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慧:审视师德,让专业多一点真实

2016-09-20 00:46/
教育家 2016年31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教师

文 / 王 星

文 / 孙 进

文/罗旭红

文/王 栋

文/闫玉海

文/胡 玲 宋丹丹

文/姜 峻 董自上

文/邓爱群

文/李曙光

广西教育厅近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全部参与此项工作。这是广西首次以文件形式规范学校间帮扶工作,将以前各学校自发进行的

文/吴绍芬

朱慧:审视师德,让专业多一点真实

人们常说,“教师是教育发展的第一资源,应该师德师能双轮驱动、专业人文并驾齐驱”。现实中,大多数教师能够主动发展,但也不乏一些教师有失范、失德的行为。

师德是提升队伍水准的总枢纽。学者冯建军认为,道德的良善是优秀者的重要品质之一,它统帅着理智,规约着欲望和激情,是人格的指明灯。教师或许因功利价值而从业,但入行后则应注重教育的社会价值,如此才能善教、乐教。

师德决定教师的事业态度。我到一所学校参观时看到,下课时间,学生站成一队等待教师面批作业。在我看来,这是作秀,是教师利用学生的时间完成自己的工作。这种行为暴露的不仅是业务能力问题,更是师德问题。有德行的教师能认清自己的责任,不会把学生当作表演的工具,而是把握时机,给予学生恰到好处的应答和帮助。

师德决定教师的专业品质。教育发展需要具有专业品质的教师,教师的专业品质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素质,而教师过硬的综合素质又推动着日益深化的教育改革。因此,我们需要有德行的教师,因为他们往往更注重专业发展,能够主动适应教育发展的要求。

师德决定师者的境界。优秀教师的共性是本质善良、灵魂高贵、学识渊博、胸襟宽广,这些都来自长期的自我修炼和教育研究。教而不研则浅,研而不教则空。苏霍姆林斯基也说过,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就应引导每一位教师走到研究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只有具备德行的教师才能在研究的征途上完善境界,才能更好地影响和引导学生。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

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推动者。因此,我们在营造区域教育生态的过程中,也要构建和呵护教师发展所需的环境,才能保障教育健康发展。

小智善于治事,大智善于用人,睿智善于立法。“立法”就是优化发展机制,为教师提供行为的范本与标准。

言传身教是最有效的育人方式。学生有“向师性”的心理特点,有敬崇、模仿教师的自然倾向性。布鲁纳认为,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而且是模范。从育人角度来看,身教又往往胜于言教,正所谓“动人以言者,其感不深,动人以行者,其应必速”,教师的道德品行是学生学习的内容,是任何教科书和奖惩制度都代替不了的。

诚实守信是言传身教的根本所在。孔子说:“其身正,不令则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这是行为标准,也是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重要保证。人无诚信不立。教师表里如一、言行不二,才能树立良好的形象。

终身学习是言传身教的重要内容。每个教师都希望学生努力学习,但是,若教师不学、不思、不研,不能做学习的表率,怎能期待教育教学活动高效展开?所以,教师应将学习作为生活方式和生活常态,不断学习教育学、伦理学、心理学等专业知识,做好教科研,提高综合素质和专业能力。

富有爱心是言传身教的第一法宝。马卡连柯夫说,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是教师取得教育成果的首要前提。一个情感冷漠的教师,只能让学生敬而远之,哪里谈得上指导学生。所以,以情动人、以理服人才是言传身教的核心,使教师成为青少年心中不可替代的“阳光”。

(作者系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教育局局长)

洞察

语文教材为何容易招惹是非

文 / 王 星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教师反映,现在喜欢上语文课的学生很少,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课文激发不了学生学习兴趣。事实上,近年来,对语文教科书的批判不绝于耳,涉及内容陈旧、过于超脱现实、远离学生生活等。

这些批判呈现出这样的特点:批评课文的多,批评体例的少;批评编者的多,批评使用者的少。个中原因,值得揣摩。细分批判理由,主要有以下三类:

◆第一类批评基于学生需求和使用体验

结论无非是课文离学生较远,学生不感兴趣,甚至认为学了没用。提出此类观点者,一般都有比较前沿的教育理念,至少知道教育要“以学生为中心”。语文教材确实有责任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从1898年南洋公学自编的《蒙学读本》算起,到1949年,我国大陆地区共出版语文书2000多种,近两万册。很多教材在序言中都提出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语文课文不过是学习的素材,语文教材不过是教与学的工具,这些如同食材和厨具,如果没有厨艺过硬的厨师来操持,无论如何也打不开学生的“胃口”。

说课文“离学生远”,那还要看这是教材内容造成的,还是教学方式造成的,抑或这两个因素兼有。为迎合学生的兴趣,大量选用青春小说、玄幻小说进入教材,未必就是稳妥的做法。学习语文,不仅仅是为了满足学生现在的需求,满足他们的日常生活需要,更是为了给他们一把了解我们文化的钥匙。文化是丰富多彩的,语文教材的内容自然也应该多姿多彩,而不能局限于学生身边的事,眼前的事。至于学了有用没用,也不能看眼前,不能看表面。很多时候,学习语文的效果——无论是遣词用句,还是行文表达,抑或者审美情趣,都是潜移默化的,需要时间的沉淀。

◆第二类批评基于教师教学的体验

到现在为止,学界对于“语文”没有一个明确的概念界定。语文老师搞不明白语文究竟是教什么的,始终疑惑。有人说,语文无非教学生听、说、读、写,但是现在的语文课程标准似乎远远超脱于此。语文书包罗万象,文言白话、古诗现代诗、散文小说、中外经典……一个语文教师,可能对唐诗宋词感兴趣,但未必对教外国诗歌充满信心,赶鸭子上架的结果无非就是不好教、不能教甚至干脆放弃教。因此,语文教师最好能结合教学实践,提出一些切实可行的改进意见,并想办法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驾驭教材的能力。

◆第三类批评基于语文学科的定位

文学家说语文教材缺少文学味,科学家说一些课文有科学常识上的缺陷,更有一批文化学者说语文教材没有文化涵养,等等。

在很多人看来,语文承担的文化使命尤其重大。有这样一层原因:晚清时期,分科化的学校教育传入中国,中国私塾中的传统蒙学被分化。数学、物理、生物等学科,被严格独立出来,剩下的东西则一并归入“语文”。语文是母语,关乎民族传统,自然而然要担负起传承文化的任务。

然而,语文该承担什么样的任务却需要细分。从语文教学实践来看,语文教育应该有很明确的任务体系:小学偏重在语文能力培养——识字说话很重要;初中开始培养阅读能力——初步加大阅读量;高中重视表达与运用——阅读与写作;大学则偏重于综合素养的提升——文史哲不分家的文化培养。但现在的语文教学更多是拔苗助长式的,要求三四年级的小学生写几百字的作文,是否合适没人考虑。而在需要强化语文综合素养的大学阶段,语文课堂却很冷清,如何改进也未引起足够重视。

当然,大家都盯着语文书,这未必不是好事。至少能够让我们意识到,我国的语文教材还需要改进。曾经年均40多种语文教材的出版盛况告诉我们,适当放开语文教材的编选、出版、选用,或许才是语文教材改革的出路。

结语:语文教材不过是教学的素材和工具,“唯教材论”显然站不住脚。在当今这个百家争鸣的时代,批评语文教材虽无不可,但动不动夸大其词、危言耸听,未尝不是对语文教育的另一种伤害。

(来源:蒲公英评论)

经纬度

德国幼儿教育一瞥

文 / 孙 进

儿子从小在德国上幼儿园,所以我有机会对德国的幼儿园做些近距离的观察。从一个中国家长的角度来看,德国幼儿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便是重视培养儿童的独立性。这种对独立性的培养渗透在日常活动的方方面面。

孩子们在活动结束后要在老师的带领下自己把玩具整理好,还不会走的孩子,爬着也要自己把身边的玩具放入筐内。当孩子们刚刚能拿稳勺子时,便要开始自己吃饭。大一点的孩子要和老师一起在饭前摆放餐具,饭后还要自己把餐具放到指定的地方。

有一次我去接儿子,他刚喝完水,因为走路还不稳,正蹒跚着准备把杯子放到餐具架上,我便顺手拿起杯子想帮他放好,结果幼儿园老师对我说:“他自己可以做到,请让他自己做!”这样的提醒后来在我帮儿子穿衣服或换鞋时又听到了。这些在我们看来的小事,德国人却很在意,因为事虽小,但挑战了他们的教育原则。

