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面国际挑战

2016-10-13 10:51李人澍
航空模型 2016年6期
关键词:航模模型比赛

李人澍

当地时间2016年4月15-17日,世界大学生设计/制作/飞行挑战赛(英文简称AIAA DBF)在美国堪萨斯州的威奇托市举行。该比赛由美国航空航天学会(AIAA)主办,一年一次,迄今已成功举行了20届,是世界大学生航空设计竞赛中的顶级赛事。参加比赛的选手来自世界各地,包括美国、意大利、奥地利、以色列等几十个国家的上百所著名大学,如圣何塞州立大学、佐治亚理工学院、加州大学欧文分校等名校。本届比赛共有来自世界各地的90支队伍参加。

此次赴美参赛,是河北科技大学继2014年英国国际大学生飞行器设计大赛之后,第二次走出国门参加国际级航模赛事。尽管此前我校航模队在国内航模竞赛中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这次需面对完全不同的比赛规则和未知的竞争对手,挑战形势严峻。

积极备战

2015年10月,得知要选拔队员参加在美国举办的AIAA DBF挑战赛,我校航模队队员的心情都非常激动。经过综合考察和严格选拔,最终确定了由7名队员组成的参赛阵容:信息学院的王高飞、田叶,电气学院的曹洁茹,理学院的刘坤,理工学院的申烽余,材料学院的张少群和我。

2016年AIAA DBF挑战赛的报名流程同以往大有不同,需在2015年12月15日前提交一份提案,组委会根据其质量筛选出有资格参赛的队伍。因此拿到比赛规则后,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将其翻译成中文,详细讨论研究了比赛关键点并着手准备需提交的提案。后来得知组委会共收到了一百多支队伍提交的提案,最终认可了其中90支队伍的参赛资格。

根据2016年规则,比赛得分为报告得分乘以飞行得分,再除以RAC值。其报告满分100分,飞行得分则由3个任务分相乘得到;RAC值由镍氢动力电池的重量、模型空重、子机可拆分数(N)决定,越小则总分越高。本届比赛的任务也与往届不同,需设计两架模型飞机,一架为MSA机(母机),另一架为PA机(子机)。

经过团队的认真研讨,总结了两点设计关键:首先是如何将子机做到最轻、最简单,并能够运载1kg饮料完成飞行任务;其次如何让母机运载子机的效率最高。最终模型飞机总体设计的两大任务被确定:一是减小两架模型的空重,二是将子机的可拆分数减到最小。

在3个多月的试验和改进中,我们分别尝试了飞翼、串列翼和常规布局,最终确定了常规布局的总体设计。其中子机采用椭圆形机翼、上单翼、全动平尾和后三点式起落架设计;翼展1m、翼面积11.6 dm2、空机重量240g,翼载荷125g/dm2,可拆分数为1。母机采用贝壳式机翼和空心套袖平尾设计,其上安装方向矢量电机,机翼无实心主梁,上下可绕前缘自由展开,空机重量为280g。

出征美国

4月11日,我们带着精心制作的模型,怀揣梦想踏上了征途,同行的还有校创新创业中心主任孟宾、电气学院科创中心主任刘东辉和航模指导老师杨志坚。

当地时间4月11日下午4点,一行人顺利抵达芝加哥。拿到托运行李后,我们立即进行了检查,发现除了行李箱有少许破损外,其他一切完好。随后我们冒着雨,租车前往距离机场300多千米的斯普林菲尔德,并于当晚11点多抵达预定酒店。之后又经过一天的奔波,终于抵达位于美国堪萨斯州阿肯色河畔的威奇托市。该市是堪萨斯州最大的城市,不仅拥有赛斯纳、雷神、波音等5家飞机制造商,还是麦康奈尔空军基地的所在地,被称为“航空首都”。

4月13日,我们开始细心检查模型零部件,修复子机的运载舱并组装、调试了5架竞赛机。傍晚,我们驱车前往赛斯纳公司,观察飞行场地并初步制定了飞行方案。得知该场地不允许赛前试飞,我们有点失落,询问工作人员后决定去附近的棒球公园试飞。

4月14日是赛前最后一天。一大早我们就前往棒球公园,在征得管理人员同意后,按照比赛流程顺利完成了模型的试飞和调试。之后回到驻地,又对所有的竞赛机进行了细致检查,确保万无一失。想到第二天就要正式开赛,我们却对比赛流程和竞争对手知之甚少,所有人的内心都有些不安。

挑战自我

4月15日清晨,比赛在威奇托市的赛斯纳机场拉开帷幕。见到其他队伍的参赛机后,我心里稍微踏实了一点。他们的模型普遍体积较大,模型空重肯定不小。但这几天场地上持续刮着6级东南风,而我队参赛机既轻又小,在抗风方面不具备任何优势。

