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三维”课堂学习有温度的历史

2016-10-18 01:59陈淑慧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4期
关键词:三维目标三维生本课堂

陈淑慧

【内容摘要】“历史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我们在历史教学中哟认真落实“三维目标”,具体:努力做好“创新导入”环节,点燃“趣”——创设情境;着力“问题解决”,突出“探”——注重能力目标落实;适当拓展材料,培育“情”——注重情感目标落实。

【关键词】生本课堂 三维目标 创设情境 情感

历史应该是忠于事实和忠于事实因果关系的探索。但是历史还应该具有艺术上的特点和优点”。个人认为:历史课堂要多些艺术上的温度体察和人文关注,力争让学生有温度于对民族国家历史命运的感同身受,有温度于对历史人物的概叹唏嘘,有温度于乡愁般的历史故事情节;让学生多关注些自我历史兴趣的激发,多关注些自我分析能力的培育和历史情感的共鸣。在此主旨思想的驱动下,我聚力于“三维”课堂的探索,注重点燃“趣”,突出“探”,培育“情”。本文以人教版八上14课《难忘九一八》为例谈谈我的做法。

一、努力做好“创新导入”环节,点燃“趣”——创设情境

研究表明人获取的外界信息中,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3.5%来自嗅觉,1.5%来自触觉,l%来自味觉。显然增加视觉、听觉信息量是多获取信息最可取的方法。要让学生学好很久远历史知识,单靠老师在课堂上的讲述是不够的。要想让这些过去的事情能够抓住学生的心,最好的方法就是采取灵活多样的导入方式从课堂伊始就抓住学生的兴趣点。一堂课的开始就好比提琴家上弦,歌唱家定调,弦调好了,调定对了,就为演奏和歌唱奠定了基础。因此,每堂新课的导入环节要争取能够点燃学生的兴趣。

在设计本课时,为了更能吸引学生,我上网查阅历史文献资料,搜集到1932年出版的《东方杂志》新年特大号发起的一个活动,主编胡愈之在活动征集词中说:“在这昏黑的年头,莫说东北三千万人民,在帝国主义的枪刺下活受罪,便是我们的整个国家、整个民族也都沦陷在苦海之中。……我们诅咒今日,我们却还有明日。假如白天的现实生活是紧张而闷气的,在这漫长的冬夜里,我们至少还可以做一二个甜蜜的舒适的梦。”接着,他又提出了两个问题:“(一)先生梦想中的未来中国是怎样?(二)先生个人生活中有什么梦想?”读到此处,我豁然开朗,这不正是我们今天提到的“中国梦、我的梦”吗?①以此为导入,既贴合初中学生的心理特点,还能营造一个80年前的历史场景。在上课中,我就用“聚焦80年前的中国梦,我的梦”为导入词,发现学生对80年前的“梦”充满了兴趣,纷纷想知道:那时候人们的梦想是什么?为什么有这样的梦?在这一主题的导入下,带领大家进入20世纪30年代初的中国社会,去感受那时候的国家命运和人民期待。

二、着力“问题解决”,突出“探” ——注重能力目标落实

新课程标准大力倡导自主、探究学习,提倡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并学习解决历史问题的一些基本方法,学习运用历史的眼光去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努力改变过去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强调学生通过探索生成新知的经历和获得新知的体验这也是“生本课堂”的内在要求。如何打造生本课堂?我的做法是教师在“创设学案”环节中分析整合教材,先把教材分成大板块。然后在每一个大板块中设置基础性问题和探究性问题,基础性问题指向基础知识,只要细读教材就能自学完成,探究性问题指向重难点知识,通过自我探究和师生共同合作来完成,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来完成知识和能力目标,同时提高课堂成功的成就感。

教学中我围绕“知识目标”——“九一八事变”、“西安事变”这两大板块设置若干基础性问题,主要集中于时间、地点等基础知识点;然后设置四个探究性问题:“蒋介石为什么不抵抗?”“为什么说局部抗战开始?”“中共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为什么说西安事变是扭转时局的关键?”放手让学生去自学探究,结果发现老师少讲多了,学生积极性高多了。

三、适当拓展材料,培育“情” ——注重情感目标落实

“借鉴历史,资治育人”,这是历史教育的社会功能,也是历史教育的根本目的,充分挖掘历史素材,寓德育于历史教学,培养出更具深刻文化素养及知识更丰富、身心更和谐健全的现代中国人,是历史学科的重要功能。历史课学科应以弘扬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为宗旨,这也是任何历史考试所关注的焦点。情感目标是历史课堂的最终落脚点,通过对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的落实,激发学生内在情感,避免历史教学中的“二律背反”,激发正确唯物史观,避免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缺陷。

在课堂教学中,通过“情感目标”的落实,渗透爱国爱党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教育。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适当拓展了《张学良口述历史》的相关片段,通过教师讲述和图片展示相结合,学生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愤概不已,对大好河山沦陷感到痛心疾首,对“西安事变”中剑拔弩张的局面焦急不安,对该事件的和平解决感到心理释然。每一次事情的起伏,都紧紧牵着学生的心。我发现学生设身处地地走进了历史人物,感受到历史人物的“情”,也升华出对民族国家的认同感,实现了“抵御日本侵略是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学生也进一步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作用,从而更加热爱中国共产党。”

历史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要建设鲜活的带有艺术气息的历史。在历史教学中将三维目标与三维课堂无缝对接,以“趣”为燃点,以“探”为重点,以“情”为补充点,努力让学生轻松愉悦学习历史。

【注释】

① 傅国涌.《八十年前的“新年献词”——1933年:《东方杂志》“新年的梦想”》.

(作者单位: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国际学校初中部)

猜你喜欢
三维目标三维生本课堂
谈小学语文课堂如何落实“三维”目标
基于After Effects中Form滤镜下的三维粒子特效研究与应用
“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主题调研及反思
构建生本课堂为主的小学语文教学模式
情是语文教学的魂
三维目标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优化策略
提升教学智慧 落实核心素养
三维数字化移交技术在化工项目工程设计中的应用剖析
循循善诱,实施生本化初中语文课堂提问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