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教学改革的问卷调查及药店调研分析研究

2016-10-09 10:56王嘉伦周艺王运丽魏艳哲王璞
中国医药科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药店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王嘉伦 周艺 王运丽 魏艳哲 王璞

[摘要]目的 通过问卷调查及药店调研,分析《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课程的必要性及教学改革的重点。方法 2015年6~12月,对北京中医药大学2013级在校生进行课程教学改革问卷调查,主要包括学生的课程满意度、需求的课程知识等;对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校区周边药店进行调研,主要包括非处方药销售情况、店员指导患者用药情况等。结果 问卷调查表明80%以上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且对内容满意,95%的学生最期望通过课程学习实用性知识;调研分析表明非处方药在实际中应用广泛,相关知识不可或缺。结论 《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课程必要且课程改革的重点在于增加实用性知识。

[关键词]非处方药;教学改革;问卷调查;药店

[中图分类号]R28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0616(2016)08—175—03

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相对紧张,非处方药的推广和合理使用是缓解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对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保障公民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作为毕业出口主要为医药工作的医药院校学生,非处方药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为了进一步完善《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课程的基本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课题成员对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过该课程的在校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同时组织学生对学校周边地区药店进行了非处方药相关内容的调研,以期分析学生所需知识的特点以及与《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的相关性,结合学生需求及实际应用调整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突出课程知识的实用性,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获得较强的非处方药专业知识,在提高就业竞争实力的同时也获得使用非处方药治疗常见病的能力,充分发挥《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课程应有的作用。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2015年6~12月选择北京中医药大学学习过《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的在校生为研究对象,具体为2013级中医学、基础医学、卓越中医师培养、中药、临床中药、中药资源、中药分析、药学、针灸推拿等专业在校学生;所调研的药店为分布在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校区附近的北京同仁堂、金象大药房、国泰医药、京芝堂大药房等。

1.2研究方法

调查根据《非处方药的临床运用》教学改革目标,设计了调查问卷《在校生对<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教学建议的调查问卷》及《药店调研分析报告大纲》(学生依据大纲内容完成调研报告)。其中调查问卷中设计的问题均为封闭问题。将调查问卷数据录入Microsoft Excel 2010表格,统计各问题选项所占调查人数的百分比,并进行分析;将调研报告分类汇总,提取出药店非处方药销售情况、店员指导患者用药情况、患者购买药物情况,并进行分析。

2结果

2.1调查问卷及分析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70份,其中100%按要求填答的问卷为有效问卷,共收回65份《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的教学对象是在校学生,了解学生对于本课程中关注的内容,可更好地结合学生需求及课程要求调整教学内容。调查问卷具体统计分析结果如下。

2.1.1期待的职业 在校生期待职业主要为医院占31%及新药研发机构占27%,其次则是药品生产企业占15%和医药管理部门占18%,而零售药店占5%等职位的期待度相对较低。

2.1.2对课程满意度 (1)对课程兴趣:有86%的同学对《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表示非常感兴趣,14%的同学兴趣一般,多数学生对课程充满兴趣,课程在校已开设的十年内,每年课程均会选满,各专业学生希望大学知识学以致用,希望通过课程学习,既学到本门课的基本知识,又能提高实践能力。(2)对课程内容满意度:82%的同学认为课程内容有时能够满足学校或工作的需要,16%的同学表示课程内容总能够满足需要,由此可见学生对于《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课程内容基本满意,还存在较多的改进空间,故课程的教学改革研究是十分必要的。(3)对课程结构满意度:以病(医)带药的课程结构得到了绝大部分同学(98%)的认同,认为这样的授课方式很具有临床实践意义,符合《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教学宗旨。(4)对课时满意度:课时设置方面有72%的同学认为较少,25%的同学认为课时正好,仅有3%的同学认为课时偏多,多数学生认为当前课程课时偏少,不能完全满足学生需要,所以如何优化调整课程教学内容,适当改革教学方法,使学生在有限课时内获得最佳的知识结构是教学改革研究的重要目标之一。