除了培养孩子吃饭、穿衣等独立生活能力之外,德国幼儿园还重视让儿童独立做决定,从小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判断的能力。每天上午,孩子们会自己决定参加什么活动,如绘画、唱歌、踢球、开小汽车等,也可以自己提出新的、有时听起来甚至有些离谱的建议。我曾亲眼看到一位男老师带着几个大一点的孩子在院子里面“放火”,因为有个孩子在前一天提出了这样的建议,并得到了积极响应。于是,老师便做了相应的准备和安排,“放火”时带了灭火用具。先“放火”,再灭火,孩子们兴奋极了。

让儿童独立做决定,还包括让孩子们自己解决相互间的冲突,如抢玩具。老师在遇到冲突的时候并不急着扮演裁判的角色,而是让孩子们自己或者与孩子们一起思考如何解决冲突。另外,幼儿园的老师会征求并尊重孩子的意见,避免用命令的口吻说话,例如吃午饭前通常有唱歌的活动,老师总是会问孩子们想唱什么歌,然后让提议者起个头,大家一起唱。下午的活动,也会根据儿童自己的提议来安排。父母们去接孩子时,会在黑板上看到孩子参加的各种活动记录,包括每项活动的倡议者和参加者。当我第一次看见儿子出现在倡议者那一栏时,心里曾感到无比欣慰。

对独立性的培养和对孩子们选择的尊重,要求老师对孩子的能力有充分的信任,并敢于冒一点风险。有时老师看出了我的惊讶,对我笑笑说:“别担心,他可以的。”当然,事情并非总是一帆风顺。我儿子就曾多次在玩耍时碰破头,脸上也曾多次被其他小朋友抓得鲜血淋淋。反过来,他也曾把别的小朋友抓得鲜血淋淋。因为经常发生,父母们对此也都见怪不怪了。

我一直以为,这就是他们的文化,没有什么好稀奇的。直到有一天,我认真阅读了儿子所在幼儿园的教育方案,这才发现,原来这些看似随意而无章的日常活动背后都有着精心的教育设计和安排。例如,关于就餐,幼儿园在教育方案中写道:“早餐我们以一种健康的、多样的、自助餐的形式提供,儿童可以而且也应该独自取用。在两个小时之内,儿童要自己决定他想吃什么、什么时候吃、和谁一起吃。这样设计的早餐情境有助于让孩子吃饭时在团体内体验到尊重自己的需求,独自做出决定,发展交流和沟通的能力”。

再比如,关于儿童每天自己选择活动,幼儿园的教育方案里写着:“在每天举行的儿童会议上,老师们会问:‘你们今天想做什么?’这样儿童就得到一个机会,提出自己当前的一些想法和兴趣,并和老师进行协商谈判,从而可以自己独立地、以和其他小朋友及教师协商的方式来设计自己一天的活动。”

关于玩耍中出现的意外和“流血事件”,幼儿园认为:“在一个强调个人体验和相互鼓励的环境中,儿童在运动时难免磕磕碰碰和掉眼泪。但是如果以此为由限制儿童的活动,所造成的长期后果可能更加糟糕。因为只有通过尝试,儿童才能真正地从中学习。”

我后来了解到,培养儿童的独立性是德国法律为幼儿园确定的目标。德国联邦层面的《儿童和青少年帮助法》(KJHG)在第22条第1款为幼儿园确定的教育目标是,把儿童培养成“独立自主并具有集体生活能力的个体”。北威州的法律《儿童日托法》(GTK)也在第2条第2款规定,日托机构的任务是“帮助儿童获得最大限度的自主性和独立活动,激发并增强其学习乐趣”。与此相应地,儿子所在的幼儿园在其教育方案中写道:“幼儿园给儿童提供自由,让他们练习并通过实践尝试独立自主的、自我负责的、自发的行为和活动。儿童应该意识到自我,与他人一起思考,表达自己的看法,承担任务,做决定,参与团体的决定并学会为自己的决定负责任。”

由此可见,在德国幼儿园看似随意的、没有章法的日常活动背后,隐藏着精心的教育设计和安排,并服务于明确定义的教育目标和理念。他们重视培养孩子的独立性、自主性和在集体中生活的能力,小心地呵护孩子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对学习的兴趣。

我们很多家长为了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早早地开始让孩子学数学、背唐诗、背单词,这样就能 “赢在起跑线上”了吗?那些早早传授的知识,孩子长大后自会轻而易举地获取,而已受损害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兴趣,日后该从哪里找回来呢?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院教授)

关于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体制的一点思考

文/罗旭红

九年一贯制学校是将小学与初中合在一起作为一个整体,实行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的学校。根据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九年一贯制学校制定统一的培养目标,并根据“中小一体”的办学模式,建立与之相适应的一体化现代管理体制和工作运行机制,以保障学校稳步、健康发展,适应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在此,笔者就九年一贯制学校的管理体制等问题,谈谈自己的一点思考。

学校管理体制的思路与原则

九年一贯制学校要针对学校“中小一体”基础教育办学模式的要求,要求学生实行就近入学,通过九年一贯的不间断连续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品德高尚、素质良好、基础扎实、思维创新的现代化建设事业接班人。学校应在体制上坚持“统一领导、全程管理、分部负责、分权赋职”的管理原则。

坚持学校管理体制的统一性首先,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办学模式决定了管理体制的统一性。其次,九年一贯制学校的教育教学特点,需要一个整体统一的考虑,学校办学目标的确立、教学内容的安排、教育方法与途径的选择、教育管理与评价的开展等教育活动,都应广泛地、合理地安排,整体连贯考虑。最后,九年一贯制学校的健康运行需要实行统一领导,全程管理。

保持中、小学部的相对独立性

首先,保持中、小学部相对独立,可以实现“1+1>2”的教育功能。其次,对中小学部实行分部负责,分权赋职。

注重纵横层级的协调性 首先,九年一贯制学校从纵向来看,要面对九个年级,虽然每个年级的教育内容不同,但是在教育科研、教育教学等方面应该形成整体有序的领导管理主干,以发挥一贯制学制的整体效益。

其次,九年一贯制学校由于特有的大时空,学校各种教育内容及手段必须形成合力才能发挥整体效应,既要注意九年教育中的纵向有序,又要注意德育、智育、体育、美育诸方面的横向协调。

建立与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

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教育法》规定:“学校的教学及其他行政管理,由校长负责。”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九年一贯制学校应成立校务委员会和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应依据国家制定的培养目标及学校的特色,每三年作为一个阶段,制定学校的发展规划,每学期制定工作计划,并经教代会审议通过后,由校长负责领导实施。学校建立定期校务委员会及行政会议制度,制定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考虑到学制较长的特点,校级干部可以按教育种类实行分工责任制,也可以从强化各类教育渗透及优势互补出发,分块承担综合项目领导任务。

加强层级管理,落实岗位责任要理顺关系,明确职责,加强管理,提高效益。学校实行校长负责下的主任责任制,各部(处、室)围绕学校工作目标制定本部门的工作目标和切实可行的具体计划,提倡创新意识、竞争意识、知难而进的意识,做到目标层层分解,措施件件落实。校长及部(处、室)领导在执行计划过程中,要深入实际,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要严格执行岗位责任制,做到定岗、定责,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建立完善的法规制度,保证计划的实现,构建科学有序的合理网络,切实消灭管理“盲区”“盲点”,保证政令畅通。

动态管理及静态管理相结合各项工作管理的基本规范是动态管理及静态管理相结合。一方面学校必须制定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既有规范性,又有严格性.这样的管理制度对于规范教工的行为、严肃学校的法纪、创设稳定的环境、形成有序的系统是十分必要的。这也就是相对静止的管理行为。

同时,学校也不能忽略柔性管理。学校管理系统中也必须有动态机制,对于学制较长的九年一贯制学校管理系统而言更是如此。在规章制度的管理中要有“死”有“活”。在刚性的管理制度下,适度的人文管理,也是现代管理中不可忽视的。

(作者单位:新疆喀什市第二十二中学)

如何在教育教学中完满学生的心性

文/王 栋

让孩子们在掌握文化知识的同时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是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山东省青岛桦川路小学从探讨心理健康教育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入手,在挖掘教材、研究教法、创设健康心理环境、制定有效的评价机制等层面积极进行探索,将完满学生的心性落实到教育教学的点点滴滴。

课题引领,科学整合教学体系

所有教师都负有心理健康教育的责任,要寻找学科教学内容中的切入点,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积极情感、良好的意志、性格等;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学会学习,发展他们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学校以山东省“十二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课程整合背景下科学构建校本课程的研究》为引领,梳理现行国家课程、地方课程中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方面的交叉点、重复点,将三级课程进行有效整合,实现学校课程中活动类课程与地方课程及部分国家活动体验类课程之间的整合,开发实施具有学校特色的“适性课程”。

