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支教既要满腔热情,也要系统管理

2016-09-20 00:46文/林
教育家 2016年31期
关键词:系统管理系统化支教

文/林 曦

大学生支教既要满腔热情,也要系统管理

文/林 曦

近日,当记者谈及“很多乡村地区不太欢迎支教老师,觉得他们是走马观花式甚至是旅游式的教育”时,教育部相关负责人表示,大学生支教只是一个补充,现阶段的教育需要多元化的支持。特岗教师也好,支教大学生也好,他们之间只有相互融合才会带来更好的效果。

大学生们运用自己的闲暇时间去乡村地区支教,既有助于缓解当地缺少教师的问题,也有利于锻炼自己的能力,称得上是一件好事。但由于大学生支教持续性不强、专业性不够,并不能给当地教育带来实质性的帮助。还有个别学生因为在交际、待人处事等方面存在问题,而与乡村学生、当地村民交恶。

造成这些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大致有两点,一是大学生支教活动没有系统性的安排、引导、管理;二是大学生支教态度不端正。

有些大学生支教并非出于对乡村地区教育状况的担忧,而仅仅是认为支教很高尚、显得有情怀。但情怀往往敌不过现实窘境,许多大学生到支教的地方后因为适应不了环境,吃不了苦,草率放弃。也有些大学生将支教当作“施舍的教育”,一边为自己的“高尚行为”沾沾自喜,一边以一种满不在乎的态度低效率地开展支教活动。还有些学生支教的动机很功利,仅仅是为了给档案增添漂亮的一笔,在各项评奖评先中加分加彩,或者以此换取保研资格。

当然,不可否认的是,整体而言,大学生支教活动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为了改变那些不好的状况,让大学生支教活动发挥更好的功效,有必要设置一个专门的管理组织对志愿者进行系统化的管理。

将有意愿的支教人员录入管理库,根据乡村地区的实际需求,分配名额,以团队或个人的方式进行应聘选用。这样既可以保证有序性操作,避免出现某地乡村扎堆支教,另一些地区无人问津的情况;又可以对支教人员的流动情况做好整体规划,确保支教活动的连贯性。更为重要的是,这种系统化的管理,一方面可以筛选出那些真正有支教志愿和专业能力的志愿者,保证支教质量;另一方面还能组织必要的培训,避免出现不必要的矛盾。

简而言之,大学生支教,不能仅凭满腔热情,更需要完善的管理方式。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猜你喜欢
系统管理系统化支教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重视首因效应,引导支教初见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我在印尼的支教之旅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粮储扶贫 支教圆梦
我的泰国支教之旅
《系统管理学报》征稿简则
欢迎订阅《系统管理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