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代理现状研究

2016-10-13 03:28汪张林
关键词:申请人专利申请代理

汪张林,王 荣

(安徽工程大学 管理工程学院,安徽 芜湖 241000)



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代理现状研究

汪张林,王荣

(安徽工程大学管理工程学院,安徽芜湖241000)

新能源汽车产业是我国重点发展的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技术专利化能有效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伴随着分工专业化的发展出现了专利代理,借助专利代理能有效地提高专利申请成功率和专利质量。研究基于Incopat检索平台,从专利代理机构参与程度、代理专利技术类型等角度对专利代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运用情况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代理机构自身实力、专利技术类型等因素会影响专利代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推广。

专利代理;新能源汽车;Incopat

一、研究背景

专利作为技术保护的重要手段,对企业打造核心竞争力有重要意义,进行技术研发的研究员通常是技术精英,但往往缺乏专利方面的法律知识,并不熟悉专利申请的流程,专利代理的出现客观上有助于专利的申请。专利代理人对专利法及专利申请流程更熟悉,能够及时且高效地处理申请过程中的事务性工作。从审查机关来看,整理后的专利申请资料更符合程序要求,有助于专利审查工作的顺利开展,提高审查效率。专利代理在我国起步较晚,在制度、理念和服务方面仍需提高,王允方[1]强调市场导向对专利代理机构发展的基础性作用,顺应环境变化逐步推进改革,适应国内国外两大市场的重要性。建设注重互动,促进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中介服务的代理机构,离不开外部环境,需加强制度、准入资格、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协调[2]。伴随着市场需求的增加,我国专利代理机构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但随着行业的扩张,出现了部分专利代理机构在年检中造假、使用虚假宣传招揽业务等情况,这些现象影响了申请者对专利代理机构的信任,加强行政监管和行业自律规范专利代理行业对其健康发展有重要意义[3]。

目前在国家知识产权局注册的专利代理机构共1088家,其中北京的代理机构数量最多达到300家以上,但只有部分代理机构涉及到新能源汽车专利的申请,现有专利代理相关研究强调行业规范的重要性,但对专利代理在某一产业的具体发展现状则较少涉及。近年来环境的变化使得人们更加重视减少污染,新能源汽车因其环境友好的特点受到了广泛关注,关于新能源汽车专利的学术研究也逐步增多,在宏观层面上研究强调专利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重视政策法规的促进效应[4]。也有研究将专利信息用于预测技术发展,如庞德良[5]通过分析跨国专利信息,揭示了日本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发展路线,预测了竞争趋势及技术变化;梁帅[6]从专利主体的角度出发借助流动网络分析方法评估了世界范围内专利的竞争态势,发现日本在新能源汽车产业多项技术中占据优势。本文从专利代理机构参与程度、代理专利技术类型等角度对专利代理在新能源汽车产业的运用情况进行分析,希望能为提高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的数量和质量提供一定的参考。

二、新能源汽车专利代理现状分析

(一)专利代理机构参与程度

研究以Incopat检索平台为基础,检索范围为摘要及关键词,将检索内容确定为“新能源汽车”(new energy vehicle)、“纯电动汽车”(pure electric vehicle) 、“燃料电池汽车”(fuel cell vehicle)及“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vehicle),对我国本土申请者专利代理利用情况进行分类分析,结果如图1。

图1 我国申请者代理机构利用情况

来华进行跨国申请的申请人也是参与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的重要力量,进行新能源汽车跨国专利申请的专利中代理机构的参与程度结果如图2。

图2 来华申请者代理机构利用情况

图2可以看出,来华进行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的企业,利用专利代理机构工作的比例远远高于我国申请者,跨国申请是导致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作为企业全球专利布局的一部分,跨国申请者优先进行申请的技术往往是关键技术,对其在华市场的扩张有重要意义,企业技术的垄断在未来能带来预期收益。在长期利益的推动下,跨国申请者愿意在申请过程中支付一定的费用以提高其专利申请的成功率。相反,我国专利申请者对专利代理缺乏认识,担心使用代理会增加申请成本,因而在进行专利申请时较少考虑利用专利代理机构的工作。

