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泳基础教学的训练方法及特点

2016-10-20 02:00吕泳立
当代体育科技 2016年25期
关键词:蛙泳游泳动作

吕泳立

(天津市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复康路游泳馆 天津 300071)

游泳基础教学的训练方法及特点

吕泳立

(天津市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复康路游泳馆 天津 300071)

该文分析了少年儿童的兴趣特点和学习规律以及在游泳教学与训练中的合理利用,提出了在游泳启蒙教学与训练中培养和保持兴趣的基本原则和方法,摸索出一套适合少儿游泳初级教学的途径,明确了少年儿童游泳教学中各个单元及阶段的教学手段和训练方法。对于如何优化教学进程,进一步培养少年儿童的游泳兴趣,避免其在学习游泳过程中产生厌倦情绪,以使更多的少年儿童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学会学好游泳,应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该文旨在提高少儿游泳启蒙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和质量,为少年儿童游泳的发展做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游泳 基础教学 方法 特点

当今游泳运动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要造就一个运动人才,更需要独具慧眼的选材、科学的训练方法和努力耐心的培养。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人类思维能力的不断增长,体现出游泳不仅是运动员力量与技术的有机结合,还是思想和意志综合发展的系统工程。而对少年儿童的游泳兴趣的培养和正确引导以及得当的教学方法就显得尤为重要。兴趣是少年儿童参加体育活动的主要动力,在对参加校外游泳培训的125名5~10岁的学员的兴趣调查中,回答“不喜欢”的只有6人,由此可以看出儿童对游泳普遍具有与生俱来的兴趣。但是,合理有益并能长期保持的兴趣与热情却不是天生的,它源于科学的引导和悉心的培养,这就使得针对少年儿童的游泳教学与训练在内容、方法和手段等方面需要不断地进行研究与更新。

表1 研究对象概况一览表

1 少年儿童的兴趣特点

1.1易变性

儿童对某种事物的认识和参与兴趣的持续度极易受到内在因素(如性格、情绪、身体状况等)和外在因素(如环境、教练及其教学方法、学员之间的关系等)的影响,他们基本不会考虑训练结果和目的,而是表现出强烈的随意性、趋新性,这主要是由于儿童总是把他们所从事的活动当成一种娱乐方式。因此,游泳教学的效果也就容易随着儿童兴趣的增减而有所起伏和波动。

1.2不可逆转性

当儿童受到心理或身体的某种伤害时,极易产生本能的防卫和应激反应,同时导致兴趣的消失,在以后每当看到或参加同类活动时就会唤起这种心理反应,产生抵触和畏惧情绪。而且这种心理机制一旦形成就很难消除,这势必对游泳教学与训练的效果和质量产生不利影响。易变性和不可逆转性是直接兴趣的主要特征,除了占有主导地位的直接兴趣以外,儿童还可以具有间接兴趣,这是一种有意识的、更持久和更稳定的积极心理倾向,它是保证学员坚持参加艰苦的游泳训练的主要因素。

表2 课时计划

表3 蛙泳测试成绩表

2 研究对象及方法

2.1研究对象

天津游泳运动管理中心复康路游泳馆业体校20名7~10岁的学员,男女各10名,全部为游泳初学者(见表1)。

2.2研究方法

该文采用对比实验法,具体如下。

将20人随机分成A、B两组,每组男女5名。A组(实验组)按实验计划进行训练,B组(对照组)按原订计划进行训练。两组在为期一个月训练课中进行的总运动量及各项素质训练均为相同,训练课时为13次,每次60min浅水教学,课时计划见表2。A组名单包括:女:宋珊珊、王馨平、张馨予、常梓萌、赵雪晴、男:郑毅、孟繁晟、赫一桢、戚航、戴墨含。

A、B两组经过一个月的游泳基础技术训练后,两组进行50m蛙泳测试,测试结果如表3所示。

从50m蛙泳测试成绩可以看出A组成绩明显比B组突出,A组在教学中运用的方法,主要是在培养维护学员兴趣的前提下,并根据他们的身心特点进行教与学的结合互动,所运用的教学法成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出良好的训练氛围,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愿望和竞争意识,取得了明显好于对照组的训练效果。同时使学生体验到体育运动所带来的愉悦感,使他们的身心都得到锻炼和提高。B组学生在单调枯燥的训练中只是机械地重复动作,心态消极被动,甚至出现厌倦情绪,打击和消磨了学员对学习游泳和进一步提高的兴趣。

