鲮鱼鱼苗培育技术

2016-10-19 07:58许政生
渔业致富指南 2016年15期
关键词:鲮鱼鱼苗饵料

○许政生

鲮鱼鱼苗培育技术

○许政生

鲮鱼是我国华南地区重要的经济鱼类。鲮鱼作为鳜鱼、笋壳鱼等养殖品种的优质饵料,需求量不断增长,已成为热门养殖品种之一。广东省肇庆地区鱼猪养殖模式使得鲮鱼养殖具有节约成本优势,养殖户每年需先购买鲮鱼水花下塘培育,俗称“开花”,再将鱼苗分塘继续养到符合饲料鱼规格。每年4至8月份是水花培育高峰期,但在鱼苗培育过程中存在操作不当、管理不到位等因素,造成培育成活率低、效益低。本场于2016年5月3日至5月23日进行鲮鱼鱼苗培育试验,现将鱼苗培育技术总结如下。

1 材料和方法

1.1环境条件

池塘面积5亩,水深2m,土质为壤土,池底平坦,淤泥30cm,四周无杂草,进排水方便,配备增氧机1台。水源为隔基大塘池水,水质清新,各项指标正常。培育水温25.2-29.4℃。

1.2消毒和进水

干塘时底部有水处泼洒茶籽饼,以杀灭野杂鱼、螺类和有害昆虫类,其余地方干撒漂白粉消毒,曝晒7d。鱼花下塘前3d,一次性进水80cm,进水管口用密网包扎。

1.3调水和肥水

检测各项水质指标,氨氮小于0.02mg/L,亚硝酸盐小于0.2mg/L,pH值稳定在7.5-8.5,透明度大于30cm。进水后用经过发酵的花生麸(EM菌与花生麸密封2d)泼洒全塘,培育水中生物饵料。

1.4培育密度

1000万尾,鱼花下塘前全池泼洒“解毒应激灵”。下塘鱼花应规格一致,头小背厚,体色光亮,肌肤润泽,无寄生虫,游泳活泼,集群,逆水性强,在容器中常活动于水的较下层,受惊时反应敏捷。

1.5日常管理

投喂:鱼花下塘后,前5天投喂鱼苗开花料2kg/天,并追施经发酵的花生麸,保持水中浮游生物量。后期培育阶段混合投喂黄粉与花生麸。

加水:鱼花下塘2d后慢慢加注隔基鱼塘水至180cm,以防表面水温过高造成应激和后期生长空间受压迫。

防病:控制池中藻类生长过盛引起“气泡病”。培育10d左右,全塘泼洒“车轮灭”防治车轮虫,整个培育过程杀虫2次。

2 结果

2.1鱼苗生长

鱼花下塘后每天随机抽样10尾鱼苗,用游标卡尺测量全长,生长结果如下图所示。

鲮鱼生长(全长)曲线

水花下塘经过21d培育,鱼苗全长过2.6 cm,培育成活率58%。

2.2经济效益

全塘共收获鲮鱼鱼苗1017.5kg,试验取得了较理想的结果,具体效益分析如表1所示。

表1 鲮鱼鱼苗培育效益分析 元

3 讨论

3.1浮游生物培育及对鱼苗生长影响

鲮鱼鱼花破膜4天将耗尽自身营养物质(卵黄),会在下塘第二天开始摄食水中浮游生物,主要是小型浮游动物轮虫。下花前培育出浮游生物至关重要,直接影响鱼苗开口摄食和成活率。注意不能太早培育,时间长将进一步培育成体型较大的水蚤类等,鱼苗口径小,无法摄食到适口饵料。当水中浮游生物体积大小适合,饵料密度大时,鱼苗摄食强度非常大,生长速度比其他任何时期快,图1曲线的第2至第5天长速可知,通过显微镜观察可见鱼苗肠道中有大量轮虫。鱼苗摄食过程也会造成水中浮游生物数量和密度不断减少,为了使鱼苗有充足的饵料,要及时补充其他适口饵料(开花料)和追肥培育浮游生物。

3.2池塘环境对鱼苗生长影响

鱼花身体纤弱,取食能力低,饲料范围狭窄,对外界条件的变化和敌害侵袭抵抗力差,新陈代谢水平高。因此,不宜将鱼苗直接放入较大的池塘中饲养,以免降低鱼苗的成活率和生长速度。而必须先把鱼苗放在人工易于控制的较小池塘中,创造良好的生态条件,本试验选取池塘面积为5亩则是出于此考虑。鱼花对水质的要求也较高,特别在肥水操作时,可能培育水中藻类生长过盛,造成光合作用强,pH上升幅度大,鱼花容易得“气泡病”,死亡率可达80%以上。建议鱼苗培育时前期水质偏清瘦(淡绿色),后期则需保持一定肥力(培育藻类)。

3.3密度对鱼苗培育影响

合理放养密度,一方面能获得较快长速和好效益,一方面能减少病虫害发生。目前鱼苗培育放养密度不一致,大都按以往经验决定放花数量,误区是:数量多产量就高。鱼花长速和成活率与水中水质、饵料、空间等因子息息相关,数量多不一定产量就高,也可能适得其反。当鱼苗产量超过池塘承载量时,鱼苗长速受到限制,需及时过塘或出售部分。通过对比周边开花池塘,发现密度相对较高的池塘容易发生“车轮虫”病,鱼苗个体瘦。后期还继续发生“白尾”现象,即“孢子虫”病,影响生长和卖相。此病今年较常见,即使分塘降低密度也会发生,是否与密度过大引起的环境压迫有关还需进一步探讨。

(通联:526072,广东省肇庆市鼎湖区莲花镇肇庆市水产科学研究所电话:13827534193;0758-2612032)

猜你喜欢
鲮鱼鱼苗饵料
碰壁的鲮鱼
香饵
成功只是“再试一次”
惨!海南再现死鱼事件,石斑鱼养户亏上百万,刚投放鱼苗几乎全军覆没
最好的老年人食谱——白灵菇炒鱼丝
成功只是“再试一次”
鱼苗养殖中疾病的预防与控制
副溶血弧菌噬菌体微胶囊的制备及在饵料中的应用
秘制饵料
摄食紫菜粉等4种单一饵料的蚤状溞脂肪酸组成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