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式德育,催生高素质之花

2016-09-20 00:46孙爱杰
教育家 2016年31期
关键词:成人礼志愿中学

文/孙爱杰

感动式德育,催生高素质之花

文/孙爱杰

学校的成功,不仅在于考入名校学生的阵容,也不仅在于名师名生的数量,而是在学生因她而孕育破解困局的力量,因她而不断生成新的进步内驱力。在校学习时他或许曾有抱怨,但毕业后,历时愈久,却感恩愈深。

圣都中学校长 董绳民

2011年以来,山东省寿光市圣都中学致力于感动式德育模式的研究和探索,通过课堂渗透、主题德育教育等系列活动,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家校之间、亲子之间,在感动与被感动中突破成长瓶颈,不同层次、不同成长背景的圣都学子在感动的氛围中,实现了人格素养和学习能力的明显提高。

规划人生,关注真诚三十年,为学生搭建德育终身化平台

“规划人生,真诚关注三十年”,是感动式德育之人生规划教育系列工程。主要由人生规划启动仪式、成长档案和个性成长方案建设、成长导师工作制、真诚关注三十年跟踪教育等项目构成,是圣都中学自主探索、创立的校本特色人生规划课。

——圣都中学校长董绳民介绍说。

学校成立“人生规划指导委员会”和学生成长指导中心,协调全校人生规划教育。在全面进行学情调查的基础上,帮助每位同学确定适合自己的教育和成长方案,并建立成长档案。学生离校后进行为期三十年的跟踪关注工作,在升学、就业等人生重要关口进行衔接指导,同时完善成长档案。四年来,先后举办大型人生规划指导讲座5次,组织人生规划导师培训3次,在学生、家长和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

“圣都中学学生成长档案”,除了记录学生进步的足迹,还有从高中开始的各阶段人生规划目标及其成长记录,学生在校期间的学业成绩、获奖证书、优秀作业、优秀日记等。文字记录逐渐填满一片片空白,证书等文件作为附件保存。三年的高中生活结束,一长串足迹,见证着成长,也见证着心底的誓言,更刻录下灵魂的感动。

每份档案,都是同学们的个人成长“博物馆”。而且,这仅仅是个起点。学生离校后,学校进行为期三十年的跟踪关注,从学业、就业、事业发展,到家庭基本情况,每年都有专人进行跟踪关注,不断载入这份档案当中。

圣都人用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呼吁学生做一个有尊严的人,并围绕这个主题展开教育工作,而不再局限于一般意义上的理想教育和人生信念教育,有效避免了德育教育容易流于形式的不足。

高考志愿填报指导,衔接教育彰显“感动后劲”

高考结束了,学生离校了,课堂教学的任务完成了,但是感动式德育却是一个新的开始。为了使学生离开校门后少走弯路,更好发展,我们选择了继续为孩子提供他们最需要的帮助:坚持开展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和大学生活早知道活动,对离开校门的孩子“扶上马、送一程”,尽好母校之责。

——党总支书记傅伟宗书记这样告诉我们。

6月25日,一年一度的“高考志愿填报指导大型公益讲座”在会议厅如期举行,这是重返母校的孩子们享受三十年关注的第一顿大餐。党总支书记傅伟宗以“科学填报志愿——考生最重要的人生规划”为题,向毕业后的孩子们详细介绍高考志愿填报技巧。偌大的会议厅座无虚席,除了一千多名本校毕业生,走廊和过道还挤满了慕名而来的兄弟学校师生和家长。

自开展“规划人生,真诚关注三十年”育人工程以来,为了给孩子们提供专业、精确的志愿填报指导,傅伟宗书记每年都仔细研究招生政策和招生形势,对政策变化、不同高校招生录取走向、不同分数段学生的志愿填报要领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志愿填报体系,硬是把自己逼成了一名志愿填报专家。

在讲座中,傅书记从志愿填报的相关概念澄清、科学填报六步走、必需警惕的六个误区等方面给不同成绩基础的同学们提出了系统性的参考意见,并与同学、家长继续互动交流。

集中讲座结束后,人生规划指导委员会的老师们还会与同学们进行一对一指导。迄今为止,已经先后为四届考生及其家长举办了大型公益讲座,使2万多名同学受益。

创新德育流程,用教育良知把好奖惩关

“德育工作流程”以《圣都中学德育工作规范》和《违纪生奖惩办法》两个纲领性文件为主,结合学生成长档案,在进行详细的问卷调查和家访的基础上,认真研究每个学生的学情和成长背景,然后将学生按类分组,为每位同学制定出最适合他的教育方案。

——副校长杨守苗这样介绍感动式德育。

对于学习困难生和所谓屡教不改的问题生,用班教导会“会诊”的办法制定帮教方案。班教导会的努力难以奏效,则纳入学校德育流程的下一个环节:从级部领导、心理咨询室,班教导会之外的其他老师,直到书记、校长。他们坚信,全校几百人,总有一把钥匙会打开这个学生的心锁!