转变评价,全面促进学生发展

世界的丰富多彩需要人们具有多种多样的个性。因此,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和特长,发展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和能力,使师生生活在一种相互理解、尊重、关怀、帮助、谅解、信任的和谐气氛中,使学生健康向上地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既要为学生创设一个适合于他们参与的民主、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又要为学生的参与交往提供适宜、丰富、有趣的活动内容与机会,同时还要保证学生的参与有充分的时间与空间,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在取得学习成绩的同时,培养良好的心理品质,促进小学生身心健康地成长。

有的放矢,立体建构多维空间

教师从“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纬度设计教学目标,以实现学科教学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兼容性,把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有机融入学科教学目标中。如数学、科学、地方课程等学科侧重于在教学过程中创设师生合作、生生合作的氛围,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思想品德、语文、传统文化等学科可以直接把心理健康的知识拿出来讲。除了以上的国家级、地方级课程,学校的校本课程也融入了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

同时,环境的创设也和心理教育有机结合。例如:出台各具特色和独具思考的个性化方案,经过专家论证,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师生参与智慧的适性教室建设的全过程。学校以“发生在最美教室的故事”为主题,围绕“最美适性教室”创建中的人本化、主题化、书香化、多元化、课程化五个主要核心元素,讲述在适性教室里发生的故事,多维度反映出各班适性教室建设的理念、学生的参与过程、师生的共同生活和成长,体现了教师的理性思考。最美适性教室的建设得到了家长的高度认可和学生的喜爱,一个个愉悦洁净、富蕴内涵的教室,成为师生安全的活动空间、灵动的对话空间、舒适的心理空间、馥郁的文化空间、适性的成长空间。此外,各班的班级BLOG、“我们这样走过”班级日志、“阳光报”等班级报刊,都个性鲜明地洋溢着班级文化对孩子们心性的滋养。

学校把《心苑缤纷》心理课作为必修课,聘请专业心理老师,针对不同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以及学生提出的心理问题,进行专业的心理辅导,帮助学生建立进取的人生态度,促进自我意识发展。学校还成立了“心馨园”心理咨询室,聘请各班“阳光小使者”帮助低年级学生适应新的环境、新的集体、新的学习生活,让他们感受学习知识的乐趣;帮助中、高年级学生正确对待自己的学习成绩、克服厌学心理、解决他们的内心小困惑、学会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等。

教育的真谛,是让教育者和受教育共同成长,让每一个人成为健康快乐、智慧、幸福的人,这才是真正的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青岛桦川路小学)

强化合作 助力发展

文/闫玉海

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社会永恒的主题。如何培养适应社会合作发展的人才是教育工作者共同面临的课题。近年来,山东省济阳县第十中学在合作教育理念的引领指导下,在学校管理中积极打造干部与教师、教师与教师、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学生合作互助共赢的成长共同体,并尝试开展了以“红旗飘飘,合作提高”为主要内容的学校管理探索与实践,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意义和价值

理念层面 学校以合作教育和合作学习为理论指导的“红旗飘飘,合作提高”管理特色创建活动为干部与教师、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打造合作共赢成长共同体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学情层面 学校现有2157名学生,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学习习惯和家庭教育差别很大,如何做到学生整体优化和全员全面全体提高成为学校的最大课题。“学生互助合作小组”竞争学习模式,正是合作教育的最佳形式。

学校层面 学校遵循“从学生基层抓起,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要求,自2009年9月开展“学生互助合作小组”竞争学习实验。在互助合作中,优秀学生不仅自己学会了知识,还帮助落后学生开展学习、教会他们知识和学习的方法,而落后学生在教师和优秀学生的帮助下也不断提高,最后实现学生全员全程全体共同提高。

目标与内容

创建目标 教师红旗团队:通过课题引领和理论实践研究,强调竞争合作、共同提高。学生红旗团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一步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课堂真正成为展现学生才能、提高学生水平的场所,让学生的潜能得到真正地发挥。

主要内容 “红旗飘飘,合作提高”主要从学生红旗小组、红旗班级、红旗教研组、红旗备课组、红旗分部、红旗科室六个层面开展工作。

通过红旗团队的创建,一方面促进教师干部队伍建设,提升科室教学服务水平,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从而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另一方面培养学生的合作理念、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促进学生共同成长。

思路与方法

课题引领 学校以“红旗飘飘,合作提高”为研究课题,开展课题研究,提高理论研究的水平,学习课题组实验方案,修订完善课题组阶段计划,以教科室为职能科室编写课题实验指导资料,积极参与小课题专题研讨培训活动,提高认识,进行典型案例交流学习,并进行实验经验交流。

课堂实践 大胆开展课堂实践,优化策略。进行常态课堂实践,组内每人上好研究课,做好课后反思和评议;每学期举办一次研讨会,规范研究运行机制。

提炼策略 学校通过举办备课方式与课堂教学观摩交流研讨会,邀请名师对课题涉及的主要理论和当前研究的现状、成绩及面临的困难等问题进行指导;召开课题研究小组成员会议,交流情况,寻找最有突破意义的内容重点;邀请专家对课题理论探讨和实践探索进行分析研究,为丰富理论指导做准备。

重点与难点

学校层面 学校从合理聘任,均衡搭配,均衡分班,落实管理重心,明确规则,制定考评细则,综合考核等多方面开展工作,以促进教学的全面、综合发展。

教学研究层面 教研组建设。学校共有12个教研组,各教研组通过规划学科建设、研究学科课程标准和特色建设、开展符合学科特点的教学研究活动,推动教师专业化成长。

备课组建设。学校以年级为单位组成各学科备课组,落实年级学科教学计划为目标制定学科教学计划、规划落实学科教学常规、提高学科教育教学质量。

学生分组层面 首先,教师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按照“异质同组、同组异质”的原则进行分组,每小组4-6人。

其次,学校组织教师进行学生“互助合作、竞争学习”的理论和学习模式专题培训,让每一位教师领会、掌握学生“互助合作、竞争学习”模式的理念和操作流程。

打造平台,促进特色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课题引领 通过论证和实践,学校把“红旗飘飘,合作提高”确定为学校管理特色建设课题,并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课题研究工作小组,编制课题研究方案。

完善制度 进一步完善课题实施制度,细化考核标准,通过教代会征询广大教职工的意见和建议,达成共识,形成决议,提供制度保障。

充分展示 学校通过校内显示屏、宣传栏等对红旗团队及科室等进行表彰,充分发挥了校园文化的展示作用,促进小组合作学习工作的有序推进。

明确职责 红旗分部创建和表彰由学校教学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红旗科室创建由教职工队伍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红旗班级和学生合作学习红旗小组创建由学生素质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实施,考核与评价实施过程管理,红旗分部和红旗科室实行学期考核表彰,红旗班级和学生互助合作学习红旗小组实行月评价表彰制度。

听取意见 不断提升 红旗团队每学期组织一次专题研讨会,工作小组积极征询听取各方意见,科学调整方案,提升创建水平,推动创建工作有序开展。

理论研究 提供支持 红旗团队创建过程中,课题组成员通过专家指导、考察学习、远程研修、反思交流、撰写论文报告等理论培训与研究,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拓展视野和创建思路,为课题研究工作提供理论支持。

强化过程 注重实效 强化过程管理与总结分析,用数据说话。制定专家培训和考察交流长远规划、提供资金支持,提升教职工的理论研究水平。

考核奖励 榜样引领 红旗科室、红旗分部的科室和分部主任表彰为学年度优秀干部,红旗教研组、红旗备课组组长表彰为学年度优秀教研组长和优秀备课组长。红旗科室、红旗分部的教职工在学年度校级评优中增加3%的比例名额。红旗科室、红旗分部的教职工在发放绩效工资时领取红旗团队奖励。红旗班级按照班级量化考核发放班级管理绩效工资。校级学生互助合作、竞争学习小组组长评为校级优秀干部或三好学生。当然,如果出现违规,违反《中学生守则》等规则或出现不良行为,则一票否决。

通过“红旗飘飘,合作提高”的学校管理与特色创建,一方面落实了“努力做最优秀的自己”学校办学理念,及“教育以德为先、干部率先垂范、教师榜样引领、学生基层抓起”的工作要求,另一方面有效促进了教师合作、同伴互助、共同成长,学生学会合作、互帮互助、共同成才。

管理特色创建以来取得的效益

红旗小组 在大力倡导新课程理念及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成立“红旗小组”评比,强化对小组学习模式的研究,改善班级组织结构,改变事无巨细需要班主任亲自过问与监察的模式,最大化实现班委、教师、班主任间的沟通效率。提高了学生积极性,小组成员间“比、学、赶、超”蔚然成风,“人人为我,我为人人”成为组员的期望与目标定向。