此外,我国《专利法》明确规定“在中国没有经常居所或者营业所的外国人、外国企业或者外国其他组织在中国申请专利和办理其他专利事务的,应当按照规定委托依法设立的专利代理机构办理”。国外申请人进行专利申请必须通过代理,而对国内申请人法律规定的是“可以委托”并没有强制要求,上述法律规定使得国外的专利申请对专利代理的利用远远高于本土申请人,法律规定的强制性要求也是导致本土申请人同外国申请人在专利代理利用程度上出现了较大差别的原因之一。

(二)代理专利类型及法律状态

我国的专利制度借鉴了日本的专利制度,将专利划分为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和外观设计专利,其中发明专利需通过实质性审查较为严格,发明专利所占的比重常常是用来衡量专利质量的指标之一。检索发现,新能源汽车本土专利申请中实用新型专利所占比重达到了43.30%,比重较高,显示本土专利申请者专利技术“含金量”低,专利代理机构可以在申请人进行申请前对创新性进行评价并给出建议,通过对代理专利类型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新能源汽车专利代理量排名前十的机构,其代理的专利绝大部分为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仅有少量的外观设计专利。见图3 。

图3 代理专利类型图

代理专利中发明专利比重较大,专利的质量显著提升,申请人雇用代理机构参与专利申请,代理机构方面会建议将创新性不足、预期难以通过审查的发明专利改为实用新型专利或放弃申请,合理的建议降低了专利申请的盲目性,客观上提高了申请专利的质量。高质量的代理工作有助于实现技术保护,专利申请过程中保护范围的确定有重要意义,保护范围过大可能导致专利无法通过创新性审查,保护范围过小则可能无法实现技术保护的目的,技术研发人员缺乏确定保护范围的相关技巧,与代理人进行沟通有助于确定更为合理的保护范围。提高新能源汽车专利质量离不开技术研发,但在申请过程中利用好专利代理工作可以更好地帮助企业取得高质量专利,减少企业的无用专利量。

代理专利中发明专利所占比重较高,同时其专利的授权率也更高,对代理专利和全部新能源汽车专利的法律状态进行比较,由于部分法律信息的更新本身存在延迟法律状态的统计可能存在少量偏差。授权和进入实质审查的代理专利占比高达81.43%,高于总专利77.78%的占比,利用代理机构进行专利申请,专利获得授权的可能性更高,且面临的驳回风险也更低,相关专利法律状态统计结果见表1。

表1 新能源汽车专利法律状态

(三)专利技术重点的一致性

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包括充电设备、电动设备、发动机、驱动电机、控制元件等多配件,对世界范围内的新能源汽车专利进行检索,对其技术构成进行分析,通过分析发现B60、H01、F02为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重点,近年来对B60L11/18、B60W20/00、H01M8/04、B60W10/08的研究逐渐增加。

图4 新能源汽车专利IPC分类号对比

图4表明,从IPC分类号来看,无论是代理专利还是总专利,B60W20/00,B60W10/08, B60W10/06均是申请的重点,代理机构的申请重点同总体专利申请重点呈现高度一致性。企业之所以对该领域的专利重视程度较高,是因为该领域专利申请对企业获取垄断利益意义重大,因此,可以使用专利代理机构的参与程度,识别申请人对技术的重视程度。不过,虽然代理专利技术重点同新能源汽车的技术重点呈现一致性,但在数量上远低于专利总量。

(四)专利申请变动趋势

新能源汽车专利数量呈现逐年递增,且合理预计该增长将持续较长时间。新能源汽车专利和利用专利代理机构进行申请的专利数量和增长率汇总见表2。

表2  增长趋势汇总表

对比其增长率,代理专利增长速率表现出较大的变动甚至出现了负值,新能源汽车代理专利增长明显小于其总体专利的增长,专利代理的推广同专利数量的增加并不对等,代理机构在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领域的应用仍有较大的不足。代理专利在趋势上存在一定的波动,同新能源汽车总体专利增加的趋势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表明代理机构同技术的研发并不同步,代理机构的代理人凭借丰富的从业经验和专业判断可以对专利的申请提出建议,在申请前就对专利申请提供指导。在新能源汽车方面代理机构的作用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五)机构区域分布特征

