秀洲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浅析

2016-10-13 06:20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农业经济局314000
新农村(浙江) 2016年3期
关键词:秀洲区经营农业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农业经济局 (314000)

张 磊



秀洲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浅析

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农业经济局 (314000)

张磊

近年来,浙江省嘉兴市秀洲区通过完善扶持政策、推进土地流转、健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创新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得到了规范提升和蓬勃发展。截至2015年底,全区共有区级以上农业企业52家,其中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市级农业龙头企业33家;区级以上规范化农民专业合作社26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社3家、省级示范社1家、市级示范社1家;区级以上示范性家庭农场15家,其中省级示范性家庭农场8家、市级示范性家庭农场2家;建成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7个(其中5个为省级示范性),培育流通服务型企业10家,建立育秧中心15个、烘干中心19个、区域性农机维修中心2个,种子经营公司1家,农资经营服务站30家。

1.做法与成效

(1)优化农业经营组织发展结构做强做优农业龙头企业。重点引进种子种苗、现代设施种植、湿地种养、现代生态渔业等生产型企业,大力实施农业标准化、品牌化、产业化、生态化建设,引导农产品加工、流通服务型企业联基地、拓市场、创名牌,陆续培育出市级以上名牌(农)产品20个、著名商标32个,三品认证165个。

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全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对农户的带动力和自身竞争力都得到了明显的提升,但因前期发展重量不重质,良莠不齐现象突出。为此,秀洲区从2013年底开始,重点开展了合作社规范化建设工作,在社员登记、盈余分配、财务管理等方面进行了严格规范,对整改后符合条件的26家规范化合作社进行重点管理和扶持。

大力发展家庭农场。近年来,秀洲区通过政策引导、资金扶持、技术服务、规范管理等方式,发展了一批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促进了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自然农业向法人农业的转变。同时,积极引导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挥辐射带动作用,建立“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的利益联结模式,进一步提升家庭农场经济效益。

积极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以现有“三位一体”农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为依托,“五镇两街道”基层农业公共服务中心建成率达到100%,全面提升了农业公共服务能力和水平;以农机合作社为骨干,在全区范围内有规划、按体量实施育秧中心、粮食烘干中心、农机维修中心等建设;以流通服务型企业为抓手,建立种子经营公司和农资经营服务站,逐步构建了公益性、合作型、市场型相结合的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

(2)创新农业经营组织发展机制创新土地流转机制。近年来,秀洲区积极引导土地向“三大园区”流转,向农业经营组织流转,全区100亩(1亩=667平方米,下同)以上连片规模流转中,60%位于“三大园区”内,提高了土地集约化水平。目前全区累计流转土地19.34万亩,流转率达到62.77%,位居嘉兴市首位。同时,建立健全了区镇村三级土地流转服务体系,通过土地流转信息服务平台和镇级农村产权交易平台,促进了土地增值、有序、健康流转。

创新产业化经营机制。在传统订单农业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创新优化农业产业化经营机制,充分发挥农业企业的龙头带动作用,建立了“农业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基地+农户”,生产、加工、销售相结合的产销模式。2015年,全区农业龙头企业实现产值14.01亿元,利润5 859.5万元,带动农户达3.7万户。

创新农业服务机制。全区组建了由8位首席农技推广专家、60名农技指导员和177名责任农技员组成的专业团队,强化农业科技服务;积极组织各类农业经营组织参加农博会等各类展示展销活动;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在增设大棚和大棚蔬菜两个险种的同时,对水稻、油菜、大麦和小麦等作物保险追加补贴比例;推进产学研深度对接,与浙江大学、浙江省农科院等多家知名院校、科研单位开展科技项目合作,建立了全国农业科技示范试验基地等一系列科研基地。

(3)落实农业经营组织发展保障落实资金、项目保障。秀洲区每年安排600万农业发展专项资金,对全区的农业经营组织实施技术改造、贷款贴息、土地流转、承担农业公共服务职能等方面进行政策(配套)补助。同时,通过标准农田、中低产田改造、小型农田水利、土壤改良、农综开发等项目建设,2010—2015年各级各部门累计投入资金12.18亿元。