红旗班级 在小组团结的基础上推出“红旗班级”,将整个班级的力量凝聚在一起,构建“人人为集体,集体为人人”的风尚。

红旗教研组 通过红旗教研组创建,推动学科教师团队共同合作、研究探讨学科教师专业化成长、学科教学规律和学科教学发展前景,促进形成教师同伴互助成长共同体。

红旗备课组 各年级备课组是落实教学常规和课时教学计划的研究组织,红旗备课组倡导通过集体备课、同伴合作互助提高集体备课质量、提高教学常规落实实效,实现提高课堂效益的目标。

红旗分部 团结与竞争并存。以分部为单位,综合教导处提供的教学管理成绩、政教处提供的班级管理成绩、办公室提供的日常管理成绩,评选出“红旗级部”予以表彰。既能促进各级部教师互相合作,又在同一年级两个级部形成竞争,促使教师创新教学思路和模式。

红旗科室 全面提高服务质量。以检查评价标准为准绳,综合考量各项工作和成绩,调动科室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提高科室管理效能,为前勤提供了优质高效的服务。提高学生课堂效率以及加强学生管理。

如今,经过一系统的探索和实践,学校形成系统的管理理念、管理队伍、管理文化和管理特色。展望未来,学校将以促进干部队伍建设、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促进学生成人成才为目标,努力团结带领广大干部职工促进学校工作的全面开展,创造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作者单位:山东省济阳县第十中学)

“互联网”助力“博雅”特色建设

文/胡 玲 宋丹丹

互联网作为一种新媒介,让德育教育从封闭走向开放,使以往因地域、时间和师资力量导致的德育目标与实效之间的落差逐步缩小。山东省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紧紧抓住这一发展契机,结合正在实施的“博雅教育”特色建设,以“互联网+”为平台,以“课题研究”为引领,以“校本课程”为载体,加快推进德育特色建设,推动学校德育工作进入便捷、高效的快车道。

互联网+经典诵读,培养学生的国学素养

首先学校成立了经典诵读研究团队,利用互联网收集了《弟子规》《笠翁对韵》《三字经》《道德经》《论语》等大量的国学经典素材,结合不同年级的认知特点,分“启蒙、养性、养正、启智”四个单元,开发了序列化的《国学经典》校本课程。然后,在广泛借鉴“素读”经典的基础上,确定了晨读、午诵、晚阅的阅读方式,做到“经典不离口”。

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诵读水平,每个班级还成立了“青青子衿”经典诵读QQ群,自主研发“数字平台+朗读”的数字化学习平台,学生既可以选取自己想要朗读的经典作品,也能给朗读界面设置个性化的背景与音乐,还可以把录制的朗读作品发送到平台,教师对其进行点评,把优秀作品推荐至主页。

互联网+雅行课程,涵养学生的儒雅气质

雅行天下是学校博雅教育的根本目标。学校借助互联网的开放性和交互性,不断推进雅行教育校本课程的开发实施。

利用网络资源,开发雅行课程2014年,学校德育研究团队开始了《雅行教育梯级化德育校本课程的研究》的课题研究,课题组借力互联网,广泛学习兄弟学校、地市的实践经验,并下载了大量故事、图片等国学素材和传统文化资源,并对其进行整合与编辑,开发了《礼雅(现代礼)》《礼雅(国学礼)》《孝雅》《善雅》《信雅》五种校本教材,旨在通过涵养学生的恭敬之心、孝敬之心、善良之心和诚信之心,打造温文尔雅的少年君子。

依托微课技术,创新实施课程在“雅行”校本课程实施中,每一课按“经典回放——雅行导向——督导跟进——矫正反馈——心灵感召——导师点拨”六个步骤实施。学校采用了课外与课内交互、自学与小组合作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来组织教学,要求教师把每一节课的前两个步骤提前制作成微课,学生在课外通过微课自主学习。其他四个步骤采用课时交流引领的方式进行。这种方法实现了课内与课外的互动延伸,使学生在交流合作中不断提高道德认知,自觉规范行为习惯。

创设共享平台,提高课程实效学校为全体师生搭建了课程资源共享平台,使有限的课程资源得到充分利用。在校园网创建了“课程资源包”专栏,下设礼、孝、善、信四个子资源包,教师根据德育课程的内容上传自己的课程资源,供全校德育教师共享。这样教师在制作微课时,只需对所用的课程资源进行简单的收集、加工、处理,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还提高了课程实施效率。

互联网+班会,指导学生博雅前行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决定了博雅教育离不开老师的指导。而班会是应用最多、最直接、最有效的指导形式。学校结合博雅教育的进展情况和德育工作安排,确立每周的班会主题,由德育团队借助网络资源的多样性、新颖性、便捷性和交互性优势,上网下载大量图片和声像资料、故事案例等,集体合作备课,择优制作成精美的PPT文件,然后将班会课的PPT文件和教案发布到班主任群中共享。为尊重班主任工作方法、风格和班级情况的差异,班主任自行下载后可以进行二次加工,使全校的班会既有共同的主题和目标,又有班级独特的个性。

“互联网+”让优质教育资源不断充实和丰富,学校的校本课程通过互联网与德育紧密相连,使得学生、家长和教师可以随时、随事、随地获取他们所需要的德育资源,从而推动“博雅”特色建设的不断深入。

(作者单位:山东省乳山市第二实验小学)

互联互通 合作共赢

文/姜 峻 董自上

江苏省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是国家改革发展示范校、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金陵分院、江苏省四星级、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中等职业学校。学校占地面积180亩,建筑面积9.5万平方米,全日制学历教育学生4426名,教师375人。学校设有汽车技术系、艺术设计系、现代商贸系、旅游管理系和烹饪营养系等五大专业系部,有10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2个江苏省高水平示范性实训基地,2个省级技能教学研究基地。教学仪器设备总值达到5581万元。学校办学类型多样,有3+4中职与本科衔接、五年高职、5+2高职与本科衔接、3+3中职与高职衔接、三年中职和普职融通。

金陵中专与德国巴伐利亚州上法兰肯区手工业行会(HWK)合作,开设了中德合作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学校与德国宝马集团合作,成功举办“宝马技术导入”综合培训。2005年10月,学校经宝马集团授牌,成为“宝马”在中国建立的第一个培训基地。

金陵中专与宝马公司的合作,经历了“引进、吸收、提升和拓展”的四个发展阶段:2002年与德国HWK合作,学校的汽车专业高开高走。2004年与德国BMW合作,引入双元制,提升教师队伍素质。2006年获得BMW赠车,引进先进的技术。2010年新实训大楼竣工,筑巢引凤,专业上不断地拓展。

通过引进优质资源,夯实办学基础;更新教育理念,开拓国际视野;深化课程改革,提高人才质量;探索职教之路,打造鲜明特色。学校与宝马公司实现“三共四联通”的合作模式,实现了校企合作的共创、共享和共管。

共创:学校和企业共创宝马培训体系、学徒工项目和IBT项目。

在宝马培训体系中划分基础教育和技术人员职业发展规划,学生和新经销商员工一样,经历初级的学徒工项目和宝马技术综合导入,晋级中级机电工、高级服务技师再到顶级高级技师。宝马学徒工培养计划历时三年,按照不同的模式,完成学徒工项目学习。

共享:学校和企业共享师资、课程和实训基地。

学校汽车技术系成立宝马项目培训基地,有专门教师负责,下设四个团队。在课程改革方面,主要的成果包括模块化教学计划、模块化课程设置、教学执行方案制定、教学包研制和教学质量反馈。共同开发汽车售后服务基础、汽车车身维修基础、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变速箱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维修与诊断、汽车保养、汽车整车诊断和汽车新技术及发展趋势等九个模块课程,共同开发模块教学包。

2012年,学校整套出版的具有完全知识产权的汽车专业模块课程教材有7本,另有4本在2014年被评为“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

共管:学校和企业共管实训基地、师资提高和学徒工培养全过程。

学校和宝马公司共同制定实训基地管理细则,提升宝马基地教师培训质量,参与培训的教师个人完成宝马中国培训学员的教师技能评估报告,共同制定学徒工管理制度,学徒工培训师资、设备、培训内容和时间均经过培训学院认证考核,由经销商对培训质量进行反馈。学生一旦进入学徒工项目就开始建立完整的个人电子档案,由专人进行管理,对个人的自然信息、培训成绩、所在实习经销商信息和合同状态保持跟踪和不断地更新,保证对学徒工状况的掌控。

