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龙门派传入甘肃之年代考辨

2016-10-12 06:30路尧
文化学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陇西龙门真人

路尧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 兰州 730070)



【文史论苑】

全真道龙门派传入甘肃之年代考辨

路尧

(西北师范大学知行学院,甘肃兰州730070)

全真道龙门派是甘肃道教目前的主要派别,学术界关于其传入者与传入时间的看法多有舛误。笔者在梳理文献的基础上,从分析、辩证前人的说法入手,厘清这一问题,认为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前后,为全真道龙门派传入甘肃的可靠时间。

全真道龙门派;甘肃;传入年代;传入者

道教文化是在华夏母体上土生土长起来的血脉文化,是集中国士大夫雅文化和民间俗文化于一体、融上层正统思想与下层异端意识为一炉的整合文化,在中国人的精神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正如鲁迅所言:“中国的根柢全在道教。”道教的发展与传播,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复杂的历史过程。作为中华文化发源地之一的陇右大地,在历史上是道教盛行的区域。早在道教形成之前,甘肃已不乏道家修炼的传说。道教史上著名的文始真人尹喜,司马迁将其出生地归为陇西,这是有明确史料记载的最早在甘肃境内活动的方士。东汉中叶,张道陵于四川鹤鸣山创立五斗米道不久,便传至今甘肃榆中县兴隆山。[1]此后历代,道教的不同派别在甘肃境内均有传播,并涌现了诸如王嘉、梁志通、孙碧云、刘一明等一批著名道士,但是,作为甘肃道教主要派别的全真道龙门派在甘肃的传播情况却模糊不清,其传入甘肃的年代更是扑朔迷离,多有舛误。

一、全真道龙门派发展述略及其传入甘肃年代之旧说

道教自形成以来,在其大约两千年的流布与传播中,始终处于改革与发展的状态。其中全真道及其龙门派作为道教改革派的中坚力量,融合各家理论,注重自守内练,自金元以来,逐渐成为与正一道并驾齐驱并总领天下道教的一派。全真道创始人王重阳(1112-1170年,原名王)殁后,其门下七大弟子(七真)在承传师教的同时,均创立了各自不同的教派,继续弘扬王重阳的宗教思想,但又各有侧重,其中以丘处机创立的龙门派影响最大,流播最广,为全真道自元代以来的主要派别,一直流传至今。

丘处机(1148-1227年),字通密,号长春子,登州栖霞人(今山东省栖霞市)。《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称其“世为显族”,“幼而聪敏,识量不群”。[2]大定八年(1168),于昆嵛山礼王重阳为师入道。王重阳病逝后,丘处机在凤翔府虢县(今陕西宝鸡市虢镇附近)銵溪洞穴居,苦心修炼,后又迁往陇州(今陕西陇县)龙门山继续苦修,其所立教派“龙门派”也因之得名。龙门派承其祖派全真道之余绪,精于内丹,以清心寡欲为修道之本,认为“一念无生即自由,心头无物即仙佛”,力倡三教圆融。丘处机本人则以出家之身行入世之事,在金明昌二年(1191)东归栖霞后,广泛结交社会上层人物,以期影响统治者,尤其是后来应成吉思汗之诏,远涉西域,“拳拳以止杀为劝。……太祖(成吉思汗)时方西征,日事攻战,处机每言欲一天下者,必在乎不嗜杀人。及问为治之方,则对以敬天爱民为本,问长生久视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太祖深契其言。”[3]丘处机深得成吉思汗的信任,为全真道在元朝达到鼎盛奠定了基础。有元一代,全真道“东尽海,南薄汉淮,西北历广莫(漠),虽十庐之聚,必有香火一席之奉”[4],达到了全盛。

目前,甘肃境内的道教教派主要有正一道和全真道,其中全真道则以龙门派为盛,但对于全真道龙门派何时传入甘肃这一问题,却始终无人做过细致的考证,基本停留在道听途说的层面。学术界与甘肃很多地方史料普遍认为甘肃龙门派乃丘处机所传,按此说法,其入甘时间自然应在丘处机在世期间,即不晚于公元1227年。认为龙门派由丘处机传入的看法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种以为丘处机创立龙门派之地即在今甘肃境内,其传教活动自然不言而喻。如杨明前、范鹏、张世海合著的《甘肃民族与宗教》一书即称:“道教北七真之首的丘处机曾于金大定十四年(1174)赴甘肃陇州隐居修道,甘肃道士追随者甚多,由此被视为甘肃道教龙门派的创始人。”[5]张兵、李子伟著《陇右文化》也说:“(丘处机)于金世宗大定十四年,蓑衣破履,来陇州隐居修道……成为陇右道教中龙门派的创始人。”[6]另外,《甘肃省志·宗教志》也称:“他(丘处机)在陕期间,曾来陇西修道、传道,甘肃道教徒中多为龙门派传人。”[7]据此,龙门派传入甘肃的时间应在大定十四年至大定二十六年(1186)之间(大定二十六年后,丘处机“居终南祖庭”,二十八年冬即奉金世宗之诏赴燕京)。

