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策略研究

2016-10-18 03:16马越
市场研究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互联网+

马越

“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变革策略研究

马越

互联网经济正以一种不可思议的速度影响着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随着“互联网+”国家战略的提出,互联网逐渐对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在当前这个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变革,也在悄然展开。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在向崭新的管理模式转变,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将会变得更加灵活、便捷、有效,从而节省企业的经营管理成本。

“互联网+”;人力资源管理;变革

10.13999/j.cnki.scyj.2016.04.030

一、“互联网+”概述

1.“互联网+”含义

“互联网+”是创新2.0下的互联网发展的新业态。它是将互联网技术与各个传统行业相结合,即在互联网平台上利用新系统新技术,让互联网与传统行业进行深度融合之后,形成了一种新的发展生态。比如,手机银行的推出,让人们非常便捷地对金融业务进行操作;一些三甲级医院推出了自己医院的app,患者可以在app上实现预约挂号、检查、查询等功能,避免了在医院排队的烦恼。

2.“互联网+”特征

(1)连接性。“互联网+”将一切可能的行业做出了连接,“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教育”、“互联网+医疗”、“互联网+金融”等等。为现代社会经济创造出了一系列的新兴产业。

(2)重塑性。“互联网+”已经打破了原有的经济结构、社会结构和文化结构。企业发展已经突破了地域的限制,小微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扩大视野,虚拟企业可以借助互联网成为现实。

(3)创新性。企业可以利用互联网思维来寻求改变,进行自我革命,在此基础上更加有效地发挥创新的力量。

二、“互联网+”对人力资源管理的影响

1.人才数据库的建立

与“互联网+”时代交相呼应的是“大数据”时代的诞生,人们将社会的最小单位设定为一组数据。一个人,一个组织都可以由若干数据组合而成。

对于人力资源管理工作来说,大数据技术可以用于员工的选择、维护、开发、运用等每个环节。建立人才数据库可以使组织对人才资源的跟踪体系更加可控,可以在一系列相关数据的基础上,构建出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路径;可以为企业整体战略的制定增加重要的数据支撑;可以提高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在企业中的整体地位。

针对企业人力资源的一系列工作,如咨询、培训、开发,甚至企业外部与人力资源相关的工作,都可以在大数据的作用下实现共享数据,共享测评工具,通过合作分享机制,在大数据平台上共同创造并分享价值。

2.企业组织的无边化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同时也缩短了企业与企业之间的距离,在企业组织内部,部门和部门之间的距离也被大大的缩短了。在这个巨大沟通平台上,强调的是合作、共享和开放,打破了过去的垂直式、权威至上的组织结构。在企业内部可以利用现在比较流行的聊天软件,如微信、QQ等作为实用的沟通平台,提高沟通速度,减少信息传递的层级。打破边界限制,逐渐形成“无边化”的组织特征。

3.人力资源管理者观念的改变

“互联网+”时代下,给企业提出的一个新的要求就是,要从用户的需求出发,为其提供每一个产品或者服务。对于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说,它的客户就是全部的员工。因此,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已经逐渐从传统的观念中抽离出来,将员工视为企业内部的顾客,建立相应的服务平台,为所有员工提供人力资源支持和服务,以满足员工学习成长的需要。

三、“互联网+”时代下人力资源管理的策略

1.将“互联网+”思维融入到人力资源管理工作

在“互联网+”时代,人力资源管理的对象大多数是年轻人,多为90后,甚至有部分00后也已经开始工作。这些年轻人性格特点特别鲜明、突出,思维活跃,需求多元化。传统的人力资源管理方式,已经不适应于这些年轻员工,因此,改革势在必行。

人力资源管理者若想更深入地了解年轻员工,与他们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工作伙伴,可以通过互联网构建各种沟通平台和网络,加深与员工之间的交流。比如,企业可以建设自己的网站,开通微博,成立微信公众号,建立qq群等,通过发送互动性、有利于员工个人发展的消息,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

有条件的企业还可以建立企业app,在app中分别设置不同的模块,比如为员工量身打造职业生涯规划;专业化的工作性向测试、性格测试;文件和制度的传阅区;线上考核区等内容。这样做,一方面提高了员工工作的兴趣,另一方面也创建了一个健康、和谐、自由的工作环境。

2.组织结构柔性化和弹性化

传统的垂直式的组织结构过于死板,尤其是遇到紧急突发情况时,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出正确的反应。因此,为了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必须要建立扁平化的、网络式的企业组织结构。充分赋予员工自主权,并且提供合理合法的渠道,作为员工宣泄情感、表达诉求的平台。在这种现代化的企业组织结构中,没有所谓的“领导”和“中层”,整个企业全部由“员工”组成。企业要充分尊重员工形成的公共的意见和观点。企业进行资源调配时,要同时考虑客户和市场的需求变化,来进行动态的资源配置。同时,企业也要把眼光放远,不仅仅关注的重点在本企业内部的员工,还可以与员工的亲戚、朋友、同学建立起有效的关系网络,为企业提供更多、更丰富的资源。

3.建立有特色的激励机制

“互联网+”时代下,无论处于何种行业的企业,其知识型、高技术型员工的比例越来越高。因此,如何有效地激发这些员工创造出更多、更好、更能为企业所用的价值,成为了企业是否能够保持住核心竞争优势,在激烈竞争中是否能够胜出的核心要件。

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可以从以下两方面着手:首先,建立合理的薪酬和福利制度,采取宽带工资制,使企业薪酬对外有竞争优势,对内又合乎公平公正的原则。同时,可以大胆创新,对于个性突出、有特殊需求的员工,可以配合弹性要求,在完成工作的前提下,可以放宽对其的考核标准。其次,建立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机制。可以借助互联网的平台,允许员工自主选择培训时间,通过阅读企业微信平台上的培训课程,再分享至朋友圈的方式,进行检查和考核。

(作者单位:大连科技学院管理工程系)

猜你喜欢
人力资源管理互联网+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海外并购中的人力资源整合之道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为健康中国提供强大的人力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