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原地区青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选材研究

2016-10-18 06:22应依岐周俊杰
运动 2016年13期
关键词:高原地区年龄组选材

应依岐,周俊杰,任 贵,王 林

(1.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体育培训中心,浙江 丽水 321400;2.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3. 浙江丽水市体育运动中心,浙江 丽水 321400;4.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5. 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北京 100084)

我国高原地区青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选材研究

应依岐1,2,周俊杰2,3,任 贵4,王 林5

(1.浙江省丽水市缙云县体育培训中心,浙江 丽水 321400;2. 北京体育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100084;

3. 浙江丽水市体育运动中心,浙江 丽水 321400;4. 贵州大学体育学院,贵州 贵阳 550025;

5. 北京体育大学田径教研室,北京 100084)

本研究通过文献资料法、专家访谈法以及测试法,对参加第1届田径耐力项目高原地区对抗赛的女子竞走运动员的测试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测试筛选出来运动员基本上是候选运动员中最优秀的,但同时由于管理、科研等制度的不健全,第1届田径耐力项目高原地区对抗赛在女子竞走运动员的选材方面仍存在一定的不足。笔者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以后我国高原地区青少年的选材提供参考与帮助。

高原地区;青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选材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

以参加第1届田径耐力项目高原地区对抗赛的女子竞走运动员为研究对象。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 在北京体育大学图书馆查阅大量图书及期刊文献,通过中国知网搜索国内外关于世居高原或久居高原运动员机能特点以及竞走项目选材方面的研究文献及专著。

1.2.2专家访谈法 对参与选材组运动员选拔的竞走专家进行访谈,详细了解我国世居高原地区优秀竞走女子运动员选出的主、客观依据。

1.2.3测试法 对参加第1届田径耐力项目高原地区对抗赛,女子竞走运动员身体形态、身体机能、身体素质以及心理等进行现场测试。

2 结果与分析

2.1我国高原地区竞走项目青少年选材阶段划分

训练实践中的科学选材需要在待训人群中发现运动天才,并对参训运动员做出科学的评测和预测,以决定其发展的方向。我国竞技训练的四级培养体系决定了对运动员的选拔划分为早期选材和优秀运动员选材。早期选材包括基础选材、初级选材和中级选材3个层次,优秀运动员选材也称为高级选材层次,每个层次又有初选、复选、定向和决选4个阶段,中高级层次选材可无定向阶段。

本课题在大量阅读选材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竞走运动项目专项特点,依据青少年训练大纲的要求,将我国高原地区竞走项目青少年选材工作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选阶段(12~13岁)、重点选材阶段(14~15岁)和优选阶段(16~17岁)。2011年7月23、24日“第一届田径耐力项目高原地区对抗赛”测试赛将参赛运动员按年龄分为12~13岁、14~15岁和16~17岁3个组别。

2.2参赛人员选材环境因素

由表1可见,云南参赛运动员人数最多,达参赛总人数的59.55%,贵州其次占到16.85%,青海以11.24%位居参赛人数第3。3个不同年龄阶段参赛人数分别为26人、33人、29人,说明我国竞走运动员从初选,经重点选材到优选的过程中,人员裁减相对较少,各年龄阶段的竞走后备运动员相对足够,但实践研究表明,具有较高竞技能力的后备人才数较少。

我国的高原训练起步于昆明,其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 500~2 800m之间,加之海埂、呈贡以及松茂等众多的训练基地,多年的高原训练经验以及适宜的气候条件,为其输送优秀的竞走运动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青海省平均海拔在3 000m以上,最高海拔6 860m,最低海拔1 600m,拥有国家高原训练基地——多巴,西海镇和青海湖等适宜高原交替训练的最佳场所的开发,为我国的高原训练做出了突出贡献。甘肃省海拔高度一般在800~3 000m之间,符合目前国内外对高原训练海拔高度的一直看法,即在1 500~2 300m之间。垂直地带性规律显著,海拔高度差很大,是进行高原训练的低住高练、高住低练天然场所。贵州省高原—亚高原—平原多梯度的地理特征,能快捷地实现高住低训、低住高训、高住高训等多种方式的梯度交替训练。