专利代理属于专业服务的范畴,因此具备技术化、知识化的特征,对专业人士的依赖程度较高,服务过程会随客户的需求和实际情况变化,表现出一定程度的区域集中,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代理排名前20的机构进行区域分析。

从区域上看新能源汽车专利在北京、上海、安徽、重庆、湖北、河南呈现一定程度的集中,区域的高度集中往往与申请人员所在地密切相关,上海、安徽、重庆、河南分别为上汽、奇瑞、长安、宇通的企业所在地,专利在申请人所在地集中,但不同区域仍表现出一定的差异,如北京的新能源汽车专利由众多代理机构参与,专利呈现区域集中机构分散的特征,而其他区域如上海和重庆专利主要由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和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代理,代理专利在区域和机构上均呈现高度的集中化。

三、代理机构客户特征及影响客户选择的因素分析

(一)专利代理机构客户类型分类

对专利代理机构的客户进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专利代理机构的客户特征存在较大差异,大体上可将其划分为三类:

第一类大量小客户拥有者,以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最为典型,其客户数量最多达到21个,但杭州杭诚专利事务所代理的新能源汽车专利总数并没有同客户拥有量一样保持高水平,这种不一致表明其客户来源分散且单个客户专利拥有量较少,此类客户进行专利申请往往不直接运用于生产,通常通过专利转让实现收益。

第二类以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为代表,专利代理量同客户数量均处于较高水平。此类代理机构的客户拥有一定的专利数量,有些是跨国专利申请者,客户来源在地域上呈现多元化,这一现象的形成与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对客户较强的吸引力相关,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历年的专利代理数量均处在前列,授权专利数量连续数年排名第一,有较强的实力和业界口碑,对准备利用专利代理机构进行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的申请人具有较强的吸引力。

第三类以客户拥有量仅为9而专利代理数量与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相当的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为代表,较为单一的客户来源和较为突出的专利代理数量表明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的客户中包含研发实力雄厚的企业,分析发现重庆华科专利事务所新能源汽车专利主要来自重庆长安新能源汽车有限公司和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这些企业总部位于重庆,企业选择重庆当地的专利代理机构完成其专利申请有较多的便利条件,同有实力的行业领先者长期合作可以增加专利代理机构的代理专利的数量并且为未来的持续增长提供稳定保证将代理机构按客户数量和专利类型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表3 客户及代理专利数量分类

(二)不同客户选择代理机构的因素

由于客户需求的差异其选择的代理机构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以奇瑞汽车有限公司为例。奇瑞在新能源汽车上拥有较多的专利,但并未选择单一专利代理机构,有业务往来的专利代理机构涉及芜湖安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合肥诚兴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北京五月天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广东中翰专利商标事务所,深证百丽商标专利事务所等,其专利代理机构的选择未集中于实力强劲的专利代理机构也没有因公司所在地而呈现明显的地域集中现象,选择的专利代理机构涉及不同的省市。这种申请模式较为少见。

通常情况下专利机构的选择会避免异地代理,以便于代理机构同企业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进行沟通。地域集中现象以北京表现最为明显。北京聚集了大量的高校和高新技术产业园区,申请人的集中,促进了北京专利代理机构的发展,不仅机构数量较多,数量增长也较快,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近年来专利代理业务持续增加在数量上已赶超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

部分申请人的专利代理业务主要依赖单一机构。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例。其新能源汽车代理主要通过中国专利代理(香港)有限公司进行,代理业务在一家代理机构高度集中,这种依赖单一专利代理机构进行申请的模式,有利于维持企业同代理机构的长期合作,可以在一定层度上降低企业对代理机构的选择成本,与此相对应,只有优秀的代理工作才能维持长期合作,长期合作关系要求专利代理机构保持工作质量,进一步加强后续服务,因为只有加强业务水平和服务质量才能吸引潜在的客户。