学徒工项目过程中经销商、学校和学徒工分别签订定向实习协议和实习协议,学徒工获得毕业证书一周内,经销商和学徒工完成劳动合同协议的签订,学校加强对学徒工实习跟踪直至实习结束,经销商对学徒工按照评价指标完成个人的评价。

2016年,南京金陵中专与宝马公司合作的第十二年,通过与校企合作,学校和企业共发展创双赢,创建了“BEST”和“IBT”两个品牌项目,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教师的综合能力,建成现代化实训基地,汲取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和方法,完善了培训体系,提升了学校的品牌效益,实现了学校、学生、经销商和宝马企业的共赢,为学校赢得了优良的社会声誉。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京金陵中等专业学校 )

基于“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儿童自主游戏

文/邓爱群

古今中外自然教育理念

中国古代哲学思想 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老子曾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逍遥游》中描绘“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四时有明法而不议,万物有成理而不说”。这是中国古代哲人崇尚自然的哲学思想。

世界哲学思想 美籍思想家、哲学家爱因斯坦认为,大自然隐藏着崇高庄严、不可思议的秩序。“崇高庄严”就不可侵犯,不能违背,是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不可思议”激励着人类不断地探索自然;“秩序”是要人类遵守的自然法则。泰戈尔说:“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孩子面对一丛野菊花而怦然心动的情怀。”这是一种什么样的情怀?是对美好的向往,对自然的热爱,是对一种卑微生命的敬畏。这两种思想,一种是理性的思维方式,一种是感性的思维方式;一种体现的是科学素养,一种体现的是人情情怀。而这两种截然不同的体验,都来自于大自然。

近代的教育思想 柳斌曾说过,孩子固然是家庭的孩子,社会的孩子,但首先应该是大自然的孩子。斯宾塞也说过,自然是最好的老师。这都表达了对自然教育的赞赏。

对社会现状的冷静思考

当今的社会,从时间到空间,从精神到物质,全民都脱离了自然。快节奏的生活以及社会生存的压力,使得人们尤其是年轻人已经很少有时间可以经常走进自然。即使放假的时候外出旅游,也到处都人满为患,称不上真正的走进自然。快捷化的生活,数字化的生活,虚拟的空间,充斥了一代人的精神领域,自然的生活模式和思考模式已越来越模糊。教育思想上,急于求成。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对早教的“神秘化”甚至是“神化”比比皆是。特别是“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口号一出,更引起了广大家长的群体焦虑。甚至这种集体的躁狂,已经影响到刚刚入园的孩子们,他们幼小的身躯却要承载着父母难耐的焦虑。

在当前,绿色生态的生活理念正在引领着人们追求更为自然的生活方式。但作为原本就是自然产物的人来说,他的发展却被人们的焦虑硬生生地与自然隔断了。人们放弃了孩子的生命本身,而将学习成绩、等级考试看成了主流,去大加追求。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我们有责任还原教育之本质,担当其生命教育之责任。基于以上的叩问和思考,我们确立了“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的办园理念,用自然丰盈孩子的生命。

对于“自然教育”的解读

实施自然教育的方向确定以后,我们便进入到对自然教育从内容到形式、从外延到内涵的设计和构建。最后提炼出“以自然育人,自然地育人,育自然之人”的教育策略。

“以自然育人”即以自然元素为教育资源。“自然地育人”是一种教育的策略。何谓自然?自然乃规律,天地宇宙之秩序。所以,自然教育也就是遵循孩子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生命尊严,而不是迎合成人需要,适应浮躁社会随波逐流的教育。“育自然之人”是教育的目标。这是自然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何为自然之人?自然之人即和谐之人,健康之人。这里的和谐是指身心的和谐,这里的健康也是身心的健康。

利用自然资源,开展自主游戏

基于以上的理解与实践,结合“我们都是大自然的孩子”园本理念,幼儿园开展了基于自然教育理念下的户外自主性游戏,打造适合孩子游戏的自然环境,让孩子们成为游戏的主体,实现幼儿天性的释放。幼儿园的孩子们在老师“悠闲”的观望中,学会了自己找伙伴,自己找空间,自己找创意,自己找原材料,在自然中探索,在自然中体验,在自然中发展。

依托自然素材,打造“活环境”,让幼儿的自主探索充满了无限的可能向大自然要材料,是我们打造“活环境”的主旨。自然中的材料有别于人为提供的其他低结构材料,各类动植物资源在每个季节、节气甚至每周、每日都发生着不同的变化,总能长出一些让孩子觉得新鲜的东西,他们可以根据个人喜好和需要就地取材。这种“活环境”给予幼儿无限的创造性,进而使游戏更具多样性与趣味性。

要素一:自然素材丰富。幼儿园主楼四周全部环绕绿植,依春夏秋冬不同的时节,栽种不同的花草树木、蔬菜瓜果以及各种农作物,有蔬菜、瓜果25个种类、31个品种,农作物12个种类;树木16个种类、21个品种,花草35个种类、51个品种,自然而生的野草、野菜以及虫虫们就更不计其数了,树枝、叶子、果实、泥土、蚯蚓……在孩子们眼中什么都是游戏素材,什么都有探索的价值。

要素二:相似植物相近栽种。“相似植物相近栽种”为幼儿尝试发现事物之间的异同和联系提供了有效的支持:水稻和谷子、玉米和高粱、大樱桃和小樱桃、蔷薇和月季、芸豆和眉豆、西红柿和千禧果……它们比邻而居,在对比中隐性地为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信息,让幼儿的感知与探索更加的直接、深入。

要素三:所有自然环境全部对幼儿敞开。起初,幼儿对生长中的植物仅限于表面的观察。这些植物能采摘吗?能拔出来观察吗?这是幼儿的疑问也是老师的困惑。针对这一困惑教师们展开研讨:环境的创设到底是为谁服务?在研讨并与孩子们沟通后,我们毫不犹豫地提出“让种植区成为一块由孩子做主的地盘”。幼儿园所有的自然素材全部对幼儿敞开,让“亲近自然”成为“探究自然”的前提,真正做到环境为儿童所用。自然活环境,不仅是被欣赏的美,也是可以被体验的童趣,自然成了孩子们玩不尽的游戏。

建设游戏T台,借助探究工具,为幼儿的自主探索提供有效的支持

孩子们是游戏T台的建设者,自然环境就是他们的展示天地。环境在孩子们的创造里生长,我们力所能及地支持孩子们的一切探索。

支持一:支持幼儿建设游戏T台。孩子喜欢在哪里玩?玩什么样的游戏?起初我们并不清楚。在“迪士尼小路”的启发下,我们不预设任何目标和内容,展开全园混龄游戏。经过一个月的观察和集中研究,我们对孩子们的游戏有了一定的了解,从而初步确定出四大游戏T台。

苗圃区:这里色彩斑斓、五彩缤纷。孩子们穿梭在花丛中闻花香、看蜜蜂、找果实、撒花种、育小苗、听风声……用各类感官积极探索着周围的事物。也许孩子们并不能用专业术语表达对花的认知,但他们用自己的探索方式感受到了花的不同,表现出对花浓厚的兴趣和进一步探究的欲望。

水泥沙区:水、泥、沙大自然给予孩子们最美妙的东西。孩子们出动了一切工具——小桶、铲子、瓶子、管子……玩水、玩沙、玩泥巴。水池里的孩子接水管、安水车、架水槽、引水流……对水的流动、水的变化、水的沉浮有了更直观的生活体验。这里的孩子想怎么玩就怎么玩,经常疯得一脸泥巴,浑身上下都是沙。

种植园:捕捉虫子,各种观察,各种采摘,各种制作,让自然探索的专注性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孩子们依时开耕,依时播种,依时除草,依时收获,在分辨花草、分辨五谷、分辨寒暑更替中,他们也在依四时而生长。

草地:这里是孩子们尽情打滚的地方,这里是田野,这里是温馨的家……孩子们用蚊帐和床单支帐篷,用木棍架起锅,在滑梯下捉迷藏,在吊床上假寐,在藤蔓下钻来钻去,用几只空瓶子、一个汤勺玩“打击乐”……这里可以野餐、野炊、卖蜂蜜、看书、荡秋千……这里有爸爸妈妈和孩子,有兄弟姐妹,有蜂农和顾客,有厨师和服务员……孩子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体验着互动、轮流、合作、分享、解决冲突等基本的交往技能。

