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2016-10-19 01:24卢淋淋
合肥学院学报(综合版) 2016年3期
关键词:资源管理维度问卷

单 颖,卢淋淋

(皖西学院 思政部,安徽 六安 237012)



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与对策研究
——基于安徽省部分高校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的调查与分析

单颖,卢淋淋

(皖西学院 思政部,安徽 六安237012)

采用《大学生学习能力问卷》对安徽省1 478名大学生进行了抽样调查,数据表明:大学生学习能力处于中等水平,仍有待提高。其中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学习资源管理能力,学习行为管理能力,在学科类别、年级上差异显著。针对大学生的学习能力现状,给出提高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建议与对策。

大学生;学习能力;对策研究

近年来,在高校教学质量提高与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大部分关注点集中在教师“教”的层面,重点解决教什么和怎么教的问题。[1]而对于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的层面则关注太少。教育质量的提高从来都不是教师单方面的力量可以达成的,必须考虑学生的学习状态,提高学习成效。然而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是一个关键问题,学生的学习能力究竟如何,怎样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来适应不断发展的学校教育,将关系到高等教育人才培养的质量。

1 大学生学习能力现状调查

1.1研究对象随机选取安徽省四所高校(安徽大学、阜阳师范学院、巢湖学院、皖西学院)的学生,共发放问卷1 600份,收回有效问卷1 478份,有效率为92.38%。有效被试基本分布情况见表1。

表1 基本情况

1.2研究工具研究采用的调查工具为自编的“大学生学习能力问卷”。该问卷由41个项目组成,问卷采用Likert 5点计分。包含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学习资源管理能力、学习行为管理能力3个维度。问卷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27。

1.3统计方法问卷采用班级集中施测,现场回收。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进行统计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总体情况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总体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所示。

表2 总体样本及各维度得分情况

从表2可以看出:大学生在学习能力问卷的总得分平均值为3.23,即倾向于“不确定”到“比较符合”之间,且更靠近“不确定”。大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能力的判断比“一般”稍好一些,说明大学生学习能力仍有待提高。在学习能力的3个维度上,“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得分最高,其次是“学习行为管理能力”,最低为“学习资源管理能力”。从不同性别被试情况看,女生在总均分与各维度上得分均高于男生;从不同学科类别被试情况看,文科的总均分与各维度得分均比理工科得分高。从不同年级被试情况看,总体得分是除了大二年级略有下降,其余年级都是随着年级升高而增高。“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与“学习行为管理能力”维度上与总体倾向保持一致,除大二年级略有下降外,其余年级均随着年级升高二有上升趋势;“学习资源管理能力维度”上,大三年级为最高,其次为大一,再次为大二,最后为大四。

2.2大学生学习能力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分析采用独立样本 t检验对不同性别大学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在大学生学习能力问卷总均分,知识理解与应用维度与学习资源管理能力维度上均未达到显著,而学习行为管理能力维度在性别的差异较显著(t=-2.337**)。

对不同学科类别大学生进行独立样本 t检验,结果显示不同学科类别的大学生在学习能力问卷总均分(t=5.530***),知识理解与应用维度(t=5.230***),学习资源管理能力维度(t=3.255**),学习行为管理能力维度(t=5.274***)上差异均显著。其中大学生学习能力问卷总均分,知识理解与应用维度,学习行为管理能力在专业的差异非常显著,学习资源管理能力维度在学科类别的差异较显著。

采用多变量方差分析对不同年级大学生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能力问卷总均分(F=5.050**),知识理解与应用维度(F=4.696**),学习资源管理能力维度(F=3.950**)差异均比较显著,学习行为管理能力维度(F=8.706***)在年级上差异非常显著。

2.3学习能力在性别和年级之间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以学习能力问卷各维度的得分为因变量,在性别和年级之间进行多因素方差分析,其结果如表3所示。

表3 学习能力各因子在性别和年级的多元方差分析结果

从此表结果看,大学生学习能力在性别上的主效应不显著,在年级上的主效应显著,不同年级的大学生之间存在着统计差异。性别和年级之间的交互作用不显著。为进一步考察年级的主效应,以四个年级为自变量,以学习能力各因子为因变量的简单效应进行进一步分析,在差异显著的基础上进行事后比较,其结果如表4所示。