2.3高原5省区青少年女子竞走运动员选材

2.3.1选材组不同年龄组女子竞走运动员身体成分 此次测试的身体成分指标依次如下,身高(1)、体重(2)、肌肉(3)、脂肪(4)、脂肪百分比(5)、腰臀比率(6)、浮肿指数(7)、左上肢水分百分比(8)、右上肢水分百分比(9)、左下肢水分百分比(10)、右下肢水分百分比(11)、躯干水分百分比(12)、肌肉控制(13)、脂肪控制(14)、体重控制(15)、OBD(16)、BMI(17)、BCM(18)、体表面积(19)、身体密度(20)、颈围度(21)、臀围度(22)、胸外围(23)、胸内围(24)、腹外围(25)、腹内围(26)、大腿外围(27)、大腿内围(28)、上臂外围(AC) (29)、上臂内围(AMC) (30)、细胞内液(31)、细胞外液(32)、蛋白质总量(33)、骨总量(34)、标准体重(35)、去脂体重(36)、水分总量(37)、得分(38)、标准肌肉(39)、标准脂肪(40)、标准身高(41)、左上肢水分含量(42)、右上肢水分含量(43)、躯干水分含量(44)、右下肢水分含量(45)、左下肢水份含量(46)。

12~13岁年龄组,2名运动员的身体成分存在较大差异。龚艳身高相对较低,脂肪百分比亦偏低,腰臀百分比稍偏低,体质指数小于同年龄组运动员,胸外围较大,腹外围相对偏小。乔媛媛身高160cm,其脂肪含量偏多为7.8g,BMI值为17.87,胸外围较小,腹外围偏大,但其腰臀比率为0.76,同时臀围较同年龄组运动员小1.56cm。乔媛媛身高较高,下肢长较长,可在大步长的基础上,提高步幅以提高竞走的运动速度。且其臀围较小,便于髋关节的灵活转动。龚艳身高指标不占优势,且体重较轻,但肢体相对力量较大,训练中可采用“小步高频”。虽然身体成分指标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中具有一定的差异性,但不可否认在耐力性项目中心脏功能占有重要地位,周永生就曾指出,竞走运动员虽身材较差,但内脏功能较好者,亦可取得较理想成绩。

14~15岁年龄组,姜艳属于高身高、轻体重类型,但其蛋白质总量偏低,力量明显不足,且胸围、腹围以及臀围等指标均小于女子同龄运动员的均值,故姜艳在训练的同时应着重注意饮食和营养,增加身体蛋白质含量,提高机体携氧、肌纤蛋白的收缩能力,以保证其在16~18岁的中选阶段表现出良好专项运动能力。李亚霓、辉春瑞和刘延虹等3名运动员则属于明显的身高不是特别突出、臀部较小的运动员类型,其BMI均在17.60以下,脂肪百分比稍高于同年龄组运动员的均值,其机体能量储备充足。女子14~15岁年龄组,四名运动员的身体水分百分比均大幅度地低于均值,世居高原地区的竞走运动员,高寒等自然环境使运动员的身体水分蒸发增加,长期的适应性运动,使得身体水分百分比偏低的运动员在运动中不会因过多的水分流失而影响运动能力。

16~17岁年龄组,徐文姣的身体成分指标与12~13岁年龄组齐媛媛指标整体趋势是相同的,其竞走技术应采用“小步高频”,训练中大训练强度,以降低其身体脂肪百分比。张印印、张旭红和鲍思思则与齐媛媛类似,身高较高、体重较轻、臀围较小,符合竞走项目对运动员的基本外部形态要求,若其生理机能状态亦符合竞走专项特征要求,则可预测对以上四位运动员进行系统、专业的竞走训练,可获得较为理想的运动成绩。

2.3.2选材组不同年龄组女子竞走运动员身体形态 此次身体形态测试指标依次有,安静心率(1)、脉搏血氧饱和度(2)、收缩压(3)、舒张压(4)、脉压差(5)、身高(6)、坐高(7)、肩宽(8)、髋宽(9)、下肢长A(10)、下肢长B(11)、小腿长+足高(12)、跟腱长(13)、内踝长(14)、外踝长(15)、踝宽(16)、胸矢径(17)、胸横径(18)、胸平静围(19)、胸最大吸气围(20)、胸最大呼气围(21)、腹围(22)、踝围(23)、膝围(24)。

12~13岁年龄组,龚艳和乔媛媛的身体形态指标中,两人的血氧饱和度分别为98%、97%,均高于女子同年龄组的均值96%,机体有氧运动能力强;此两名运动员的肩宽以及髋宽均符合竞走项目特点,相对较小,灵活性高。龚艳的平静心率相对较低,说明其心泵功能储备大,以每搏输出量取代心跳次数满足机体能量来源;其收缩压偏高,牟向东研究表明,收缩压与运动成绩呈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44;在身高等外部形态方面,龚艳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但其心肺有氧功能较好,且胸最大吸气围为83.70cm,肺活量在同年龄运动员中偏大。乔媛媛在身高、下肢长以及胸围等外部形态指标方面,符合竞走项目的要求,选材中占据优势,但其较低的收缩压使其在有氧供能方面不具有绝对优势。