3 结果分析

3.1进一步训练孩子熟悉水性

(1)每个动作开始前,教练必须先做详细的动作讲解和示范。

(2)水感不仅是尽量多地抓水,还要尽可能合理、有效运用身体的各个部位参与发力。

3.2提高水感

(1)提高学员在水中控制身体的能力,与水建立亲和的关系。(2)掌握身体在水中的稳定和平衡技巧。

(3)在初学期间利用打腿板进行训练,逐步体会腰椎和颈椎的姿势,调整对整个身体在水中的位置、方向和稳定的影响。

3.3培养兴趣

(1)着重培养和保持学员练习游泳的兴趣,建立自信,增加训练时的趣味性。根据少年儿童的心理特点,教练员应多使用肯定、夸奖和鼓励的语言。

(2)针对学员的生理特征,在训练时间和训练强度上做到灵活调整,采取循序渐进及训练手段多样化的训练思路。

3.4模仿训练

(1)通过陆上游泳动作模仿,达到学员对动作的初步了解和掌握,提高学习效率。

(2)教练员给予动作示范,在强调动作要领和要求的基础上,采用多组少次、重复巩固的模仿练习。

3.5游戏竞赛

(1)训练初期首先要让学员对训练产生兴趣、获得自信并有强烈的进步愿望,因此在这个阶段教练员应通过灵活多样、寓教于乐的训练手段尽量提高学员参与训练的积极性。

(2)在趣味性、挑战性的心理内容中建立学员的学习愿望和目标。

3.6呼吸练习

(1)讲解游泳中呼吸的方法以及呼吸在每种泳姿中所起的重要作用。

(2)先在陆上进行模仿练习,然后到水中借助池边或浮板反复训练,待熟悉自如后,进行水中行走配合呼吸以及加手臂划水动作配合呼吸的简单分解训练。

3.7滑行练习

(1)滑行练习是保持身体在水中的稳定和平衡的关键,是体会身体在水中的位置和控制的基础。

(2)采用两人一组,相互协助和蹬边的方法,逐渐提高滑行的时间和距离。

3.8蛙泳技术教学

通过陆上模仿训练,对蛙泳的基本动作有了一定的了解和熟练后,进行水中分解练习,训练程序为:

呼吸—腿—划手—蹬腿+呼吸—划手+呼吸—完整动作+呼吸配合。

在蛙泳的教学中,应首先让学员养成良好的身体姿势和身体位置,双臂和腿的所有动作应始终保持同步和对称,并在同一水平面进行。腰与大腿发力,脚掌外翻、蹬夹有力、快速并拢。两臂向外后方划水,提肘屈臂转入内划时,借惯性伸肘伸肩,手臂伸直并拢。分手时抬头吸气、收腿,伸手时低头、呼气、蹬腿。只有手腿的配合及呼吸的时机合理准确,才能做到动作连贯、流畅,前进的速度方可保持快速和均匀。

4 结语

通过对研究对象训练成绩的分析以及长期的观察和教学实践体会,总结出一些低年龄初学学员的学习特点以及适合他们的有效训练方法。总结概括起来就是注重游泳兴趣的培养和呵护,提高训练的积极性和耐久性,建立信心,激发学员的竞争欲望;耐心讲解、示范,及时纠正学员的动作,使其从一开始就掌握正确规范的动作,避免不良习惯的形成;培养和提高水感,避免一味追求训练量和竞赛成绩的短期内提高,为学员在游泳项目上潜力的充分发掘和未来的长期提高奠定一个良好扎实的基础。

[1]李莉.儿童运动员游泳基础训练的研究[J].运动,2012(3):31-32.

[2]李秋兰.对少年儿童进行游泳基础训练的探讨[J].广西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6):36-38.

[3]张东世.对儿童游泳运动员基本技术训练的体会[J].游泳季刊,2009(1):14-15.

[4]寻红星,刘建红,胡扬.我国长距离游泳项目青少年运动员训练负荷结构研究[J].中国体育科技,2011,47(6):45-49.

G861.1

A

2095-2813(2016)09(a)-0025-03

10.16655/j.cnki.2095-2813.2016.25.025

猜你喜欢
蛙泳游泳动作
动作描写要具体
核心力量训练在少儿蛙泳训练中的应用
听说你要去游泳 “妆”一下吧!
胖胖一家和瘦瘦一家
游泳时小腿抽筋了
非同一般的吃饭动作
你知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