支持二:提供丰富的探究工具。在自然中探索,通过双手的触摸与操作,借助探究工具,进行灵性的创造,感受心灵的和谐。我们结合幼儿的游戏和场地特质,配备了种类繁多、数量充足的材料和观察工具,如儿童放大镜、显微镜、昆虫收集观察器、单双筒望远镜等等,支持幼儿自主性游戏的开展。这些工具在自然环境中随处可见,树枝上挂着、墙角边排着、桌子上放着、百宝箱里盛着……只要幼儿有需要,就能随手拿起,甚至在各个场地灵活流动,让幼儿的自主探索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适合儿童需要,设置游戏规则,让幼儿的自主探索更加自由 游戏真正有趣的并不是它貌似无序的自由,而正是它有规则。蒙台梭利说过,所谓的给孩子自由,并不是放纵,儿童必须遵守两条原则:一是自由应以集体利益为限度,不允许干扰他人;二是幼儿必须按照规定的程序使用教具。游戏教会他们想象、创造,也教会他们规则、秩序。

规则一:一条红丝绳见证着植物完整的生长过程。环境全部为孩子们敞开后,孩子们的确探索得很开心,很深入,可是有一天,有个小男孩跑来告诉我,他观察的一个黄瓜被小朋友摘去了,他很不高兴,因为他想让这个小黄瓜长到老。于是老师和孩子们一起探讨解决方法,于是,“红丝线”规则产生了:系上红丝线的植物,任何人不要采摘,要耐心等待它的生长。于是老师们和孩子一起,在想要继续观察的植物上系上红绳。鲜花盛开时,在花骨朵上系上一条,观察花朵盛开、凋零的全过程。黄瓜生长时,在藤上系一条,观察黄瓜花从盛开到结果的过程,并观察什么样的花能长出黄瓜。除草时,在一个种植箱上绕上红丝绳,让大家探索除草后的植物和没有除草的植物不同之处。樱桃成熟时留一个枝条的果实,过了几天,孩子们发现了果实梗上只有樱桃核没有樱桃肉。樱桃肉哪里去了?带着好奇,孩子们一次次想象、交流、跟踪、观察,目光锁定到了一群小喜鹊的身上,原来,小鸟也喜欢吃樱桃。持续的观察有益于积累经验,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后来,孩子们会在自己喜欢的植物身上系上红绳,提醒其他小朋友不要采摘,留待自己连续观察。

规则二:多种标识帮助幼儿建立良好的游戏秩序感。一是幼儿水壶存放标识。全园设6个水壶存放标识,便于幼儿在离自己游戏最近的地方放置个人水壶,自由饮水。二是轮胎垃圾桶标识。轮胎作为幼儿园独特的材料应用在垃圾收纳上,垒高的两个轮胎便成为幼儿园一道风景线。三是玩具医院标识。恣意玩的过程中,难免有损坏的材料,孩子们将其暂时放在玩具医院中,等待修理;同时,如果游戏中捡到衣物、水杯,也可暂放玩具医院中,由小朋友认领。玩具医院也作为一个游戏区开放,吸引幼儿来做一名小小修理工。四是材料收纳标识。游戏结束了,材料就要收好。丰富的游戏材料带来的是收拾时的不便,固定在墙上的材料收纳标识统一了收拾材料的要求,孩子们一次次地学习分类放好,终于可以把玩具、材料在有限的时间里井然有序地收纳起来。五是幼儿集合标识。游戏后,各游戏区教师负责的并不完全是自己班的孩子,因此在游戏结束后如何找到自己的老师、教师如何集合班级幼儿成了一个难点。因此,在前院设立幼儿集合标识,幼儿游戏结束后在本班标识处集合,由班级教师清点人数后集体带回。

规则三:体验式安全规则为幼儿的游戏提供安全保障。幼儿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不是通过我们灌输的,也不是通过给孩子营造一个真空的不真实的环境带来的,而是孩子们自己通过体验探索并自我调节得来的。因此,幼儿攀爬到高处时会使用安全垫或用轮胎摆造型来保护自己,幼儿解散时后院的孩子会先行,大班的哥哥姐姐也会谦让着中小班的弟弟妹妹,俩人相遇时也会注意到手中的材料是否影响着对方,以免碰撞……

规则四:教师二次总结梳理幼儿经验,提升游戏质量。教师总结,有助于帮助幼儿保留和积累有趣的探索与发现,可以帮助孩子梳理经验、分享成功与喜悦,而且还有助于生成园本课程。游戏总结共分为两次。一次是游戏结束后,场地负责教师组织的现场分享,为年幼的幼儿提供了模仿学习的机会,为年长的幼儿提供了展示自己和提高自己的机会。另一次是回到教室后的总结,可以是材料收拾、也可以是分享与交流,是课程生成的基础。课程与活动不是刻意地生造,而是在花香、果香的环境里不知不觉自然生长出来。

如今,孩子们最期盼的就是每天自主游戏的时间。孩子们用自己的方式表达着他们对自然的热爱和尊重、对游戏的喜爱,用自己的方式探索着,学习着。观察天地运化,体悟万物呼吸,自然之美就已深入骨髓,浸润着每个孩子、每个老师的生命,充分体现着“以幼儿为本”理念下的自然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威海市经济技术开发区西苑中心幼儿园)

听障学生德育体系的构建

文/李曙光

听力障碍学生由于自身缺陷,常常家庭教育缺失,多数自卑而自暴自弃,对社会存在距离感,由于缺乏必要的技能,融入社会难度大。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贯彻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创新德育方式,构建全方位的德育体系,让听力障碍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养成良好的品格和完善的人格,使学生能够顺利融入社会,成为合格的“社会人”。

生活育人,构建听障学生的生活德育

生活的德育要以社会现实生活为基础,以学生的在校生活、社区生活、家庭生活为途径,以学生情感体验为主线,以学生日常生活为内容,引导学生学习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体验生命的意义。如从过斑马线时的道德举止、公共场所的文明细节和良好的行为习惯开始,从尊敬老师、孝顺父母、考试不作弊等具体问题抓起。

学校开展丰富多彩的生活化、社会化活动,让学生加强理解沟通,形成集体意识、参与意识;加强社会实践,引导学生了解社会,正视自我,准确定位,了解国家的优惠政策,用好国家的优惠政策。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成为热爱生活、有责任感,能够参与社会的毕业生。

关爱育人,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

特殊教育学校的学生在心理方面个体差异大,坚持以生为本,对特殊教育学校来说就是要“把每一个孩子放在心上”。大量的实证表明,德育实效性的前提条件之一是教师对学生的关爱。教师的关爱不仅可以小心呵护听障学生未成熟的身心,而且通过关爱,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爱的态度,培养爱的能力。教师要关注所有学生的全部精神生活,关心学生完整生命的发展,不但关怀学生的现在,而且关注学生自主的、终身的发展。既要培养他们良好的道德品质,又要培养他们的知识技能、文化素养、体质体能发展、审美水平发展及与人共处的能力等,帮助他们尽可能地成为“社会人”,知道怎样去面对将来的社会并能够自立于社会。

文化育人,让听障学生自立自强

文化是立校之本,学校文化是育人的主阵地。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理应把对学生的自信、自立、自强教育放在首位。首先要加强环境文化建设,让“草木会说话,墙壁会育人”。学校搜集了古今中外身体有缺陷而自立自强的名人、名言,制成宣传标牌,使学生抬头可见,随时受教育;挖掘自立自强的优秀毕业生和在校的自强小明星的图片、事迹,悬挂在走廊两侧,用身边人、身边事教育学生,从小要自强不息,用功读书;建设自强阅报栏,定期更换内容,时时教育学生。

其次,创新德育方法。一是开发校本教材。在德育过程中,注重自立自强教育,编写学校校本教材,选择学校优秀毕业生自立自强事迹,国内外优秀残疾人自强自立事迹;编写就业指导、文明礼仪等与手册,有目标有计划地实施。二是加强教学研究。在课程中渗透自强教育,并作为科研小课题认真研究。对不适宜听障学生的纯理论内容、与学生距离较大的内容进行删减,让学生充分认识自身缺陷,立足自身条件,自强自立。三是重视感恩教育。从感恩父母开始,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学好技能,就业、创业就是对父母最大的报恩,也是对国家十三年来免费教育的感恩。

生态育人,让德育走进自然

听障学生作为特殊群体,教育者要针对生态德育的特殊性,要让学生在生态德育活动中“唱主角”,因此教师应做到:第一,要自觉引导学生和学生一起,创建绿色校园、绿色社区,让学生每天置身于优美的生态环境之中,体验生态美。第二,创造机会,带领学生亲近大自然,体验大自然,认识和保护动植物。第三,关注听障学生个体精神世界的健康发展,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指导,对学生出现的心理健康问题及时辅导。

特殊教育学校肩负的使命高尚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必须与时俱进,构建适合听障学生的德育体系,才能为学生的一生奠基,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作者单位:山东省潍坊聋哑学校)