“总有一把钥匙能打开学生的心锁”,体现出圣都中学德育流程的独到匠心。在这个流程的实施中,老师们甚至要付出几倍于常规教育的心血。除了班主任起在学生前头、吃在学生后头、睡在学生后头,全天候担当孩子们的心灵保姆外,只要哪个学生出现厌学、辍学以及多次违纪,德育流程框架内的每个老师都进入“战备状态”,根据班教导会的“会诊”情况,探索新的教育方案。

面对长期以来父母“没招”、老师“没辙”的孩子,他们总能于细微处创造和发现教育的契机,从而化“腐朽”为神奇。一封书信,一顿饭,一个铭心的回忆话题,一个令所有学生动容的专题班会,甚至一个拥抱,都可能让学生幡然醒悟并铭记终生。

圣都中学学生成长指导中心是被同学们比喻为“哭着进来、笑着出去”的地方,仅在成立之初的2012年上半年,单通过三名专职心理老师“治愈”的“准辍学生”,以及接近于开除边缘的违纪生就达12人。

“三读懂”系列,帮学生扫清灵魂中的成长障碍

“读懂孩子,与爱同行”“读懂父母,与爱同行”“读懂老师,与爱同行”“三读懂”系列活动,通过一系列感人肺腑的事实和精准的心理学分析,打通了亲子之间、师生之间的心灵通道,扫清了成长道路上的障碍。

——学生成长指导中心主任李百芹如是说。

父母的唠叨有时让人崩溃,老师不但唠叨还加上严格,也让人受不了!可受不了也得受,于是无奈地进入被动的学习状态中。这是很多孩子的写照,同样,家长们也感到很委屈:孩子们不听话,怎么苦口婆心,成绩就是上不去,稍微说几句就使性子!

所有这些情绪,日积月累中,成为影响成长的灵魂污垢。针对这个问题,圣都人的三读懂系列教育应运而生。

每年寒假前,伴着《烛光里的妈妈》悠扬感人的旋律,圣都中学“读懂父母,与爱同行——亲情体验”活动都会如期举行。主讲人心理室主任李百芹饱含深情的语言感染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她用一幅幅发人深省的画面,引导孩子们打开了从咿呀学语到独立成长,再到不理解父母甚至顶撞父母的一系列场景,在感人的故事里品味艰辛,在动情的回忆中感受真情,在感动的泪水中升华灵魂。

德育创新和普法教育双轮驱动,建设和谐校园

在搞好德育创新的同时,普法教育同时跟上,实现双轮驱动。这种模式的探索与推进,让我们付出了心血,同时,更尝到了甜头。

——教育处主任刘云祥这样告诉笔者。

圣都中学是在寿光师范、寿光教师进修学校和寿光一中三所学校的基础上合建而成的,近6000师生,常住居民3000多人,有的是各学校的教职工和家属,也有很多非教育系统的买房户和租房户,本校教职工所占居民比例仅占5%左右。由于三校合一的特殊布局,教学区、生活区、家属区,无法隔离,一万多人只能从一个大门出入,安保难度非常大,甚至被誉为最难管理的校园。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圣都中学硬是做到了师生无触犯刑律事件、无恶性打架斗殴、无大型失盗事件!

奇迹的创造,正是得益于圣都中学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双轮驱动模式。

〉〉高考志愿填报会场

在坚持通过课堂教学渗透法制纪律教育的基础上,学校将法制教育讲座、防火防震安全演练、法律知识竞赛、学法守法征文和主题演讲比赛等形式对学生进行国家法律和校规校纪教育,做到所有同学每学期都能接受2--3次集中普法教育。

法制大道、法制广场、法之林、法制大讲堂、模拟法庭,无不叙说着圣都人执着的法制教育情怀。

学校法制教育的硕果,得到了山东省、潍坊市、寿光市党委政府、司法局领导的高度肯定,学校被授予潍坊市法制教育示范校称号。

特色成人礼,与学生一起倾听成长的拔节声

成人礼,各个高中都搞,我们则结合校情,把成人礼纳入“规划人生,真诚关注三十年”序列,成为校本特色的“圣都学子成人礼”。

——团委书记董良源如是说。

每年5月4日,十八岁成人礼,这是圣都学子们终生难忘的时刻。成人礼是每个学校的“必修课”,我们重点在校本特色上下功夫。所谓校本特色,就是和感动式德育紧密结合,通过成人礼,让同学们充分体会父母、老师为他们付出的艰辛,充分体会肩上的责任;让父母看到孩子的进步,听到他们成长的拔节声。这项团委和学生会精心策划、由学生自办的活动,每次都能使所有与会的家长在笑声与泪花的交融中,于灵魂深处,完成从孩子到成人的嬗变!

感动式德育的开展,有效弥补了说教和纪律约束的不足,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变得明理、知法、懂事,同时,提高了遵守纪律的自觉,提升了文明礼貌程度。由于消弭了心灵中的障碍,成长激情得到激发,也有效促进了学习能力的提高,催生出了美丽的素质教育之花,得到了家长和社会的一致认可。正如中国教育学会原常务副会长郭有福在感动教育课题开题仪式上所言:感动教育研究与实践”课题是中国教育学会从全国上万个课题中精心筛选出的200个课题之一,是第一次将总课题放在寿光市,由圣都中学主持研究。从已有的研究成果看,感动教育研究具有很高的价值。

(作者单位:山东省寿光市圣都中学)

猜你喜欢
成人礼志愿中学
高考志愿被篡改,考生该何去何从?
成人礼感想
特别的成人礼
我志愿……
在多解中学创新
成人礼
Big Hero 6: Always be with You
如何防止高考志愿再遭篡改
因爱汇聚,志愿同行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