第二种看法认为丘处机西游往大雪山(今阿富汗兴都库什山)觐见成吉思汗途中路经甘肃,沿途对境内信众多有影响,可视为龙门派入甘之证。张文澍《丘处机的西游与白云观》引《长春真人西游记》称,丘处机西游“路经金山(在今甘肃)时,那里‘其山高大,深峡大谷,马不可行……’”又称:“丘处机一行到达阿不罕山(约在今甘肃)时,‘有章宗二妃曰徒单氏、曰夹谷氏……号泣相迎。’”[8]作者在括号内注明“金山”“阿不罕山”均在“今甘肃”。另如无聊子著《兰州道教概编》也说:“道教全真龙门派创立者丘长春祖师西游时曾到金城与兴隆山,并在此弘道度人。”[9]那么,据《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龙门派入甘时间必然在元太祖十五年(1220)至十八年(1224)这四年间。

二、全真道龙门派传入甘肃年代之新考

笔者认为,上文丘处机即为陇上龙门派初传者,以及全真道龙门派传入甘肃时间的说法均有不确之处。

其一,大定十四年,丘处机隐居之地并非陇州,而为虢县銵溪(今陕西宝鸡陈仓区銵溪镇),六年后的大定二十年(1180)才由虢县迁至陇州龙门山。更为关键的是,“陇州”并不在今甘肃,而为陕西陇县。据《古今地名大辞典》“陇州”条:“陇州,西魏置……金移州汧阳(今陕西陇县)西,元还治汧源。”明清两代均属凤翔府管辖。《读史方舆纪要》卷五十五载:“陇州……西至巩昌府秦州二百五十里,北至平凉府二百八十里。”[10]秦州(今甘肃省天水市)和平凉府(今甘肃省平凉市)是甘肃离陇州最近的区域,但实际上相距尚有数百里。那么,在虢县和陇州隐居期间,丘处机有无可能来往于陕甘之间?《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载:“(大定)十四年秋,师居西虢之銵溪,修真炼行,日丐一餐,昼夜不寐者六载。二十年,迁居陇山之龙门,守志如在銵溪日。”[11]可见丘处机在陕修道期间,除了“日丐一餐”,基本上处于深居简出、“修真炼行”的状态,活动范围极其有限。另外,这一时期,丘处机年方二十余岁,其隐居的主要目的应为自修,而非传道授徒,因此,丘处机“赴甘肃陇州隐居修道”或“曾来陇西修道、传道”云云,没有根据。大定二十六年(1186)冬,丘处机应京兆统军夹谷之请,“居终南祖庭”,在龙门山隐修凡六年。大定二十八年(1188)冬,即奉金世宗之诏赴燕京“请问至道”[12]。这段时间,丘处机从未到过今甘肃境内,那么成为“甘肃道教龙门派的创始人”自然无从谈起。

其二,《长春真人西游记》所载之“西游”,是丘处机一生唯一一次经西北至西域的游历,那么,这一行程有无途径甘肃且传教的可能?且不论张文澍先生“金山”“阿不罕山”是否在甘肃(据王国维《长春真人西游记校注》考订,“金山”即“阿尔泰山”,“阿不罕山”即今乌里雅苏台西南之阿尔洪山),只须细读《长春真人西游记》本文,便可知丘处机西行是从山东登州(今蓬莱)启程至燕京(今北京),出漠北,过阿尔泰山,越准噶尔盆地,南下穿中亚到达兴都库什山(即《长春真人西游记》所称之“大雪山”)西北坡成吉思汗行宫。东归时,行至阿力麻里(今新疆霍城县境内)后,未循去时原道,而是直向东面北上,过乌伦古河向东南奔丰州(今呼和浩特附近),过云中(今山西大同),至宣德(今河北宣化)朝元观。来去历时四年,其西游与东归均未经过甘肃,当然也就不存在在甘肃授徒传教的问题。