组委会首先向所有参赛队说明了一些赛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开始审核模型。审核顺序按前期提交的报告得分,由高到低排序,审核后即可检录、飞行。因为我队的报告得分偏低,排在第58位,所以第二天才能进行模型审核。

4月16日早上,我们驱车前往赛场,很快模型审核开始了。由于对规则理解有误,我们在设计模型时没有按要求将保险装置放在电机后,因此第一次检录未通过,错失了一轮飞行机会。但我们没有自乱阵脚,迅速解决了问题,最终顺利通过安全检查,且模型空重是所有参赛队伍中最轻的。对此,组委会的工作人员纷纷向我们表示了赞许。

很快轮到我队第二轮飞行。首先进行的是任务一,母机空载飞行。这一轮的难点是在缺少子机作为内部支撑的情况下,母机强度略有不足,加之飞行场上大风肆虐,很难保持平稳航线飞行。候场时,我看到很多参赛机在风中剧烈波动,甚至倒退着飞行。我队则凭借平时扎实的训练基础,与强风搏斗,顺利完成三圈航线飞行并安全降落。

下午需要挑战的是任务二,母机运载子机飞行。该任务要求将子机的零部件放入母机,参赛机完成N(子机可拆分数)航线飞行。午饭过后,天气变得更加恶劣,强劲的侧风夹裹着雨水,吹得人都很难在室外站稳。许多队放弃了下午的比赛机会,我队因已失去了一轮飞行机会,一致决定在风雨中继续挑战。

把参赛机从准备区运往比赛区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为了保护模型,我们齐心协力,用布撑起一道挡风墙,一步一步挪到比赛区。随着螺旋桨的旋转,参赛机腾空而起,观众区顿时传来一阵欢呼叫好。这一圈是我们在整场比赛中最漫长的一圈,模型在逆风中飞得格外缓慢,时间仿佛停滞。当模型安全降落时,全场都沸腾了。

最艰难的飞行是比赛最后一天。在任务三中,无方向舵的子机需携带一瓶重达1kg的饮料飞行,其时模型的翼载荷高达125g/dm2,操纵起来极其困难,很容易陷入失速螺旋。而当天因为大雨,上午的飞行被暂停,直到下午1点左右雨势稍减,比赛才得以继续。

轮到我们上场了。在所有人的期待和注视下,我操纵着子机平稳起飞、绕标、转圈,此刻螺旋桨破风的声音格外动听。眼看三圈航线即将完成,我的心情不由得舒缓了许多。不料进入降落航线后,模型突然开始急剧波动;刚飞过降落线,模型的垂尾随即触地,机身重重地拍在地上。观众发出了叹息的声音,一阵沉寂之后,全场响起热烈的掌声。由于这次失误,本轮任务没有得分,按照规则前两轮的努力也功亏一篑,我队暂居第九名。

赛后交流

赛后我们与各参赛队进行了交流。前期报告得分第一的佐治亚大学队,其设计理念与我队基本一致,子机和母机均为常规布局。其中子机采用了一体化结构,选择了矩形机翼、前缘轻木蒙板和后三点式起落架,全机靠一个电机驱动,流线形载水舱为吹塑成型。与我队相比,除了翼面积稍大以外,整体模型设计简洁且颇具美感,尤其是动力系统仅使用了6节容量1 600mAh镍氢电池,大大降低了RAC值。母机机翼采用两段式空心套袖设计,无实心梁,前缘加“D”形盒蒙板,既保证了整体刚度,又降低了起飞重量。

来自土耳其某代表队带来的是两架全碳纤维飞翼,甫一亮相就引来各个参赛队的关注。其模型采用了一体成型技术,做工优良、细节处理到位,远超我队使用复合材料的水平。这次比赛的规则要求母机既能空载飞行,又能运载子机飞行,对飞翼的重心分布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而他们的解决方法是在母机上做出一个限位槽,且该处可容纳子机的起落架。这样既能保证子机相对母机的定位精确,又能简化子机的结构。

在赛场上,我们还遇见了同样来自中国的香港科技大学代表队。他们采用了子机可拆分,所有零部件放入母机运输舱中的方案。因此母机造型奇特,远远望去像是巨大的运输舱上安放着一副机翼;为了有效避开机身扰流,还采用了“T”形尾翼。

通过这次比赛,我们深切感受到制作模型的材料已经成为国内高校的短板。如果今后能在复合材料或新材料上有所突破,那么模型飞机的性能就可能发生质变。虽然这次没有取得很好的成绩,但一行人收获颇多。通过吸取本次比赛的经验教训,我们有信心在之后的国内和国际赛场上取得更好的成绩。

猜你喜欢
航模模型比赛
自制空间站模型
选美比赛
模型小览(二)
飞走的航模
圆周运动与解题模型
比赛
最疯狂的比赛
离散型随机变量分布列的两法则和三模型
他是如何脱险的
飞翔的航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