表1 参赛运动员人数统计一览表

14~15岁年龄组运动员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偏高,收缩压较低且身高较高。姜艳和李亚霓的身体形态指标除姜艳平静心率略偏高之外,存在较多的共同之处。二者身高较高、下肢较长,但收缩压偏低、胸围偏小,可猜测其肺活量值较小,但肺活量遗传度仅为30%,通过后天训练改变的可能性较大;李亚霓的跟腱较长,故可预测在同样的训练安排之下,李亚霓将取得较姜艳好的成绩。刘延虹的形态测试结果显示,其在心肺功能以及外部形态方面,均不具有明显的优势,在今后的训练中应加大训练技、战术的力度。

16~17岁年龄组,女性儿童少年身体形态生长最快在10~13岁之间,15岁以后基本趋向稳定。青少年女子运动员16~17岁年龄组的选材运动员,各身体形态测试指标为3个年龄组运动员中最为接近竞走专项要求的。其中尤其以张印印最为明显,47次/分的安静心率、97%的脉搏血氧饱和度、90mmHg的收缩压、较均值偏大的肺活量加上突出的外部形态特征,对张印印进行科学、系统的训练,定能取得优异的竞走成绩。徐文姣和鲍思思的形态测试结果与张旭虹类似,但张旭虹的跟腱仅为16.9cm,较前两者存在一定的差距,但其良好的内脏功能弥补了这一不足。

2.3.3选材组不同年龄组女子竞走运动员生理生化 测试生理生化指标依次有:RBC(1)、HCT(2)、MCV(3)、RDW(4)、HGB(5)、MCH(6)、MCHC(7)、PLT(8)、PCT(9)、MPV(10)、PDW(11)、WBC(12)、CK(13)、BU(14)、血睾酮(15)、皮质醇(16)、铁蛋白(17)。

12~13岁年龄组,2名运动员突出的特点为血红蛋白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143g/l、144 g/l。血小板较均值有较大差距,仅为2.83×109/L,3.61×109/L。肌酸激酶较同年龄组女子运动员均值(195.58U/ L)偏低。其中,龚艳的血睾酮水平较高,生理机能有男性化趋向。

14~15岁年龄组,刘延虹和辉春瑞的生化指标显示,二者的血红蛋白含量较低,血小板含量均在3×109/L以上,且其肌酸激酶和血睾酮水平较同年龄组女子运动员偏低。辉春瑞不仅血红蛋白含量较少,其红细胞含量亦仅为4.38g/dl,血睾酮水平较均值有很大差距,此名运动员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性贫血,在训练中应加大对营养与饮食关注力度。

16~17岁年龄组,徐文姣肌酸激酶含量较低,但其血小板含量较同龄人高出0.38×109/L,其血睾酮含量为0.54 ng/ ml。张印印的红细胞数量、血红蛋白含量、血小板、白细胞、皮质醇以及铁蛋白等生化指标,均较均值偏小;其肌酸激酶是选材组10名运动员中唯一比各年龄组均值高的运动员,说明其机体处于疲劳状态,可能会有骨骼肌微细损伤。从鲍思思和张旭虹较高的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含量中可以看出,其有氧能力相对较强;二者的血小板以及肌酸激酶含量仍旧较低,其中鲍思思血睾酮含量仅为0.25 ng/ml。

2.3.4选材组不同年龄组女子竞走运动员心理测试 竞走项目要求运动员大脑皮层能承受较长时间的反复单一的均衡刺激,故神经类型应以安静型为宜。对于心理品质方面,要求运动员有高度的忍耐力、克服困难的顽强精神以及不怕苦勇于胜利的坚强信心。

通过表2可以看出,高原地区青少年年龄在14~15岁的女子竞走运动员,是3组运动员中精神状态最为积极奋进的,且能够承受一定的挫折与痛苦,但其反应时相对较差。作为竞走运动员,需做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无论对精神还是身体都有极大程度的刺激,但对运动员反应时的快慢不做过多要求,故14~15岁年龄组运动员获得最高分。