扫描

今年以来,国务院为全国的家长和学生派发了多个“红包”:加快中西部教育发展意见、加强困境儿童教育保障、财政经费支持、治理教育乱收费……多项教育政策密集出台,内容涵盖方方面面。

教育部: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

教育部近日印发《全国教育系统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规划》提出,要贯彻落实国家七五普法规划任务要求,全面提升教育系统法治观念和法律素养;切实将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形成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青少年法治教育格局;坚持普法与法治实践相结合,不断提高教育系统依法治理水平。

根据《规划》,教育系统第七个五年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将围绕“十三五”时期教育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以将青少年法治教育全面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全面提高教育系统领导干部法治理念为重点,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为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良好法治基础。坚持分类指导,学用结合,根据不同地区、部门、学校和对象的特点,科学设计教育系统法制宣传教育的目标内容和方法途径,分类实施、统筹推进,学用结合、普治并举,切实增强教育系统尊法学法守法用法的意识和能力。坚持系统规划,全面推进;坚持开拓创新,注重实效。

陕西:普高今秋入学将新增地方课程

陕西省普通高中2016年秋季入学将新增地方课程,地方课程涉及语言与文学、人文与社会、艺术和心理健康教育等领域。

陕西省教育厅表示,新增地方课程是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完善考试招生制度改革而增设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导学校在确保开齐开足国家课程的同时,创造条件,积极开设地方课程,积极探索地方课程考试、考核评价办法,通过实施地方课程教育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浙江宁波:非官方竞赛成绩不与招生挂钩

浙江省宁波市教育局近日下发通知,明确初、高中招生不得以社会培训机构组织的竞赛(测试)成绩作为优先录取条件,严禁学校及教师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培训机构培训和各类学科竞赛(测试)。

宁波市教育局基教处相关负责人认为,非官方组织的各类学科竞赛,不仅助长社会培训机构和家教市场的兴起,增加参赛学生家长的经济负担,还极大冲击了中小学正常教学秩序,对减轻学生负担、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十分不利。

山东青岛:被篡改志愿考生获追加录取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近日通报,认定青岛考生常升被他人恶意篡改高考志愿并造成落榜。经过协调,常升的报考志愿得以恢复,陕西师范大学追加计划予以录取。

山东省教育招生考试院表示,对篡改常升志愿的考生,将协同有关部门和单位根据司法机关调查结果,按有关规定严肃处理。同时再次提醒广大考生务必严格遵守填报志愿的有关规定,妥善保管志愿填报密码,以防自身利益受到损害。

◎热词

禁令

陕西省教育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把学校有偿补课、教师违规收受礼品礼金问题作为教育行风突出问题重点聚焦,抓住暑假等重要节点,把教育部相关“禁令”落到实处。

陕西省教育厅提出,各地向社会公布的有偿补课监督举报电话,应确保有人接听,并及时受理有效举报投诉,及时回应群众关切。同时,对自查过程中发现的违规行为,各地应依法依规严肃处理,并落实领导主体责任和相关部门、相关人员责任,确保自查实效。

治乱

宁夏四部门近日联合出台《关于2016年规范教育收费治理教育乱收费工作的实施意见》,对中小学有偿补课、“以钱择校”、越权设立收费项目等乱收费行为亮出红灯。

根据《意见》,今年宁夏将把进一步整治中小学有偿补课作为治理的重点。对违规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给予通报批评、取消评奖资格、撤销荣誉称号等处罚,并追究学校主要领导责任及相关部门的监管责任。

结 对帮 扶

广西教育厅近日下发《关于切实做好中小学(幼儿园)结对帮扶工作的通知》,要求所有公办幼儿园、小学、初中、普通高中、特殊教育学校全部参与此项工作。这是广西首次以文件形式规范学校间帮扶工作,将以前各学校自发进行的

帮扶工作统一到全区层面进行管理。

通知要求,要确保帮扶到校(园)、帮扶到师、帮扶到生,通过管理、教师发展、办学条件、教育教学、困境学生等方面帮扶,切实实现联建共建和教育资源深度共享。

督学队伍建设

教育部近日印发《督学管理暂行办法》,从聘任、责权、监管、培训、考核等方面,加强督学队伍建设,促进督学管理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

教育部强调,要从督导工作完成情况、参加培训情况、廉洁自律情况三方面对督学进行考核。各级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学考核后要形成书面意见,告知本人及所在单位并存档备案,作为对其使用、培养、聘任、续聘、解聘的重要依据。

(本刊综合中国教育新闻网、腾讯教育网等媒体报道)

◎数字

265万元

在浙江宁波的小门村,今年所有考上大学的学生都收到了一份特殊的奖学金。奖学金的捐赠者是该村81岁的老人徐既仁。据悉徐既仁在2015年一次性捐出265万元,以支持村内文化事业和奖励村内考上大学的优秀学子。

16岁

为确保农村留守儿童不因贫困而失学,陕西省政府日前发布《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实施意见》。意见要求,未满16周岁的留守儿童不得独居。

10个方面

内蒙古将从10个方面加强全区中小学德育工作,确保中小学德育工作落小、落细、落实,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和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

500元

日前,云南省印发通知,要求全面落实好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通知明确提出,补助标准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最低不低于每人每月500元。

楷模

钟樱:办没有“围墙”的学校

文/吴绍芬

从2007年建校到2009年成立成都市金沙小学教育集团,只用了两年;从原来全校7个班到现在一个年级13个班,也只用了8年。做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校长,是钟樱的教育梦想。

清脆的嗓音,甜美的笑容,时尚的装扮,圆圆的脸蛋,谁都很难想到,这位年轻、时尚的美女教师竟然是一位有着15年办学经验的校长。她,就是四川省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钟樱。

从小开始,钟樱就有一个梦想,当一名教师,这个梦想或许与妈妈的职业有关。妈妈曾经是一位教师,因为教书生涯中的种种磨砺,身体非常不好,为了自己的宝贝闺女不再受那样的累,一直反对女儿做教师。可是,钟樱却执拗得很,就是要做教师。那一年,尽管钟樱的中考成绩超过了重点高中录取线,但钟樱毅然填报了“成都师范学校”的志愿,如愿以偿做了一名教师。如今,她在教师岗位上已工作近30年。

生活是最好的课堂

毕业后的钟樱,分到了四川省成都市实验小学做语文教师兼班主任。这是当时成都市最好的学校之一,对教师的要求非常高。

初出茅庐,许多事做不好。但钟樱喜欢孩子,多才多艺的她成天与孩子泡在一起,和他们一起唱歌、跳舞、朗诵、阅读……那些美好的记忆至今留在学生们心中。为了增强自身能力,钟樱主动拜老教师为师,每天孩子们放学后,她都会待在办公室里琢磨如何开展好阅读欣赏教学实验,一个星期上几节公开课、参加赛课对她是家常便饭。短短3年,钟樱就荣获了“成都市优秀青年教师”称号。

为了上好一堂课,钟樱花大量的时间查阅资料,请教老教师,一节课的教案常常是厚厚的一本。为了让学生们在活动中成长,她常常利用周末和假期带孩子们到郊外踏青。钟樱所带的班级,连续多年被评为成都市的先进班集体。钟樱先后承担全国、省、市、区各级各类公开课近百节,南京、眉山、仁寿、都江堰、蒲江等地都留下了钟樱示范交流的身影。

从1987年参加工作到1995年成长为四川省优秀青年教师,钟樱只用了短短的8年。

随着成都市城区建设的拆迁改造,棚户区的学生迁入二环内学校学习,成都实验小学第一所分校由此建立。1995年,钟樱被派过去做教师,在那里她经历了从教导主任、副校长到校长的成长过程。

从成都市传统名校来到城乡接合部的石人校区,钟樱创办了实验小学分校,将“名校”“名师”的办学经验运用到一所新学校。作为语文教师,每当看到学生因写不出作文而抓耳挠腮时,看到周末家长带着孩子参加各种作文补习班时,钟樱心痛不已:写作文有那么难吗?我们难道不能在小小的课堂演绎出属于孩子的精彩生活,让作文贴近现实?

