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微创新”为数学教学打开一扇门

2016-09-30 13:15赖红琳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6年9期
关键词:微创新动手操作感悟

赖红琳

[摘 要]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理解所学的知识。

[关键词]微创新 尝试 感悟 动手操作 完善

[中图分类号] G62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27-016

乔布斯说过:“微小的创新可以改变世界。”新课程背景下,教师的教学理念需要更新,教学模式需要创新,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样需要改变。因此,数学课堂要在“微创新”中逐渐改变,逐步完善。

一、摸着石头过河,在迷茫中寻觅

1.学生怎么不说话?

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常火急火燎、匆匆出示,争分夺秒地争时间、赶进度,有时还没等学生反应过来,就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了,最后导致教师想尽方法予以引导,可学生还是什么都说不出来,课堂陷入尴尬境地。

2.教师要学会慢下来。

一般情况下,教师的教学速度比学生学会的速度要快,优秀学生比一般学生学会的速度要快,如果任由教师以及优秀学生以他们原有的速度往前走,那掉队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因此,作为教师,在课堂教学时要调整学生学习的进程与速度。俗话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急不可待的引导,往往表现为教师以自己的思路推进课堂进程,想当然地以自己的速度牵着学生跑,这样会造成教师给予学生的信号低,学生的思维水平也就越低。

二、进行新的教学尝试,在踱步中完善

1.从“害怕学生预习”到“课前学习研究”。

教师在课堂中要转变教学思路,让“学”走在“教”的前面。如学习新知前,有的学生对新知是一无所知的,有的学生则是一知半解的。那么,学生就要根据不同的学习内容进行课前研究学习,按照“我知道了什么——我的想法——我的疑问——学习新知前”的思路,把不懂的问题带进课堂。例如,教学一年级上册“认识物体”一课时,学生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需要通过多种活动直观感知每种物体的特点。学生对生活中的一些物体比较熟悉,但是对“体”和“面”却容易混淆。通过课前预习,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让每个学生都有深度的思考,既给了优秀学生提高的空间,又给了学习困难的学生一个缓冲的机会。

2.从“完成教学环节”到“展开教学过程”。

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一课时,看起来简单的算理,但是要想说清楚、写准确就不容易了。如教学计算384×2时,我请一位学生上台进行答题,他的板书如下。

师:你觉得他算的对不对?

生:不对!

师:为什么?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会在百位上写5?你觉得板书的这位同学是怎样想的?百位直接写6行吗?为什么不行?

……

上述教学中,教师可以先听听学生的想法,再让其他学生说说自己的想法。面对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教师需要放慢教学步伐,让学生听懂并且学会。

3.从“学生倾听教师”到“学生动手操作”。

如执教二年级上册“认识平行四边形”一课时,教学旨在开展多种活动,让学生感知平行四边形的特征。课堂教学中,可先让学生用两幅一样的三角尺拼一拼,再想一想上下两边、左右两边的长度是否一样。同时,教师再提出问题:“怎样的图形是平行四边形?先在钉子板上弄出一个平行四边形,再用不同的方法进行比较。”在学生回答后,教师让学生对自己的作业进行总结。学生利用已有的经验,对平行四边形的特点进行判断,在操作中不断感知、理解怎样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

三、点滴“微创新”,在分享中感悟

1.从“面向少数”到“面向每一个”。

刚开始学生不会说,只有少数学生会说、敢说。于是,我鼓励基础较弱的学生先发表看法,参与交流,再请其他学生补充,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说的机会,最后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写下来。这样既培养了学生倾听的习惯,又锻炼了学生写的能力。

2.从“不敢放手”到“你是怎么想的”。

如教学“三位数乘一位数”的练习课时,第一个环节是让学生估一估商是多少,由于教师不敢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计算,生怕哪一点没有讲清楚,学生就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所以面面俱到,导致整节课的教学效率低下。其实,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自己探索、分析问题,允许学生出错,并让学生说一说是怎么想的。同时,教师要给学生多一点鼓励,多一点空间,让他们在畅所欲言中快乐学习,学有所获。

总之,教师要不断创新数学教学模式,探索适合学生的学习方式,增强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使学生真正领悟数学知识的内涵。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微创新动手操作感悟
企业微创新与平台化组织结构
龙湖 试水“微创新”
关于高中英语教学中阅读解题的几点建议
在活动中探索求知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数学课堂教学中动手操作活动实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