表4 不同年级在学习能力各因子上得分的简单效应分析

注:1表示大一年级,2表示大二年级,3表示大三年级,4表示大四年级。

从上表的结果可以看出,在知识理解与应用能力、学习行为管理能力及总均分上,大四学生比其他年级学生的得分要高,大一、大三年级又高于大二年级;在学习资源管理能力上,大三年级得分要高于其他年级。

3 结 论

3.1大学生学习能力的现状研究发现,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整体状况达到中等水平,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学习资源管理能力与学习行为管理能力均为一般水平。其中,学习资源管理能力相对较弱,说明大学生学习能力尚有待提高。究其原因,一方面来自于学生自身因素。大学生对于学习目标认识不足,学习动机受到家庭期望和市场需求的影响较大,在学习过程中过于短视,功利主义倾向明显。在学习策略的选择上,仍然较多的沿袭了中学阶段的学习模式,文科靠死记硬背,理工科靠大量做题,过于依赖老师,缺乏主动探索精神,处于任务式学习状态。[2]另一方面,可能与所处教育环境有关。目前,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无论是在教育思想还是在教育目标的确立上,过多强调了知识的传授与掌握,重视考试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与教学内容的安排与选择上,过于强调共性,对学生的要求过于标准化;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讲得太多太满,学生仍处于被动地位,依赖性较强,课程参与度较低,以至于学习动力不足,自主性较弱;在教学评价上,缺乏对学习过程和实际教育情境的关注。[3]

3.2大学生学习能力的性别差异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能力在性别上差异不明显。但是,在学习行为管理能力这一维度上,存在显著差异。其中,女生明显高于男生。究其原因,可能是女生更加细致、耐心,自我管理能力更强,学习行为的计划及实施更为积极和严格。

3.3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学科类别差异研究表明,大学生学习能力在学科类别上的差异显著。无论从总均分上还是各维度上均表现出文科高于理工科的倾向。究其原因,文理科学习内容要求以及评价方式的不同可能是一个重要的因素。理科相对比较抽象,逻辑性和实践性较强,难以掌握,评价客观性较强,模式化、程序化程度高。而文科知识相对于理科知识更形象,更易于理解和掌握,评价更灵活,文科学习因其更加人文化和个性化,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其自我效能感,从而提高其学习能力。

3.4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年级差异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年级差异非常显著。在总均分以及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学习行为管理能力方面,三四年级学生明显高于一二年级,四年级为最高。笔者认为这与高校课程设置有关。一般一二年级基本为通识课程,学生不感兴趣,学习需求较弱,在学习过程中只是流于应付。学生对通识课程认识不足,普遍认为通识课程无用,只求考试通过,很少自主学习。而大部分通识课程考核要求侧重于记忆知识点,对学生学习能力要求不高。随着年级的增高,学生逐渐适应大学的学习方式,对专业课的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使得学生开始注重理解掌握和学会应用所学知识,因此在学习能力上表现为有所提高。但是在学习自控能力上,四年级却表现出下降趋势,可能是由于一般四年级学校课程学习逐渐减少,学生大部分时间在外实习见习,职业方向感更加明确,压力增大,学生的大部分精力放在校外实践上,而对于课程学习自我要求相对降低,较少根据自己的学习状况和要求及时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计划和方法。

4 提升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对策

大学生培养质量的高低,学习能力是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对大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应该学校、教师、学生等三方面联动,促使学生主动、积极、创新地学习。[4]

4.1引导学生转变学习观念,学会主动学习学习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形成的对学习活动的认识和态度,它影响着学生对于学习目标、学习内容以及学习方式的选择。目前,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功利主义倾向”明显,他们只对那些立竿见影式的知识“感兴趣”。在选课时,他们更关注这门课对于实习或找工作有什么用。对于人文类课程和大一大二开设的通识类课程不感兴趣,流于应付。当前大学中普遍存在的“隐性逃课”现象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学生感到知识无用,短视功利,因此学习无动力,缺乏兴趣。其实,一些看似无用的知识正是我们长期积淀的基础,是能力提升的必需。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实现由“短视”向“长视”转变;由“被动”向“主动”转变;由“学会”向“会学”转变。[5]

4.2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提升知识应用能力实践性教学是大学生学习能力提升不可缺少的重要途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的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仅处于一般水平,而知识获得和知识应用能力相比,其应用能力又相对较弱。传统的课堂教学在传递知识上有独到的优势,但是在提升知识应用能力上缺乏实效性。因此,高校应加强实践性教学,在实践环节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对于高校而言,除了实习、见习外,大力提倡校企合作,走产学研合作的道路,依靠企业、社会支持,将学校理论知识传授的优势与企业实践能力培养的优势相结合,促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知识的应用能力。

