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部经络操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护理的应用研究

2016-10-09 17:24蓝招添谢雪华陈标新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常规护理应用效果

蓝招添 谢雪华 陈标新

[摘要]目的 研究手部经络操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为临床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4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部经络操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 试验组治疗疗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手部经络操护理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手部经络操;常规护理;脑梗死康复护理;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7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139—03

脑梗死是指患者脑部血液循环受到阻碍,引起脑部组织缺血、供氧等,从而导致脑组组织出现局部坏死或脑功能障碍。从疾病角度来说:脑梗死属于缺血性脑猝死的总称,包括脑血栓和脑梗死。患者发病后病情变化较快,病情也比较急促,如果不采取积极有效的方法治疗,将会引起偏瘫、语言障碍、意识不清等,严重者将威胁患者生命。常规方法虽然能改善患者症状,但是长期疗效欠佳,死亡率较高,再加上患者治疗过程中缺乏理想的护理方法,导致临床预后较差。近年来,手部经络操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且效果理想。为了探讨手部经络操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我院诊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月医院诊治的90例脑梗死患者资料进行分析,将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45例,男24例,女21例,年龄34~73岁,平均(55.89±12.25)岁。对照组45例,男25例,女20例,年龄36~75岁,平均(57.0±12.2)岁。入选患者均符合1996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临床诊断标准,患者入院后均伴有不同程度的肢体活动障碍、偏瘫等。患者及家属对治疗方案、护理方法等知情同意,且自愿签知情同意书,患者性别等临床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方法:入院后向患者宣传、教育脑梗死疾病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即将进行的治疗方法,治疗过程中的注意事项等,并根据患者恢复情况进行平衡训练、行走训练、语言训练以及认知功能训练等。治疗后,定期为患者检查,对于出现异常患者应该立即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应对,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和治愈率。同时,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患者心理护理,帮助患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消除患者内心的负性情绪,消除患者内心的恐惧、害怕等心理,治疗时加强患者饮食指导,尽可能让患者饮食营养价值较高的食物,促进患者早期恢复。

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手部经络操护理方法:擦手心100次,十指相叉36~81次,虎口相叉正反各36~81次,劳宫压掌背、拇指压中渚各36~81次,合谷相碰36~81次,前谷相碰36~81次,双掌背相碰各36~81次,十指运动:从拇指至小指各运动36~81次,劳宫压掌背旋腕:劳宫压掌背旋转半圈后抓捋36~81次。

1.3疗效标准

显效:患者临床症状消失,生活能自理;好转:患者临床症状得到改善,生活需要家属协助;无效:患者病情变化不明显或病情加重。

1.4观察指标

(1)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疗效率情况;(2)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总分100分,其中上肢66分,下肢34分,得分越高,肢体活动越正常)、Barthel指数(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3)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后SAS(总分60分,得分越低,焦虑、抑郁程度越轻)、ADL评分(总分100分,得分越高,护理质量越高)情况。

1.5统计学分析

采集数据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数资料行x2检验,采用[n(%)]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采用(x±s)表示,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治疗疗效率比较

试验组治疗疗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见表1。

2.2两组患者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2.3两组患者治疗后SAS、ADL评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3。

3讨论

脑梗死是临床上常见的疾病,该疾病在老年人群中比较普遍,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等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坏死或者脑软化。老年患者一旦呼吸呼吸不顺畅、晕眩等症状时,应该立即送往医院进行抢救,同时,由于脑梗死发病较急,病情变化较快,患者治疗后也会出现一系列后遗症等,对患者生活产生较大的影响。因此,患者治疗过程中加强其护理具有重要的意义。传统护理方法虽然能满足患者治疗的需要,但是长期护理效果欠佳,患者治疗后临床死亡率较高,预后较差。

近年来,手部经络操联合常规护理在脑梗死康复护理中得到应用,且效果理想。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疗效率为88.9%,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8.9%(P<0.05)。手部经络操是临床上使用较多的护理方法之一,该护理方法能促进脑梗死患者早期康复,促进患者机体功能恢复。从中医经络学认为:经络属于是一个“内属脏腑,外络在肢节”的系统,具有沟通表里,联系肢体,运行气血,营养全身等功能,能帮助机体平衡营养,调节脏腑功能。手三阴经能够从人体胸部向手指走向,而三阳经则能够从手背部起始走向头部,使得阴阳能够在指端交汇。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通过手部经络操能够直接刺激双手腕关节以下的腧穴,能发挥疏通经络、行气活血、消肿止痛等功能,能有效的改善患者症状,提高临床治疗效果。本研究中,两组患者治疗前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治疗后Fugl-Meyer评分、Barthel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同时,手部经络操的使用能够发挥疏通经络,不仅能调节手三阴、手三阳等部位组织脏器的功能,还能调节阴阳平衡,改善局部病变组织,促进患者肢体功能及心理的康复。本研究中,试验组治疗后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ADL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目前,临床上对于脑梗死治疗方法相对较多,手部经络操护理方法主要通过手部运动来疏通经脉,尽管该方法运动幅度相对较小,但是手部由于穴位相对丰富,通过静脉能发挥运行气血、联络脏腑、沟通全身等功能,从而能够促进患者早期恢复知觉,充分发挥患者康复治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患者能够更好的配合治疗。临床上,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手部经络操护理效果理想,能发挥不同护理模式优势,达到优势互补,从而能提高临床治愈率,促进患者早期功能恢复,降低治疗后并发症发生率和临床死亡率。

综上所述,脑梗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在常规护理基础上联合手部经络操护理效果理想,能改善患者焦虑、抑郁状态,提高患者肢体运动功能,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常规护理应用效果
护理干预对内镜下逆行胆胰管造影术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影响
体验式教学法在小学品德与生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任务驱动教学法在C 语言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手术中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原发性青光眼患者中的应用
目标性心理护理应用于恶性肿瘤术后化疗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观察
健脾扶正汤在晚期胃癌治疗中的应用
化疗联合CIK细胞治疗卵巢癌的临床观察
负压封闭引流技术治疗四肢创伤复杂创面的临床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