩。

后期持续关注:活动效应不断放大。民间外交最草根,也最深厚、最本真、最持久。此次“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的开展,是金华对外交流、融入“一带一路”的一大助力。尤其是金华在全国独创的“家+”模式,更是引人关注。两季活动虽然圆满落幕,但《金华日报》仍持续关注,记录持续放大的效应以及延续的美好和温情。

在浙师大留学的埃塞俄比亚小伙姚力在第一季活动结束后的三个月里几乎每个周末都要做导游,带着小伙伴来琐园玩。每次只要他一出现,村里的孩子们就会挨家挨户召集全村的孩子:“姚力来了!姚力来了!”

更让人高兴的是,“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活动还给学子波带来了一段奇妙爱情———21天的相处,让此前素不相识的海外名校学子波和苗之间的爱情开始萌芽,如今,他们已经是一对甜蜜情侣,他们把这个好消息第一时间告诉了金华的住家阿姨。

两季的海外名校学子表示,在金华结下的友情和缘分,是一辈子都割舍不断的。活动赋予金华古村落鲜活的生命力和活力。目前,金华市的《古村落旅游开发招商手册》已经编制完成,在金东区岭下镇岭五古村,中国特色传统古村落文化创意小镇项目也已成功签约。

除此之外,活动带来的经济效应和“家+”盈利模式,为传统村落保护维修提供了资金支持。这不仅改善了当地村民的生活,还减少了古建筑保护中的阻力,为传统村落保护开辟新途径。

经验

活动期间,《金华日报》不断挖掘活动各方面、各层次的现象、内容和意义,亮点频出,主要创新做法有:

内容创新:多角度放大活动效应。随着活动的推进,报道内容不断创新,从单纯的活动记录,到跳出活动,结合活动热点,有思考,有深度,以海外名校学子视角,多角度反映金华市接轨全国,乃至全世界的外交新举措、金华独创的“家+”模式、金华与世界各国年轻人友谊、金华旅游发展新途径等亮点,不断随着“海外名校学子走进金华古村落”的宣传效应得到放大。

形式创新:首次推出中英文专栏专版。首次在《金华日报》推出“中英文在线速递”专栏、中英文对照专版,让不懂中文的海外名校学子能第一时间看懂最新鲜的报道。同时每天还非常贴心地给每一位海外名校学子赠送一份特殊的礼物:《金华日报》。这些做法赢得了海外名校学子的认可,每天一早新鲜出炉的《金华日报》成为海外名校学子最翘首期盼的事情。

组织创新:报道团队全程蹲点。金华日报举全集团之力,派出精兵强将组建涵盖文字、图片、摄像等全媒体报道团队,全程跟踪报道。报道团队每天蹲守在活动中心营地,与学子们同吃同住同活动同体验,零距离记录着最真实最翔实的情况。报道鲜活、及时,当天的活动消息,新媒体进行连续滚动播发;《金华日报》第二天一早新鲜出炉,报网融合,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多手段多角度进行报道,让市民不在现场,也能“身临其境,像看电视连续剧一样”,感受活动的精彩。

推广情况:走进哈佛大学教案。美国哈佛大学教授包弼德撰文肯定,金华古村落第一个走进哈佛大学教案;瑞士驻上海总领事馆把本次活动的《金华日报》报道搬上了领事馆官网进行宣传推广。中国古村落保护与发展委员会副主任张安蒙点赞这个项目在全国具有独创性,对《金华日报》成立报道团队持续跟踪予以充分肯定,让记者将这次活动的所有发布内容都传给她一份,她要把金华的经验介绍给更多城市,更好地保护好中国古村落。

猜你喜欢
专版金华市金华
张金华
岁朝清供
金华市美术教师作品选登
陈金华
把报道做“正”,把新闻做“亮”,把传播做“热”——金报集团金华市2018两会报道回望
蜘蛛王要“吃”蓝脸兔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特别专版
“奥运专版”今日推出
上海市航空服务学校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