2.1.3对课程知识的期望 (1)课程理论与实用知识:有95%的同学期望在课程中学到实用性的知识,有3%的同学认为理论型知识也很重要,在《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课程基本理论的指导下,突出课程知识的实用性是教学改革要解决的关键问题。(2)课程医学与药学知识:所调查的学生中有较大比重的同学占72%选择偏重药物类型知识,而部分同学占26%选择了偏重医学知识,《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课程结构虽是以病(医)带药,但药物知识是课程讲授的重点内容,也是学生最期望学习的内容。(3)课程核心知识:参与问卷调查的同学认为《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课程中的核心知识主要是非处方药的运用与用法,其次是非处方药的功能与主治,而非处方药的组成、现代研究、临床报道等知识不为学生所重视。因此在把握课程中核心知识点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课程中非处方药的组成、现代研究和临床报道的知识讲授,完善学生所学的知识结构,是教学改革中值得注意的一个方面。

2.2调研报告及分析

课题成员组织学习《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的学生于学校周边药店进行调研,以5~6人为1个小组,设立1名组长,带领小组成员完成调研,本研究共收回调研报告60份。调研主题为非处方药,具体内容为药店销售非处方药情况、店员指导患者用药情况、患者购买药物情况等。目的在于通过药店调研,了解课程知识的实际应用情况,调研报告具体分析结果如下。

2.2.1非处方药销售情况 调研中发现药店药柜上陈列的药物中多以非处方药为主,所占比例达到三分之一。且其中以治疗感冒发烧及胃肠道消化的非处方药物为多。在日常销售中,非处方药的需求量大,购买人群广泛且所需品种繁多。但是购药人群对于非处方药认识水平参差不齐,给非处方药的应用带来一定负面影响。在非处方药的销售增长迅速,我国现阶段医疗资源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非处方药的推广和合理使用是缓解这一现状的有效途径之一,其对发展公共卫生事业,保障公民身体健康起到了积极且重要的作用。

2.2.2店员指导患者用药情况 调研药店的药师及工作人员在患者进店购药时,会首先询问患者病情,面对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孕妇等会告知用药禁忌和不良反应,合理推荐用药。对于自行辩证买药的顾客,会适时提醒顾客是否有重复用药,例如同时服用加味逍遥丸和疏肝止痛片时会有柴胡的重复用药。随着“大病去医院,小病去药店”的观念逐渐得到人们认同,非处方药的使用也将越来越多,熟练正确地使用非处方药是一个药师或医药工作者必备的专业素养,故学习非处方药知识是重要且必要的。

2.2.3患者购买药物情况 调研药店内的患者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为自述病症,通过药师判断接受药师的推荐用药;第二类为凭自主经验购药,不接受药师或药店工作人员的建议。第二类人群中有人认为药店与药品供货商之间存在一定利益关系,或奉行“买贵不买对”的原则,导致盲目地购买药品。由此可知,许多患者缺乏相关的医药知识,尤其是非处方药的相关知识,医药院校的学生是未来医药相关行业从业人员,掌握非处方药知识能更好地服务患者,解决患者病痛。

3讨论

通过上述调查问卷及调研报告分析可知,非处方药的知识无论是从学生需求还是实际应用来看,都是不可或缺的,国外发达国家药品分类管理实行较我国早,药学的专业和普及教育也十分成熟,相比之下我国药学教育并不完善,非处方药的相关教学开展的更是少之又少,因此急需一门成熟完善的非处方药课程。在开设授课十年的基础上,对《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进行深入全面的研究改革,使其成为一门更成熟更完善讲授非处方药知识的专门课程及学生获得非处方药知识的最佳途径。因此对《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课程进行教学改革研究,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使学生学到更加实用的知识,既有利用人才培养,又利于学生就业,更能适应社会需求,于学生、于学校、于社会、于病患皆有积极的意义。

《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实用性是其核心,且与学生的需求相一致。课程教学内容方面,课题拟进行再次筛选,对于非处方药的基本知识部分,适当整合其教学内容,进一步确认该保留的重点核心知识,在此基础上考虑是否有可适当删减的内容;对于各论部分进一步筛选常见疾病的范围及疾病常用非处方药的范围,确认非处方中成药辨证知识和对西药非处方药机理应掌握的深度和广度。课程教学方法方面,课题拟增多课程实践环节,使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并改善课程考核方法,增加非处方药运用能力的考察,使学生通过课程学习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实现《非处方药的临床应用》这门课程教学的最终意义。

猜你喜欢
药店问卷调查教学改革
药店保卫战
药店里的磅秤
法国:就医难,买药易
媒介融合背景下的分众传播与受众反馈
高校“院任选课” 情况调查及问题解析
大学生对慕课的了解和利用
基于人才培养的技工学校德育实效性研究
现代信息技术在高职数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研究
以职业技能竞赛为导向的高职单片机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微课时代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