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低段体育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实施

2016-10-20 03:12王辉
内蒙古教育·理论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组织策略教学手段兴趣

王辉

摘 要:对学生来说,体育课拥有独特的魅力,它总是能让学生体会这样或那样的乐趣,然而每个学生在体育课上的表现各不相同。学生的差异性对教学的组织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学组织与管理的实施策略对是否能达到预定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起着决定性作用。

关键词:教学手段;组织策略;兴趣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7D-0021-02

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以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身体健康为主要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大都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如何有效利用一堂课的每一分钟,提高体育课堂教学质量,是体育教师长时间来致力于研究解决的课题。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各种不良因素,运用多种教学手段与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预设的教学目的。恰到好处的教学组织,是使学生在心理上与生理上有所准备,在此基础上,体育课堂教学才能行云流水。因此,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上一堂有质量的课的关键。体育教师有必要思考并改进教学组织形式,利用所能利用的手段完成教学任务。那么,如何组织与实施体育课堂教学?

一、课堂教学过程规范合理

一堂有质量的体育课与课堂组织与管理有着密切关系,严密的组织可以使教学有条不紊,否则,容易导致教学的失败。体育课因其特殊性,学生在上体育课时会出现一些与其他学科不同的现象。因此,务必采取教学策略,有效利用体育课堂的各个环节。体育课堂教学过程大致分为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各环节的结构组成具有一定的科学性,而每个阶段的教学内容的不同导致了学生表现出的行为不同。这就需要教师能够掌控课堂,能够运用积极的教学策略、组织手段引导学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尽量避免负面因素的介入,提高教学质量。

1.准备部分,是一堂课的起始部分,准备是否充分影响着一堂课的质量。首先,教师要提前布置好场地、准备好课堂教学中要用到的器材,不能边上课边布置场地或准备器材,这样就降低了课堂教学效率,浪费了学生的练习时间。其次,准备活动很重要,不仅能进行充分热身,避免剧烈运动的损伤,也会为调动学生情绪打下基础。准备活动应尽量设计成趣味游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情绪。比如说“喊数抱团”“反口令练习”“老狼老狼几点钟”“抓尾巴”“大鱼网”等趣味游戏。

2.基本部分,是体育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环节。基本部分体现了一堂课的重点、要点。在基本部分教学中,教师要以引导为主,力求精讲多练,尽量创新教学手段,不断利用各种因素改变练习方法。在教学组织的过程中能够把枯燥的内容趣味化,化腐朽为神奇,充分调动学生练习的积极性,努力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3.结束部分,是一堂课的结束阶段。学生的体力逐渐下降,高涨的情绪下滑,此时教师在语言上尽量亲切、幽默,创设一个良好的放松氛围,让大家做一些放松活动。不仅使学生在身体上放松,也令学生在精神上得到放松。

二、把握小学低段学生的身心特点

小学低段的学生活泼好动,认知能力较差。尤其是刚入学的一年级学生,课堂习惯还没有养成,课堂上经常乱哄哄,没有规矩,上课爱乱走动,一会儿要上厕所一会儿要喝水,导致课堂秩序紊乱, 学生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教师没法实施课堂教学。教学管理中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强化学生学习习惯,使其遵守课堂常规,促进课堂教学的有效实施。

三、抓住教学内容,组织好教学

(一)同一教材多种形式

体育教学中,经常会在不同的课时出现同一个教学内容,教师如何把握教学内容成了教学的关键。在不同的课时中,要掌控好练习的难度、练习的重点难点。比如说,跳绳是小学低段的必学内容,第一课时课堂教学中设定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学会甩绳,第二课时就要提高要求,不仅要学会甩,还要掌握甩与跳的结合。如此每个课时循序渐进提高要求,增加目标难度,在重复的练习中掌握连续跳绳的方法,甚至可以进行花样跳绳的穿插。如果一味进行快速跳绳,学生不仅身体疲劳,心理也会疲劳,从而失去跳绳的乐趣。适当进行小组比赛、个人比赛、花样跳绳展示等等,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也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

(二)每个教材都有特性

体育教学的教材具有其他学科不具备的特性,体育教学教材是丰富多变的。但每一个教材的设计都能充满意义。在如此多的教材中如何选择,就需要把握教材的实质,发挥教材健身与育人的价值。教师要将组织教学与教材的特性相互协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与创造性,提高教学质量。

(三)课堂教学组织要多样化

课堂教学组织要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乐学、爱学。教学要根据知识的特点和學生活动有序进行,不能随意组织,随意发号施令,课堂教学纽带组织好效率就高,反之,效率就低。教学组织策略应“新颖、灵活、实效”。在丰富多样、新颖多变、生动的教学中,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不断体会体育课堂学习的新鲜感,这样的教学对学生来讲充满了吸引力。比如说在热身阶段,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把慢跑热身变成激趣的情景教学,教师组织学生分小组合作学习,在合作中探究、创新。教师在课堂中只需要穿插引导、激发学生的能力。教师放手让学生去做,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效果。成功的人获得了成功的体验,失败的人经历了挫折,学会了互相勉励。 (下转25页)

(上接21页)

(四)分组教学,形成教学常规

分组时根据学生的生长、发育、体质、技能、体育基础、接受能力综合分析,根据学生能力特点按性别各分三个组。(A组为体质强,B组为一般,C组为较差的)。新接手的班必须掌握学生各方面的情况,为课堂的分组教学打下基础。

经过多年来“分组教学”实践,体会到按“体质、能力”异质分组,不仅在教学中满足了体质相对较好的学生的需求,又可以提高体质、能力较差的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异质分组中避免了体质较差学生自卑心理的出现。尽量让所有学生在课堂中体会成功的乐趣。从而使全体学生能在体育课上愉快地完成学习和锻炼身体的任务,使体育课上得有声有色,朝气蓬勃。

(五)根据学生身心特点,激发学习兴趣

抓住学生的身心特点,才能有针对性进行组织教学。小学低段学生与高段不同,他们的生理具体表现为:注意力容易分散,容易兴奋又容易失去乐趣,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模仿、好胜心强。虽然这是学生的主要表现特征,但在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行为、情绪等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所以,教师不仅在教材设计上要充分抓住学生的身心特征,还要在教学中及时把握教育时机,引导学生向有利的方向发展。比如说在游戏教学中会有胜负,负的一组往往会相互埋怨,受到埋怨的同学可能因此失去了游戏热情或退出比赛。此情景不仅影响了有序的课堂教学,还易在同学之间发生矛盾。教师就需及时介入,引导并激励,批评与鼓励相结合,使学生正确认知比赛的意义。

建立和执行必要的体育课堂教学常规,规范课堂管理,强化教学组织,提高练习密度,教师吃透教学内容,不断改良教学手段,组织策略,灵活运用组织教法,激发学生的学习乐趣,让学生在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实现课标要求的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孙嘉林.怎样把体育课上得既规范又生动活泼[J].北京教育,1994,(5).

[2]荣秀华,兰英.改革小学间操的做法与收获[J].吉林教育科学,1994,(9).

[3]金吉顺,李东军,吴岩.分组教学是体育课进行愉快教育的好形式[J].吉林教育科学,1994,(9).

猜你喜欢
组织策略教学手段兴趣
基于突发事件条件下铁路行车组织问题探讨
英语学习组织策略辅导活动课设计与实施研究
高中生物互动式课堂的组织策略
谈小学英语乐学课堂模式的组织与实践
《数据结构》中“插入”算法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论体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意义和作用
论《测控仪器电路》课程建设
智力因素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研究
试论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游戏的设计与研究