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式及内容变化对语文教学的作用探究

2016-09-30 16:59邱松
成才之路 2016年27期
关键词:教学形式语文课堂教学

邱松

摘 要:在新课标的大背景下,教师只有为语文课堂引入新的生机,注重教学形式以及内容的变化,不拘一格,才能让语文课堂更加精彩。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模式变化;教学形式

中图分类号:G623.2;G62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3561(2016)27-0084-01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但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很多学生却不喜欢语文学习,究其原因主要是语文教师将课文都以同一种教学形式来呈现,课堂没有变化,肯定会让学生厌倦。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语文课堂也要注重变化,不仅要变教学形式,还要变学习角度和学习内容,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出现新的生机和活力,展现不一样的精彩。

一、变教学形式,以生为本

在以前传统的课堂教学中,总是教师滔滔不绝地讲,大多数学生兴味索然地听,学生的积极性不高,更谈不上自主探究。这样的教学形式显然不利于学生的进步,需要大胆改变。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师要改变教学形式,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个性化解读,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例如,在教学《爱之链》这篇课文时,教师就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个性,引导学生自主质疑、自主探究。这篇课文中主要讲述下岗工人乔伊在风雪交加的黄昏主动无偿帮助老妇人,而老妇人受乔伊的感染又主动帮助一位女店主,恰巧这位女店主就是乔伊的妻子的故事,让我们感受到传递爱就能温暖整个世界的道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结合高年级学生的特点,让他们在课下自主解决字词障碍,并且初读课文,提出自己的问题,在课上大家进行讨论和交流。在课堂展示的环节,学生主动展示自己的疑惑,和大家探究,主要内容如下:整体感知文本内容,这个故事充满了巧合,造成这种巧合的原因是什么?文中的三个人物,他们都各自知道什么,又各自不知道什么?在这样的问题的引领下,学生们自主走近文本探究,获得了自己的个性化体验。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打破了以前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而是让学生自主质疑,自己解决文本学习中的疑惑,这样的过程让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尊重,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有助于他们综合素质的快速提升。

二、变学习角度,更弦易辙

要打造与众不同的课堂教学,仅仅改变教学的形式是远远不够的,如果只是局限于形式的改变,那么就只能是为变而变,不能收到实效。在改变教学形式的前提下,教师还要注重改变学生的学习角度,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或者转变学习的角度深入解读文本,这样的改变也有助于学生创新意识的发展和提高。例如,在教学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这首诗的过程中,教师从“风光不与四时同”这句话切入:“同学们,请大家思考一下,在诗人眼中的风光指的是什么?” 学生们在初读文本之后,指出是诗中提到的荷叶、荷花还有荷塘等景物,这样的答案和诗中营造出来的诗情画意链接起来。在此基础上,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们思考:“西湖风光当然是美不胜收,但是杨万里仅仅是因为西湖的荷花等景物就发出这样的感慨吗?”这样的问题让学生们陷入了深深的思考,大家直觉中觉得不是这样的,于是走进文本细心体会,在讨论探究中得到了这样的答案:之所以作者感受到风光不与四时同,还和诗人所处的时间、地点以及面对的人物有关系。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心中充满了恋恋不舍之情,在和友人道别的时候看见的风景自然和其他人眼中的风景有区别。这样,学生的认识就变得更加立体,更加深入。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对诗歌进行解读,步步引导,层层深入,将学生逐渐引入诗歌解读的深处,帮助学生获得与众不同的体验,这样的教学角度的转换,有助于学生对文本内容的创造性解读,帮助学生进行深度阅读。

三、变教学内容,别出心裁

在课堂教学的创新方面,对教学内容的创造性安排也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教师可以根据文本的特点进行教学内容的取舍,安排教学的重点,让学生抓住文本的重点内容,实现别出心裁的解读。例如,在教学《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这篇课文时,教师就课文的特点对教学内容进行了改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教学的主线预设为“大黑骡子的生死意义是什么”,然后将这个问题板书在黑板上,让学生走近文本,找一找大黑骡子生死意义的句子,阐述自己的理由。在教师的点拨下,学生们找到大黑骡子“生”的意义,那就是可以为红军驮器材和伤员,还可以帮助红军快速行军,躲避反动派的追赶,而“死”的意义却是可以让伤员和红军吃上东西,让红军渡过难关,更好地反击敌人。通过这样的板书展示,学生对文本内容更加清楚,更好地理解了文本。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改变教学内容,引导学生深刻体会文本中的情感蕴含,让课堂更加丰富多彩,这样别出心裁的设计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

四、结束语

总之,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能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而应该注重教学模式的变化,从形式到内容都要进行创新,只有这样才能让语文课堂出现不一样的精彩,进而使语文教学绚烂多彩。

参考文献:

[1]王延凤.小学语文课堂中运用鼓励性评价的问题及改进[D].湖南师范大学,2015.

[2]吕剑茹.小学语文课堂中多媒体辅助教学适切性问题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13.

猜你喜欢
教学形式语文课堂教学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把握教学“三优化”,打造高效率课堂
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研究
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效率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