竞走专家组选的12名女子运动员中,仅14~15岁年龄组的辉春瑞和刘延虹以及16~17岁年龄组的张印印三名运动员的心理测试指标得分相对较低;而12~13岁年龄组的乔媛媛以及16~17岁年龄组的徐文姣,最后总分分别为144分、154分,154分为同年龄组得分最高,从其心理测试结果看,二者符合竞走项目对心理的要求。

3 结论与建议

3.1结 论

3.1.1我国高原地区竞走项目青少年选材工作划分为3个阶段,即初选阶段(12~13岁)、重点选材阶段(14~15岁)和优选阶段(16~17岁)。为便于对五省运动员的选材,高原地区对抗赛将参赛运动员按年龄分为12~13岁、14~15岁、16~17岁3个组别。

3.1.2从选材的外界环境因素分析,在我国云南、青海、甘肃、贵州以及西藏5省地区中,青少年竞走项目以云南省和青海省开展最好,其他3省区需加大高原训练基地和人才建设,选拔适合竞走专项的优秀苗子并给予科学系统的训练。

3.1.3通过运动员的身体成分测试指标分析,张印印、张旭红和鲍思思则与齐媛媛相类似,身高较高、体重较轻、臀围较小,符合竞走项目对运动员的基本外部形态要求。

3.1.4运动员的形态测试结果显示,乔媛媛、李亚霓的身体形态测试结果较符合竞走专项的要求;龚艳在身高等外部形态方面并不占据绝对优势,但其心肺有氧功能较好;青少年女子运动员16~17岁年龄组的选材运动员,各身体形态测试指标为3个年龄组运动员中最接近竞走专项要求的,其中尤其以张印印最为明显。

3.1.5通过对生理生化的检测,发现选材组部分运动员处于机体疲劳状态,或有不同程度的运动性贫血,在训练中应加大对营养与饮食关注力度,同时避免运动损伤和过度训练的发生。

表2 高原5省青少年选材组女子竞走运动员心理测试 (均值±标准差)

3.1.6高原地区青少年年龄在14~15岁的女子竞走运动员,是3组运动员中精神状态最佳,且能够承受一定的挫折与痛苦的。

3.2建 议

3.2.1对运动员选材的研究应遵循时效性、可靠性、多因素综合测试分析等原则,选材工作的基础是数据的真实、完整获得。3.2.2 此次测试只涉及了身体成分、形态、生理生化以及心理等选材影响因素,建议在以后的比赛中,能够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专项技术水平以及遗传因素等进行测试与调查。

3.2.3对专家选材组的优秀女子竞走运动员,建议进行集中统一训练。只有选材工作人员与教练员密切配合,对优秀苗子进行长期的追踪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合理调整、安排运动负荷,才能更好地逐步建立选材、训练一体化的科学检测和培养体系。

3.2.4选材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建议建立我国世居高原竞走运动员资料库,以便我国高原地区竞走项目运动员的选材测试评价指标体系不断完善。

[ 1 ]石磊,葛新发.运动选材概论[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

[ 2 ]中国田径协会.中国青少年田径教学训练大纲[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9.

[ 3 ]冯连世,李开刚.运动员机能评定常用生理生化指标测试方法及应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2.

[ 4 ]芭芭拉.L.德林克沃特主编.运动医学百科全书(第八卷)[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 5 ]梁田.田径运动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94.

[ 6 ]Alan L. Buchman, et al. The Effect of a Marathon Run on Plasma and Urine Mineral and Metal Concentrations[ J ].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Nutrition,1998,17(2):124-127.

[ 7 ]Bosquet L, Papelier Y, Leger L, Legros P. Night heart rate variability during overtraining in male endurance athletes[ J ]. J Sports Med Phys Fitness, 2003,43(4):506-512.

G82

A

1674-151X(2016)07-029-03

10.3969/j.issn.1674-151x.2016.13.015

投稿日期:2016-05-06

国家体育总局科研项目:田径耐力项目高水平人才高原开发计划的研究(项目编号:10A074)。

应依岐(1983—),在职硕士。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高原地区年龄组选材
短道速滑运动员科学选材要素与评价
我国冬季残奥项目“跨项跨界”选材的策略分析
我国“轮转冰”跨项跨界选材存在的问题与发展对策
AV500系列无人直升机在高原地区完成试飞试验
冬奥会项目跨项科学选材依据与对策研究
2005年与2010年河北省经济较好与经济一般城市成年女子健身程度的比较与分析
高原地区736例消化性溃疡临床特点分析
对高原地区中学生体育教学实效性的探讨
关于组织中年龄多样性与世代差异的研究
高原地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70例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