落实用地、金融、培训保障。按照“合理确定用地规模和布局,有序安排用地”的原则,秀洲区制定了设施农用地管理办法,确保农业重大项目的顺利落地;建立健全区级农信担保机制,2009年5月至今,共帮助农业经营组织提供担保融资379笔,取得信贷资金1.57亿;加强农业职业培训和素质教育,常年开展实用技术和专业技能培训,“十二五”期间共培训农村实用人才4 250人,建立农村实用人才库8 417人。

2.存在问题

(1)发展要素制约一是土地要素。农业产业发展规划难以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农业经营组织取得建设用地难。设施农用地受审批政策、规划空间限制,许多农业经营组织的生产管理用房、产品分级、烘干等场地设施无法落实,严重制约了其进一步发展。二是资金要素。农业经营组织自身实力弱,地面作物和设施无法形成资产进行抵押,抵押贷款难。农业经营组织担保贷款额度有限,且担保人难找。信用贷款额度也较小,不能完全满足农业经营组织再生产的资金需求。三是人才要素。由于从事农业较为辛苦劳累,农业的生产周期较长、自然风险较大、投资回报率较低,愿意投身农业的有志青年很少。农业人才将面临青黄不接的困境。

(2)经营机制制约一是管理水平不高。由于农业经营组织自身内部管理不规范,利益联结不紧密,个人逐利意识较重等因素,部分农业经营组织处于松散管理状态,既制约了农业经营组织的自身发展壮大,也难以真正起到带动农户的作用。二是产销机制不全。目前该区的农产品销售还是以鲜销为主,连锁经营、现代物流配送、农超对接、电子商务等新的经营方式和经营业态还处于起步阶段。大部分以生产原材料和初级加工为主,深加工的较少,农产品附加值偏低。三是竞争能力不强。由于部分农业经营组织缺乏竞争意识,对于品牌化、标准化的意识还不强,做不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精、人精我转”,导致了部分农业经营组织创新能力不够,发展后劲不足,竞争能力不强。

3.对策措施

(1)加强要素保障落实农业用地。每年安排一定比例用地指标支持农业经营组织做大做强、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加大设施农用地保障力度,适当放宽审批门槛,重点保证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规模化粮食生产和小微农业企业发展用地,切实解决农业经营组织“缺地”问题。创新融资渠道。与金融机构对接,为农业经营组织搭建融资平台,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机制、资产评估抵押贷款机制、农信担保贷款机制,破解贷款难、担保难等难题,切实解决农业经营组织“缺钱”问题。加强人才培育。通过“外引内育”,加强政策扶持,完善人才引入机制,确保人才引得进、留得住,同时以培养“创二代”和“新型职业农民”为目标,加强教育培训,为农业经营组织发展储备人才资源,切实解决农业经营组织“缺人”问题。

(2)提升自身能力提升管理能力。创新管理机制和发展理念,加强对农业经营组织的培训,提升知识水平。继续开展农业经营组织内部管理规范化建设,夯实内部基础。引导农业经营组织树立现代农业发展理念,建立与农户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进一步提升管理能力。提升科技能力。增强农业经营组织的自主创新能力,支持经营组织与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发挥种子种苗研发基地的示范带动作用。加快新型农业机械的引进和推广,推进“机器换人”进程,提高农业生产率。提升竞争能力。重点培育农业品牌,提升农业经营组织标准化水平,发挥龙头型组织的带动作用,突出抓好“产前”“产后”两大环节,探索电子商务发展,推进农产品“线上线下”同步销售,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3)优化发展环境加大氛围营造力度。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宣传各级党委政府支持发展新型农业经营组织的文件精神和相关政策,大力宣传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过程中涌现的先进典型、优秀品牌,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加大政策引导力度。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政策,重点对“稳粮、基础设施和产业提升、生猪转产转业、生态循环农业、农业主体提升”等五大方面加大扶持力度。加大部门服务力度。农业主管部门要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提供多方位服务,引导其规范、健康、有序发展。工商、税务、金融、国土等部门在日常管理、税收优惠、融资贷款、用地审批等方面也要给予大力支持,为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猜你喜欢
秀洲区经营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国内农业
园林一角与位置经营
擦亮“国”字招牌 发挥农业领跑作用
这样经营让人羡慕的婚姻
新常态下嘉兴市秀洲区农民增收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嘉兴市秀洲区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思路与建议
浅谈嘉兴市秀洲区扩大工业有效投资的思路与建议
变争夺战为经营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