4.3改革学生学习方式,提高主动建构知识的能力大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学习策略的指导,过多地依赖教师、教材、课件,形成习惯性被动模式,课堂学习只知道记笔记,如果教师不布置任务就不知道该怎么学习了。在课堂上这种学习过于被动,缺乏问题意识,毫无自主性可言,更不用说学习能力的提升了。学生们虽然讨厌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希望有更多自主学习的空间,但是其学习能力又跟不上教育教学变革的要求。在平常的学习中,学生应注重理解,主动构建新的认知结构,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注重在情境中学习,同时注重自我反思,重视与他人的协作学习。教师在此过程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教师应引导学生学会主动获得学习资源,充分利用网络学习资源,指导学生学会有效组织学习活动,以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4.4改革课程考核制度,完善评价体系,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目前,高校对于课程评价的指标主要依据期末考试的成绩,缺乏对平时学习过程的监控与评价。有的课程虽然有平时成绩的比例,但基本流于形式,主要成为教师控制考勤的工具。而考核时,由于考虑到课程通过率等问题,出卷也偏重于记忆性知识。许多学生只凭借考前几天集中突击复习便可以轻松过关。这种考核制度不仅无法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且会引导学生学习过程流于形式。因此,改革课程考核制度,完善评价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在平时的学习中,教师可以按照教学要求布置一些需要收集整理资料,理解归纳或实践、拓展的作业,并把此类作业纳入课程考核成绩。在课程评价中应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化,让学生成为评价主体,参与到评价过程中来,学生通过参与评价学会自我管理和自我反思,从而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在评价方式上,重视过程性评价,引导学生重视平时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并通过过程性评价不断调控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提升学习行为的管理能力。[6]

4.5建立学习小组,引入项目化教学,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项目化教学是由教师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安排任务,并以项目的形式呈现给学生,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小组协作的方式合作完成任务的一种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可以在课程教学中根据学习兴趣建立不同的学习小组,小组成员彼此合作,各小组挑选不同的学习项目任务。学习项目由教师根据课程教学的要求提供给学生,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需要自行选择。从收集资料,制定方案,到小组成员的分工合作,实施方案,期间教师要加强对过程的检查与引导,最终学生要在全班展示自己小组的项目研究成果,并接受大家的评议与质疑,并以此修正自己的方案。在整个过程中,需要小组成员的学习合作,需要学会获取和利用学习资源,需要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这些训练,能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

[1]刘桂秋.师范类本科生课堂学习状态与调整策略——以沈阳师范大学为例[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77-181.

[2]高建良,杨明.工科大学生学习能力存在的问题及提高对策[J].高等教育研究,2008(2):70-71+83.

[3]郭东生.以新的学习观导引大学生学习——首届大学生学习改革与创新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等教育,2002,(1):22-24.

[4]程孝良,曹俊兴.构建学习支持系统 提高大学生学习质量——基于6所高校大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与研究[J].中国大学教学,2012(12):82-84.

[5]陈燕波.谈有效提升大学生的学习能力[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2(5):20-23.

[6]张光照.论大学生学习能力三维度多因素评价模型的建立[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5):171-173.

[责任编辑:李德才]

A Study of College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Students in Four Anhui Colleges

SHAN Ying ,LU Lin-lin

(Department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Theory Education,West Anhui University,Lu’an237012,Anhui,China)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questionnaires were completed by 1 478 college students in Anhui.The results indicated: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was at the middle level,and needed to be improved;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professional and grade between the ability of understanding and knowledge application,the ability of managing and applying learning resources and the ability of learning behavior management.Then,several recommendations and countermeasures are given for improving this kind of ability.

college student; learning ability; countermeasure

2015-11-10

2015-12-19

2013年高校省级优秀青年人才基金重点项目“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学习能力评价及其应用研究”(2013SQRW055ZD)。

单颖(1978—),女,安徽六安人,皖西学院思政部讲师,硕士,研究方向:心理健康教育。

G645

A

2096-2371(2016)03-0132-05

猜你喜欢
资源管理维度问卷
理解“第三次理论飞跃”的三个维度
人事档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作用
人力资源管理促进企业绩效提升
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浅论诗中“史”识的四个维度
GIS在森林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问卷网
光的维度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