客户对专利未来收益的预期和专利代理机构的实力是影响代理机构选择的内部因素。专利代理机构的规模、年代理量等都是代理机构实力的表现。一般情况下,拥有较高申请量且能够长期保有优质客户的专利代理机构实力更强,对申请人的吸引力也更强。专利的保有是一个长期的工作,代理机构后期的相关服务如年费的代缴、专利转让等也会影响企业对专利代理机构的选择。此外地理位置、行业政策等外在因素也会影响这一过程。现阶段我国新能源汽车的技术处于起步状态,客户对其预期收益并不会过高,因此代理机构自身实力和外部因素是影响客户选择代理机构的主要因素。

四、相关结论和建议

我国将专利划分为三类,其中外观设计、实用新型专利对成果的创新性要求较低,企业可以进行自主申请,或部分借助专利代理工作。发明专利由于其申请书的撰写有较高要求,申请范围和后期权利的实现也有赖于保护范围的确定。通常情况下发明成果的获得会耗费企业大量的人力、物力,不能成功获得授权会带来较大的损失,因此支付一定费用给专利代理机构以保证申请人后期收益存在一定的合理性。新能源汽车作为新兴的高技术产业其发展离不开技术支持,新能源汽车企业的发展也离不开专利申请,重要发明的申请离不开专利代理的帮助,对新能源汽车企业专利代理运用现状的分析,能更好地发挥专利代理对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促进作用,结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专利代理现状提出以下结论和建议。

(一)总体看专利代理机构代理的专利数量近几年呈现较大的增长,这一现象一方面由于我国近年来对技术创新保护意识增强了,另一方面也源于市场对更专业的专利申请服务的需求。我国相关专利申请人对专利代理机构工作的利用低于跨国申请人,申请新能源汽车相关专利增长快速,但通过专利代理实现申请的增速较缓,增长速度上存在不协调,代理专利和新能源汽车技术重点呈现出一致性,但在数量上远远不足,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过程中对专利代理的利用还不充分。

(二) 考虑技术研发对基础条件的需求,新能源汽车的技术研发对基础投入有较高的要求,研发集中发生在有实力的科研院所及汽车制造企业内,专利申请人相对集中,专利代理机构可以通过与行业领军企业的合作获得较为稳定的业务来源,新能源汽车专利质量的提高对新能源汽车未来的发展有重要意义,在申请过程中合理利用专利代理机构的工作可以有效提高专利的质量。

(三)专利代理机构自身实力、所处的地理位置、相关领域的经验和口碑、是否有过合作等要素都会影响申请人的选则,充分发挥专利代理机构对新能源汽车的促进作用,关键是要加强代理机构对申请人的吸引力,代理机构要加强自身的业务水平,通过高质量的服务吸引更多的申请人。总之,提高新能源汽车专利申请成功率和专利质量,离不开申请人和代理机构共同的参与,申请人通过利用代理工作提高专利质量,代理机构仍需进一步提升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

[1]王允方.思考转型中的专利代理机构[J].电子知识产权,2005(4):10-12.

[2]厉宁,黄海,周笑.实施知识产权战略环境下我国专利代理业发展的十大举措[J].中国科技论坛,2007(6):121-124.

[3]唐大立,胡明悦.专利代理行业的行政监管与行业自律问题研究[J].知识产权,2013(10):90-96.

[4]李薇薇.我国新能源汽车的绿色知识产权战略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2.

[5]庞德良,刘兆国.基于专利分析的日本新能源汽车技术发展趋势研究[J].情报杂志,2014,33(5):60-65.

[6]梁帅,李海波,陈娜.世界新能源汽车专利主体的竞争态势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5(4):116-121.

[责任编辑李夕菲]

2016-03-28

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知识产权战略构建与实施研究”(批准号:13BGL013)和高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我国新能源汽车专利预警系统的构建研究”(批准号:201510363030)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汪张林(1962—),男,安徽安庆人,教授,主要从事知识产权管理研究。

DF523.2;F407.471

A

1009-1513(2016)03-0063-06

猜你喜欢
申请人专利申请代理
公民作为专利申请人的创造性自我初评
唑啉草酯中国专利申请分析
7月1日起澳洲签证费将全面涨价上调幅度达到5.4%
代理圣诞老人
澳大利亚7月1日起移民签证新规将生效
代理手金宝 生意特别好
律师帮忙解惑追讨拖欠工资可以申请先予执行吗
专利申请三步曲
药品专利申请和保护策略简介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