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最大价值

2016-10-17 13:49黎明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校本课程标准美术

黎明

宜昌市教科院钟维斌老师主持的《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的研究,在《美术课程标准》既定的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指导下,根据学校的性质、特点和条件,充分利用学校及周边环境提供的美术课程资源,在学校内部开展满足本校学生美术素养的课程开发。课题组通过课程目标细化、教材校本化处理、教学组织方式变革、评价体系的建构”等途径,构建了健康且充满生命活力的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体系,其价值是显现的。

首先,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保持了美术课程在地域性价值取向与统一性价值取向之间适当的张力。国家课程是全国统一的课程,体现的是国家意志,在决定学生的全面素质与国家基础教育质量中起着决定作用。不可否认的是,由于我国地域辽阔,各地文化差异极大,国家课程在教学内容的设定上,很难兼顾各地的地域文化差异。因此,课程实施者以《美术课程标准》为指导,根据具体的校情、学情开发课程资源,依据学生及教师特点配置教学资源、设计教学过程,就显得迫切而必要。这样做既有利于课程内容的生成、转化与生长,又彰显了美术课程实施的地域性价值取向,使两者之间始终保持适当的张力。

其次,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落实了课程实施“合而不同”的基本策略。古人说,“君子和而不同”。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以《美术课程标准》为“合”,对现有的国标美术教材不全盘否定,不另起炉灶,而是在充分理解和分析的基础上,利用学校及地区的美术教育资源,通过重组、补充、取舍、替换、删除和重构等策略对国标美术教材进行处理,使之更加符合教学实际,符合学校培养目标,符合学生发展需求。在具体实施中,强调针对不断变化的情况掌握应对策略,为课堂实践留出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空间,因而形成了具有学校特色的、动态的课程实施过程,充分体现出“不同”。

第三,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提升了教师的课程执行力。笔者始终认为,教师应该以审慎的眼光看待课程标准与教材,既忠实的执行标准,又注意调适与创生。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正是站在这种辩证的高度,用审慎的眼光来看待课程标准与教材的。课题组将国标美术教材处理分成无需处理、调整补充(二度创造)、重新建构三类,既体现了忠实执行,又注意了调适与创生。调适表现为教师以国家课程标准的标高为基准,以不改变教材编写意图为前提,仅对教材的课目顺序、文本内容和图片进行调整;创生表现为根据校情与学情重新组织教材内容,创造性的对教材进行改编。

第四,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贴近了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经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强调“教育向生活世界的回归”,就是要依据学生的学习与生活经验来组织教学。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以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为基准,依据不同领域、不同学校学生的发展差异,将教学目标进行校本化处理,使美术教学目标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学校在“准确分析自身教育情境”的前提下,开发学校及社区的美术教学资源并应用于教学之中,充分体现出美术教学向学生生活世界的回归;在具体的教学实施中,强调教学的情境性与学生的主体性,从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基础出发组织学生参与教学活动,从而让美术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生活与学习的经验。

最后,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注重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以美术学科素养为基础,更加关注“文化自信、感悟鉴赏、创意表达、生态意识”等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比如,在教学过程多元化的设计上,课题组强调为师生课堂教学的实践留出主动参与、积极互动、创造生成的空间,力求做到教学目标设计体现发展性、教学过程设计体现主体性、教学方式设计体现情境性,从而将关注的重心放在“合作担当、勇于探究、乐学善学”的核心素养上;在课题研究的过程中,课题组还一直强调将信息技术应用于教材的补充与重构和课堂教学之中,这就关注了学生“数字学习”这一核心素养。

国家美术课程校本化实施已经在宜昌市四十多所学校经历了近三年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成效是显著的,价值是显然的。它更大的价值还在于,这项研究有可能在各学科教学中产生辐射作用,增加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的速度与力度。

(作者单位:宜都市教学研究室)

责任编辑 姜楚华

猜你喜欢
校本课程标准美术
落实《义务教育艺术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实践反思
立足《课程标准》优化一轮复习
稳中求进,不断替身
——依托《课程标准》的二轮复习策略
高中地理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闽江环境保护校本开发为例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红楼梦》(新校本)
《红楼梦》(新校本)
创意美术
点校本《史记》中的“曆”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