于是,便有了这样的课堂场景。课前,钟樱给孩子们布置了一个观察活动,要求学生们观察市民的周末生活。孩子们约父母去公园、逛超市、看电影……课堂上,钟樱先让孩子们交流收集的资料。这一下激发了他们的兴趣,教室里顿时炸开了锅……钟樱让他们慢慢聚焦话题,以前令人头疼、没有内容可写的作文课,瞬间激发了学生的写作欲望。观察,收集材料,归纳整理,交流信息,一堂有滋有味的作文课就这么开始了。当下课铃响时,学生们仍在激烈讨论,意犹未尽。“生活是最好的课堂,学生要用明亮的双眼学会观察、品味生活、感受生活。”钟樱对作文教学的总结,让学生茅塞顿开,豁然开朗。

“用我笔写我心”是钟樱的师傅——四川省语文特级教师、全国优秀班主任张玉仁提出的理念。1998年,钟樱跟随她投入到“利用现代教学技术优化作文教学”的实验中。作为实验的主要负责人,钟樱经常深入课堂录像,找学生探讨。多年的辛苦,结出累累硕果,课题成果经《步步高》丛书出版,就被抢购一空。

“上钟老师的课,我们再也不愁作文了。”当学生发出这样的心声时,钟樱内心如吸了蜜汁。做校长后,尽管学校琐事缠身,钟樱总是会挤出时间为学生们教作文。每周五下午,钟樱都会在学校给孩子们上阅读写作课,各年级的写作爱好者、年轻的语文教师都来学习,参与讨论。

人物简介:

钟樱,四川省成都市金沙小学校长。省特级教师、省优秀共产党员、成都市劳动模范。

将弱校办出新活力

2001年初,钟樱担任实小分校的校长,她以终身教育为理念,提出开展“学校、家庭、社区”三结合的教育实践活动。随后,“全国社区教育工作会议”“全国城市素质教育工作会议”先后在学校召开,学校被教育界誉为“没有‘围墙’的学校”,成为社区精神文明的辐射源。

2007年,应市教育局的要求,钟樱接手创办了金沙小学。在短短几年间,金沙小学迅速成长为一所优质品牌学校,2010年打造了成都市金沙小学清波分校。2012年,钟樱又被派往蒲江县金钥匙学校担任法人、校长。刚接到支教蒲江、跨区域托管金钥匙学校任务时,钟樱心中有些忐忑与担忧。

蒲江是距成都市区最远的一个郊县,那所学校只有100多个学生,学校还管辖了一所幼儿园。学校百分之六七十的孩子都是留守儿童,而且校舍建筑简陋,2008年地震时成了危房。

回忆第一年刚到金钥匙学校的情景,钟樱仍历历在目:50多岁的副校长挽着裤脚,跷着二郎腿,叼着烟卷,在学校门口懒散地坐着;教师们很少开会,没有人愿意主动工作、跨年级上课;有些教师沉溺于搞旅游开发做农家乐,工作日无法安心教书;全校6个班没有专职体育教师,代课教师只会做两件事,就是集合、解散,体育课基本上是让学生自己瞎玩。学校的考试成绩常常排全县最后一名,好的教师只要想办法能走的都不愿意多待。

如何将这所薄弱校改造成一所合格校,甚至是优质校?钟樱不服输的劲头又上来了。在旁人眼里,这样一所没有希望、能躲就躲的学校,钟樱却像玩古宝一样细细琢磨起来,总能从里面发现闪光点。这里的学生憨厚可爱,当钟樱在校园里转悠时,总能看到课后学生们细心地打扫教室,做着许多城里孩子连想都不愿想的事情。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他们的家庭少了许多温暖;而在学校,有美女校长的陪伴,校园就是他们的家。三年托管,蒲江金钥匙学校发生了华丽蜕变。

现在,钟樱所在的金沙小学和金钥匙学校继续保持帮扶结对关系。每学期,钟樱总会带领教师们切磋教学技艺,两校联盟开展教学基本功培训,能够资源共享的,钟樱毫无保留,全部放开。

“以前,我们基本是对外输出,包括向他们免费提供学生的习题、设计方案,教师的教案、课件。现在,结对子学校终于有了成效。”去年底,当钟樱再去学校支教时,传来喜讯:在成都市新优质学校评选中,金钥匙学校成为全县唯一入选学校。

“如何让一所薄弱校在短短的时间内发生如此巨变?”当钟樱被问及这个话题时,常常会羞涩一笑:“用心,用情,追着梦想走。”

每到开学季,一些黑瘦黑瘦、留着长指甲的孩子从农村来到校园时,钟樱都会和教师们一起,帮他们剪指甲、换干净校服,让他们自信起来。在得知学生参加英语考试荣获全县第一名的好成绩后,钟樱第一时间为他们买回跳绳、口琴,给予奖励。乡村学校没有专职音乐教师,钟樱就亲自教他们,让他们也能享受与城里孩子一样的学习机会。

情感融入、观念融合、整体提升,成为钟樱管理学校的三部曲。教师队伍在钟樱的带领下,实现了自愿成长、自觉成长、自主成长的“三级跳”。过去,学校教师不愿意跨班带课,不愿意承担额外的工作,钟樱找教师挨个儿谈心,根据不同特点配菜单,根据菜单确定教师的绩效。以前吃“大锅饭”时代,再有能力的教师也只能拿到全县最低的工资,不服也无奈;现在实施绩效工资,干得多、干得好就拿得多,教师的干劲又有了。

钟樱每天马不停蹄,但她精神抖擞。她常说:“做教师成就了我的梦想,我无怨无悔。”

“今天的学校教育需要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少一些功利的检查和干预,让校园更纯粹、更美好,让师生真正走向幸福。”

——钟樱

让新学校文化与梦想齐飞

在钟樱手里,无论是亲自创办的学校还是托管的学校以及幼儿园(她先后共接手了7所),都做得风生水起。现在,钟樱把注意力放到了学校文化建设和课程整合上。

2007年,钟樱创办金沙小学时,有个问题一直困扰着她:如何围绕金沙这个地方配点“文化菜”,让学校多点文化味儿?结合在实验小学分校做校长的经验,钟樱把“没有‘围墙’的学校”的理念进一步放大,在金沙小学结合家庭教育开展了“大手牵小手”“过有意义的周末”等社会活动。

许多人对钟樱表示不理解:作为校长,把学校管好就行了,还出来管家长、社区做什么?

钟樱却不这么看。她给大家算了一笔账:“一个7亩地的校园,1700名学生,如果把家长的工作做好了,

学校不就成了社区精神文明的辐射源?”看着旁人的不屑甚至嘲讽,钟樱说:“我就是理想主义者,只要对学生有用、对社会有用,这件事就值得做。”

正是她的这份执着,2013年5月,成都市第一个市民学习体验中心在金沙小学B区成立,由顾明远先生亲自挂牌,并写下了“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嘱托。借助金沙遗址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际,钟樱又比常人先走了一步:站在三千年文化积淀的金沙遗址高度思考学校的文化发展,这不也是学校的文化起点吗?

“追逐梦想,从心绽放”。钟樱将太阳神鸟的图案移至校园文化墙,那美丽的图案让前来参观的师生羡慕不已:中间有太阳,四周是神鸟,既代表了古人对太阳神的崇拜,也彰显了师生内心力量的绽放。

“我们希望孩子们在学校心怀梦想,并脚踏实地去实现梦想。”在钟樱的文化建设引领下,学校从2007年建校至2009年成立成都市金沙小学教育集团,只用了两年;从原来全校7个班到现在一个年级13个班,也只用了8年。

如果说环境文化是学校文化的外显,钟樱觉得,管理文化就是学校文化的内核。除了像其他学校一样建立了“教师中心”“学生中心”之外,钟樱还专门提议建立了“家长中心”。在她看来,教师、学生和家长“三驾马车”不可或缺,导师制、多元制与社团制充分发挥教师作用;放手让学生自主管理,学生才能真正成长;在家长中心,只有社会力量广泛参与学校管理,才能赢得民心、反哺教育。

钟樱心里清楚,“激发大家的幸福感、归属感,就要把学校打造成为社区精神文明的辐射源。”这些年,钟樱依然到处奔波,到处忙碌,她还专程到北京学习,与专家交流,为的是把金沙博物馆的文化更加发扬光大,与学校的文化建设做个统整。

钟樱告诉记者,下一步,她还要建设课程博物馆。开发活动课程、创建环境教育课程,让生活与课程比翼齐飞。走进钟樱的学校,“幸福课堂”、长短课时、诵读时间,每周两小时的“梦想教室”,让师生幸福无比。

“做一名好教师,当一名好校长”是钟樱一路走来对梦想的追逐。在钟樱眼里,学校就是真善美的汇集地,要教学生求真求知,求善求美。

在讲台上站了29个春秋,同钟樱一起工作的同事已开始规划自己退休后的生活,而钟樱却说:“我觉得时间严重不够用,这个世界上没有完全理想的教育,但是我们要有追求理想教育的梦想。”

(来源:中国教师报)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教师
国外教育奇趣
题解教育『三问』
最美教师
教师如何说课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学校推介
圆我教师梦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