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教师真正成为课程设计者

2016-10-17 00:33冯发柱
湖北教育·教育教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课程计划课程目标学情

冯发柱

“小学语文学期课程计划”即通常所说的小学语文学期教学计划,该计划是对一个学期内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对一个学期的教学具有统领作用,是一个学期内开展教学活动的依据。在高度重视“规划”的现代社会,制订和实施学期教学计划是一件非常严肃的事情。从专业的角度来讲,制订规划,是教育专业工作的开启。小学语文教学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从改革学期教学计划切入,不失为一个明智的选择。改革的结果,可能不仅仅是改革计划本身,还可能影响整个小学语文教学。

一、主导开展学期教学计划研究的几个观念

学期教学计划是对一个学期内教学工作的整体规划,作为一种整体规划,至少应包含“课程目标与内容”“学情分析”“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周历”等要素。显然,目前的学期教学计划无法涵盖这些要素,因此,我们将其改为“学期课程计划”。

学期课程计划中的“课程目标与内容”“学情分析”“课程设计与实施”“教学周历”是一个有机整体。“课程目标与内容”是核心,课程计划中的所有项目均应围绕此而展开。“学情分析”是针对要达到这一课程目标,要完成这一课程内容,学生的准备情况,学生学习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等。“课程设计与实施”是依据学情,为完成课程任务,达到课程目标,设计的课程或采取的策略。“教学周历”是将“课程设计与实施”细化安排到各周。从有机性的角度看,如此设计,确保了计划的严肃性,从机制上解决学期教学实践中对计划的“无视”与“随意”。

对教材的教与学是学期课程的重要任务(内容),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形态,但学期课程计划绝对不能仅仅只安排对教材的教与学。要通盘考虑学生一个学期的语文学习,特别是要将学生课内课外、校内校外语文学习的资源充分利用起来,在学习教材的同时,组织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活动,在生活中学语文、用语文,构建具有生机与活力的语文课程体系。

制订学期课程计划,这是每个教师应做的一项基础工作,也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最能体现教师专业性特征。制订计划不能随心所欲,要认真研读“课标”“教材”,要深入把握学情和区域及学校课程资源。制订计划不能一蹴而就,要仔细思考,反复研讨,广泛征求学生、学生家长、其他社会人士和其他学科教师的意见。制订计划不能简单盲从,要不断培育自身的课程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课程设计、实施、评价能力。

二、以小学三年下学期的语文课程计划制订为例

(一)关于课程目标与内容

目标与内容的确定依据:《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学段);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教材;学生学情;区域及学校课程资源。

目标与内容的确定原则:具体明确,可感、可测;体现年段重点。

目标与内容的框架结构:沿用“课标结构”,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计划分“识字与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部分,细目18条。

(二)关于学情分析

首先,确定分析思路。先整体后部分,先概括后具体,先分析学生完成任务、达到目标所具备的优势,再分析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不足和可能遇到的问题。分析结构大体包含“总体情况”“上学期期末学生参加检测情况”“根据本学期课程目标与内容,学生学习的具体状态”,“具体状态”以表格形式呈现,按目标与内容的具体条目,分析“优势”“不足或困难”。

其次,明确分析要求。如,要对着目标与内容的细目分析,“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这一课程目标与内容,学情分析如下:学生对写毛笔字有兴趣,但临摹字帖时缺乏耐心,不能静心书写。还有,分析前应做必要的调查问卷。如本学期需要新认识200个字,可提前测试一下,这些字,学生已认识多少。最后,一定要征求学生家长及其他科任教师的意见。

(三)关于课程设计与实施

首先,按课程目标与内容的细目设计,避免假大空。如课程目标与内容细目第一条,要求“新认识200个字,累计认识常2200个左右。能主动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那么可以如此设计:

⑴坚持组织学生预习课文,预习时要求学生自学生字新词,重点通过查字典、词典学习生字新词。

⑵随文识字,师生一起将生字放到词语、句子、段落中,并进行朗读。

⑶每学完一单元,即采用同桌之间互读互查的方式检查本单元识字情况。期末复习时,指导学生将本学期字形相近、字音相同的字归纳在一起,比较音、形、义的不同,并分别组词。

⑷趣味活动辅助识字,组织扩词比赛、识字方法交流会、部首查字典比赛等。

其次,切实丰富课程形态,教材学习与其他实践活动有机统一。如将原先的“在读正确、流利的基础上能把自己对文章的理解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要求设计如下:

⑴重视预习环节,学习每篇课文前均要求学生预习课文。预习时,学生自由朗读,把课文读准确、读流利。学习课文时,以指名读、齐读等方式检查学生朗读情况。教学结束时,布置朗读作业,让朗读课文成为习惯。

⑵重点指导学生读好教材中的精读课文,学会在朗读中运用表情的变化、语速的快慢、发音的轻重、停顿的长短等技巧来表达自己的感情。不同类型的文章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进行指导。

⑶放手让学生自读教材中8篇选读课文,以朗读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理解情况。

⑷组织学生参加“一起读吧(西陵+)”朗读活动,天天听广播,人人动口读。组织学生选择读得最好的文章录音,在班级或学校播放。

最后,开展对设计效益的评估。设计完成后,教研组、学校要组织教师,并邀请专家对设计进行评估。评估项目主要包括是否有效指向目标,是否有效达成目标,是否切实可行。

(四)关于教学周历

教学周历一般以表格的形式呈现,主要包括“时间”“课程安排”“备注”三项。就是将课程设计与实施的内容分解到各周,如第2周(2月29日—3月4日),课程安排为学习课文3-4课及语文园地一;完成习作部分为介绍家乡的景物;书法课学习笔画左行点,书写“惟、慰”;同桌互查第一单元生字识记情况;第一单元词语听写比赛;阅读课外书《亲爱的汉修先生》。

以上是我们“岭上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坊”里教师的研究成果,我们已将“小学三年级下学期语文课程计划”发至全区各位小学语文教师,反响很热烈。从研究、改革学期课程计划切入,继而撬动整个小学语文教学改革,这条路,我们走对了。

(作者单位:宜昌市西陵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责任编辑 严 芳

猜你喜欢
课程计划课程目标学情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针对学情,实干巧干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立足学情以点带面
初中体育课程教学探讨
例说依据学情开展课堂教学的必要性
无缝隙 无漏洞 无死角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