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信息集锦

2016-09-24 06:42
大众考古 2016年3期
关键词:文物博物馆

考古信息集锦

Books 书讯

《越窑制瓷史》

魏建钢 著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本书内容包括烧制窑具的改进、制瓷技术的创新和青瓷产品的发展三个方面。窑匠制瓷经验的积累和技术创新是龙窑结构和装烧窑具改进的不息动力,窑匠专业技能、当地风俗习惯和社会意识形态决定越窑青瓷的装饰技法,销售方式的改变和政府相关制瓷政策的变化,直接影响越窑制瓷业的生产规模和窑场的扩散迁移。

《敦煌遗书》

郝春文 著

漓江出版社,2016年2月

本书系统地介绍敦煌遗书发现的来龙去脉及其内容和价值。敦煌遗书指敦煌的古代先民遗留下来的经卷和文书,于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始发现。多为手写文本,也有少量雕版印刷文本和拓本。其书写或抄写年代为公元393~1002年,主要是宗教文献,其他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地理、文学、艺术、天文、医学等诸多方面。

《中国环境史:从史前到现代》

马立博著, 关永强高丽洁 译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5年10月

本书在广泛吸收西方学术界有关中国各历史时期各地区自然环境及其与人类社会关系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中国的长时段人与环境互动关系进行了全景式的动态考察。在数千年改造自然环境的过程中,中央政权和农业家庭相结合的方式产生了关键的影响;而中国发达的农业在养活大量人口的同时,也加剧了生态系统的单一化。

《中原与北方之间的文化走廊:太行山东麓地区先秦文化的演进格局》

张渭莲 段宏振 著

文物出版社,2015年12月

本书主要研究内容是先秦时代的太行山东麓地区考古学文化的演进格局及其所反映的历史表象与本质。太行山东麓地区不仅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更是一个客观而凸显的文化地域,该地区的先秦文化鲜明而独特,在中国历史上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意义。对于这一特定时空内容的思考和探索,从酝酿、萌芽到成长经历了二十余年的历程。

《人类的演变——采集者、农夫与大工业时代》

伊恩·莫里斯著 马睿译

中信出版社,2016年1月

本书从宏观视角,选取人类社会发展的三大重要阶段:以狩猎觅食为生的采集者社会、以农耕为生的农业社会,以及使用化石燃料的工业社会。通过分析这三种社会形态,以及分别带来的人的生存状况与价值观念,结合考古学、人类学、生物学等学科,从数万年历史中提炼出了一幅人类演变的大图景,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过去的历史。

《狮身人面像是怎么来到博物馆的》

杰西·哈特兰著, 王田 译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6年1月

在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里,壮观的哈特谢普苏特狮身人面像接受着众人的朝拜。它是如何来到博物馆的呢?作者将博物馆展品背后的历史、人与故事抽丝剥茧般地展现在小朋友们面前。让孩子们对科学、文化和历史研究领域形成一种纵向的认知。一件展品,从最初的发现到最终的展览,需要许许多多的人付出他们的智慧和劳动。

知文明

英国最早的中石器时代艺术品

近期,英国考古学家发布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显示,2015年在英国约克郡Star Carr遗址发现的一枚中石器时代页岩垂饰上雕刻有线形图案,其内容可能象征着一棵树、一张地图、一片叶子或者是计数标记,这可能是英国已知最早的中石器时代艺术作品。(闫勇编译《,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29日)

夏商都邑水利文化遗产的价值

偃师二里头、偃师商城、郑州商城、黄陂盘龙城、洹北商城、安阳殷墟等夏商都城或区域中心城邑遗址发现了大量护城河、壕沟、暗渠、水池、井、渡槽等水利设施。它们具有防护城市、改善人居环境、保障生活生产的水资源供给、提升区域景观等作用,对了解当时科技、社会组织与管理具有重要意义。(杜金鹏,《考古》2016年第1期)

汉代聚落考古

汉代的普通村落一般集聚在大小城邑周围,从考古发现来看,城乡聚落的比例与文献记载不同。已发现的汉代普通聚落遗址均未发现墙垣遗迹。乡内之里的户数和地理范围均不固定,布局多分散且无规律。普通居民居所建筑形式都大致相同,聚落布局能够表现出手工业与农业经济的发展面貌,这类平民居所应与文献中的“庐”有密切关系。(韩国河、张继华,《中原文物》2015年第6期)

复活节岛并非因内战而衰落

美国宾汉姆顿大学人类学教授卡尔•里博(Carl Lipo)等人在《古物》上发表论文称,智利复活节岛的古代文明不仅未毁于战争,而且延续到欧洲人的到来。三角形黑曜石Mata并不是用于战争的武器而是一种工具。(闫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19日)

穷物理

古北欧人定居生活早于预期

瑞典隆德大学Adam Boethius最新研究认为北欧人早在大约9000年之前就可能采取了定居的生活方式。他们在瑞典Norje Sunnansund地区的一个远古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淡水鱼的骨骼,这表明当时人们在此地居住了很久。(闫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23日)