至于龙门派在甘肃境内最早、最明确的说法,则来自于元世祖至元六年丘处机弟子黄青松等人为纪念其师,于甘肃陇西修建的“七真观”一事。鲁泽主编《陇西史话》称:道教在陇西建有许多庙观。最大的庙观是七真观,地址在县城南门外山麓,创建于元世祖六年(1269),由长春真人丘处机的徒裔黄青松、杨明道、梁志通、李涵虚等十几名道士创建。有元朝皇帝敕令的七真碑。当时七真观建有灵官殿、钟楼、鼓楼、七真殿、救苦殿、雷祖殿、八仙殿、玉皇殿、三清殿、太上楼、南斗楼、尹喜楼、青牛台、通仙桥、方丈堂,列为十方丛林,内住道士二、三百人。七真观道教执事有方丈、监院、总理、督官、知客、号房、库房、账房、堂主、殿主、高功、经士等职务。道教的道规、教仪很严格。明清之际,七真观毁于战火再未修复,现留元祖碑(即七真碑),存于仁寿山公园。[13]

笔者虽无缘目睹“七真碑”原文,但关于黄青松至元六年建七真观于陇西的记载,已见诸众多研究者的著述,如《甘肃省志·宗教志》《甘肃民族与宗教》《陇右文化》及谷葆主编的《西北通史》等专著,尤其是《陇西史话》,其编著者为陇西当地学者,掌握有关七真观的第一手金石资料,其叙述应该是可靠的。

既然黄青松等人是丘处机的徒裔,那么其所传道法必然属于全真龙门一派,且从上面这段引文可以看出,此派在陇西的发展,从道观建设、道徒人数,到管理机构、社会影响等各个方面,已基本完善且规模较大。因此,笔者认为,七真观在陇西的建立与发展,可视为龙门派最早在甘肃传播的证据。也就是说,元世祖至元六年前后,全真道龙门派开始传入甘肃。此时,距丘处机去世已40余年。

黄青松等人及七真观是全真道龙门派在甘肃传播与发展的源头,在此之后,龙门派才开始向陇右其他地区流传。在七真观建成三年后,即元世祖至元八年(1271),曾与黄青松等同建七真观的丘处机三传弟子梁志通(梁志通师冯志清,冯志清师张志谨,张志谨师丘处机。见《创建玉泉观记》)云游至秦州(今天水),于城北天靖山乞地五亩,结茅栖居,后在当地士绅的支持下,于至元十三年(1276)开始修建玉泉观,期间道徒众多,影响巨大,号称道教十方丛林,成为甘肃龙门派最大的根据地。樊光春《西北道教史》所载“从现存文献追溯,这所道观(玉泉观)应当是早期全真道向关中以西传播的中介”[14]无疑是有见地的,但是,倘若要追寻全真道龙门派在甘肃的源头,显然要从元世祖至元六年黄青松等人在陇西修建“七真观”并授徒传教算起。

[1][5]杨明前,范鹏,张世海.甘肃民族与宗教[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6.325.326.

[2][11][12]李道谦.全真第五代宗师长春演道主教真人内传[A].陈垣.道家金石略[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634.634.634.

[3]宋濂,王袆,汪克宽,等.元史[M].北京:中华书局,1976.4524-4525.

[4]高鸣.清虚宫重显子返真碑[A].陈垣.道家金石略[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8.476.

[6]张兵,李子伟.陇右文化[M].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1998.274.

[7]甘肃省地方史志编纂委员会.甘肃省志·宗教志[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5.21.

[8]张文澍.丘处机的西游与白云观[J].中国典籍与文化,1996,(2):101-105.

[9]无聊子.兰州道教概编[Z].1994.7.

[10][清]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M].北京:中华书局,2005.2653.

[13]鲁泽.陇西史话[M].兰州:甘肃文化出版社,2008.29.

[14]樊光春.西北道教史[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452.

【责任编辑:王 崇】

汉 富贵万岁

B958

A

1673-7725(2016)08-0223-04

2016-06-05

路尧(1979-),男,甘肃正宁人,讲师,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文学及中国传统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陇西龙门真人
甘肃陇西农村留守儿童思想道德建设及对策
甘肃陇西液氢生产及碳减排示范基地项目开工
龙门石篆联
James Legge’s Translating Chinese Classics into English:An Examination of Translational Eco-environment and his Multidimensional Adaptive Selection
噪音会改变味觉借阅真人的图书馆
陇西县节水灌溉发展制约因素及对策
龙门里的白居易
传播真相 追求真理 涵育真人——我的高中历史教育之梦
龙门这边(71)
COCO×读者 真人亲身拍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