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思考

2016-10-20 04:19杨建均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体育教师体系

杨建均

摘 要:课程目标是学生学习活动的预期结果,体育课程目标是各个时期教育思想、价值观念和对体育教育功能认识的反映。本文在对我国体育课程目标分析研究的基础上,结合现代课程理论,探讨了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的基本理念,并提出了构建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初步构想。

关键词:初中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D-0011-01

当前我国在进行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在这个过程当中体育课程的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目前,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有一个明确的指导思想。学生需要全面发展,体育不能落下,强健的体魄是学生进行任何一项活动的前提,没有强健的体魄任何事情都不能顺利进行。

一、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理念

体育课程目標以“健康第一”为出发点,根据体育课程的特点进行目标安排,运用科学理念定位。

二、体育课程目标体系的特征

(一)“目标对象”明确

体育是为了让学生有健康的体魄投入学习,是增进身心健康的课程。在学生时代,要求学校科学安排体育课程,从而让学生身心得到积极锻炼,让学生有足够的精力学习。体育课程目标体系中,目标对象很明确,就是学生,体育教师主导学生进行科学训练,让学生在体育锻炼的同时有安全保障。

(二)“目标对象”的层次性

在学校的教学目标指导下,面对不同年龄、不同年级、不同性别的学生,体育教师会根据学生的需要制定合理的训练计划,对个体差异较大的目标对象,采用针对性较强的方法,这样科学合理的安排,会让他们的体育学习更有效果。

三、教师在教学中课程目标体系的具体运用

(一)体育课程目标体系改革需要做到思想观念上的变革

在体育课程改革过程中做到思想观念上的转变,因为思想引导着行动。体育课程的改革发展是离不开社会的。我国经过多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世界经济强国,具有国际影响力,需要我国人民面对时代潮流。体育课程改革需要具有先进的思想予以指导。需要提升学生的素质,需要把培养素质作为改革的灵魂。体育课程改革树立正确的体育观念,不断完善体育教学思想和体育教学理论方法,减少传统的思想观念对于体育课程的影响,发展现代化的体育课程目标体系。

(二)建立集体育知识、体育能力以及体育技能为一体的体育课程目标

体育课程改革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的措施,通过科学的体育课程设计,培养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体育课程改革就是把各个知识进行联合,把知识、能力以及技能综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是要把体育动作、各项技术以及各项知识联系起来,把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教学目标而不是把技术作为教学目标,在体育运动过程中实现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从而实现素质的提高。

(三)体育课程改革发展需要有相应的评价机制

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存在着非常严重的、片面的评价机制,这种机制就是教师对学生体育技术动作要领的评价,没有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没有学生的思想发展的评价。因此,体育课程改革需要把单独的技术类的评价转为多方位的评价,加强实践,加强体育教材适应程度。

(四)培养学生自主性

学生的自主性就是学生自主选择体育教师、体育项目以及体育上课时间,建立这种自主性能够促进学生的体育学习,调动学生的体育课学习兴趣。把学生的兴趣作为体育课程改革中心,终身发挥作用,充分调动学生的个性,从而培养出人格完善的,思想进步的高素质人才。

(五)满足学生的需求

在新的时代,初中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方面应该尽量满足学生的发展和进步需求,这就需要学生得到教师的鼓舞,以使学生体能和智力方面发展。体育是一门很注重技巧与智慧的学科。老师在上课时,要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去训练,让学生寻找适合自己的技巧,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奠基。

参考文献:

[1]徐学峰,田福勇. 人文体育思想视域下的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研究[J]. 保定学院学报,2015,(6).

[2]邱勇.贵州高校体育教学实行"三自主"的制约因素及实施探索[J]. 贵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肖新桥.新形势下我国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对策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5).

[4]李文龙.新中国初中体育课程演变特点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3.

[5]王健.关于体育教育专业课程观的批判性思考[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02,(2).

[6]胡翠娟.在初中体育课程实施中开展生命教育的研究[D].北京体育大学, 2014.

[7]苏艳红,李强.第二届辽宁省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基本功大赛成绩因子分析[J].中国学校体育:高等教育,2014,(11).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体育教师体系
走向学科育人
《计算方法》课程的“面向产出”评价改革实践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一种将课程目标关联到毕业要求的评估方法
仁爱至和 笃行达慧——至和教育的理念体系与实践体系构建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