部分尼安德特人带有现代人基因

德国普朗克进化人类学研究所马丁•库尔韦尔姆等人对一个发现于靠近俄罗斯和蒙古国边界一带阿尔泰山地区、名为“阿尔泰尼安德特人”的古人类遗骸进行基因检测后发现,现代人的祖先在10万年前就曾与尼安德特人有过混血,在一些地区生活的尼安德特人带有现代人祖先的部分基因。(闫勇,《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23日)

南岛语起源添新证

长期以来,基于考古、语言学和基因证据的理论显示,南岛语在台湾发展形成,之后约在4000年前,语言随人口从台湾迁移、传播到东南亚及太平洋地区的其他地方。然而,哈德斯菲尔德大学研究人员通过更详细的基因数据分析发现,这个过程要复杂得多,太平洋岛屿居民的DNA在东南亚岛屿中出现的时间要更早,这冲击了南岛语“发源台湾”的理论。(王晓真,《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年2月3日)

借助CT扫描“冰人”奥兹或将“开口说话”

意大利喉科医师罗兰多(Rolando Fustos)的团队正在分析“冰人”奥兹的喉咙和喉头扫描图,以得到奥兹的声音模型数据,用软件模拟他可能产生的声音,然后再利用声音合成器使其“发声”。(据国际在线网站消息)

古埃及木棺上发现3000年前指纹

英国剑桥费兹威廉博物馆日前宣称,经过X射线技术和扫描研究,在一古埃及棺木上发现了3000年前的指纹。该棺木属于公元前1000年生活在埃及的一位神职人员,指纹应该是当时一位木工在漆未干时留在棺木内盖上的。(据网络消息综合整理)

中国猕猴的驯化

中国有26种猿猴,是灵长类物种最丰富的国家,自古以来便形成了丰富的猿猴文化。驯猴与驯化牛马猪等家畜不同,野生猴只需一代即能驯化成功。通过考古发现,畜猴之例或可上溯至商代。安阳殷墟共挖掘出包括猴在内的动物29种,其中玉猴雕像形态细致,猴似正在与人耍乐。因此有学者推测晚期商朝王室中已出现畜猴的习俗。(张鹏等,《中国科学报》2016年2月5日)

读天下

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文物保护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2月24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加强文物保护和合理利用,传承文化根脉凝聚民族精神。会议认为,文物是不可再生的历史文化资源,是国家文明的“金色名片”。加强文物保护、管理和合理利用,对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国民道德素养,增强民族凝聚力,具有重要意义。会议强调,一要重在保护。编制实施文物保护规划,对存在重大险情的文物及时开展抢救性保护,严防拆真建假、拆旧建新等。推进珍贵文物保护修复工程,抓紧完善文物建筑防火和古遗址、古墓葬等防盗防破坏设施。二要强化管理和执法。健全文物登录制度,建立国家文物资源数据库。调查督办重大文物违法案件和安全事故,严打盗窃、破坏文物等行为。建立文物保护责任终身追究制。三要合理适度利用。将更多博物馆纳入财政支持的免费开放范围。发挥文物资源在旅游业中的重要作用,推动文博创意等产业发展。对社会力量自愿投入资金保护、修缮市县级不可移动文物的,可依法依规在不改变所有权的前提下,给予一定期限的使用权。四要加大政策支持。保障文物保护经费投入,探索设立文物保护保险产品。鼓励民间文物合法收藏,支持非国有博物馆发展。针对彩塑壁画、纸质文物、纺织品等保护实施一批重点科技示范工程。五要大力培养文博、文物保护修复等人才。用广博的文物资源滋养人文根脉、丰富群众精神家园。(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消息综合整理)

中国拟立法规定深海开发应保护域内文物

2月24日提请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审议的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法草案,对从事深海海底区域资源勘探开发承包者保护作业区域内的文物、铺设物等内容进行了规定。(据新华社北京2月24日消息)

德国严打非法文物交易

1月14日,德国普鲁士文化遗产基金会联合国际博物馆协会理事会在国家博物馆考古学中心对外正式公布《伊拉克红色危急文物名录》的德语译本。公布该名录对于打击非法交易被盗文物将起到有效的遏制作用。(联文,《中国文化报》2016年2月15日)

英国博物馆界反对脱离欧盟

英国将于6月23日举行决定是否脱离欧盟的全民公投。英国博物馆界针对去留与否集体发声,明确表示反对“脱欧”。博物馆协会政策官员阿利斯泰尔•布朗表示,如果英国脱离欧盟,英国的博物馆行业将可能落后于其他成员国。布朗认为,两个问题与博物馆利害攸关:一是脱离欧盟英国博物馆会得到什么,二是脱离欧盟对英国文化可能造成的影响。(疏影,《中国文化报》2016年2月29日)

猜你喜欢
文物博物馆
历史上最有趣的五件文物
我给文物当“医生”
文物的栖息之地
展出前的地下博物馆
博物馆里的“虎”
博物馆
《我在故宫修文物》
露天博物馆
文物失窃
文物掉包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